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价值链分工突破了传统分工中的国家边界,进一步凸显出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和贸易中的主体地位。培育跨国公司已经成为一国或地区参入全球竞争,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的必然选择。培育本土跨国公司,是我国打破由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控制的全球价值链体系格局,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地位的重要途径。我国要鼓励大型企业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主动实施国际化战略,发展自主型价值网络,由被动嵌入全球价值链向主动嵌入全球价值链并逐步占据价值链关键环节转变,在发展成为跨国公司的同时,提高对全球价值链关键环节的掌控能力。  相似文献   

2.
产品内分工是当前国际生产的重要特点,它利用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跨国公司是实施产品内分工的主导力量,在收益分配中占据主导地位,获得大多数价值增值,并严重限制了我国的产业升级。促进我国企业突破升级困境,必须采取战略性发展我国的跨国公司、建立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国内竞争市场等措施,支持我国在产品分工中地位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要素分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勇  戴翔  张二震 《江海学刊》2012,(4):88-96,238
当代国际分工正从产品分工向要素分工发展,这种分工的边界是生产要素,是价值链上具有劳动要素密集、资本要素密集、技术要素密集或其他要素密集性质的各个环节之间的分工。要素分工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和贸易活动的必然结果,其实质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资源整合。在要素分工条件下,各国的优势更多地体现为价值链上某一特定环节上的优势,国际分工利益不再取决于进口什么、出口什么,而是取决于以什么样的要素参与什么层次的国际分工,对整个价值链的控制能力有多少。中国应努力培育高级生产要素,提升企业整合各类先进要素进行创新活动和全球化经营的能力,不断提高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一、发展大型企业集团是我国经济改革的当务之急在21世纪即将来临之际,新的一轮企业兼并浪潮已在西方掀起。人们意识到,在下一个世纪的经济竞争中,企业规模优势将占很大分量。过去国家之间的比较优势是通过国际贸易来实现的,而现在则越来越多地通过跨国公司内部的分工体系来实现。支持跨国公司存在和发展的首要条件就是企业的大规模化。目前,大规模的跨国公司已大举进入我国,如果我们不按照规模经济的要求加速大集团化的发展,那么跨国公司就要按照它们的国际分工体系来调整我们的产业,那时我OJ又何谈民族工业的发展与战略产业的选…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分工出现了一系列不同以往的新特征,跨国公司主导的要素分工迅速发展,全球化中的产业集聚趋势明显,南京传统的外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做出相应调整,主要措施有:大力培育高级要素参与跨国公司主导的要素分工,培育产业集群,积极开展加工贸易,鼓励本地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使南京经济融入跨国公司的全球要素分工体系.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发展跨国公司的若干思考刘广琳我国发展跨国公司的必要性一、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理论的需要关于国际分工、国际交换,马克思的论述是:机器和蒸气的应用,分工的规模已使大工业脱离了本国基地,完全依赖于国际市场、国际交换和国际分工。他还指...  相似文献   

7.
现代国际经济关系,正在向着多层次、立体化、综合交叉的方面发展.除了传统的商品、劳务为交换内容的国际贸易外,以跨国公司形式进行资本流动,日益成为国际经济关系的重要内容.跨国公司的兴起,是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也是资本国际化一种必然趋势和国际分工一种体现.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实际上是参加世界分工体系,成为国际分工一个组成部分.所以,我们不仅要引进外资,而且也应外投资金,发展社会主义新型的跨国公司.这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随着国际产业分工的演进 ,发达国家的传统产业特别是制造业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必须抓住这个“千年大机遇” ,争取成为制造业大国 (世界制造业中心 ) ,才能创造出足够的非农就业机会 ,并最终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伟大目标。为此 ,要大力提高交易效率、大力发展科教事业 ,并要按照国际产业分工的内在规律选择适当的切入点 ,积极利用跨国公司参与国际产业分工。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与不平衡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为了最佳配置稀缺资源所作出的必然选择 ,也是目前国际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积极参加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分工体系 ,有利于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的共同发展。但是 ,在参与国际分工的过程中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利益分配是不均等的。这要求国际社会应高度关注这一问题 ,以促使经济全球化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全球价值链框架下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也为跨国公司实施基于其核心能力的企业重构提供了充分的外部条件。国际分工的演进和跨国公司的企业重构以及二者的相互促进最终形成全球价值链,这为发展中国家介入新兴产业、全方位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条件。发展中国家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全球价值链采取不同的升级策略,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实施产业组织的模块化构造和企业的模块化经营,最终实现价值增值环节的攀升,从而实现其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1.
目前有种很流行的观点——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而且工资水平低,即劳动力生产成本低,同发达国家相比,在发展劳动密集型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我国应利用这一优势参加国际经济大循环或者说应利用这一优势参加国际经济分工和进行对外贸易。如果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这是失之片面的观点。以此来制定对外经济发展战略,也将难以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要素禀赋结构升级的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以禀赋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却面临着利益不断被剥蚀的局面。而要增加利益分享就必须推动禀赋结构的升级。研究表明:在发挥自身禀赋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积极介入跨国公司全球化的分工体系,在“干中学”中不断积累内生的比较优势,并在某些关键产业环节和关键技术领域实行“逆比较优势”战略,能够全面提升制造业的要素禀赋结构。  相似文献   

13.
生产全球化作为经济全球化趋势中最具决定性作用的一个方面 ,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它通过国际分工、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的发展 ,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的主要形式。全球生产经营体系的建立 ,使得生产过程优势的重要性为生产环节优势的重要性所取代 ;导源于跨国公司经营合理化的全球产业结构大调整和产业大转移 ,造成了生产力的全球新布局 ;通过资源的全球直接流动和配置 ,有力促进了全球的市场化进程 ,国别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向国际市场经济体制演变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跨国公司开始了新一轮全球产业布局调整,虽然制造业的国际转移仍然是产业布局调整的重要内容。但是发达国家服务业国际转移也已蔚然成风。在国际服务业向我国转移呈现新格局的情况下,面对我国的竞争优势和劣势,提出我国应抓住机遇、扬长避短、创造综合竞争优势、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一些对策,比较切合实际。  相似文献   

15.
生产全球化作为经济全球化趋势中最具决定性作用的一个方面,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它通过国际分工、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的发展,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的主要形式,全球生产经营体系的建立,使得生产过程优势的重要性为生产环节优势的重要性所取代;导源于跨国公司经营合理化的全球产业结构大调整和产业大转移,造成了生产力的全球新布局;通过资源的全球直接流动和配置,有力促进了全球的市场化进程,国别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向国际市场经济体制演变。  相似文献   

16.
借助全球价值链参与国际分工并进行产业升级是发展中国家制造业获得发展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依靠国际代工方式,中国制造业嵌入到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生产体系中,对外贸易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由于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以及发达国家对中国制造业技术赶超和价值链攀升过程进行严密控制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制造业被"锁定"在微利化的加工、组装环节,利益分配、市场培育和企业发展均受到严重损害,迫切需要政府、市场和企业共同努力,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由粗放型的数量扩张向集约型的质量增长转变,实现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层次提升。  相似文献   

17.
从国际经济失衡的特征出发,本文提出了从"服务-制造"新形态国际分工的视角理解国际经济失衡的成因,并分析了其引致失衡的机制.新形态国际分工下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开放的非对称性是导致失衡最为直观的原因;国际分工演进中不断恶化的收入分配导致了"服务"国经济的虚拟化、过度需求和贸易逆差,"制造"国的内需不足、生产相对过剩和贸易顺差;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则是新形态国际分工下美国利用金融"跨时比较优势",满足其过度消费需求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8.
论现代化进程中权力、资本和劳动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国际的、历史的视角探讨权力、资本和劳动的相互关系,一个合理的社会、经济结构应该是政府、资本和劳动三者之间互相平衡和制约,恰当处理三者关系,是一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发达国家借助全球(新)殖民体系和本国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使得全球资源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从而实现政府、资本和劳动的平衡和制约.在我国,由这三者关系所引发的问题层出不穷,协调好此三者关系的方向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5,(7):66-71
东亚生产网络是一个包含众多经济体和跨国公司,涉及大量价值链和充分体现区域内差异性的国际分工体系,而将这一网络内各个节点联结起来的是迅速增长的零部件贸易。以产品内分工为基础的东亚生产网络的发展,使得区域内的分工格局更加稳定,并且增强了网络内各经济体之间的相互依赖性。稳定的国际分工格局为我国进一步发展制造业、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内需对外需的替代,否则就极易生产出既没有外需又没有内需的产品。  相似文献   

20.
泛长三角产业转移与区域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不断加深的条件下,我国承接的来自发国家的传统产业和加工制造业方面的产业转移较多。随着我国东部地区经过多年高速增长,它的先发及政策优势效应不断减弱,中西部地区不断显现出低成本与土地供给优势,促使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与长三角相邻的安徽因为交通便利优势,也成为产业转移的热门地区。我国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经验,促进沿海产业结构提升,同时在承接地注意建设“靠城(大中城市)、沿线(交通干线)、集聚(形成产业集群)”的工业园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