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孔祥熙是铭贤学校的创办者和首任校长,其主政下的铭贤学校不论是在软硬件设施还是办学理念等方面皆走在当时山西全省的前列。虽然不是职业教育家出身,但担任铭贤学校校长却是孔祥熙留美归来后的第一份工作。即便日后跻身国民党高层,孔祥熙仍不忘铭贤师生,分别在不同阶段以各种方式竭尽所能助其发展。通过对铭贤学校的回顾,能够进一步了解这所在山西教育史上有着一定地位的教会学校,深切体认孔祥熙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期间,傅斯年曾连续轰击国民党权贵孔祥熙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祸国殃民的行为。194 4年,他获悉孔祥熙等人利用发行美金公债的机会进行舞弊,大发国难财,积极收集证据,在国民参政会上进行揭发、检举。社会舆论轰动一时,虽然国民党政府对孔祥熙多方袒护,但由于证据确凿,众怒难犯,最后免去了孔祥熙本兼各职。傅斯年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将孔祥熙赶下了台  相似文献   

3.
名人评传新探索孔氏研究新收获──评《孔祥熙述评》李和平赵荣达先生所著《孔祥熙述评》是了解、研究孔祥熙不可或缺的一部重要著作。该书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孔祥熙浮沉录》,偏重于对孔祥熙一生各个生活面的叙述与描绘,是文学色彩较浓的孔氏小传。读这部分,可...  相似文献   

4.
爱英 《山西老年》2011,(5):21-21
孔祥熙祖籍山东曲阜,其先祖于明万历年间迁到山西太谷,其父亲孔繁慈是清末贡生。孔祥熙从小在家庭熏陶下学习各种儒家经典,因此有很深的国学根底。  相似文献   

5.
潘伦在<马寅初先生面斥孔祥熙纪实>这篇回忆录中,详细叙述了在1939年秋中国经济学社年会上,马寅初当面斥责孔祥熙的史迹.此文被众多著述家作为信史加以引用,在有关马寅初、孔祥熙等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笔者经过细致考证,证实了历史上并无"马寅初面斥孔祥熙"之事件.  相似文献   

6.
蓝雨 《山西老年》2012,(1):16-16
民国年间,孔祥熙作为民国政府的要员,先后担任国民党中央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行长,实业部、财政部部长等职,管了一辈子的钱,当时,国人戏称其为“财神爷”。在他一生的理财生涯中,有一件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事情,那就是在他的老家山西太谷县有一家孔祥熙暗地里经营达30多年的私人银行。  相似文献   

7.
作为民国政府的高官要员,孔祥熙的经济思想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高度重视中国的"三农"问题,并在担任各种要职期间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法规,对中国的农民、农村、农业发展有过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其所代表的国民党政权的利益,加之抗日战争的影响,其"三农"思想与政策未能得以全部贯彻与实施,最终也未能拯救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  相似文献   

8.
李伟 《可乐》2008,(12):70-70
1937年,为孔二小姐的终身大事着急,孔祥熙找来亲信、财政部参事李毓万商量。孔祥熙说:"毓万,你看有什么合适的孩子,就做个大媒。"李毓万沉思片刻,说:"我想起一个人来了。二小姐嫁过去挺合适。""是谁?你快说。"孔祥熙迫不及待地问。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国内外人士一贯认为孔祥熙出身于“名门望族”。孟天祯认为,孔祥熙从小生活在“富足安乐的大家庭里,融融洩洩,整天都是笑语欢声,”所以,他的“幼年非常之幸福。”瑜亮认为,孔祥熙出身于“山西望族”,其家业虽有兴哀变幻之经历,“仍不失为殷实之家。”一九六七年,蒋介石为孔祥熙写的悼词,再次强调孔家乃“山西望族”,“山西之首富。”及至一九八五年,美国斯特林·西格雷夫描写宋霭  相似文献   

10.
农业产业准一体化经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忠爱 《南都学坛》2007,27(3):100-103
无论从理论上分析,还是借鉴发达国家农业的发展经验,我国要从根本上使农业走向市场化和现代化,解决农业比较效益低的问题,使农业从单纯原料生产向完整的产业体系转变,农业产业准一体化经营是关键;合作制是又快又好地发展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的主要途径;同时要建设现代化的、有一定规模的合作制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准一体化经营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作为乡村教育运动的后起新秀,古楳深入农村,提出了兼顾社会和乡民的乡村教育思想。他认为,乡村教育与农业生产要实现良性的互动,共同发展;乡村教育要培育乡民的民族意识,发扬乡村文化的价值,重塑人们的精神家园。他提出乡村教育应当坚持以儿童为中心原则和经济节约原则。他对乡村教育中的审美教育也有独到见解。古楳的乡村教育思想不仅丰富了我国近代的乡村教育思想体系,也为我国当代农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铭贤学校,1907年由孔祥熙创办,到1950年改为山西农学院。在此期间,以“学以事人”为办学宗旨,以教学上不断创新求发展,创立了一个体系,二个循环,三个结合的教学模式,完善了教学和行政服务分离的监管体系,构筑了一代名校的铭贤品牌。回顾铭贤昨天的历史,一些办学育人的经验,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38—1942年,胡适奉命出任驻美大使进行战时外交。蒋介石、孔祥熙、宋子文等人对胡适的牵制和排挤,前任王正廷的遗留问题,构成了胡适使美业绩的多重制约因素。尽管如此,胡适无疑仍是一位称职合格的战时外交官,也是"学人外交官"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对近年来吉林省农业及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基本情况的调查基础上,分析了吉林省 农村职业教育对吉林省农业发展的影响,重点研究了吉林省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1957年,农业合作化运动飞速发展,引起中国农村社会生活的巨大震动,农民和农村干部中存在着闹退社等各种各样的情绪和思想问题。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认为,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是一贯行之的有效应对办法。1957年8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向全体农村人口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教育的指示》,随即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此次运动历时近一年,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是困扰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而农村公共服务是"三农"的短板,严重影响了"三农"问题的解决.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措施以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是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效率、破解公共服务供给困境的重要机制.我国农村初步具备了公共服务社区化的条件,使公共服务社区化成为可能:农村社区建设的提出与实践为公共服务社区化打下了基础;农村管理体制改革、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为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提供了条件和机遇;农村居民对公共服务零距离需求的企盼以及农村面临的社会与经济、就业、公共服务供给困境等外部压力为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提供了强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17.
课程的多元价值取向导致农村义务教育的课程改革陷入“两难”困境,其矛盾集中于“离农教育”还是“务农教育”、“实施普通教育”还是“提供职业教育”等两个焦点。笔者分析了影响农村义务教育课程价值取向的四个基本因素和提出了确定农村课程改革价值取向的四项基本原则,明确提出为“三农”服务是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应有的价值取向,批判了“‘面向三农’是农村教育定位的严重误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问题的核心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农村人口的技能低。实施农村"后义务职业技术教育"就是政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利用财政投入在全国各地创办较大规模的、有专业特色和符合质量要求的职业技术学校,采取户口转移、减免学费等政策,鼓励已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农村学生进入职业技术学校进行为期三年的职业技术教育。实施农村"后义务职业技术教育"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实现我国科技兴农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根本保证。全面推进农村"后义务职业技术教育"30年,必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村的落后面貌。  相似文献   

19.
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大举措,大幅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是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有多种途径,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是其中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阐述了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涵,并通过分析当前农村成人教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农村成人教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业院校办公室肩负着协助学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任务。但传统的工作模式已与高等农业教育和办公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作者提出了高等农业院校办公室工作应该在意识上进行创新,树立服务“三农”意识、超前意识、公关意识和绿色办公意识;在服务职能方法、工作方法和组织、协调方法上进行创新,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