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强化以人为本,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改进管理方式,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管理系统和调控机制,建全更加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培育和发展各类民间社会组织,建立现代多元化的公共治理结构,形成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合力;积极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和制度,建立以公共事业为导向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问题非常突出,亟需农村基层政府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对此作出回应。结合山西省H县坚持管理体制创新、坚持职能转变、坚持矛盾调处机制创新、坚持基层民主自治机制改革,开创农村社会管理新局面的标本性实践经验,提出县域农村基层政府应该从转变政府职能与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相适应、打造"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培育和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社会治理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取向。社会治理具有基础性和微观性,是地方政府职能的本质内容,所以社会治理和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在逻辑关系上是一致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社会治理是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历史使命。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社会治理体系的设计需要从多重维度和多个层面来认识和把握:依法治理,筑牢社会秩序的制度底线;合作治理,构建开放的社会治理新体系;综合治理,形成公民社会全员治理的局面;动态治理,推动社会治理的科学化进程。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社会职能转变的方向、内容和途径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建立分层级的社会治理体制;建立分类别的社会治理体制;建立分权制的社会治理体制;建立分阶段的社会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转变社会治理方式,扩大公共参与,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是政府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培育公民社会、积累社会资本,发展非政府组织,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参与中的作用和影响,有利于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促进"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形成。上海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案例表明,非政府组织拓展公共服务内涵、满足不同需求、提升专业化、特殊化服务质量的潜在能量,具有激发社会活力、延伸并补充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促进社会和谐等重要意义。转变社会治理方式,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应重视和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转变社会治理理念和工作方式、建立现代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扩大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力量的公共参与,形成政府、社会力量的多元参与、良性互动格局,从体制、机制上为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服务营造法制环境,并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全面推进创新型政府建设,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需要,是引领经济新常态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抓手,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要求。创新型政府建设的基本取向应该包括治理理念更新、组织机构创新、政府职能转变和工作方式创新四个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加快转变职能和简政放权,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方法不断创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效显著,但也面临不少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建设一个精简、高效、廉洁、服务的创新型政府,要狠刹"四风"问题抬头趋势,严肃治理"庸政""懒政"和为官不作为、乱作为现象,营造创业创新、务实重干的优良政治生态;优化政府部门组织结构,规范并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培育创新文化,培养扶持创新型干部和人才;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政府创新引领和带动社会创新。  相似文献   

6.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是从管理理念、管理主体、管理手段到矛盾化解机制等方面的全方位改革,其中社区民间组织有着利益表达与意志聚合、社会整合、公共服务、自主治理、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稳定等多重功能。政府应当把发展社区民间组织与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发展与规范社区民间组织、创新社会治理结构等。  相似文献   

7.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加快地方政府职能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转变政府职能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也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在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经济体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地方政府在履行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职能方面还存在严重的缺位、越位和错位现象。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党中央制定的下一步改革的重点。文章从转变政府执政理念、加快体制创新和政府管理体制等方面提出了强化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履行公共职能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政社分工与合作:社区建设体制改革与创新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社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以及"单位制社会"的解体,社区建设开始逐步展开.现行的社区建设体制,是政府改革城市行政管理体制的结果,但它仅是政府内部行政权力与职能的重新分配,只有行政性没有社会性,并未改变"政社不分"这一传统社会体制的结构性缺陷.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阶段,该体制已难以承担社区的社会发展、社会民主、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的制度角色,必须通过社区建设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切实转变政府的社会职能,积极培育民间社会组织,建立现代公共财政体系,努力构建现代性的、政府与社会的分工合作体制.  相似文献   

9.
要切实重视社会组织的作用,把社会组织培育壮大成为社会管理的主体力量,解决社会组织的"定性"问题;适应社会管理创新的需要,加大力度转移政府职能,形成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解决社会组织"定位"问题;切实治理和优化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的环境,增强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服务能力,解决社会组织的"定型"问题;认真学习和借鉴国外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有益经验,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解决社会组织的"定向"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刘锋 《中州学刊》2015,(3):78-82
当前我国社会利益格局不断分化,不同阶层价值观念多元化,社会组织日益多样化,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压力较大,基层党政组织整合能力下滑,主流意识形态统领功能弱化,网络民意整合难度加大。制约我国社会良性整合的因素包括政府权力过于集中,整合主体相对单一;阶层利益不断分化,社会共识较为缺乏;社会组织发育不良,市民社会发展缓慢;社会整合理论解释力不强,大数据时代网络空间治理能力不足等。对此,必须加快简政放权步伐,继续转变政府职能;健全社会整合机制,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汲取国内外优秀的社会治理理念,重构社会认同;培育与壮大社会组织的力量,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