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的新闻业受到来自新媒体的影响正在不断加深。新媒体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可以为新闻业带来新的气象;同时,它也有不可忽视的弊端。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体进行传统新闻创新,同时避免新媒体对新闻传播带来的不利影响,是每个新闻从业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时代,新闻业将发生三个方面的变化:在新闻报道样式上,由数据新闻升级为大数据新闻;在新闻生产的受众观上,由类型化受众观变为个人化用户观;在新闻产品的本质上,由易碎的信息转向高附加值的知识。在大数据时代初期,人们对大数据还有诸多误解,如认为大数据的分析是客观的、大数据的数据采集都是全样本的、大数据的结论一定是正确的。大数据对于新闻业态的重构是革命性的,新闻业需要主动、积极地迎接大数据时代,包括对大数据资源的主动积累、获取,对大数据技术的主动接轨和掌握,对大数据新闻的常态化实践,还要提升新闻业者的"大数据素养"。新闻业应用大数据需要再审视。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新闻信息生产与传播领域的广泛应用,新闻泛化成为传统媒体网络化与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重要的新闻现象。新闻泛化现象最早出现在商业门户网站与报纸媒体网站的内容探索与改革之中,兴盛于移动互联网与社会化媒体强势崛起之时。新闻泛化主要表现在传统新闻价值观念淡化、新闻形式的信息化与资讯化及内容的日常生活化、新闻叙事方式的故事化三个方面,实质是新闻信息与其他信息混杂交融的状态。新闻泛化不是偶然的新闻现象,而是媒介技术变革、社会文化变迁与后现代社会语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重要的新闻现象,新闻泛化在实践层面拓宽了传统新闻业关注的目标领域,却弱化了专业化新闻的公共价值追求,并由此对传统新闻观念与新闻理论研究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面对新闻泛化,新闻理论研究应该"下沉"至整个社会生活领域,回应新闻业在面向更广阔生活世界时的现实问题。这并不意味着对专业化新闻的轻视,而是要努力在专业化新闻与泛化新闻的社会功能之中找到平衡点,从而更好地指导当代新闻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数字互联网技术改变了新闻业的生态结构,传统实体传媒的受众被动接受模式逐渐让位于数字虚拟传媒的参与互动模式。新闻生产由中心发布转向移动分享,新闻内容由客观权威转向主观碎片,新闻传输由单向等待接受转向即时互动扩散,新闻消费由成本泛化转向成本精准,新闻媒介由有限实体转向无限虚拟。传媒生态的变迁意味着新闻业的调适转型需要着眼于本体存在层面,以新闻产品质量为核心,转变新闻理念,优化新闻制度,提升新闻数字素养,重塑良好新闻生态。  相似文献   

5.
《新学术》2007,(4)
改革开放后中国新闻业实行了以"事业化管理、企业化经营"为路径的体制改革,将企业的运作手段和理念应用到报业运作各环节,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新闻体制改革的根本原因在于改革开放后新闻业外部发展环境和内部竞争环境的重大变化。笔者认为,改革开放后中国新闻业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的变迁,主要是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技术环境的变化为新闻体制变革提供了操作空间和外部动力,通过对这些外部环境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回答传统新闻体制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和为什么改革的方向是"事业化管理、企业化经营"这两个根本问题,从而对我国新闻体制改革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困境中的重构: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专业主义不仅是一种职业价值理念,还是与之相关联的一套系统性职业组构方式及可操作化的工作模式,它至少包含了四个内部向度,专业新闻机构、职业新闻人、新闻价值和新闻伦理.然而,新媒介技术背景下的新型新闻传播撼动了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专业主义:非专业的新闻生产(公民新闻网站、新闻网志、微博等)危及科层式新闻传媒机构;新媒体技术带来的便捷接近权消弭了传受界限,造成新闻从业人员职业身份的深层焦虑,新闻制作权泛化和信息扩容则带来新闻的次级化以及传统新闻伦理的沦陷.新闻专业主义在这样的语境中正在转向和重构:传统新闻业集体转型、职业新闻人身份重构、新闻价值标准以及新闻伦理重建.  相似文献   

7.
数字平台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平台社会的形成,平台已然作为一种基础设施渗透在各个社会领域,新闻业不过是它们涉足的其中一个领域。平台携技术与资本的优势,成为新闻场域中非常重要的新入场者,使得平台与新闻业的关系成为新闻学研究讨论平台的核心问题。本研究尝试提出"平台逻辑"作为理解二者动态关系的敏感性概念,它在媒体逻辑和社交媒体逻辑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强化,具有技术、市场和关系三个关键特征,未来仍需对平台逻辑的内涵、形成与实践进行深入讨论,使之成为一个具有解释潜力的理论概念。  相似文献   

8.
新闻算法从底层逻辑上改变了新闻业主体间的联结模式,形成了全新的信息生态,需要新的治理理念和治理体系加以规范引导。针对新闻算法生态治理的现状,要树立新闻算法生态治理的价值导向,提升新闻算法生态的透明性;优化新闻算法生态治理的核心机制,在数据收集、分析、排序及评估的关键环节践行透明化;推动新闻算法生态治理的体系建设,增强治理主体开放性、治理规则的可解释性和治理关系的平衡性。总之,加强新闻算法生态治理体系的建设,在治理理念上,对于智能时代的新闻业问题需要从一事一议的运动型治理转为以结构性调整为宗旨的生态型治理;在治理范畴上,需要统筹传统的新闻政策及媒体规制与新闻算法生态治理之间的衔接融通;在治理条件上,对于新闻算法的知识产权和平台公司的商业利益等问题需要建立从企业创新到社会创新的评估标准。  相似文献   

9.
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领域的应用,不仅给新闻传播格局带来巨大变化,也对新闻伦理道德提出新的挑战。传统的新闻伦理价值在新技术的渗透中不断被解构。应该构建何种内涵的新闻伦理观来适应这一变化?对这一问题应尽快展开学术研究和讨论。根据“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概念进行考察,“人机协同”概念强调了未来技术发展对新闻业的更高要求,其伦理学内涵也为突破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伦理的困境提供了一种哲学路径:构建人机之间平衡和谐的关系,以人类的智慧让人工智能在新闻实践中“物尽其用”,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客观性是新闻业确立自身边界、实现自身合法性的重要基石之一。数据新闻诞生、发展于新闻业遭受信任危机、客观性备受质疑的时代。面对传统客观性的质疑,实用主义客观性的提出不仅较好地回应了相关争论,也为数据新闻生产提供了通往专业规范的路径。实用主义客观性包括经验效度、完整性和影响性、一致性、自我意识、主体间客观性检验五个标准,数据新闻生产的实用主义客观性原则贯穿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各个环节。实用主义客观性的提出,有助于重新审视客观性的含义,更有助于对数据、数据科学和数据新闻的批判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