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社会的确存在大量分配不公和贫富差距扩大现象。分配不公造成的直接后果是违背公平正义原则,严重损害社会的道德信念,进而影响社会稳定。这是当前我国构建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障碍。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个人收入总量增长过快,超出国民经济正常运行所允许的合理界限,并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了城镇居民货币收入差距过大,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据有关方面的民意测验,社会分配不公已成为仅次于腐败的第二大社会问题,它的出现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什么是收入分配不公?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两种判别标准。(1)以分配手段是否公平即能否体现按劳分配原则为依据。只要分配收入的手段是不公平的,即使居民收入差距再小,也是分配  相似文献   

3.
一、收入分配不公的含义 我们对“公”的理解往往是公正、公平。公平是一个具有多重意义的复杂范畴,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它具有不同的涵义和性质。即使是同一社会制度,也可以从社会学、经济学、法律、道德等不同的角度去评价和定义;在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由于受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制约和目标选择的差异,公平的内涵和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衡量公平的标准,看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本文所讨论的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公平,它同社会学、法学、道德意义上所讲的公平是不完全一致的。 收入分配中的公平,含有丰富的内容和层次…  相似文献   

4.
分配不公是目前各阶层普遍关心的问题,它已触及到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心灵,并直接影响着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分配领域中出现的等量劳动不能获得等量报酬的奇特现象,使得担负创造社会财富的许许多多的主人翁们,不再关心自己的企业,也不热心自己的事业,而纷纷投入到了“蓬勃兴起的第二职业”之中。这个在反映社会主义特征和本质  相似文献   

5.
分配不公,作为一种历史现象,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不同的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有着不同的内涵,也有着不同的“量”的限度,超过了一定的限度,轻则影响经济效率,重则动摇政治稳定,破坏社会安定。效率与公平——人类经济生活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旧的高度集中的国民收入分配体制已被突破。政府分配与市场分配机制并存,平均主义尚未消除,新的分配不公问题又出现了。正确认识与解决这一问题,对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团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仅就收入分配不公的有关问题,谈几点看法。一,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的涵义在不同社会制度下分配公平,具有不同的性质与内容。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它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分配公平的内涵也是不同的。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与此相适应,存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  相似文献   

7.
“公平”还是不公平是改革以来群众的热门话题,也是影响群众情绪的一个社会问题。有的人说“脑体收入倒挂不公平”,有的说“个体户发大财不公平”,有的人觉得“少数演员走穴不公平”,还有的人说“允许干第二职业,有双收入不公平”,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公平”问题涉及到的领域比这些具体说法宽阔得多,它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道德问题和社会问题,围绕着这个问题,人们有三惑:  相似文献   

8.
采用2013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基于收入来源视角和基尼系数分解法,对我国老年人收入结构和收入不平等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013-2018年期间,老年收入结构显著变化,收入不平等程度呈现下降趋势.具体表现为,养老金收入比重下降,工资性收入比重显著增加.在收入不平等程度下降过程中,养老金收入的结构效应和集中效应起到强化作用,工资性收入结构效应起到阻碍作用,其他分项收入作用较弱;城乡老年人收入结构及其分布特征呈现显著差异性.据此,老年收入结构优化的方向应该是,稳定并逐步提高养老金等转移性收入水平和比重,适度调整和控制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和财产性净收入在城乡间的均衡性,以缩小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9.
“你单位效益不错,尤其你干的工种太漂亮了,‘油水’肯定大呀!” “哟,你家又买空调啦,工资之外究竟能捞多少‘外块’?” 时下,亲朋相聚、好友相逢,交谈中总免不了上述“时髦”的话题。事实上,这种工资之外的隐性收入以其巨大的“磁力”深深地吸引着工薪族。透过这遮遮掩掩来路各异的隐性收入,我们不难从中窥视到那光怪陆离的百面人生:朴实的、诚实的;奸诈的、虚假的……  相似文献   

10.
近来,“危机”、“危机感”、“危机意识”这些概念在报刊上出现的频率愈来愈高,也是人们日常议论的一个热点,但对此进行系统性、综合性的研究却很不够,本文想在这方面进行一些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11.
浅论沉默权     
周裕坤 《社科纵横》2006,21(5):68-69
沉默权作为保障人权的一项重要制度已被当今许多国家所接受,那么中国是否也该引进该制度、如何引进该制度,就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在介绍各国对沉默权的立法例的基础上分析沉默权的利弊,并主要阐述我国引进沉默权制度的现实冲突。  相似文献   

12.
旅游服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分工的发展、旅游活动商业化而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出现的一种新式服务行业。旅游服务与旅游市场调查、预测和旅游推销构成了旅游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旅游市场调查、预测和旅游推销是旅游服务的前提,旅游服务是旅游经营活动的主体。旅游服务,有对国际游客的服务,也有对国内游客的服务。本文仅从国际旅游业的角度,对旅游服务作一些粗浅的剖析。  相似文献   

13.
浅论形式美     
浅论形式美冯丽杰常雁自然万物以及人的创造物无不是通过一定的形式而体现其内容的。内容决定形式,而形式又作用于内容,进而反映和表现内容的本质特征。内容离不开形式,而形式有个美丑问题,形式美则是能够揭示和呈现内容本质特征的重要问题。物象的形式,一般是指其外...  相似文献   

14.
石崇诗浅论     
石崇,西晋诗人。字季伦,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县东北)人。与二陆、潘岳、左思等事贾谧,为“二十四友”之一。工诗能文,《诗品》列之于中品。《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六卷,已佚。现存诗十首,其中,《王明君辞》是现今传世最早的咏昭君诗。一西晋初期,武帝司马炎实行了一些有利的措施,以保持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加之,太康元年灭吴,实现了天下统一,社会出现短暂的繁荣局面。太康年间的诗坛踊跃非常,作家异彩纷吴。刘勰《文心雕龙·时序》说:“茂先(张华)摇笔而散珠,太冲(左思)动墨而横锦,(潘)岳、(夏侯)湛曜联壁…  相似文献   

15.
利益浅论     
江泽民总书记在国庆四十周年讲话中和在此以后曾多次强调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的问题。这个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个国家在存在以至繁荣发展,都在不断的进行奋斗和竞争。在这种奋斗和竞争中,一般说来都有一个远期“目标”和许多的近期“需求”。在这许多近期需求中必有一种或数种是必须的。近期需求即眼前利益,远期目标即长远利益,长远是眼前的长远,眼前是长远过程的眼前,二者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为因果。国家总是朝着长远利益,进行着自觉地调节、控制,使眼前利益始终服从长远利益,并为了保证长远利益而兼顾好必须的眼前利益,甚至牺牲眼前利益。  相似文献   

16.
背诵浅论     
背诵浅论陈立正天才在于勤奋,知识要靠积累,对语文学习来说,积累显得尤其重要。学语文教语文的人都知道,语文水平的提高,靠短期的“突击”是很难奏效的。积累,离不开背诵。古往今来,关于知识积累的真知的见和典型事例不胜枚举。古人用“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比拟知...  相似文献   

17.
收入差距适度论李冬梅公平和效率,始终是经济科学研究的“永恒主题”,也是经济调控实践的“两难课题”。社会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与公平和效率问题密切相关。一般说来,如果收人分配差距过小,可以显示公平,但又会牺牲效率;如果收人分配差距过大,有利提高效率,但又...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国最大的民生态度调查——“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绝对收入、相对收入以及收入不平等等相关变量是解释“收入—幸福之谜”的重要因素。但相比之下,幸福感作为一个主观变量,更关键的是其会受到个体对环境变化预期的影响,即预期收入(而非总体收入或绝对收入)是影响和决定中国居民幸福感的首要因素,预期收入越高,其减少“很不幸福”“不幸福”和“一般”概率的可能性就越大。无论对居民总体、还是不同异质性群体而言,该结论均较为稳健。机制分析发现,增强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提升国民的预期收入,能有效克服“收入—幸福之谜”效应。为此,应提倡政府不断强化预期管理,弘扬和践行“中国梦”精神,增强国民自信和理想信念,提高社会预期和经济预期。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职工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加快。1996年城市职工家庭人均收入达到4845元,比1985年增长5.5倍。按1990年价格计算为2298元,相当于实现我国2380元小康收入目标的96.2%。循国家统计局提供的统计资料表明,去年一季度,职工工资稳步增长,一季度职工平均工资为1321元,比上年同期后长16.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6.1%。10前“脑体倒挂”的不合理现象现在已发生变化,国家统计局的调查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高和职称高的人收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对1996年城镇居民收入调查结果分析,高级工程师以及相当职称的人数占总数…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财团抵押的概念、特征入手 ,通过对财团抵押的设定、效力、行使、消灭的具体设想及在现阶段的重要意义 ,以期对财团抵押担保物权的确立与完善予以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