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剧《水浒》在荧屏上一出现,许多出版社争先恐后地推出各种版本的《水浒传》,甚至有些研究《水浒传》的论著也搭车问世,一时间出现了小小的“《水浒》热”。我以为这种“热”不过是“武侠小说热”的继续。《水浒》中的“武”与“侠”再度使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兴奋起来。正像“武侠热”一样,“《水浒》热”负面作用也是远大于正面意义的,这一点是听惯了“《水浒》是农民起义的百科全书”评价的人们所不能理解的。实际上所谓描写和歌颂“农民起义”的评价并不能反映《水浒传》的本质。人们确实喜欢《水浒传》,但并不因为它是农民武装…  相似文献   

2.
“水浒戏”与《水浒传》的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浒传》的人物与故事之所以能够家喻户晓,与“水浒戏”的长期盛演不衰密切相关。早在长篇小说《水浒传》成书之前,“水浒戏”已经成为元杂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一些内容后来被小说所采用。《水浒传》成书并陆续刊行之后,根据小说改编的“水浒戏”更为繁荣;反过来,“水浒戏”的演出又进一步促进了小说的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3.
李师师形象的塑造与《水浒传》的创作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浒传》中,李师师并不是主要人物,有关她的描写还不足两回。然而,她却是影响人们评价《水浒传》的重要人物。在1975年“评《水浒》运动”中,宋江打通李师师枕头上关节之事成了证明宋江人格卑下、投降可耻的典型材料。粉碎“四人帮”以来,人们理应对《水浒传》予以重新评价,有的论者为了肯定《水浒传》具有反皇思想,又拿出宋徽宗与李师师厮混的描写来说明《水浒  相似文献   

4.
五德终始说既是中国古典哲学宇宙论的流变,又是封建社会朝代递嬗的政治历史观。它的扩散辐射,便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乃至文学创作模式,四部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三国》、《红楼》、《西游》即是其范本。《水浒传》以“水克火”为主线,纲领全书。宋为火德,宋江起义军为水德。《水浒》所叙述的,即是一部“兴于水而终于水”的“水克火”的悲壮故事。  相似文献   

5.
陈洪绶《水浒叶子》当属《水浒传》乃至中国古代小说图像的典范,但小说与图像之间并非简单的“再现”关系。孙二娘在《水浒叶子》中首先出场,《水浒传》小说正文将其塑造成美丽的“鬼母”,插增诗词却把她描述为不堪入目的“夜叉精”。对于小说正文及其插增诗词对人物反差巨大的造型描述,陈洪绶的图绘并没有单纯摹仿文学语象,而是撷取孙二娘缝制用于盛放度牒的锦袋这一细节,并沿用了自己在观音题材人物像方面的惯习。进一步研究表明,《水浒叶子》的独立叙事仅仅是相对而言,因为在没有榜题提示的情况下,绝大部分图像无法唤醒读者关于《水浒传》的叙事记忆,这种叙事逃逸最终导致《水浒叶子》“仅仅成了故事的象征”。  相似文献   

6.
罗贯中确有其人。《录鬼簿续编》提供了可信的依据。他是否《水浒传》的作者,不少文章对此持肯定态度① ,但似仍与作品本身挂钩不够。笔者对《水浒》作者问题持“施作罗续”说,本文拟就《水浒全传》做一点“溯波探源”的工作,为“罗贯中续《水浒》说”进一步提供一些佐证。笔者认为,《水浒全传》中许贯忠的原型就是罗贯中。将百二十回本《水浒全传》与容与堂百回本《忠义水浒传》、百十五回本《水浒传》的回目校勘,可以发现百二十回本添了一处地名,改了一处地名:  相似文献   

7.
元代水浒戏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水浒戏是元杂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长篇小说《水浒传》的成书有重要影响。前人已经对元代水浒戏和《水浒传》的关系作过一些研究,作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本文对人们研究的某些结论作些检讨,旨在促进元代水浒戏和《水浒传》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8.
从杜堇的《水浒人物全图》看《水浒传》的成书年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在《社会科学战线》一九八八年第一期上曾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为《从水浒戏和水浒叶子看<水浒传>的成书年代》。这篇文章的结论是:“《水浒传》小说的产生最早也不得早于成化前期。”当时我提出《水浒传》小说成书“不得早于成化前期”这个结论是留有余地的。明代人陆容记载水浒叶子的笔记《菽园杂记》最后一条标明的时间是弘治甲寅,即弘治七  相似文献   

9.
从水浒戏到《水浒传》的戒色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浒故事在流传过程中被再创造的路径之一就是让水浒英雄进入戒色主题,在这个过程中,水浒戏的情节因素以变形的方式进入《水浒传》,水浒戏中的搽旦形象也深刻影响了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描绘,正是从以上两个方面水浒戏给予小说《水浒传》深刻的影响。但《水浒传》的叙事焦点从男女私情转移到了英雄传奇,并从政治、历史的高度,展开了社会生活广阔的画卷,改变了原先水浒戏的叙事意趣。  相似文献   

10.
《水浒传》(容与堂百回本 )第四十一回“张顺活捉黄文炳” ,浪里白跳张顺在浔阳江上将陷害宋江的黄文炳生擒活捉 ,考证水浒人物、故事来源的文章 ,如余嘉锡《宋江三十六人考实》(见《余嘉锡文史论集》 ,岳麓书社 1997年版 )和朱东润《水浒人名考》(载《中华文史论丛》第 55辑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年 12月出版 )对此事皆未提及 ,实则这情节在历史上还是有迹可寻的。水浒英雄很多历史上实有其名。《水浒传》中张顺 ,尤其是其死事情形 ,系据宋末抗元英雄张顺的事迹演化而来 ,这也得到了诸家的认同。据宋末元初周密《齐东野语》卷十八“二张援…  相似文献   

11.
《水浒传》与梁山泊文化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圣叹腰斩《水浒》有着充分理由。就反对起义军受招安而论,该斩;就小说的后半部分情节雷同粗糙无艺术可言而论,该斩。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理由是梁山起义军与山东水泊梁山有着鱼水的依存关系,他们生存、发展、壮大在山东水泊梁山的文化根基之上,失败在受招安离开了山东水泊梁山之后。腰斩后的《水浒传》突出地表现了《水浒传》与山东水泊梁山的文化渊源。一、《水浒传》故事与山东水泊梁山《水浒传》中,特别是金本《水浒》中,绝大部分故事都是在山东境内发生展开的。现在的山东地域,在宋代称京东东路和京东西路,明确置山东省是在明洪…  相似文献   

12.
王立 《河北学刊》2023,(6):81-89
1920年代,伴随着“水浒续书热”,河北旗人作家赵焕亭“重更名”式的仿拟、补白,丰富并强化了水浒精神的民间性和时代色彩。如仿拟酒店内解救灾民,被解救者比之《水浒传》更加危苦,或有时解救是误会;仿拟生辰纲被劫,更因有旧怨与用人方针等问题;仿拟武松打虎,却纠正了《水浒传》失真之误;仿拟劫法场而突出卖解女,成功后男女两个获救者都发生了巨大心理变化等。在分有《水浒传》原创“灵韵”的同时,更强化了故事的真实性,尊重接受主体对故事可信度的知情权、女性男性化的性别错位等。赵焕亭为此提供了早已被无数读者熟悉的先验参照,从借助仿拟故事母题契合读者的接受心理、心理暗示与联类取向,使报载小说得以连载扩散。其故事构思、审美营销的成功经验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3.
李万生 《云梦学刊》2005,26(6):91-94
《水浒传》书名“水浒”当源自《诗·大雅·緜》;作者施耐庵对宋江等人的结局无限的哀惋浩叹,其以“水浒”名书的用意十分深刻委婉。  相似文献   

14.
一居常读《水浒传》,就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诗经》里的“水浒”。《诗经·大雅·緜》:“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相胥宇。”《毛传》:“浒,水厓也。”《郑笺》:“循西水厓,漆、沮侧也。”《正义》:“太王作王业之本,文王得因之以兴。”推原诗人之意,盖以“水浒”为周家发祥之地,故后之言周家之始基创业,莫不盛言“水浒”。《文选》潘安仁《西征赋》:“思文后稷,厥初生民,率西水浒,化流岐豳,祚隆昌发,旧邦维新。”又干令升《晋纪总论》:“以至于太王,为戎翟所逼,而不辱百姓之命,杖策而去之,故齐诗曰:‘来朝走马,帅西水浒,至于岐下。’”《史通·杂志说上》:“姬宗之在水浒也,鸑鷟鸣于岐山。”所谓“水浒”,是指特定的关中平原的漆、沮二水流域的一大片土地,即《诗》所谓“周原(用無)(月無)”的周原地区。周家之经营“水浒”,拿《水浒传》的语言来说,就是为了“图  相似文献   

15.
《水浒》历来被认为是宣扬忠义的作品,在大量的研究文章中似乎已经作了定论,所以在出版《水浒》时则加上了“忠义”二字,如:《忠义水浒传》、《忠义水浒全传》、《忠义水浒全书》等。解放后出版的《水浒》,尽管“忠义”二字已经删掉,但实际上忠义说仍被沿袭了下来,认为是宣扬忠义的文章各地也常有出现。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见到不同观点的文章出现。  相似文献   

16.
人物评点是金圣叹对《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评点中最精彩的内容 ,而在对诸多人物的评点中 ,武松、鲁智深、李逵 ,是金圣叹心头笔下最钟爱的三位豪杰。“水浒三杰”是民间文学长期酝酿积累 ,又经过《水浒传》作者加工而成的典型人物形象 ,在受前人对《水浒传》评点影响的金圣叹看来 ,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小说魅力之所在 ;再加上金圣叹狂放不羁的个性和对所处黑暗现实的不满 ,以及“独恶宋江”等 ,都导致了他对“水浒三杰”的钟爱。  相似文献   

17.
《水浒》田、王二传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浒传》所描写的主要故事,如宋江起义及其结局,征辽,平方腊,在宋元时期的文献记载中都能找到一点根据。唯独征田虎、王庆(以下称田、王二传),在任何官私记载中都没有一点影子,这是一个很大的疑问。余象斗刻《水浒志传评林》(以下称“评林”本)共25卷,卷首、卷末一般标作“京本增补全象忠义水浒志传”字样,而在征田虎、征王庆部分,19卷至21卷的卷首、卷末均作。全象演义评林水浒志传”,20卷的卷末作“全象演义增补评林水浒四  相似文献   

18.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近年来,《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问题又引起了文史界的广泛注目。这是由江苏省兴化、大丰两县又发现了一些据说是有关施耐庵的文物资料引起的。这是个由来已久的老问题。“水浒”故事虽然流传甚早,但《水浒传》的刊行和广泛流传却是始自明代嘉靖年间,早期的几种版本的署名又不一致,或署罗贯中,或署施耐庵,或  相似文献   

19.
现存署名李贽批评的《水浒》主要有两种:容与堂刊一百回本《忠义水浒传》和袁无涯刊一百二十回本《忠义水浒全传》。前一种,经戴望舒、靳岱同、王利器等先生的力证,多数人已相信为叶昼的伪托。对于后一种,人们也做过一些考证,鲁迅早在五十年前就指出其为“伪托”;1954年,何心在《水浒研究》中对此本作伪的过程做了推想;1979年,王利器在《〈水浒〉李卓吾评本  相似文献   

20.
从“借”《水浒》到“反”《水浒》《金瓶梅》是借了《水浒传》的砧木,嫁接横逸出的一枝艺术奇花。《金瓶梅》对《水浒传》的借取,可分顺向和逆向两种类型:径录或稍作改动摘取《水济传》的情节、文句,或择取一、二个水游人物作巨书之点串,此为顺向借取,景阳岗武松打虎,王婆受贿说风情等即是;录其前,遗其后,借其名,改其行,对《水浒传》情节、人物作大幅度或反向变动,以造成柳暗花明的新境,此为逆向借取,武松误杀李外传,宋江义救吴月娘等便是。《水浒传》向《金瓶梅》的分流,前提条件就是兰陵笑笑生对《水浒传》情节所作的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