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西南北》2009,(1):10-11
这是一位湖南交警在抗击冰冻一线给襁褓中女儿的一封信,写在2008年年初罕见的冰雪天地里。女儿出生的第三天这位年轻的父亲就奔卦抗击冰雪一线,每天只能从电话里听一下女儿的哭声,在信中他用朴实的语言记录思念与牵挂。我们曾在2008年央视春晚中听到赵本山宋丹丹以"白云""黑土"的角色对那个冬天里的同胞喊出关切与祝福,那么,也请记住钟添瀚。记住他的父亲角色。这不是给爱女的简单的一封家书,而是对更大的爱的一种誓言。我们在爱中走出冰冻,每一个人的路都是温暖的。  相似文献   

2.
树的味道     
正父亲断断续续做了几十年的木匠,熟悉他接触过的每一种树的味道,正应了"熟能生巧"这句话。我在屯子里生活了二十多年,熟识屯子里大大小小的各种树。我没能用我的手抚摸屯子里的每一棵树,父亲也没有。那些树一直生活在我的生活里,院里院外,屯子里的每一块土地,都能看见它们。父亲肯定也能这样看见它们,它们也生活在父亲的生活里。我和父亲不能用手抚摸每一棵树,可我们能用眼睛看遍每一棵树。屯子实在不大,一头懒驴撒个欢儿就把屯子转  相似文献   

3.
候某,男,16岁,山西人,受教育程度是小学,在外流浪一年多了。他两岁时,父母离异,父亲犯罪进了监狱。其父在服刑期间认识了一位朋友,这位朋友比他父亲提早释放,便将候的母亲骗走,现在他的母亲嫁给了那个男人,生有一女孩。法院判决候某由其母亲抚养,但养父待他不好,经常打骂他,亲生母亲待他也不好,身上很多处伤都是他们打的。姑姑、舅舅和奶奶在家,姑姑也曾接他去她家里住,但是骗了他的钱。候某怀疑姑姑、  相似文献   

4.
2004年的一天,一辆农用车载着一位五花大绑的年青人驶进了江西省荣军医院大门。据家属介绍,这位病人姓皮,25岁,未婚,出现睡眠差、多疑、行为紊乱已有一个多月,主要是怀疑父亲对自己不好,在前一天晚上用锄头砸伤了亲生父亲,致使父亲抢救无效死亡。为防再次造成伤害,在多人协助下他被家人用绳子绑着送入我院。小皮平时性格内向,不爱多讲话,为人忠厚老实,怎么会一反常态狠心地砸死自己的生身父亲呢?刚入病房的小皮寡言少语,对砸死父亲一事毫无悔恨之意,甚至还在责怪父亲对自己偏心。经过仔细的精神检查及病历讨论,小皮患的是精神分裂症,我们给他进行了抗精神病药治疗。  相似文献   

5.
小厨子     
伊凡 《东西南北》2009,(12):21-21
有个厨师被人请去办酒席,他带着一个小厨子去了,这位厨师做饭时偷了许多东西:他把木耳藏在小厨子的帽子里;心、肺藏在小厨子怀里;大肠缠在小厨子腰上;甘蔗插在小厨子裤子里;鸡蛋叫小厨子夹在腋窝里.  相似文献   

6.
笑话     
无底洞 小镇上正进行一年一度的比赛,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吃得最多。有人刷新了全镇的纪录,在规定的时间里,他吃了一只鸡,一磅乳酪,10个鸡蛋,还吃了5磅黄油夹馅面包。 当这位冠军离开赛场时,他转过身来说:“喂,朋友们,请别让我妻子知道,否则我就吃不上中午饭了。”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第一次“婚姻”毛泽东第一次“结婚”时才8岁。是在他父亲的强迫下成的亲。女孩子比他大6岁(14岁),当时毛泽东迫于父亲的压力,很有礼貌地接受了这种生硬而可怕的婚姻仪式,很有规矩地向每一位来宾磕头。但是,当仪式过后。他拒绝与这位大姐住在一起,并发誓决不碰她一指头。毛泽东作为农民的儿子,没有采取逃跑等方法来对付娶媳妇,而是用既默认又不顺从的独特方式显示了他的聪明才智。实质上  相似文献   

8.
需求分析 上海市江宁蒋家巷社区有这样一位青年陈某,他本身患有慢性疾病,却在坚持工作的同时尽心照顾患脑癌晚期的父亲。然而,他父亲不幸早逝,自己也遭遇到脑癌的折磨,急需开刀治疗。当社区了解到他的不幸后,邻居们积极行动起来,短短一周时间,蒋家巷事务所就收到了居民为他捐赠的一万六千余元善款。同时电视台也得知了小陈的病情,专程请来花儿乐队参与闪电星感动节目,希望通过节目发起社会援助,为小陈募集剩余手术费用,让这位好男孩重新站起来。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我回乡下探亲,刚一落座,父亲就颇为激动地对我说:"再过几天我就要入党了,到时,还要到台上举手宣誓呢!"听到这个消息,我打心眼里为父亲感到高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父亲矢志不渝的人生追求,想不到这个美好的夙愿终于在父亲62岁时得以实现。父亲出身贫苦,在他两岁那年,我的爷爷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从此便杳无音信。在一个风雨飘摇的夜里,我的奶奶又狠心地撇下父亲,只身一人离家出走,嫁给了深山里的一个木匠。此后,父亲与姑妈相依与命,饱尝了人间艰  相似文献   

10.
《东西南北》2013,(4):68-69
偶然间尝到的甜头 贝特莱希1951年生于德国西北部的威斯特法利亚。他的父亲是一个油漆工兼教堂修建者,平时会临摹伦勃朗、毕加索、塞尚等名家的画作,低价出售以贴补家用。贝特莱希不仅继承了父亲的绘画天赋,而且画技更胜一筹。14岁那年,他曾帮其父临摹一幅毕加索的作品,画了一个下午。画完之后的两年里,他的父亲再没有碰一下画笔。  相似文献   

11.
田中耕一其人其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佳 《日本学刊》2003,(2):154-158
20 0 2年 10月 9日 ,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 2 0 0 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之一授予日本的名不见经传的年轻技术员田中耕一 ,理由是他“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的方法” ,这使许多自以为了解情况的新闻界人士大跌眼镜。那么 ,这位带有神秘色彩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少有大志田中耕一 195 9年 8月 3日出生于日本富山市新川原町 ,出生后不到一个月母亲就去世了 ,父亲将他送给叔父田中光利当养子。这位亲生父亲后来也于 1984年病故。亲人接连被病魔夺走的现实 ,使田中耕一早就下定了“要从事能够挽救人的生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笑话     
郑如 《东西南北》2010,(5):55-55
悟出道理 儿子不喜欢读书,父亲把他关在书房里,命令道:“眼睛仔细看着书,脑子再三想着书,就会从书中悟出道理来!”  相似文献   

13.
一起去看     
刘心武 《东西南北》2009,(11):54-54
儿子九岁那年,父亲跟他说:“带你去看球!”儿子高兴得跳起来。到了看台,儿子只顾吃冰棍,吃了冰棍又扭着身子要喝汽水,父亲生气了:“你再这么磨人,下回不带你来了!”父亲教给他如何看球,他知道了什么叫角球,什么叫点球。  相似文献   

14.
想起了父亲     
正我父亲当了四十多年的生产队长,是个有名的庄稼把式。他和母亲辛辛苦苦养育我们兄弟姐妹八个,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少有抱怨。他在世的后十年,心有不甘地生活在一座小城里,几乎每天都去超市或者路边的小摊贩处买菜,也不止一次对我说:"一天不知道吃啥好哇,菜咋越来越没菜味儿啦!"作为一个60后,我自然懂得父亲慨叹的原因。对小时候农村生活的记忆纷至沓来。盛夏时节,父亲在菜园里种的黄瓜、茄子、豆角、倭瓜、茭  相似文献   

15.
苦瓜通体清苦,父亲的命运就如苦瓜一样,一生清苦。苦瓜也叫君子菜,它无论和什么菜在一起炒、煮、炖,都只苦自己,其它的菜不会沾一丝苦味。父亲也是这样的人,宁愿苦自己,不愿苦别人。父亲最喜欢的蔬菜是苦瓜,因此退休后回到了乡下,每年一到草长莺飞的春天,他就在房前屋后的空地里种上苦瓜。嫩绿的新芽刚探出头,父亲怕鸡鸭啄食瓜苗,就用  相似文献   

16.
我想这就是最浪漫的人生了。父亲喂养着他的牛,母亲喂养着她的鸽子,袅袅的炊烟像一株顽强的植物,支撑着那段艰难的时光。在我的记忆里,整个童年除了父亲母亲,哥哥姐姐之外,父亲的牛和母亲的鸽子,已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父亲对牛的感情很深,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给它全身上下梳理一遍,让牛很舒服地休息。吃饭的时候,父亲总是会想到他的牛,拿起自己的碗,把自己的米粥给牛分一些。望着健壮的牛,父亲的眼睛里写满了爱怜。相比父亲对牛的爱,母亲对鸽子的爱,便多了一种浪漫的味道。这只鸽子,是母亲从猎人的枪口下救下来的。  相似文献   

17.
《东西南北》2013,(19):48-49
在中国,未婚妈妈是一个隐秘的群体。现实中,她们承受着道德、规章制度、情感、经济上的种种压力,守护着小生命的尊严。网络里,她们互助慰藉,抱团取暖。 飞飞出生那天,北京大暴雨。生完飞飞,乔敏接到了母亲的电话。母亲说,前一天夜里,她和乔敏的父亲都做了奇怪的梦。父亲的梦是:女儿掉进了粪坑里;母亲的梦跟那天的情景很像:乔敏奔走在暴雨里,“叫也不应,漫天大雨里就你孤单单一个人。”  相似文献   

18.
陈世旭 《东西南北》2010,(12):67-67
西恩是一个有身体及心智残缺的孩子。有一次在公园,西恩见到一群认识的男孩正在玩棒球,问父亲:“你想他们会让我一起玩吗?”父亲想,大部分孩子应该不会愿意有西恩这样的孩子在自己的队上,但作为一个父亲他同时也知道若他们能让儿子参加,这会让他得到他所迫切需要的归属感并建立起自己虽然是残障仍能被接受的信心。  相似文献   

19.
去年秋天,父亲从工作了三十多年的单位退了下来,一辆汽车把他单位宿舍里铺的、盖的、穿的、用的全部拉回了家。父亲整理着满地的东西,和往常一样有说有笑,他抖着一条崭新的毛巾冲我和母亲吆喝:"谁要?火速来取,数量有限送完为止。"看着他"告老还乡"还有这么好的心情,我有些觉得先前的担心是多余的。父亲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他不会和别人较劲,更不会和自己较劲。接下来的日子,父亲仍然延续着早起的习惯,顺着上班的路跑到单位北面的一个十字路口,远远地望望那扇敞开的墨绿色大门再原路返回。  相似文献   

20.
以往回老家,倘若父亲不在院子里,我们问父亲的去向,母亲若是开口应了,我们自然便已知晓,母亲若是笑而不答,我们无需追问也已心知肚明,父亲一准儿打牌去了.母亲不止一次跟我们感叹,你父亲这个毛病恐怕永远也去不掉了.父亲亦不止一次向母亲坦言,我惟有这么一个坏毛病恐怕得带到棺材里了.近些年来,母亲早已不像过去那样干预父亲打牌.父亲闲工夫多了,人不怕忙就怕闲呢,再说眼瞅着已是奔七十岁的人了,由着他自己的性子去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