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西南北》2014,(21):12-16
中国男人为什么这么丑?中国男人的形象气质配不上中国女人?中国男人到底丑在哪儿了?前段时间,网络上曾有过激烈讨论:中国男人为什么这么丑?中国男人的形象气质配不上中国女人?长得丑不丑、配不配得上,光吵架没什么用,还得数据说了算。  相似文献   

2.
佚名 《东西南北》2009,(2):26-27
有这样一些女人,谈过几次恋爱,受过几次小伤,一副阅尽世间沧桑的模样,常常说,男人,不都是这样吗?那老到的口吻,仿佛把全世纪的男人都看透一样。可是,这算是把男人当数学题吗,举一就能反三?  相似文献   

3.
张昊 《东西南北》2008,(1):54-54
女人不指望男人给予更多时,男人就会自动地给予更多。经过你是疯儿我是傻的做作浪漫时期,进入了正常生活后,99.9%的男人会遭到女人的抱怨:为什么你一下班就要坐  相似文献   

4.
香水测爱情     
香水,让女人更添柔媚.令男人无法抗拒。作为现今的女性,大都懂得善用不同香味的香水,赴不同场合的约会。以下有个简单的心理测验,利用千娇百媚的各式香水,测试你对男人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霜霜 《东西南北》2009,(4):40-41
好多时尚杂志开了个专题叫暖昧,还叫嚣着存钱不如存男人,接着拿了我们时不时跳出来吓人一跳的刘大妈出来说事儿:人家偷税坐牢怎么了?还不是有个阿锋不离不弃?然后再说了绝代芳华的梅姐,有八个男人给她扶灵柩。多风光不是?这就是暧昧的好处!  相似文献   

6.
上帝把一个人选为男人,显然是让他有更多的承担。让他粗糙一点,走过荆棘地而不至于哭泣;让他血性一点,争夺更多的口粮供养家人。让男人像岩石一样丑陋,像泥土一样平凡,像树木一样不引人注目,是因为生活比想象更残酷、更多变、更缺少诗意,需要男人去担当。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看过黎明、王菲主演的《大城小事》,就不由不让人联想到“小床大事”。也是,床早已不再是单一的睡眠之地,它是一个人情感世界的守候,也成为两个人情与爱的微妙地带,当两个人的战事复归为一个人的沉寂——双人床依然在那里,容纳了所有的暴风骤雨。近距离观察身边,同事说两种青岛男人最有意思,一是30岁之前绝不想结婚,一是40岁左右离婚的男人很抢手。是挺耐人寻味,便忍不住欲于探究。从职场上叱咤归来的男人,其最私密的情感一隅——不在别处,且看他们的休憩之所。心灵最深处的情感纠结,总于床第之事的无意中泄露无遗。  相似文献   

8.
香港经典黑帮片《一个字头的诞生》的开始,是张家辉扮演的一个暴富的男子,炫耀自己的行头:我衬衫是ARMANI,裤子是VERSACE,内裤都是CALVIN KLEIN的。这是香港男人。我曾设想过,一个青岛男人在如此情境下会是这样炫耀吗我西装是皮尔卡丹,领带是金利来,皮鞋是老人头,内裤都是花花公子的。如果这样,的确是悲惨了点。  相似文献   

9.
已有跨种族、跨文化婚姻研究忽视了中国男性和西方女性这种稀少但重要的类别。涉外通婚是一个蕴含深刻社会意义并折射出多方面结构性社会问题、价值取向、民族因素的复杂社会现象,应该从理论的深度、战略的高度去思考这一现象及其对国家和民族带来的影响。通过调查在爱尔兰的西方女性眼中的中国男性形象,探索性地测量了中国男性对于西方女性的婚恋吸引力,从西方女性的视角将中国男性的形象与西方男性的形象予以比较,分析西方女性的择偶偏好,发现中国男性真正“不那么受欢迎”的原因,从而在文化建构、性别气质和媒体塑造等方面进一步分析中国男性在西方世界里形象呈现的深层缘由。  相似文献   

10.
佚名 《东西南北》2009,(4):29-29
有个女友问我,在表述对异性性感方面的要求上,男人和女人谁更赤裸裸?我说,可能是男性。你没看到满世界花红柳绿的刊物封面,都是美女当家,基本是为了满足男性的审美欲望。  相似文献   

11.
D.H.劳伦斯在他的散文《妇道模式》中这样说:女人真正叫人头疼的一点是,她们非要使自己适应男人的女人观不可,她们一直这样做。她发疯,是因为她不知道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追随一种什么样的模式,要符合男人对她怎样的想象。其实,当一个女人全然是她自己时,那正是男人想要她成为的那种女人。老实说,女人们还是有点儿这种倾向的,不是有句古话:“女为悦己者容”吗?看来古今中外的妇女在男性面前取悦与逢迎的时候更多些,给我个样子让我学吧!可是一旦女人照男人的模式做了,男人就会因此而厌恶她,因为男人要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  相似文献   

12.
当夏娃再也不需要亚当时,生活的圆满也将成为童话。不需要公羊一逞雄风就呱呱落地的克隆羊多丽,以及韩国实验室成功制造出十几个人类胚胎并克隆小狗的新闻出现后,人类的Y染色体族群出现了一阵恐慌。遗传学家说,男人开始担心"科学会导致男人消失"。  相似文献   

13.
我忙着呢     
肖遥 《东西南北》2014,(23):80-80
在单位,用肢体语言表示“我忙着呢”有N多个招数,边走边打电话;行色匆匆到目不斜视(其实不过是去洗手间);十万火急到走路撞飞别人的文件……网上的最佳“装忙”秘籍还有,打开公司网站装作浏览公司信息,小手在桌子底下刷朋友圈或涂指甲油;把开着帖子的浏览器缩小到一个小窗口,慢慢拖着看;把报事贴贴满桌面及电脑周围,显示有庞大的工作量……如果让你闭上眼睛,不假思索地浮现出一个“偷懒的员工”,会是女人还是男人?如果是女人,一定不是“男人婆”或“女汉子”,若是男人,恐怕会是有点娘的男人,总之,一个真正忙碌的人好像多少是要有些男性气质的吧?  相似文献   

14.
白岩松家事     
张云 《东西南北》2013,(22):32-33
在《痛并快乐着》一书中,白岩松曾经呼吁“拯救男人从当父亲开始”,这是有鉴于中国男孩欠缺阳刚之气,一则因为中国传统社会中庸当道,二则因为父亲这个“老师”也常常缺席。  相似文献   

15.
罗西 《东西南北》2008,(3):24-24
真正的的强大不是唯我独尊,而是关爱别人。中国男人往往喜欢单纯温柔、小鸟依人、年纪比自己小的女人,小李后主早就写绝了:"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那种无助的娇羞,楚楚可人,可以大大满足中国男人霸道的大男子主义情怀。现在,女性与时俱进,脚大了,所以也不"偎人颤"了,男人就顿觉失落,很难再霸王起来。相反,在女人眼里,如今男人世界再无风景,女人已经没有肩膀可依靠了。男人把抵御风险的任务交给了女人,自己则躲在女人的背后享受女人的关爱。男人传统的霸道没有了。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文化的骨子里,夫唱妇随天经地义,女人看起来都很卑微,男人则很高大。以前作为女性只能相夫教子,成功的多为孟母一类,那也算得上女子中的精英了。而今认识一女子,在她口中竟能说出:“我的老公叫娃娃。”  相似文献   

17.
视角     
《东西南北》2009,(10):4-4
男人心理年龄比实际小13岁 科学家发现,老年人的心理年龄比生理年龄平均年轻13岁,其中男性心理年龄更显年轻。女性比男性更在意外表,因而心理年龄比男性更接近实际年龄。  相似文献   

18.
《半岛新生活》2004,(12):21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穿衣、吃饭等生理需求都是人的基本需要,当我们身边的一些男人选择单身的生活方式也成为一种正常需要,并且能乐在其中,那也未尝不是一种城市风尚。  相似文献   

19.
李清霞 《唐都学刊》2002,18(4):86-90
贾平凹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主要文学作品中的性描写 ,是作为文化符号出现的 ,是众多社会矛盾的焦点。作家试图通过对变态的男性社会中男人性的压抑、退化及其性与爱的背离来表现城市文明对生命个体的压抑以及作家对现代文明的反思和批判。文章认为贾平凹笔下性描写引起读者误读的原因在于文本中通过符号建立起来的意义体系并不完善  相似文献   

20.
陈可辛纳了"投名状",冯小刚吹响了"集结号",新一轮的贺岁大戏上映了.正如冯小刚所说: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部战争片.无论是古代兵刃相见还是近代坦克大炮,舍命拼杀中的男人最为迷人--坚毅、刚强、英勇、机敏,男人在战争中磨砺得英气逼人.毫无疑问,每个男人都需要一场战争来警醒、证明自己,当"集结号"吹响,他们载着荣誉从战地走来,残缺的身影映在一片用鲜血染红的土地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