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学术文献数据库和学术评价体系的建设反映了国家的科技文化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俄罗斯文献数据库和学术评价体系建设具有本国特色,对我国学术资源数字化建设具有一定参考和借鉴作用。借中俄科技创新年东风,加强两国科研机构、高校、图书情报机构资源的建设合作,促进学术文献资源的共享、共建,无疑具有现实意义。这将有利于科研部门开展优势互补,实施技术引进,助力我国学术数据库和学术评价体系的建设。同时,也可充实俄罗斯学科建设,使我们对俄罗斯的科研状况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文献资源库和学术评价系统作为科技公共产品,针对的是具有较高科学文化水平的人群,有利于塑造我国良好的科技文化形象。这也将是对外传播形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杨立英  廖宇  刘敬仪 《国外社会科学》2023,(3):124-135+244-245
科研经费管理与学术评价是相关部门调控和激励科研活动的主要手段。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合理配置科研经费作为科研管理创新的关键环节显得尤为重要。在欧洲多个国家被广泛采用的“挪威模型”为此提供了借鉴思路。结合我国科研经费分配方案的现状,我们可以进一步考察“挪威模型”对我国科研管理与学术评价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快速发展,转基因产品的种类和数量增多,对转基因技术提供更全面、更充分保护的呼声也日益加大。同时,加强对转基因产品的规制,成为群众关心的话题。审视和借鉴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我国转基因技术及产品的立法及司法,应以利益平衡为原则,以既对转基因技术予以保护、又对转基因产品施以一定的规制为方法,以期实现我国在生物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达致人民幸福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4.
论知识经济时代的学术精品与学术大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知识经济时代学术“精品”与“大家”的内涵、知识经济时代学术精品生产的特点和机制,以及学术大家成长的环境,提出要建立利于学术精品生产和学术大家成长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5.
朱依娜  何光喜 《社会》2016,36(4):76-102
科学界学术产出的性别差异是科学社会学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利用2013年“北京市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数据,以高校科研人员为分析样本,以社会网络为分析视角,从网络欠缺和网络回报欠缺两个层面,探究造成科研产出(以SCI/EI论文发表为例)性别差异的网络机制。研究发现,女性科研人员的网络规模欠缺并非导致其学术产出低于男性同行的重要原因;与国内外学术界和企业界的纽带关系的“结构性欠缺”,则的确削弱了她们获取学术信息与资源的能力和机会,进而导致其SCI/EI论文发表量低于男性。此外,在拥有相同网络结构的条件下,女性从与企业的纽带关系中获得的论文产出回报也低于男性,这进一步加剧了学术产出的性别不平等。  相似文献   

6.
高亮  陈璇 《社科纵横》2011,26(2):90-93
本文基于对湖北公众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公众对转基因作物和产品的基本认知与态度,并对影响认知与态度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公众对转基因作物和产品的总体认知水平较低,关注度较低;公众的认知水平和态度受教育程度的影响较大,呈现正相关关系;公众对转基因作物和产品的认知水平和态度变化受到信息来源渠道的直接影响。因此,应该从加大宣传力度,促进信息发布多元化和全面化,提高政府工作人员对转基因作物和产品的认知水平等方面着手,提高社会公众对转基因作物和产品的认知水平,进而促进其态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中韩“学术伦理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8月31日在中国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外中国学研究中心和韩国经济.人文社会研究会人文政策研究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和韩国的数十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就学术伦理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外中国学研究中心汝信教授主持了开幕式。他认为,目前学术伦理问题已经引起了各国的关心和重视,因此,本次会议以此为题进行的讨论非常及时,也非常重要。中国社会科学院武寅副院长致开幕辞。她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此次会议意义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8.
9.
麻天祥 《浙江学刊》2000,(4):129-132
作者认为,一百余年的中国近代学术的变革就是以节节复古为形式,而以创新为内容的。它的特征就是两个字变与合。它的内容不外三个方面如何评价传统,怎样引介西方,建设什么样的未来文化。对传统的重新评价,是中国近代学术变迁的依据和核心内容;有选择地引介外来学说则是创变的条件;对中国文化未来的建设却是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社会科学学术创新与学风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指出,学术创新包含七个方面的内容,由于当前我国学术创新机制的不健全,学术界非道德化、庸俗化、市场化、福利化倾向严重影响了学术创新的发展。为此,应解放思想、全面贯彻“双百”方针、建立科学的学术成果质量评价体系和完善学术管理体制,以建立健全我国的学术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1.
注重敦煌学的学术背景与学术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重新面世已经108年.近百年来,随着藏经洞古代文献、文物的流散而兴起的"世界学术之新潮流"--敦煌学,已成为得到国际学术界普遍承认的"显学".但是,敦煌学是否是一门真正经得起严格科学界定的独立学科,国内学界一直有不同的认识.对此,我曾经在<对敦煌学百年回顾中若干问题的认识>一文中提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弄清该学科的构建与其学术背景、学术渊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邵海 《创新》2011,5(2):101-104,128
学术期刊的学术功能是其命脉所在,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学术期刊的学术功能却面临着挑战,必须为此寻找出路。学术期刊实现其学术功能的路径,主要体现在稿件的取舍、编辑队伍的优化、期刊的管理与评价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北京建设学术之都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内涵,学术建设对北京的城市发展具有深远的积极影响.本文从历史与现实出发,认为北京的学术传统和精神是兼容并包,只有进一步以开放、包容、自信的心态促进学术交流和进步,进一步改革现有学术体制机制、理顺部属与市属高校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北京的学术和智力资源为首都、国家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北京的发展乃至国家的发展才会在下一轮激烈的全球竞争中更上一个台阶,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4.
楼淑君 《社科纵横》2007,22(8):151-152
高校学术秘书是近几年在高校科研活动中兴起并逐步推广的一个职业角色。本文从其工作性质与职责出发,论述了高校学术秘书应该具备的素质,并且对高校秘书的实践意义及发展前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9,(3):108-111
制度与人的关系是现代社会公民必须面对的关系,民国大学人事聘任、组织教学、学术考核等制度是学院派作家生存发展的制度环境。学术休假制度是一项教师福利,也是促进教师提升业务能力的有效方式。民国学院派作家朱自清、许地山在所任教的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获得学术休假机会前往国外进修学习或文化考察,并于休假期间或之后在文学创作、学术研究上有所收获。但是许地山学术休假期间申请哈佛燕京社研究资助多费周折,从而反映民国高校在学术研究项目资助的选择标准、资助经费的金额方面仍有制度设计初衷所未能周全之处。历史还原民国学院派作家学术休假经历,可以对学院派作家的某些文学作品的题材选择与思想艺术特色的形成原因进行背景说明,考察民国高校学术休假制度的得失,对今日高校相关制度的建立完善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校学术评价制度的缺陷与改进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高校出现了一些比较严重的学术失范现象,这阻碍了高校学术创新、发展科学、教书育人的职能的发挥,学术评价制度的缺失是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本文从现行高校学术评价制度的局限性及其原因分析入手,提出了切实改革现行高校学术评价制度的若干对策建议,旨在为营造更公正合理的制度环境铺垫基础,从而最终有效推动高校求真务实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7.
五四新文化运动主要包括思想解放、文学革命和学术解放三个层面,胡适在这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在学术领域,实开启了一代新风气,许多新的学术趋向、学术范式,都与他分不开;他的治学方法,则更影响了差不多一整代年轻学子。  相似文献   

18.
刘仲华 《唐都学刊》2007,23(6):87-92
清初降臣孙承泽于明朝末年考中进士并授官,1644年3月在李自成军队进入北京后投降新政权,5月多尔衮进入北京,又投靠清政权。1654年因陈名夏案休致罢官。在退居后的二十余年间,孙承泽由于气节有亏,在学术上力尊程朱,结交了魏裔介、魏象枢、熊赐履、陆陇其和刁包等著名理学家。在与他们的论学往来中,孙承泽不仅将晚年生活沉浸在经史之中,而且也赢得了"老为经生"、"所学甚正"的口碑。  相似文献   

19.
科学计量学与当前的学术评价量化问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刘明 《浙江学刊》2004,(5):181-185
西方学者创立的科学计量学为从量化的角度评估学术论著的价值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并派生出一系列引文索引系统,但因其内在的缺陷与局限性,它在欧美学术大国并未产生很大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学术评价有向量化方向愈走愈远的趋势,呈现出涉域宽泛、认同洋刊、行政主导、主观权重等共性.需要正视其弊端,探寻治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求是学刊》2017,(3):165-172
清初浙西学者张履祥与陈确同学之谊深厚,他们既有共同的学术主张,也有明显的学术分歧。张履祥与陈确在丧葬上都提倡古礼,反对陋俗,追求实效;明亡后都重视节义,反对讲学、出游、应试等行为,反映了他们不与清政府合作的遗民立场;都注重实学,关注社会公共事务治理,体现了他们经世济民的情怀。晚年,他们围绕《大学》一书的真伪、《大学》知行观等学术问题,各抒己见,展开了激烈辩论。陈确与张履祥晚年的学术趋向虽大为不同,但他们交友始终不以他故而易初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