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士荣  唐黎标 《老友》2010,(6):22-23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消息传出,世界震惊,举国欢腾。当时,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火车司机,有幸参与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秘密运送任务。那段往事,犹如心中搁着一瓶蜜糖,久埋心底,却越品越甜。虽然46年过去了,可当年驾车运核弹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我出生于杭州市郊区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解放  相似文献   

2.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试爆成功促使中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大国地位。近些年,随着相关文献、著作和论文的陆续问世,学术界也展开了对原子弹研制历程以及其重大意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中国发展原子能事业的决策、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进程中重要历史事件、中国原子弹研制与中国国家安全、中国原子弹研制的重要意义等四个方面。本文将对以上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世界第一颗原子弹在广岛爆炸,因为这颗原子弹,我父亲感染了辐射尘,年纪轻轻就去世了。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迫于无奈将我从广岛送到了佐贺外婆家里,从此,我就和年迈的外婆相依为命了整整8年。  相似文献   

4.
岛田洋七  一鸣 《新少年》2011,(Z1):34-37
1945年8月6日,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广岛爆炸,我的故事与此有关。父母婚后住在广岛,战事激烈时,他俩一起疏散到母亲娘家所在地佐贺,躲过了一劫。原子弹投下一周后,父亲对在广岛的家放心不下  相似文献   

5.
王志刚 《中华魂》2012,(21):35-38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为世界五个(美、苏、英、法、中)核大国之一。此后,仅6年多的时间又研制成功了洲际导弹、人造卫星、核潜艇。"两弹(原子弹、导弹)、一星(人造卫星)、核潜艇"不但代表着综合国力,而且代表着军队现代化的程度。"两弹一星核潜艇"的研制成功,把新中国的国防建设向前推进了  相似文献   

6.
杨校 《山西老年》2013,(8):22-22
1945年5月8日,德国宣布投降。7月26日,美国、英国和中国三国发表"波茨坦宣言",敦促日本投降,但日本政府置之不理。8月6日和9日,美国为迫使日本投降,分别向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了一颗原子弹。可事后有人发现,其实美国向日本投了三颗原子弹,光长崎就两颗,有一颗没有爆炸,最后神秘失踪。  相似文献   

7.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一载入史册的日子,距今已整整40周年。但为此而奋力拼搏的人们记忆犹新:这是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下,广大科学技术人员和解放军官兵及众多相关部门,经过多年通力协作、自强不息、勇于实践、无私奉献的结晶。《一段历史的回忆》一文,充分反映了江西人民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在广岛体验和平第一次去日本参加学术会议,便选择了广岛─-这个因被施射原子弹而著名的城市,对了我这个中国学者来说,自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此时此刻.我不能不联想起"七L事变",联想起"南京大屠杀",联想起日本侵略者在"二战"中所犯下的累累罪行。在飞机降落的时候,我甚至忍不住联想,当年美军战斗机俯冲时的情景......广岛机场座落在连绵起伏的丘陵之中,周围像高尔夫球场一样整洁、宁静。我有些纳闷,美军何以将第一颗原子弹投向这个并不繁华的中等城市?迎接我的中国朋友说,当年的广岛是日本军事工业的生产和集散基地,美军选…  相似文献   

9.
难忘的几件事在总理身边的工作内容十分丰富,经历的事太多,许多细节大都淡忘了,只有几件事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记得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周总理交待主管项目的负责同志说:这次试验,参加的全体技术工程人员要注意绝对保守国家机密,试验的种种情况不能告诉其他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家属和亲友。周总理还当即表态说:“邓颖超同志是我的爱人,党中央委员,但这件事同她的工作没有关系,我也没有必要对她说。”原子弹爆炸的前一天,正赶上我值班,周总理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当时桌上放着一篇他刚刚审阅完的稿件。周总理对我说:“赵炜,这是一条十分重…  相似文献   

10.
1972年1月7日,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实战氢弹,在全世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举国上下无不为之欢欣鼓舞。但在投掷实战氢弹时,因曾出现过令人难以预料的险情。被誉为“彝族之鹰”的空军飞行员杨国祥,置生死于度外,沉着镇定,以高超的技艺顺利完成了任务,为中华民族赢得了骄傲。1971年12月30日。飞行员杨国祥凝屏息,稳稳地握着操纵杆,从博斯腾湖畔机场腾空而起,朝大漠深处飞去。他深知次飞行任务重大:他的飞机正载着震动中和世界的惊雷———我国第一颗实战氢弹! 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中国又成地研制出第一…  相似文献   

11.
从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到1999年9月18日召开"两弹一星"表彰大会,整整过了35年.为什么要宣传"两弹一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与科技创新是什么关系?我想以参加核武器试验20年的亲身经历,谈谈自己学习江泽民主席在表彰大会上讲话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梁东元 《可乐》2011,(8):56-56
1958年,中国急于摆脱贫困落后,"大跃进"的浪潮充满各个角落。二机部(即第二机械工业部,1982年改名为核工业部)提出了铀矿勘探和开采要全民来办的方针,经中央批准后在全国推行,历时三年左右。有意思的是,用于第一颗原子弹的铀竟来自搞不清铀元素为何物的农民手中。  相似文献   

13.
恐怖的蘑菇云──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投放纪实阿超罗斯福总统批准了“曼哈顿计划”,却没有时间决定原子弹的投地,生命离开了他……杜鲁门为何要求推迟召开“波茨坦会议”?斯大林能猜中真实意图吗?原子弹的投放,拉开了美苏对峙的序幕……原子弹,至今令人困扰不安……...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第一颗原子弹于1945年7月16日,即波茨坦会议开幕的那一天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上试爆成功。斯大林是在7月20日或者21日,也就是美国总统杜鲁门在7月24日通告斯大林和莫洛托夫之前3天获悉这一情报。但是,斯大林没有想到两周之后原子弹就已经派上了用场。在1945年2月盟国于雅尔塔举行的会议上,美国和英国坚持要求苏联在德国投降大约3个月之后参加对日本的作战。苏联同意了这一要求并签署了秘密议定书。1945年8月初,150万苏联军队完成了在中国边界的集结行动。  相似文献   

15.
郑宏 《21世纪》2000,(5):15-17
原子弹:1939年底,美国政府组织了几千名科学家和几十万名工人,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生产了足够制造一枚原子弹的铀原料。计算机:二战时,美国人急需解决飞行弹道面临的巨大计算问题,“逼”出了人类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相似文献   

16.
50年前,中国西部的戈壁上空腾起巨大蘑菇云,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声东方巨响的背后是当时一大批科技工作者隐姓埋名、呕心沥血的坚守与奋斗,其中就有一个传奇的名字——程开甲。  相似文献   

17.
一九四五年第一颗原子弹制成,爆发出空前的惊人的威力,不仅在科学技术史上开辟了新纪元,也使全人类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从那时以后,四十余年中,新的科学技术更番出现,如继原子弹而有氢弹、洲际导弹。如电子计算机从创造到现在,已经历四代,达到每秒钟计算数亿次的高水平。机器人也  相似文献   

18.
自1945年8月,两颗原子弹分别投在广岛、长崎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人类至少面临了12次核危机,其中直接针对中国的就有5次。  相似文献   

19.
1945年8月6日、8月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震惊了日本国。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随即出兵中国东北,苏联红军向驻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起猛烈进攻。白天苏军飞机狂轰滥炸,晚上苏军坦  相似文献   

20.
周敬国 《可乐》2008,(10):68-69
1945年至1947年间,蒋介石曾秘密网罗被俘日本原子弹专家,尝试原子弹研制工作。他还延聘了著名科学家吴大猷、郑华炽、曾昭抡、华罗庚等十余人,成立"原子能研究委员会",部署原子弹研制方案。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研制原子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