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权力的主体、价值、行使和制约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人民是权力的主体,权力来源于人民以及人民授权和党组织授权的关系的权力主体观;全面揭示了权力的价值取向、价值标准、价值路径的权力价值观;深刻阐述了严以用权、合理用权、公正用权的权力行使观和法律制约、道德制约、组织制约、社会制约的权力制约观。习近平的权力主体观、权力价值观、权力行使观、权力制约观是一个集大成的权力思想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成才与就业》2014,(11):30
正编者按:2014年3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关于推进作风建设的讲话中,提出"三严三实"精神: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实"的强调,既是对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坚持,也是对中华文化"实学"精神的弘扬。进入21世纪,现代传播技术迅速发展,世界范围内各种  相似文献   

3.
权力运行中广泛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信息不对称引发用权人的"道德风险",用权人利用"私有信息"或"隐蔽信息"谋取私利。防治腐败的一条有效的思路是从解决权力支持中信息不对称入手,增加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强化权力的监督制约。  相似文献   

4.
公正源于无私,廉洁因为自律,事实上作为党员干部,在身负重任的同时手中都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因此,不论职位高低、权力大小,都要把秉公用权、预防腐败当作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对待,把维护集体的纯洁形象作为自身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荆言 《中华魂》2021,(4):51-5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他强调,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这就更加鲜明地昭示,从严治党的直接指向即为各级党员干部,而主要路径则是管住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做到依规用权、秉公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坚决不让权力任性脱缰,作奸犯科、为所欲为。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强调,落实“三个代表”思想,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为此,我党领导干部都必须直面权力私有化、权力庸俗化、权力商品化三大权力风险问题的新考验;充分认识经受得住考验事关我党执政地位与资格、事关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和要求、事关我党领导干部政治生命的当代意义;努力在自我修养、自身素质、民主集中制、党内外监督、党纪政纪自律诸方面加强执政为民的思想、组织、作风与制度建设;在为民用权、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审慎用权这四大重要切入口努力提高执政为民水平。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并做了科学的回答,形成了完整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大学去行政化亟待完善且任重道远,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正确认识大学的本质、正确认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政府理性把握对大学"管"与"不管"的平衡点,取消大学行政级别,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完善教育法制实现教育法治。  相似文献   

9.
政府权力的有限性特征决定了用权和制权的有限性,用权的有限性要求中央和地方政府合理分权,监督权力的有限性则要求中央加大对地方的监督权力。在我国“压力型”政府体制下,如果不能理顺权力监督关系,就会产生监督渠道堵塞不通、信息失灵等监督权力的“有限介入障碍”。由此,文章提出要正确确定政府组织边界、分配政府组织注意力、建立共栖的合作型关系,以共同决策方式克服障碍,对政府组织的监督权力加以合理有效地延展,从而解决惠民政策从目标到结果的不一致问题,维护基层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0.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我国高校的法定体制。完善大学治理结构,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要正确把握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的存在和地位。当前大学治理的内部权力结构呈现学术权力弱化、学校上层集权、权力属性混淆的明显特征。按照《规划纲要》和高校党建科学化的要求,基于大学治理的现状,统筹高校党建创新和管理创新,从学校与学院两个层面组织权力重构,一是突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以党委为核心的上层治理结构";二是突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出"以学术权力为主导的二级学院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校长权力的本质、障碍因素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校长的权力属于"公共权力",源于人民和社会,源于自身的素质和人们对服务的需求,其权力具有工具性、强制性、服务性等本质特性,受到权力的特性、人自身的利益驱使、校长的不良心理、传统的"官本位"思想等障碍因素的影响.因此,校长个人应当正确认识权力的本质,树立科学的权力观,坚持权力行使的正确原则,政府、社会、学校应当建立校长权力的有效调控与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2.
权力清单制度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规范、控制行政权力的行使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权力清单制度的具体运行中,各地政府部门及学界的有些学者对于权力清单制度的认识存在诸如"依权力清单行政"、"清单之外无权力"等一些思想认识误区,这些误区是对权力清单制度的错误理解,即未能正确认识权力清单制度的法律性质.因此,本文从权力清单制度的法律性质界定入手,针对权力清单实施中的一些认识误区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期能够有利于今后权力清单制度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法治路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内在必然联系是: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为主要任务,监督和制约公共权力,推进"善政"体系建设,强调积极而稳妥地推进这两项工作。政治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需要良好的法律文化氛围相呼应,即确立和发展民本位、社会本位、权利本位、权受制于法、权力制衡、慎用权力、敬畏用权的习俗和观念;确立和发展一把手身先垂范带头接受监督,以及对腐败零容忍的舆论导向和观念;确立和发展主权在民,人民群众应积极主动创造和争取幸福和正义、真正当家做主的习俗、观念和信念。  相似文献   

14.
法治政府建设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征是权力有限的政府、公开透明的政府、注重服务的政府、讲求诚信的政府、权责一致的政府;建设法治政府应该具有"主权在民"的理念、"职权法定"的理念、"监督用权"的理念、"程序合法"的理念;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和国家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和要求,法治政府的建设应该着力提高国家行政立法质量、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实行依法科学民主决策、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推进政务公开、落实问责制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组织领导。  相似文献   

15.
在女性主义运动和批评理论中,女性一直是以男性中心文化的反抗者的身份出席,然而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不断深入发展,女性自身内部的差异性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注意,一些女性以一种"父权"的态度对待"他者"女性,而作为男权文化的"同谋者"的身份在场。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个问题,能促进女性主义文学和批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传统权力运作遵循减法逻辑,而现代管理中的权力运作遵循增量逻辑。因为它通过革新传统压制型权力观而开创共使型新权力观。基于共赢的关系思维而革新传统权力观"非我即他"而"他多我少"的横向对比的减法逻辑。"我们之我"和"他者之我"的关系思维是新权力观的认知基础,其新权力观的内容是权力—能力论、权力—力量论和权力自由观。这种新权力观的运作,对员工来说,是可欲而又令人幸福的。其运作机理是,基于权力"增量"逻辑来彰显"力量"。这是一种互利、共赢的逻辑。现代管理积极利用福利特新权力观。不过,要谨慎对待这种新权力观扩大化应用后的辩证效果。  相似文献   

17.
法治政府是依法设立权限、依法实施行政管理、依法承担法律责任的有限政府、服务政府、透明政府、诚信政府、高效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是多层次多方面的立体体系。法治政府存在的前提是权力有限,价值取向是人民利益至上,法治政府的建设是以法律知识的普及为基础,其根本表现是服从法律权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政府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权利、认真看待程序、认真面对司法。  相似文献   

18.
科技权力是国家在政治上或职责范围内影响、调控、支配科技的能力和力量。它不同于科技权利,本质上属于知识权力,具有基础性、渗透性、关键性和变动性特征。当代国际科技权力呈现出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中心",广大发展中国家为"边缘"的"中心-边缘"格局。提升中国的科技权力,必须明确政府在提升国家科技权力中的第一责任主体地位,增强"科技权力是国家的一项决定性权力"的自觉意识,坚定提升国家科技权力的信心和决心,全面实施"科技强国"战略。  相似文献   

19.
大学权力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传统的大学权力结构划分存有滞后于现实、局限于权力表象的弊端,导致认为解决大学权力矛盾就是"增强学术权力,减少行政权力"的简单化的思维定势。以大学逻辑为出发点,从多元理念、权力合法性和程序正义的哲学视角,来探讨大学权力的"问题式"建构,有助于问题的澄清,其中以程序为核心依法配置大学权力必然成为解决大学权力矛盾的一条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所形成的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看法。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本质、结构和功能等基本问题的正确认识和科学回答,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新形势下,系统梳理和全面把握胡锦涛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对于指导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