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丽萍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2):32-32
有一件事情搁在心里,堵得慌有一天,一个叫凌的女孩很兴奋地对我说:“老师,明天我爸爸就要回来了!”她爸爸在深圳打工,很少回家。“你来我家玩好吗?”我摸着她的头问:“想爸爸吗?”她很用力地点点头说:“当然想啦,爸爸一年才回来几次,我天天都梦见他。爸爸很爱我,每次回来都一直亲我,给我带好多玩具。”接着她开始 相似文献
2.
王同顺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7(1):74-80
《瘗鹤铭》是书法发展史上的重要石刻。由于《瘗鹤铭》摩崖石刻先遭天灾,后遇人祸,早已支离破碎不全。北宋发现此铭,已不完整,及至清代打捞上岸,只存五方残石。唐、宋、明、清均有文本和刻本,哪种近真,本文进行考订,以求还其历史之真面目并提出笔者一得之见。 相似文献
3.
钱汝平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116-118,130
《释氏六帖》是后周齐州开元寺高僧义楚编纂的一部仿效白居易《白氏六帖》体例的佛经类书,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佛学类书。文章从《释氏六帖》与《白氏六帖》的渊源关系入手,具体论证了《释氏六帖》对《白氏六帖》体例既有继承又有扬弃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罗玲谊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2):65-67
侯方域是清文大家,其传文有很明显的“小说气”特征,表现在题材的现实性、平民化及个性人物写作手法的典型化、细节化、戏剧化和写作功能的教化作用。其形成原因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哲学思潮、文学思潮以及侯方域本人的政治追求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6.
宋建昃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1(1):21-22
《白孔六帖》作为一部类书 ,为《白氏六帖》与《孔氏六帖》的合称 ,编者为白居易和孔传。该书杂采古籍中的成语故实 ,为作诗文查检提供了便利 ,并保存了一些失传古籍的内容 ,具有历史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7.
高媛媛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2)
立足于词典编纂方针的兼容性、目标的查检性、词条选择的通用性与权威性和术语释义的单义性与科学性这六"性"来论证<译学辞典>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吴礼明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12):71-72,211
《五行》、《六德》是思孟学派在充分认识人类自我的前提下建构的和谐人类内外秩序的两大制度创新。《五行》依《尚书》洪范九畴之"五行"旧瓶装思孟学派重塑人类内在精神秩序之新酒,《六德》以《周易》之六位反观人类社会君臣、父子、夫妇之六职,设六德,教六艺,以生德于中。实现儒家所愿望的秩序原则、和谐原则的统一。其理论创制的勇气和思路在复兴中华文化的今天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倪惠颖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4)
毕沅以封疆大吏身份同袁枚共主乾隆中后期诗坛,<吴会英才集>便是毕沅以其幕宾诗歌为主要编选对象的地方诗歌总集.本文通过对这一选本的编选意义、宗旨的分析以及其中所选黄景仁诗与翁方纲编<悔存诗钞>的比较,展现了乾隆中后期复杂的诗史景观,包括在性灵派冲击下庙堂诗人内部的分化、对诗歌传统兼容并包的多元化趋势、诗坛在朝野势力逆转的趋势中难以彻底摆脱庙堂势力的主导等. 相似文献
10.
《诗经》“六笙诗”因“有其义而无其辞”,引发了古今无数的讨论。它的篇次莫定,前后不合,难以融入《诗》的辞章编排系统。特别是由它引起《诗》文本编排的变更,所谓由毛公“推改什首”,造成了《诗》的“非孔子之旧”,多与史实不合。这在出土文献海昏侯《诗》、汉《熹平石经》与毛《诗》互证中得到充分证明,并在《诗》文本的学术源流与汉代《诗》学研究中获得有力支持。“孔子之旧”就只有“三百五篇,遭秦而全”的《诗》文本,四家皆无异义。郑玄相关解说的存亡、缘由自相矛盾,反映的只是其笺《诗》所见与注《礼》所用乃不同的另一个《毛诗》文本。其中的“六笙诗”序,不过是其时的《毛诗》学者将《乡饮酒》《燕礼》中用乐的《小雅》的《南陔》等6篇编排到《诗》文本中的新变现象,而不能说是代表“孔子之旧”的古《诗》文本。不包括“六笙诗”,才是“孔子之旧”三百五篇古《诗》文本的实际篇目。 相似文献
11.
张如安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16(4):54-59
对<全宋诗>所辑录的欧阳修、米芾、黄庭坚、朱熹、杨炎正、赵师秀6位名家的佚诗进行了考证,或订其误,或补其缺,或校其失,可为翻检<全宋诗>之一助. 相似文献
12.
郑瑞萍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63-68
20世纪70年代生作家鲁敏在长篇小说《六人晚餐》中精心构筑立体的叙事结构,巧妙运用时间轴,深度挖掘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的生存哲学,满怀爱与真诚讲述了两个单亲家庭近二十年间的命运选择和情感纠葛,显现了其在长篇小说艺术创作方面的不懈努力和追求。通过梳理鲁敏的长篇小说,可以看到,无论是在主题的拓展方面,还是在叙事手法的丰富方面,她在长篇小说创作上越来越用心、用力,其长篇小说也越来越成熟。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英国小说中从起航的船上看英国在英国小说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通过反映大英帝国主义的小说《出航》,探讨小说《出航》作为20世纪初女性主义旅行文学的示范之作,其写作手段中的隐喻,来展示这种写法对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程华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73-76
《六棵树》真实地反映了当下农村普遍的生态现象,集中体现了贾平凹的生态意识.《六棵树》以人与树的关系为叙述的重点,隐喻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在回忆中透过人与树之间相依相生的情感,传递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生态观念;作者记叙现实环境中树的湮灭和消失,反思现代文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与人类精神生态的破坏;最后,作者怀念树,其实是怀念已经被破坏了的自然,怀念自然文化的复归.贾平凹呼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表达着作为现代知识分子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情怀. 相似文献
15.
马霜霜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201-202
本文对《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下简称《现汉6》)中的人名用字作了考察,认为《现汉6》在处理人名用字时有一定的标准,可分为三类。通过对其标准的分析,指出了《现汉6》在处理人名用字时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高明祥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48-57
钱谦益在顺治四年丁亥三月晦日被捕,关进京城刑部狱,在狱中作《和东坡西台诗韵六首》。他选择苏轼《狱中寄子由》的第二首和韵并在小序中转换诗题,是为了赠诗给柳如是,且其中还隐含他以苏轼自比而诉说冤屈的意图。陈寅恪《柳如是别传》将这组诗的写作背景误以为是钱氏因黄毓祺案牵连而被关进南京狱,从而造成一系列失考。学界对此问题的关注大多从外证考辨,如从这六首诗出发,则可更加明晰钱氏被关押的地点以及柳如是暂居之地与生辰等问题。陈寅恪又在这组诗中挖掘出钱氏“思念故国,讽刺清朝”之意,但是钱氏此时明显还是寄希望于清朝的当权者为自己洗刷冤屈。在钱氏后来的回忆写作中,他对丁亥年被捕事,又产生新的态度与感情。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讨,可以对“诗史互证”的研究方法以及明清诗文研究的现状做出一定的反思。 相似文献
17.
1922年春天,王尽美、邓恩铭回到祖国,他们将担负起一项新的历史使命。1922年夏天,受党中央调遣,王尽美北上山海关,在京奉铁路铁厂秘密开展工人运动。而邓恩铭,则选择了胶济铁路的另一端,中国北方新兴的工业城市——青岛。化身编辑艰难开展工运距今8 8年前,青岛太平山脚下,曾经有一所胶澳商埠职业学校。 相似文献
18.
施谦 《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7(4):96-96,100
“危乎高哉”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惊叹蜀道艰险的名句,而当我们吟罢北宋著名政治家寇准的《咏华山》诗后,也会发出同样的惊叹! 相似文献
19.
赛珍珠因《大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从辩证唯物主义出发,融合文化研究、新历史主义和读者反应等理论观点,对关于赛珍珠的偏见进行扼要反驳,并对《大地》的成就进行简要分析,指出其创作的成就和意义;同时结合赛珍珠的作品联想到当前的农业问题,对赛珍珠及其《大地》的综合评价旨在引发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胡世强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33(12):94-96
中国古代童蒙教育中出现了不少的神童诗,一部分神童诗及其故事又成为童蒙教育中的案例,也是当今研究古代童蒙教育的文献材料。然而神童诗中部分材料的真伪问题值得考虑。如寇准《华山诗》比较有名,但是考察寇准别集、《华山诗》流变及文献来源,此诗很值得怀疑。据传为宋代汪洙所作的《神童诗》有时成为神童诗的代名词,然而《神童诗》既不完全是汪洙童年所作也不完全是汪洙个人所作。《神童诗》是神童诗现象的代表,也是问题的集中体现。有鉴于此,当运用众多的神童诗作为研究材料时,应该慎重。同时无论是真实的还是存疑的神童诗,只要适当运用,都有作为研究古代童蒙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