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统一性的基本原理。这一原理告诉我们,科学的物质概念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理论基础。我们不仅应该把物质概念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反映同个别、特殊相统一的普遍;而且,也应该把世界的物质统一原理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把握世界的具体的统一。世界的具体统一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说到底,就是世界的本原问题,它要回答造成世界的多样性的最终根源。二元论者坚持世界的两个本原的立场,以否定的形式回答了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唯心主义者由于把意识看作世界的本原,虽然也承认世界的统一性,但是,把统一性的根源归结为意识,这同唯物主义的世界统一观是根本对立的。科学地说明世界的统一性,是辩证唯物论的物质论的重要内容。为此,必须科学地制定  相似文献   

2.
人类对宇宙本源物质的认识是从原子开始的。科学的探索深入到原子的内部,认识到原子是由基本粒子构成的。对基本粒子内部的深层次结构提出了许多理论模型,并推测物质具有无限可分性。近代的量子场论实现了理论与实验的统一,所得出的客观结论是:真空是宇宙的本源物质或基本物质,物质具有限可分性。继而将科学引入了探索真空奥秘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3.
<正> 一、为什么用关于整个世界本原的本体论发展列宁的物质概念陶德麟同志认为:"当我们讲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的时候(这也许是标准的'本体论'吧),难道有什么妙法避开物质是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这是做不到的."我认为,这种看法是片面的.诚然,在解决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时没"有什么妙法避开物质是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列宁在《唯批》一书的第三章第四节就指出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从存在于我们之外的,在认识论上早就叫作物质……的客观实在中推论出世界的统一性."但是,用物质是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却不能解决关于整个世界本原的本体论问题.这是由列宁的物质概念的实质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元气论刍议     
唐文彰 《江汉论坛》2004,(12):57-59
本文试图从世界本原,世界无限性,产生万物的方式,物质、运动、时空的统一性等四个方面分析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中国式自然哲学理论———元气论,比较元气论与古希腊的原子论之间的区别,探讨元气论对暗物质或反物质研究的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所由元素、世界无限性、产生万物的方式、物质运动时空的统一观、物质结构五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古代传统哲学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中国式说明--气论.  相似文献   

6.
弄清哲学物质概念的内容和特点,对于正确评价“两变”命题关系极大。在我看来,物质概念不只是世界本原的抽象,而且是人们认识对象的概括。而就“两变”本来的意义说,它只是一个认识论的科学命题,是不能从物质的本原意义——“本体论”的意义来理解的。 (一) 有些同志从“人的认识来自物质性的实践活动”“就是关于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在认识论上的表现”和“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这一观点出发,推论“物质变精神也是属于唯物论问题,包含有世界本原和认识来源的”,①从而把认识论意义上的唯物论同“本体论”  相似文献   

7.
论真理层次     
<正> 纵观人类几千年的认识过程,无论是对于世界整体的认识,还是对于世界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的认识,都可以划分成几个阶段。这些阶段说明真理是分层次的。一、真理层次的客观基础1、物质世界结构的层次性,决定了真理层次。现代自然科学体系证明了物质世界结构是分层次的。人类在这个庞大的物质世界结构体系中生活,只能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认识物质世界,绝对不可能一下子  相似文献   

8.
气论是中国沿袭了二千年之久的传统的哲学物质理论,原子论则是西方发轫于古代而充分发展于近代、并一度成为近代科学技术理论基础的哲学物质理论。气论和原子论虽然都是唯物主义关于物质本原的理论,但是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哲学物质理论,在说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上有着明显的差别,这些差别反映了中国和西方在不同的时代条件下所具有的不同的理论思维的特点。本文想就此作些比较。  相似文献   

9.
主观认识与客观存在的合理性统一──兼论合理性认识的本原机制郝永洁人总希望把世界的现实状态改变成自己所期望的状态,为使感性的物质世界见出和谐与法则,竭力认识世界的本原,强化自身存在的主体性,以求在自然的限定中超越自身,并自觉地。掌握与运用外部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试论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辩证统一阮纪正一、两个文明统一的客观基础物质与精神是哲学范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则是社会范畴。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两个文明的统一性则在于它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来讨论各种精神现象的;所以,以物质形...  相似文献   

11.
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是承认外部世界,承认物在我们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物质概念是唯物主义的基石。考察物质概念的历史发展,对于深入地了解唯物主义的实质,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确地分析与评论学术界关于物质概念的各种不同意见,都有一定的意义。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必须阐明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所以,它产生以来就注重研究万物的本原问题。在欧洲,古希腊的哲学家们早就探讨多与一的关系问题。他们把多  相似文献   

12.
<正>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人们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人们对构成人类社会的两大类事物——物质和精神的相互关系的认识。这种认识,无疑也会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起源于人类蒙昧时代人们对灵魂和肉体相互关系的看法。在古希腊罗马,人们的自然科学知识逐渐地丰富了起来。有的哲学家把某一具体物质形态看作世界的本原,有的把“数”、“理念”这些精神性的东西看作世界的本原。这时精神和物质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哲学界关于实践和主体性问题的讨论,反映了社会主体的现实追求,必将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不过,笔者认为,实践本体论的主张是值得商榷的。在社会主体的层面上,确有一个事物的主体统一性问题。但主张物质本体论和主张实践本体论的双方,似乎都忽略了事物统一性的多层次问题。认识事物统一性的层次性,对于我们加深主体能动性的某些特点的理解,更科学地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揭示实践本体论的误区,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黑格尔的整个哲学生涯,对物质无限可分性的探讨,占据了他的著述中的重要地位。他对这个问题的论辩,是精彩的,深刻的,有时又是令人费解的。正如他是时代的儿子一样,他的全部论述带有时代的印记。但是,他的论述又充满了辩证法的机敏,不仅为人类的认识史留下了一笔头足倒置的宝贵遗产,而且使后人在因无限可分性而生的苦闷中感叹不已。今天面对一次又一次打破微观世界的禁区给人们带来的欢乐,面对着诸如“夸克禁闭”等问题给人们带来的烦恼,面对着统一场论的再次复兴给人们带来的希望,回顾一下黑格尔关于无限可分性的论述,对于回答自然科学向哲学的严重挑战,不无益处,对于促进哲学的迅速发展,极有启示。一、黑格尔揭示了在无限可分性问题上的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物质无限可分性这个当代如此敏感的问题,其实是个古老的疑难。若追究起来,可谓源远流长。在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中,在古希腊、罗马的哲学繁荣中,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仍然令今天已使几百万亿电子伏加速器运行的人们有口皆碑。到了黑格尔生活的富有戏剧性的岁月里,产生巨人的文艺复兴时代给予人们的热情尚未完全平息、单调刻板的康德已在僵化的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自然科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以来,科学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愈来愈向整体化方向发展,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互相渗透,逐渐融合。本文探讨科学整体化发展的内外部原因,并就创造科学整体化发展的社会条件提出若干看法,以就教于同行专家。一、整体化趋势是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科学整体化趋势是科学长期发展的必然,它反映科学发展从分化到综合,综合占据了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作为科学研究对象的客观物质世界是由各种物质运动形态构成统一的物质世界整体,这里存在着部分与整体、多样性与统一性的辩证统一,具有无限的可分性和统一的整体性这…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源,世界统一于物质。在作为世界观的唯物主义哲学中物质是最高的概念。唯物主义哲学的每一重大发展,都表明了人类对物质认识的深化。随着物质不断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出现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是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在人类社会中,物质的运动发展并不是一个纯粹的自发过程。因此,研  相似文献   

17.
《江苏社会科学》1990年第6期发表了陆剑杰同志的《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论与实践论的关系》(以下简称陆文).陆文纵观了在中国哲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总体规定性的讨论中的意见分歧,认为关键在于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论和实践论及其关系,"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何者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核心的问题上发生对立,而形成一系列对立的哲学理解的."我认为,陆文抓住了在这一讨论中所形成的一系列对立的哲学理解的实质,但对于陆文所提出的物质论和实践论的对立,"只是在何者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中心的意义上才能成立,超出这个范围,便立即显现出二者的统一性",以及陆文从"导论与本论的统一"、"属性论和实体、关系论的统一"和"客体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的统一"三个方面对统一性问题的讨论,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开展了“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这对深化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恰当地夸大实践作用,直至把实践看作世界的本原,并主张用所谓“实践本体论”取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本体论的观点。物质是本原,物质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学说的基石,物质  相似文献   

19.
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或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孰为本原的问题属于哲学中的所谓本体论问题,这是一切哲学世界观的基础和根本出发点。目前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哲学就是认识论,不存在什么哲学本体论问题;或者认为,本体论是古代哲学研究的问题,现代哲学已转向认识论方面;甚至有人宣称,本体论问题本来就没有意义,或者至少现在已经没有意义了。的确,对于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本身是人们对世界的一种认识、观点和看法。离开了人的认识,当然也就无所谓本体论问题。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本体论就是认识论。但是,本体论终究不能笼统地、一般地等同于认识论。我们坚定地认为,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是一个常新的问题,决不会过时,而变得没有意义。何者是本原的、第一性的问题,是哲学之所以作为哲学得以存在的对象性基石。其他的一切哲学问题也都不能不受这个问题的制约。思维的内容及其源泉问题以至思维、精神的反作用问题,则只能在回答它们谁是本原的问题之后,才能回答。可以这样说,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对人类具有永恒的意义。肯定自然界是本原的、第一性的,也就是肯定世界是物质的。但是,已往的唯物主义者对物质的理解过于狭隘,具有局限性,以致不能抵御唯心主义的挑战,而且一经踏进社会历史领域,自己也陷进了唯心主义窠臼。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对什么是本原的问题,作出了真正科学的回答,并提出了真正科学的物质观,又以此为基础创立了真正科学的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正确地解决意识和物质、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坚持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无论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还是对于我们的实际工作,都有重大意义。要正确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要坚持唯物论,肯定物质对意识的本原作用,而且要坚持辩证法,承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在本体论范围内,即在世界的本原是什么这个问题上,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只有自觉坚持这个基本观点,才能坚持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