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是在中国古典美学中,还是在海德格尔关于存在之思的哲学体系中,理想的空间建构都离不开虚空的因素.本文通过对海德格尔哲学与中国古典美学中虚空因素潜在关联的分析,表明虚空因素不仅表征着空间意识,更指向一种本真化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论自在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在信息是物质信息的原始的、客观自在的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物质信息以其纯自然的方式,自身造就自身,自身规定自身,自身演化自身,完成着自身纯自然起源、运动、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4.
《优雅》2006,(4)
  相似文献   

5.
从民间到媒体甚至相关政府部门,大家兴趣空前地关心起人们的胖瘦来了。 个人的胖瘦只是一种生理现象;众人的胖瘦往往成了社会现象;亿万人的胖瘦有时是一种历史现象。 时光倒回40年前。几亿人关注的,不是吃好,甚至不是吃饱,而是“还有什么可吃的”。我当时在一个城市  相似文献   

6.
林兆恩(1517-1598).字懋勋,号龙江,倡道以后自号子谷子、心隐子、尔虚子等.福建莆田人.祖父林富,官至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两广总制.父林万仞,荫太学生.兆恩自幼接受儒家传统教育,十八岁入邑痒,试皆高等,但其后竟屡应省试而不第,遂于而立之年毅然弃举子业,锐意心身性命之学,倡明“三教合一”宗旨.自三十五岁始收徒,至八十二岁逝世,从事哲学思想研究和布道、养生实践几半个世纪.其全部著述由弟子卢文辉编纂为《林子三教正宗统论》,凡三十六册,近百万言.  相似文献   

7.
8.
盈俐 《学术研究》2022,(6):16-22
恩格斯数十年一直坚持批判康德的自在之物不可知论断。该论断是康德先验哲学的核心命题。它所蕴含的矛盾和多种发展方向,既是我们正确解答哲学基本问题的关键,也是恩格斯展示德国古典哲学之出路的一个典型案例。康德坚持自在之物论断的原因,一是他误解了时间和空间范畴的来源;二是他不理解行动对认识的本源性意义;三是他将方法论上的自我中心困境默认为人类认识本身的困境。恩格斯诉诸实验和工业等实践活动对自在之物论断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恩格斯的批判遭到了马赫主义者切尔诺夫的攻击,也受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的误解。列宁对切尔诺夫的有力反击和卢卡奇的自我检讨都进一步确证了恩格斯自在之物批判的真理性。  相似文献   

9.
一、自由之身 文论以人类的精神产物文学为研究对象,其自身亦是人的精神产物.言说者的知识素养、生存方式、言说时的心理状态必然或多或少地呈现于批评话语之中.传统汉语批评的主体性尤其鲜明,并直接影响到文论传统的生成和沿续状态.而这种鲜明主体性和言说者身份的模糊性形成了有意思的比照.  相似文献   

10.
11.
美学怎样才能成为美学张法美学的衰落萎败是从西方漫延到东方的一种当代流感,正象美学的繁盛从酉方灿烂到东方是历史的昨日辉煌。然而正是在这今昔的强烈反差中,暗隐着一条可以迫问兴衰原因的幽径,它弯弯曲曲地通向美学的真正圣殿,当然更主要的是要重新寻回美学之能成...  相似文献   

12.
罗兰·巴特的作者现主要体现在他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表的论文:<作者和作家>、<作者之死>、<从作品到文本>、<文本理论>等,阐述了作者身份变迁以及由此引发的文学叙速、表达方式及从作品到文本的根本性转变,提供了审视作者、读者和文本关系的全新视角,彰显了主体隐匿之后为现代写作提供了文本多义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阿伦特的自由观是阿伦特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重要特色或许就是对政治自由的强调。在阿伦特看来,自由并非是人天然存在的某种本质,而是、也只能是政治自由,离开政治以及政治实践得以展开的公共空间,自由就不可能存在,而离开自由的政治也不是真正的政治。从生活必需品和物质必然性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的过程只是解放,而非自由。自由作为政治概念不仅不能停留在物质解放的层次,而且必须以实践的方式进入公共空间;也就是说,自由只存在于行动和言说领域,而不存在于思想王国或哲学王国,所谓主观自由、内在自由等等,都不是真正的自由。自由也并不意味着安全、舒适、富足,恰恰相反,它需要付出勇气、代价,收获的则是尊严和光荣。  相似文献   

14.
《优雅》2007,(1)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一直把对立统一理解成一个独立自在的根本规律,我们认为这一看法值得商榷。下面就谈谈我们的一些看法。对立统一是一种抽象的本质关系几年来,我们在学习和研究辩证法及中国古代哲学的过程中,碰到了这样一个情况:在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中,人们不能找出一个不依赖于任何具体范畴的独立自在的对立统一的例证来。例如,《老子》是以谈论矛盾著称的,但在它那里,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诸如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正与奇、善与妖、祸与福等等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论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舒斯特曼在<实用主义美学>中提出了建立"身体美学"的构想.21世纪初随着舒斯特曼的著作翻译到中国,身体美学开始受到国内美学界的关注,有关身体美学的谈论日益增多,有些学者以传统的意识美学为参照甚至提出了美学转向的论断.我们认为如若从人的生存整体出发,意识美学与身体美学都有其不足之处,生存美学才是当今美学建构应取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宋薇 《晋阳学刊》2011,(4):53-56
生态美学、环境美学和自然美学的勃兴,是美学对全球性自然环境危机的积极回应。生态美学以生态伦理学为哲学基础,试图从生态审美的角度解决自然、社会的生态问题和人类精神世界的荒芜。环境美学把人放在环境中,从审美的角度重估了环境的价值。自然美学以现代自然观为基础,力图解决自然美的难题,还自然美现实存在的本真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美学是范畴美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美学体系的完成,相对西方美学来说,有独特的建构体系的方式。西方美学是建理论立范畴,而中国美学则是建范畴立理论。建理论立范畴,意谓着美学体系依靠理论的煌煌阐述才得以完成,而范畴只是理论的标签。建范畴立理论,则意谓着美学体系仅需范畴的勾勒就足以完成,范畴是理论的筋骨。所以,西方美学是理论的体系;而中国美学则是范畴的体系。因此,我们不能仅以西方美学为参照系来评价中国美学,并进而断定中国美学没有系统性。我们之所以认为中国美学是范畴美学,是因为。一,中国美学范畴有着独特的内涵和特  相似文献   

19.
《东岳论丛》2017,(12):28-34
怎样处理好批评的自在性、批评的对象性,以及批评的自在性与对象性之关系,对于当下中国电影批评的价值生成具有重要意义。自在性是指批评必须作为一种自我意识行为、一种理性精神展现、一种与批评家独特艺术思维紧密相关的、具有原真性的阐释;对象性是指批评应该是一种推心置腹的交流,一种平等体味的谈心,一种思想和艺术的对话,一种精神与实践的耦合,意在人心与物化的世界之间搭上桥梁,在文本与主体之间引发碰撞和共鸣。而自在性与对象性的完美融合则是电影批评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海德格尔的壶之虚空:虚空是不可定义的,它具有颠覆西方理性哲学的关于存在的形而上学的重要意义;虚空不是物理学上的空间概念,它是结缘性虚空;作为存在本质的虚空是虚实相生的;虚空聚集着四重整体,人的栖居保护着四重整体;虚空靠诗性思维来把握.结合上述分析,指出了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诗性文化有相通之处.从中国诗性文化的角度谈海德格尔的壶之虚空,旨在为理解海德格尔哲学提供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