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1918年夏至1921年初的“战时共产主义”时期,是苏维埃俄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阶段。长期以来,人们对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原因和评价存在着分岐,同时对这一时期列宁的经济建设思想也颇有争议。如实反映“战时共产主义”本来面貌,正确把握列宁在“战时共产主义”前后的思想动态,深入研究列宁在实践中应用、发展马克思主义,摸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有助于我们科学地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废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改行新经济政策,以克服日益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探索在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途径。但是,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新经济政策是一次巨大而又深刻的战略转变,一方面必须向全党解释和宣  相似文献   

3.
瞿秋白在俄国盘桓的两年,正值苏俄经济从“战时共产主义”转向“新经济政策”时期,他对“新经济政策”有较为全面地介绍、认识和分析,为此留下了大量关于这一政策实施依据、实施内容、实施效果的第一手资料,并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真梳理和分析这些资料有助于我们认清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瞿秋白在俄国盘桓的两年,正值苏俄经济从“战时共产主义”转向“新经济政策”时期,他对“新经济政策”有较为全面的介绍、认识和分析,为此留下了大量关于这一政策实施依据、实施内容、实施效果的第一手资料,并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真梳理和分析这些资料有助于我们认清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长期以来的传统看法都是根据马克思在1875年所写的《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的观点把共产主义社会分为两个阶段(即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和更高级的阶级).但是,自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至今,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大多数国家都不是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国家,而是比较落后的国家.这些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都是按照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的设想来进行的.然而,这些国家的实践证明,理论和实践总不免发生矛盾,特别是在一定历史时期还发生过严重的失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曾经一度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中国在1958年的“大跃进”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6.
文章论述了布哈林经济哲学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理论背景,认为布哈林的经济哲学思想产生与形成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布哈林早期的经济哲学思想、布哈林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经济哲学思想和布哈林新经济政策时期的经济哲学思想.这三个阶段也是布哈林经济哲学思想产生发展的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证了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转变,是小农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在国内外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怎样认识和评价苏维埃俄国在国内战争中所推行的战时共产主义呢?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围绕这个问题一直进行着热烈争论。从最近我国史学界、经济学界讨论的情况看,分歧是多方面的,对立是尖锐的。我们认为,只有进一步搞清楚两个问题,才能对战时共产主义作出较正确评价,才能实事求是地总结俄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这两个问题是:(一)战时共产主义的实施情况,(二)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的总结。下面,本人根据接触的有限材料,试对这两个问题作一初步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1921年春天,苏维埃俄国结束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战略转变。研究这一转变的历史经验,对于搞好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数十年来,我国学者就此发表了许多著述,取得了很大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中关于小生产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论断,做了历史分析。文章认为,列宁这里讲的小生产,是指小商品生产;这里讲的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主要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时期流通领域中的粮食自由买卖和投机活动,以及靠这类活动发财的小私有者。  相似文献   

11.
俄共(布)和苏维埃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特别是1919—1922年间,处在一个非常艰苦的转变时期,也是苏维埃俄国历史上的转折时期,由主要是国内战争时期向主要是和平建设时期转变,由执行军事任务向执行和平经济建设任务转变,由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实行新经济政策转变。由于党的中心任务的转移,布尔什维克党成为执政党的地位,党如何正确领导国家政权,如何充分发挥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职能作用,日益提上议事日程。布尔什  相似文献   

12.
一、公有经济中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一)经典作家们认为公有经济中劳动力不能成为商品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是在生产社会化程度很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一旦建立起来,就是单一的全民所有制,劳动者成为全社会所有生产资料的主人,整个社会不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劳动力当然也不是商品。列宁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认为社会主义没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劳动者对社会进行义务劳动,劳动者所需最低生活资料实行配给制,劳动力也不是商品;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虽然认为社会主义必须保留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而且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动态发展上历史地辩证地探究了从十月革命胜利到列宁逝世七年间,列宁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轨迹。重点探讨和解决了两个问题:一、列宁虽然在1918年春的“和平喘息时机”已经准备把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并提出了经济建设的纲领,但就其指导思想和方法来说,与“战时共产主义”时期一样,都是试图在俄国用“直接过渡”的方法走向社会主义。二、第一次从动态发展上考察分析了新经济政策,提出了新经济政策发展的“三阶段论”;同时,作者认为,新经济政策作为列宁探索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成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法,不仅仅指一系列经济政策和措施,而且还包括政治、文化建设等。而这种关于社会主义的全面思考是列宁在其生命最后时刻完成的。  相似文献   

14.
布哈林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与实践可依“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之前注重无产阶级对国家的完全占有 ,以及利用国家政权和强制手段 ,对私有制及商品经济实施坚决消灭。之后在挫折面前 ,布哈林从发展生产力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两个标准对苏俄的思想界、理论界 ,以及现实问题进行全面反思 ,提出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 ,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和思想条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动态发展上历史地辩证地探究了从十月革命胜利到列宁逝世七年间,列宁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轨迹。重点探讨和解决了两个问题:一、列宁虽然在1918年春的“和平喘息时机”已经准备把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并提出了经济建设的纲领,但就其指导思想和方法来说,与“战时共产主义”时期一样,都是试图在俄国用“直接过渡”的方法走向社会主义。二、第一次从动态发展上考察分析了新经济政策,提出了新经济政策发展的“三阶段论”;同时,作者认为,新经济政策作为列宁探索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成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法,不仅仅指一系列经济政策和措施,而且还包括政治、文化建设等。而这种关于社会主义的全面思考是列宁在其生命最后时刻完成的。  相似文献   

16.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由战时共产主义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列宁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伟气魄和科学精神,毅然决定在苏维埃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列宁自十月革命胜利以来,特别是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来,从政治到经济,从思想路线到具体政策的经验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学说创造性的贡献。它的实行不仅标志着  相似文献   

17.
在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成为执政党以后,实行何种治国方略来治理国家?这一问题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必然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等大政方针固然可行,但长期发展怎么办?在领导苏维埃的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列宁非常重视法律在国家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必须通过法律来管理社会主义国家事务的重要思想。列宁时期的法制建设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有积极的成果,也有某些历史局限性,这些成果对于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1918年春制定建设社会主义计划的理论原则基础上制定的,旨在平复战争创伤,挽救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造成的政治和经济危机。它在农业、工业及商业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提高了生产力,使国民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挽救了苏俄政治经济危机,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巩固工农联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但到了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后期,由于实行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开始排挤资本主义经济成分。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奠定,新经济政策至1936年彻底消失和中断。  相似文献   

19.
十月革命前,列宁着重强调俄国的“帝国主义”特征,并义无反顾地领导了俄国人民争取实现社会主义的斗争。十月革命后特别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败后,列宁则更多地认识到了俄国的“半亚细亚国家”的国情,认为正是这一国情制约了俄国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列宁更进一步指出,俄国正处于相当长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作为一个特殊的过渡时期,其基本任务就是要解决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高度的工业化、现代化的任务。对俄国国情的新认识,是列宁晚年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一八年到一九二○年,苏俄由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国民经济遭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为此,苏维埃政府不得不把国由一切工作纳入战争轨道,宣布全国为军营,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政策对于处在危急关头的年轻苏维埃政权来说,是有它的历史功绩的。因它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前线的供应,保证了工人、干部和城市居民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准,保证了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从而战胜了国内外敌人的猖狂进攻,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但是,当时的俄国共产党人曾经一度误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适应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