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词学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推算词体的历史.唐及北宋尚无尊体的意识,迨至南宋,词人学者已有了尊体的萌芽;宋元之际,诗人们才有意识地推尊调体,出现了代表人物张炎和权威著作《词源人》。人以香弱、媚艳为词作之本性,创作成就不大.但明代把诗与词接在同一源头上,在词体推尊上又远过前人。明人文学以情为衡器,为调体的样式落实了地位.清代词学,等体达到空前高度.清代词人二千余位,超过宋代;词学在清代已作为一种严肃的学问;清人传承诗词同源说,对“诗象”之说批驳甚力.  相似文献   

2.
晚清"重拙大"词学思想溯源--端木埰《宋词赏心录》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玉平 《学术研究》2004,(8):127-131
关于晚清影响一时的“重拙大”词学思想 ,学术界多从王鹏运、况周颐溯其源流。其实 ,端木编选的《宋词赏心录》及相其相关评点 ,已经蕴含了“重拙大”的词学理念。端木及其《宋词赏心录》不仅影响了王鹏运、况周颐有关“重拙大”的词学理论 ,而且对此后的词学选本如朱祖谋的《宋词三百首》亦产生了影响 ,在晚清浙西与常州两派的交融中具有独特价值和意义 ,是晚清词学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3.
况周颐词学文献考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克强 《文史哲》2005,(1):97-102
况周颐为晚清词学四大家之一 ,其词学论著除《蕙风词话》之外尚有《香海棠馆词话》等十余种。《蕙风词话》是在其他词话的基础上编定的 ,况周颐改变早期各种词话无主题、无次序的状况 ,根据主题的需要设置理论框架 ,对各种词话加以取舍、编排和改动。况周颐《蕙风词话》之外的词学文献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丰富了况周颐的词学理论 ,扩展了况周颐的词学研究领域 ,还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4.
清代词集序跋中的尊体之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从创作实践之难角度对词体的推尊,二是从诗词同源或同旨角度对词体的推尊,三是从有补于诗歌艺术表现角度对词体的推尊。上述几个维面所形成的论说线索,从主体层面上展开了对词之体制的推尚,标示出古典词学尊体之论走过一条不断拓展、充实与深化、完善的道路,甚富于历史观照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5.
唐诗话语是词学批评的重要源泉,亦是词学批评比附形式的重要内容。从词体比附诗体到宋词史比附唐诗史,从词人个体比附唐代诗人个体到具体词作比附唐代诗歌作品,皆体现出词学批评家推尊词体、突出宋词文学成就、推崇代表自己词学观念的词人个体等词学理念。词学批评中的唐诗话语客观上提升了词体的地位,丰富了词学批评形式,为诗词文体之辨体与破体提供了充足的文献参考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北宋中叶,苏轼提出了“词为诗裔”的词体观念,这一观念具体体现在其“以诗为词”的创作之中。它旨在突破“词为艳科”的樊篱,对于扩大词的题材,提高词的气格,形成多样化的艺术风格,推尊词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这一观念及其创作也存在着使词诗化、消解词体艺术独立性的倾向。质言之,这一观念强调词与诗的同一性,而没有充分注意词与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词心初探     
词心初探吴惠娟况周颐是晚清的一位倚声大家,又是一位对词学研究深有造诣的批评家。因他具有创作的实际体验,故其论词能发微阐幽,宣诸奥蕴。他根据自己在词体创作的审美活动中积累的经验,提出了一个令人注目的概念──词心:吾听风雨,吾览江山,常党风雨江山外有万不...  相似文献   

8.
李小满 《学术探索》2015,(1):112-117
清代词家在推尊词体,将词论入诗教的过程中,对于词之女性书写的批评逐渐在词学体系内显现出独立发展的脉络。总体来看,词坛对女性词的批评离不开"情",闺情题材的本质化给予了女性词作者地位的合法性,形成女性词以婉丽为正宗的文体观念;清中期以后,对女性词的雅化要求渗透着妇德女教道德审视,却表明对女性词的批评开始剥离原本附着的男性欲望对象化符号和家国之思隐喻符号意义;随着晚清词坛论说焦点转向真情论,清代词家对女性词的批评转向关注女性个体命运,认可女性词作为抒发女性真实生活情感之文学载体地位。况周颐自成一体的女性词评论体系,表明女性词批评终于脱离符号化与象征化定位,实现了理论意义上的文体独立性。  相似文献   

9.
清代况周颐提出“重、拙、大”之“作词三要”,将“重”定性为词学的三大基本范畴之一。词学范畴之“轻”与“重”的形成和界定有一个独特的过程,一方面,词之题材内容由“轻”入“重”;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动荡变迁,词体本身题材的丰富扩大,意象风格也从局限于轻柔婉媚而扩大到庄严厚重、慷慨雄壮。从内涵的界定来看,词之“重”者,既指词作外部风貌的浓墨重彩、题材内容的包孕丰富,又蕴涵了沉挚深厚的感情、思力深刻的思想以及沉着雅正的气格等等。相对而言,“轻”范畴的涵义更具多重性,褒贬兼而有之:既可指向语言意象的轻清倩丽、艺术风格的轻灵浑成,也指向题材内容的单薄狭隘,流于轻浅、缺乏浑厚沉着之致。  相似文献   

10.
若论王国维和《人间词话》,世人没有不知晓的;但若论况周颐及其《惠风词语》,知晓者就寥寥无几了。与王国维同时的况周颐,在晚清词坛上被誉为“盟主”,“清秀四大词人”之一;其《急风词话向《人间词话癌晚清却名垂一时,被誉为“清末三大词话”之一。但长期以来忽略了对况周颐及其《惠风词话》的研究。笔者近来喜获孙维城、张传信著《况周颐与惠风词话研究)一书(黄山书社,1995年5月版),信有巧遇知音同道之威。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作家论;“况周颐:人生与心灵的痛苦历程”,从况周颐的生平简历入手分析了他的思想矛盾…  相似文献   

11.
王鹏运在推动词学发展上,除了数量甚众、风格卓异的词作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他的词学思想及其对临桂词派其他词人的影响。他以词体为尊,推重词的比兴寄托,倡导“重”、“拙”、“大”“作词三要”,重词之体格,讲求体格与声律二者并重,推重空灵而厚重的梦窗词,这些思想直接影响了临桂词派的重要词学理论《蕙风词话》的建构与形成,为临桂词派形成自己独特的词学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祝东 《殷都学刊》2011,(4):58-64
宋季遗民词将艺术手法与思想内涵完美结合,在唐宋词史上涂下浓墨重彩一笔,对清代词学亦产生重要影响。清代词坛三大主要流派即阳羡词派、浙西词派、常州词派,他们不论是理论批评上还是艺术创作上都受到过宋季遗民词的影响,但其侧重点却各不相同。清代三大词派在对宋季遗民词的接受过程中,或是注重作品的思想内容,或是倾向艺术手法的借鉴,或是推扬其思想理论,各取所需,借石攻玉,宋季遗民词对清代词学的发展建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元好问在词学理论上有着独特的建树,在承继苏轼以来“以诗为词”的词体观念即“词诗”说的基础上,在其词学思想中形成了一种自觉的词史意识。他还进一步借助于传统诗论,引入“言外”说、“滋味”说和“情性”说等理论,并将苏、辛作为体现“词诗”理论的典范,在词体的本质、功能以及风格、流派等一系列词学基本问题上提出了许多颇有新见的主张,由此使“词诗”说在理论上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给后世的词学批评理论的发展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晚清湖湘派词人杨恩寿以戏曲家、诗人名于世,在词学领域也有一定建树,其《论词绝句》三十首及《词余丛话》部分内容体现了推尊词体、推崇姜张和浙西词派词风、严审词律等词学主张。杨恩寿有《坦园词录》七卷,学习姜夔张炎词风,词境多为清冷、寂苦、伤感,在用词、修辞上,多选用寂冷色调,词境伤感清苦。杨恩寿词虽为曲家之词、诗人之词,在晚清湖湘词派中,被称为“同光三家词”之一。  相似文献   

15.
论临桂词派     
词,源于隋唐,盛于宋,元明渐趋衰落,有清一代,出现了中兴局面。清初逐渐形成了以朱彝尊为领袖的浙西词派,和随后的以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先后统治清代词坛二百多年。同治、光绪年间,王鹏运、况周颐崛起词坛,显示出新的风貌,受到时人的推崇。王鹏运、况周颐与同时的朱祖谋、郑文焯被誉为“清季四大词人”。因为王、况都是广西临桂人,所以人们称他们为“临桂词派”或“粤西词派”,又简称为“桂派”。桂派与浙派、常  相似文献   

16.
况周颐的词学批评理论中,“雅俗”是一对十分重要的范畴。况氏认为:词作的雅俗境界是由词人的境界决定的,雅人深致是词人的极高境界。词作的意境和表现手法亦有雅俗之别,特别推崇清超绝俗的高雅之境。语言的雅俗既有文人民间之分,又有体现辩证思想的以俗为雅。  相似文献   

17.
以陈子龙为代表的云间词派承继七子之风 ,以复古为旗号 ,提倡古雅 ,反对俗艳和俗谐 ,通过对从宋至明某些词学现象的批判 ,提出向上一路 ,确立创作榜样 ,应接了晚唐五代的词学传统 ,并在新的时代中予以升华。云间词派在创作和理论上的探索 ,开创了推尊词体的清词复兴之路 ,启发了朱彝尊、陈维崧、张惠言等人在词学上的进一步思考 ,对清词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词综》编纂意图及其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词综》编纂之意图,是为了推尊词体,使创作归于醇雅。编纂《词综》之际,朱彝尊内心的亡国隐痛虽然无法完全消除,但是,抗清意志已经渐渐淡漠。所以,《词综》的编纂,是为了宣扬自己宗尚南宋,以姜夔、张炎词风为正的创作主张。《词综》推尊南宋词,意在倡导南宋词的“辞微旨远”,达到救明词之弊的目的,尤其是廓清《草堂诗余》给明词带来的淫逸卑下、琐屑的弊病。《词综》扶持绝学、宏开宗派的功绩,在清代影响至深。从总体上评价,《词综》当然是功大于过,后人的评论也是褒多于贬。  相似文献   

19.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词一出现即以其深婉的情思和柔美的境界赢得了世人的喜爱,婉约因此而成为词之正宗。在众多婉约词人中,秦观的词,“辞情相称”(清朱彝尊《词综》卷六引蔡伯世语),写出一种纤细幽微的柔美之境;而作为旷世才女的李清照,力主“词别是一家”,推尊婉约词风,其词作也清新俊丽,柔婉细腻。二人因此成为婉约词的杰出代表。 作为婉约词的杰出代表,秦观李清照的词有许多相同点,首先,风格上秦李词都具有清丽的特点,秦词柔婉清…  相似文献   

20.
浅谈王鹏运的词周礼军王鹏运(1849———1904),字幼霞(佑遐),号半塘老人,广西临桂(今桂林)人。他在词的创作、理论、校勘等方面都颇有建树,与朱祖谋、郑文焯、况周颐被合称为“清季四大词人”,同时也是清末临桂词派的创始人之一。他一生经历过中法战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