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本质就是语言之为语言的根本的规定性。而作为这种根本的规定性的本质,其自身本来就具有内在的逻辑层次。一般而言,本质可以反映在底层本质、一般本质、特殊本质这样三个基本的层次上。相应于本质所具有的这种内在的逻辑层次,语言本质也具有相应的逻辑层次。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逻辑形态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无论从两个逻辑形态的理论基础、灵魂还是立足点和文化基因等具有本质规定性的核心要素来看,它们是具有同质性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从源流发展审视,无论基于实践视角还是理论视角,两个逻辑形态展现的是一脉相承的源流关系和与时俱进的发展关系;从微观视角考察,两个逻辑形态在内容方面的逻辑关联,以及形成背景、条件、基础等方面的历史差异,体现了它们既联系又区别的规定性,证明了它们是并列的而不是包含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成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革的必然结果、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除了历史的、客观的动因之外,最根本的在于这一先进社会制度具有其产生、完善与发展的内在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逻辑主要体现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的有机统一;坚持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本质与创造"五大民主"的制度特色的有机统一;坚持基本制度和基本要素的"不变性"与革除体制和制度弊端的"可变性"的有机统一;坚持社会差距的客观性与实现社会公正的必然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90年来党和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概括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真理性,即理论的逻辑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逻辑必然性和历史实践相统一的现实性结果。  相似文献   

5.
任何理论体系都有其内在的逻辑结构。借鉴马克思《资本论》的逻辑方法,分析邓小平理论体系,可以看出:邓小平理论的内在逻辑是以社会主义现代化为逻辑起点,以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概括为核心,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条主线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所包含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逻辑地联象起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严谨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任保平  李培伟 《学术界》2023,(10):85-100
进入新时代新征程,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需要从经济维度系统研究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价值逻辑、制度逻辑和政策逻辑。在历史逻辑方面,逻辑起点是推动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型,逻辑脉络是经济现代化下生产力由数量向质量的更高维度演进来推动经济、社会和治理现代化的三维协同,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中以整体发展观和人本逻辑遵循重构现代化的新格局。在理论逻辑方面,逻辑框架涵盖“客观必然性—目标导向—发展型式”三个基础维度,即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目标导向、以创新驱动高质量生产力的形成、以工业化为主线的四化协同推进以及市场经济与政府治理的制度均衡。在实践逻辑方面,要以整体发展观开拓发展思想的新境界、以社会主义现代性替代现代化传统型,同时构建数字经济赋能生产力质量提升机制、经济结构升级赋能新发展格局机制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能力有效提升机制。在价值逻辑方面,要以“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为立足点,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原则,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价值判断,同时推动以共同体价值为基本遵循的共同现代化。在制度逻辑方面,推...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西方哲学的图景中,本体论问题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回潮。英美分析传统中凸显的本体论情结,其根本原因在于西方思想中逻辑思维方法这个基本的思维方式。本文从分析哲学中的"事实不可能"和"逻辑不可能"两个概念出发,通过关于对"存在"的理解的讨论,从逻辑和经验(语义)对比的角度分析了本体论对于逻辑规定性的要求,进而从经验和语言的联系探讨了导致本体论这种逻辑规定性要求的形而上学动机。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生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生成和演化必然要遵循时代发展的"特殊逻辑".在当代中国,时代的"特殊逻辑"主要表征为贯串于改革始终的一个"基本问题"和"本质矛盾",这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理论成果,就是这一时代"特殊逻辑"在其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理论反映和升华,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平列的,而是主题和副题、原生和派生的关系.只要时代逻辑未变,理论将沿着既定的逻辑线路向前演展,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未来发展的必然逻辑.  相似文献   

9.
张启江 《云梦学刊》2012,33(1):110-115
文化素质教育是一个逻辑辩证的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中,内含了“素质、文化、教育”等基本元素。从逻辑和历史的纬度,对这些基本元素进行深入的辨析,有助于我们理解文化素质教育内在的辨证关系。从而确立文化素质教育的基础性资源、必然性目的以及努力的方向.实现教育从人出发又回归于人的必然性规律。  相似文献   

10.
吴琳 《理论界》2013,(4):1-4
劳动辩证法是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矛盾现象分析之后建构起来的理论。劳动辩证法的内在运行逻辑路径在三个层面得到揭示:马克思首先从人的生产活动出发,得出劳动异化理论;从人的生产关系出发,得出物化关系理论;进而从人的历史主体性出发,得出主体异化理论。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劳动辩证法的逻辑价值原则。人的主体性原则是马克思劳动辩证法逻辑价值前提。这对于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逻辑精髓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归根结底是“人的解放”,它既是理论更是实践。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就是“人的解放”进程的逻辑。它们直面中国社会历史与现实,在理论上创造性地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中,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中国分别建立了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人民富裕和国家富强,确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前后继承又各有区别的“三次飞跃”,形成“人的解放”进程的逻辑;其理论呼应和表达了中国社会的时代变迁,其实践又激发和确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因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相互统一、相互融合,生动地绘制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2.
研究、探讨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概论)的理论体系,从而形成一个逻辑严谨、内在结构合理的体系框架,对于推动我国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些探索,以就教于大方。 一、逻辑起点:行政系统 任何一门学科要形成严密的理论体系,首先必须确定恰当的逻辑起点。正确的逻辑起点不仅决定着学科理论内容的展开,而且决定着研究方法的运用和理论功能的发挥。只有从基本的逻辑起点出发,学科本身的理论内容才能逻辑地联系起来,构成清晰有序的内在结构,许多命题和结论也才能正确地推演出来。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习近平新时代政治观的生成以历史、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方式予以逻辑安排,体现出严谨的逻辑理路。具体表现为:习近平新时代政治观以接续探索中国政治发展模式这一历史性课题为历史逻辑,以持续推进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中国化为理论逻辑,以科学回应新时代中国政治发展实践新要求为实践逻辑。同时,历史、理论与实践三重逻辑的合规律性及辩证统一性不仅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政治观形成的必然性和科学性,也展示了习近平对这种内在逻辑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14.
归纳、演绎和心理的逻辑是科学方法论原则所表征的科学理论生成的基本逻辑,它们以经验为核心,归纳、演绎证实或证伪科学理论,基于科学史对科学发展状况作出判断的模式,表征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论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具体科学方法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教育科学理论形成过程的"经验—分析"和综合演绎内在逻辑,是保证教育科学研究过程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基本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做好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教育科学工作者在教育科学研究过程的各环节中应该遵循的思考问题的规范。  相似文献   

15.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基础保障。从学理上尝试性解构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和价值意蕴,探索重构推进共同富裕的新思维新举措成为重要的理论命题和现实问题。以此为脉络延续和逻辑基点,文章在详细讨论共同富裕的学理逻辑和实践基因的基础上,从系统全面、相对富裕、梯层演进及能力富裕四个方面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的理论特质,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的基本特点和现实难点,进而从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及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四个维度尝试提出适宜性路径,以期为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的实现作出探索性贡献。  相似文献   

16.
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一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根脉,理清“两个结合”的内在逻辑和哲学意蕴,是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守正创新的根本前提。“两个结合”坚持历史总体性立场,以主客体相互作用和相互结合的方式,在内在关系上逐层推进。从内在逻辑来说,“第一个结合”是“两个结合”的基础,内在包含着“第二个结合”,“第二个结合”在原来“一个结合”的基础上,实现了主体创造性补充和线性延伸。同时,“两个结合”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观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观点,从学理层面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规律,是新征程中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17.
刘艳萍 《阴山学刊》2009,22(1):105-1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这个理论体系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关键在于它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赋予它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种理论形态,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严整的内在逻辑结构。这一体系的科学性、创新性、人民性和开放性的品格特征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8.
罗尔斯正义论体系分为理想理论和非理想理论。"次序"或"优先性"是衔接两部分的关键,它赋予正义论体系最鲜明的逻辑特征。原初状态的理性人,内蕴着一种历史的观念,是逻辑和历史的起点。制度正义连接正义原则和分配正义,是体现逻辑和历史交汇的核心地带。随着正义原则由社会基本结构进入现实分配领域,不完善的一般性继续进化为合理的一般性——一种历史的理性。至此,从原初状态开始的哲学和历史结合的逻辑基本实现了它本身的发展形式,即从逻辑一般到现实历史。  相似文献   

19.
共同富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奋斗目标和基本原则,是步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逻辑。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的根本价值追求,是步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政治逻辑。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步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实践逻辑。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五千多年来绵延不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步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20.
考察揭示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百年演变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及其关系,对于解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以及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共调查研究历经革命道路探索、执政摸索、改革拓展与新时代复兴四大任务阶段,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规律,反映出中共对于调查研究的运用与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及发展有很强的关联性。从理论逻辑来看,“理论联系实际”“群众观”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别是调查研究的理论之基、理论之体和理论之翼。从实践逻辑来看,中共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和工作态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和价值遵循、坚持“问题导向”的基本范式、坚持将调查研究作为政治话语与斗争策略的方法工具。实践和理论在历史进程中发展创新,历史和理论在实践中取得实效,历史和实践升华成理论发挥指导功能。中共百年调查研究的三重逻辑反映出“中国共产党能”“马克思主义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三者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