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英国文化研究在其早期发展历程中从未远离过"阶级"这一视点,理查德·霍加特、雷蒙·威廉斯等代表人物都将英国工人阶级文化作为自己研究的立足点。但从1970年代后期开始,种族、性别、身份、消费等问题成为研究热点,对阶级问题的忽视导致了文化研究的社会批判锋芒锐减,难以推动社会的根本性变革。在此背景下,1990年代初以来,"阶级"分析视点逐渐在英国学界复兴,众多学者通过对社会文化现象的阶级分析,力求重建文化研究与当代政治生活的紧密联系。反观中国的文化研究,学者们也应超越对大众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微观研究和审美观照,拓展社会政治的整体化视野,更多地关注底层生存状态并积极参与社会改革。  相似文献   

2.
当代作家邱华栋的小说《教授》以夹叙夹议的拼贴方式评判当代社会的种种伦理失常现象,以反思型叙述揭示知识分子的伦理困境,以观看—被观看、封闭—开放的二元对立和背反探索隐私的危机、信仰的危机等关涉道德、伦理的主题,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色彩,从而实际上借后现代的叙事技巧实现了小说传统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约翰·巴斯在早期小说《漂浮的歌剧》和《路的尽头》中戏仿存在主义哲学命题的目的,是要指出20世纪中叶美国特定文化语境中人们所面对的生存困境,即传统价值体系坍塌之后自我存在的本体论危机.危机的根源在于以技术理性为主导的后工业社会对个体情感价值的压制和放逐.探讨巴斯在这两部小说中呈现问题的方式、态度和解决策略是解读作品的重要思路.在巴斯后来的小说中,如何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合理性地实现个体价值成为其创作的基本主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美国理论法学家伯尔曼曾断言西方人正经历着一场整体危机,并认为这场危机的触发原因及最为明显的表现形式是法律信仰的缺失.该论点引发了中国学界对法律信仰理论争鸣的滥觞.由于法律史学的研究主旨总伴随时代主题的变更而推演,故此,学界对法律信仰问题的普遍关注势必引起法律史学研究主旨的再次更迭——即从单纯的辨章学术与考镜源流兼及培育公民法律信仰转变.其间,从所习见的法文化传统中发掘法律的权威性、维护公平正义的特质以及厘定传统论点的误区等,均为提升公民法律信仰的有效手段,亦为当下时局对法律史学研究提出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5.
信仰具有承继性,个体信仰建立在习俗信仰和价值观之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各个国家共同的现代化过程中,传统文化迅速消失,当代年轻人传统文化意识缺乏,成为共性现象。通过对432名本、专科学生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信仰缺失已成为不争事实。而大学生群体信仰一定程度上关乎社会、国家、民族的未来和方向,因此,得到了不同传统不同文化背景下各个国家的共同关注。针对当代大学生信仰缺失的现状及成因,深入探讨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大学生信仰重建中的重要价值内涵与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6.
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属于马克思主义的范畴,同时继承和批判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和社会批判方法,突出了大众文化主体的能动性,肯定了大众文化的反抗潜能。其目标是通过分析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是消费社会的大众文化,寻求适合当代社会的民主的和社会主义的政治。它实现了对唯物史观、传统历史学和文化理论以及其它理论传统的批判性继承,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7.
冷战的胜利和911的灾难引发了美国对自身民族危机的广泛关注。当美国学界对多元文化主义、文化战争和国家的未来忧心忡忡之时,以《美国牧歌》《纠正》和《中性》为代表的美国小说对美国民族身份及特点进行了反思与展望。通过刻画身处不同时代的小说人物的美国经历,后冷战时代的美国小说再现了美国多元族裔和民族统一、传统价值观和当代文化氛围、美国梦与现实间的冲突与协商,为探究和解决当代美国民族危机提供了不同思路。  相似文献   

8.
论黑色幽默小说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哲学蕴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色幽默小说流派产生于本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校园文化危机时期。其时,歹徒行凶作恶,吸毒开始流行,垮掉的一代尚未完全消逝。那是一个激剧动荡的年代。美国人民已自觉意识到他们对国家理想、民族信仰以及各种社会行为规范失去了信心。西方人长期形成的价值观念、统一文化观念和人类理性的依赖感,在人们的心目中发生了动摇。这种价值崩溃,信仰危机的思潮逐渐传播开来,对美国的小说,特别是欧洲的小说,在形式和内容上都给予了极为强烈的冲击。①如果把黑色幽默小说放到更为深广的社会文化背景上加以考察,就会发现,黑色幽默小说实际上是一种反理性的疯狂文化的产物,是一种带有危机色彩的文学。  相似文献   

9.
卡里尔·菲利普斯是当代英国著名的黑人移民作家之一。其代表作《落雪中》讲述了生活在英国的加勒比海裔黑人移民所面临的身份认同危机,以及对文化身份和家园的追寻。小说不仅再现了黑人移民面临的文化困境,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作者对流散族群如何才能保持自身文化身份的思考。从后殖民批评视角分析小说中黑人移民及其后代所面临的失落感和文化上的无归属感,揭示黑人移民只有通过认可自己的民族文化才能成功构建自己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0.
亚裔英国移民在异质文化中生存的经历导致他们在追求家庭氛围的同时也排斥传统家庭观念对其身份构建的阻碍。文章通过对21世纪初期出版的英国移民小说和之前的同类作品的比较发现,亚裔英国移民在当代英国社会中的生存特点引发他们对家庭概念的重新探讨和商榷,并且引起英国移民小说中亚洲家庭意象的改变。亚裔英国家庭的新概念和新意象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出当代多种族、跨文化、后现代和后殖民的英国社会中隐性的社会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