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欧洲文化史上,异端一词,同宗教有较多瓜葛。从教皇洪诺留三世(1216——1227年在位)于1220年下令建立“异端裁判所”开始,到本世纪的七百年间,教会残酷迫害了多少“异端分子”或“异端嫌疑分子”,仅两班牙的异端裁判所在1483——1820年间就迫害过三十万人,烧掉了十多万人。古希腊文化就是毁于罗马人之手。为了镇压不信仰基督教的异端,在亚历山大城,一次就焚毁了古希腊人的三十万份手稿。其后教皇格里哥利一世(590——604年在位)又下令焚毁了罗马图书馆的大部馆藏,还说什么“不学无术是信仰虔诚之  相似文献   

2.
王智娟 《西域研究》2007,(1):116-120
浩罕国,一个已消逝了的中亚汗国,鲜为人知,但它在中亚史、新疆史及中国边疆史上却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第二条规定了中国西部地区与俄国共同边界大致走向为:“沙宾达巴哈之界牌末处走,往西直至斋桑淖尔湖,自此往西南,顺天山之特穆尔图淖尔,南至浩罕边界为界。”①问题便是,浩罕是个什么政权?它的来龙去脉是什么?与清代中国有什么关系?这是研究中亚史、新疆史、中国西部边界沿革和中俄关系史时不容回避的问题。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潘志平研究员以“十年磨一剑”的功夫撰写了《中亚浩罕国与清代新疆》,于1991年出…  相似文献   

3.
新托马斯主义又称“新经院哲学”,是一种宗教哲学学说。在现代资产阶级哲学中它是最流行和最有影响的哲学流派之一。主要代表有罗马教皇利奥十三世(1810——1909)、法国的哲学家马利坦(1882——1973)和吉尔松(1884——1978)等人。新托马斯主义是一个信徒最多,组织最严密,活动最频繁的哲学流派。新托马斯主义都以其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而知名的。  相似文献   

4.
万雪玉  杨忠东 《西域研究》2023,(3):1-12+174
清朝与浩罕百年交往,时间上处于英俄等国大规模入侵中国西北边疆的前夜;空间上处于陆路丝绸之路的枢纽地带。由于浩罕所处地理位置及其强势的东方扩张政策和清朝统一新疆后的和平环境与宽松睦邻的对外政策,双方在喀什噶尔、叶尔羌等地发生了频繁的交往交涉。伴随浩罕不择手段的利益索取而引发的回疆西部多次动乱,促使清朝君臣多方寻找长治久安之策,在治理实践中不断探索、调整与变革,通过观念、边防、立法等领域的建构及重构,强化了“内”“外”之别,加快了以行政管理为核心的边疆与内地的一体化进程。清与浩罕以回疆为舞台展开的博弈与交锋,使中国内陆边疆从传统向近代转型的轨迹逐渐清晰。  相似文献   

5.
一个世纪前,浩罕军事头目阿古柏入侵新疆,并且建立了所谓的“哲德沙尔”(七城之意)反动政权。新疆各族人民从一开始就用武装斗争反抗这帮外来的匪徒。在长达十多年的黑暗岁月里,他们不断地进行了反抗,最后配合政府军队消灭了侵略者,捍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维护了祖国的统一。这段历史,在我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一) 阿古柏入侵并窃居新疆,发生在一八六五年元月(清同治三年十二月)至一八七八年元月(清光绪三年十二月),共十三年。阿古柏之所以能够入侵新疆,是因为有这样几个因素:一、当时的新疆,内部纷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席勒(1759—1805)逝世200周年。“席勒式”的诗可能不如莎士比亚,但“席勒式”的美育和美学思想,在时代性和社会性上,却显现了持久而强大的活力,以至于在当今所谓的“后现代”仍常成为“热点”话题。这里本刊编发一组笔谈文章,讨论席勒思想“先进性”的文化意义和价值,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美育首倡者。  相似文献   

7.
<正> 对孔尚任的思想究应如何评价,确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多年来论者不少,但分歧一直很大。下面拟就孔尚任在不同时期的思想表现及其矛盾,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孔尚任(1648——1718年)宁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塘,自称云亭山人,出身于山东曲阜孔氏家族的一个地主家庭,是孔子的六十四代孙。祖父闻讷(字知敏),“笃志好学,闭门著述”,“是迹不入城市”(《阙里文献考》卷九四)。父亲贞璠(字用璞)是明末崇祯癸酉(1633年)举人,“博学多才”,只以“养亲”,一直“不仕”(同上书卷九三)。这样的家庭环境对孔尚任的成长自然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玛尔巴历尽艰辛赴印度,迎请四大教授至雪域;米拉日巴勤修苦炼结硕果,塔波又把法种洒四处”。这首诗概括了藏传佛教噶举派三位祖师的功绩。玛尔巴是噶举派奠基人。经过玛尔巴(1012——1097)、米拉日巴(1040——1123)、塔波拉结(1079——1153)三代人的努力,不到一百年时间,噶举派即告崛起。塔波拉杰之后,分成四支八派,声势浩大。1239年蒙古将军多达那波抵藏,其向阔端(元大祖窝阔台之次子)报告说:“唯噶丹派寺庙最多,达垄巴(达垄噶举)法王最有德行,止贡巴京俄大  相似文献   

9.
横空出世的天山,东接长城,与祖国内地紧密相连;西抵葱岭,屏障祖国的边疆。生活在天山南北的新疆各族人民,自古就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成员。但是,在长期的历史风云变幻中,也时常出现月园或缺、线断珠脱的现象,在清初一个多世纪的岁月中,由于准噶尔部上层贵族的分裂割据,新疆与内地又被一道人为的政治篱笆所阻隔。乾隆二十——二十四年(公元1755——1759年)清政府多次出兵天山南北,彻底统一了新疆。如何巩固统一的成果,加强对新疆的治理,是摆在清政府面前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10.
最近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岭南纪事》是当代广东研究会经过近8年的努力完成的。全书约120万字,记录广东51个春秋,将建国后至2000年分为五个历史时期,分别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0—1952.10)、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1957.12)、“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1—1966.5)、“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5—1976.10)、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6.10—2000.12)。每个时期的内容又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该时期的“大事记”,为编年体,部分是记事本末体;第二部分是重点选取该时期的大事要事、特事新事,撰写出相关条目,称为“大事纪略”…  相似文献   

11.
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在新疆为解决粮食问题都曾发展屯垦事业。对此,清朝尤为重视,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屯垦地点普及天山南北,对推动全疆农业发展曾起显著作用。乾隆廿四年(1759)清政府统一新疆之后,即于军政要地伊犁、乌鲁木齐一带,大规模地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屯垦。至道光年间,特别是1840——1845年新疆以屯垦为中心的开发建设,进入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的高潮,在我国农垦史上,写下了值得记颂的辉煌的一页。这次  相似文献   

12.
著名的十七世纪蒙古族政治家、思想家、学者,鄂尔多斯萨囊彻辰洪台吉,在其传世之著《蒙古源流》里,开卷即采用了印度佛教的学说,叙述宇宙的生成和人类的起源。张尔田先生在《蒙古源流笺证》里,已明确指出了萨囊彻辰的“三坛”的内容与印度佛教的说法相同,并进一步注明了“此同经部”。这就表明了萨囊彻辰所采用的佛家学说不是信手拈来,而是有所取舍的。据笔者考察,甘珠经典(即“大藏经”经、律二藏,丹珠指论藏。内容和数量与汉文略有出入)大规模地全面翻译成蒙文,早在明朝壬寅年至丁未年,此时萨囊彻辰出生(1604年—?),至林丹汗时又组织了一次全面的翻译(为1628—1629年之时)。其时萨囊彻辰年届24岁,与前次翻译中隔21年。至他  相似文献   

13.
创造社主要成员、现代作家郑伯奇(1895—1979)早年加入同盟会,并参加过辛亥革命。1917年,他赴日留学,主要“想学习些科学知识”,为振兴中华尽力。他终于会走上“五四”新文学道路,则是由于郭沫若和田汉的“引进”。起初,他写作新诗,继而开始了小说和戏剧创作。1922年,他在《创造季刊》创刊号上发表了第一个短篇小说《最初之课》,接着,又在《创  相似文献   

14.
千百年来 ,学术界对于屈原《天问》“受礼天下 ,又使至代之”一句诗一直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本文在分析各家得失、考察《天问》文例的基础上 ,提出了“至”为“隹”(谁 )之误字的新说。  相似文献   

15.
在甘肃古代的杰出人物中,有一些至今尚少为人知的思想家。卢政就是其中的一个。 卢政,字敏斋。甘肃皋兰(兰州)人。生于清嘉庆25年(1820年),卒于光绪17年(1891年),终年七十一岁。著有《学话》四卷(1843——1851年,1873年修补),《辨感琐言》(1856年),《儒家理气图说》(1856年),《皋兰续志稿》(1887年),并编有《陇学编》(1889年),《乾象古今集说》六卷(1873年以前)等等。  相似文献   

16.
颜元(公元1635——1704年)字浑然,号习斋。我国十七世纪著名的唯物论者和杰出的反理学思想家。颜元的人性理论是其反理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程朱理学把人性分作“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天地之性”是“天理”在人的体现,其大者为仁、义、礼、智,是先天存在的;“气质之性”指人所禀赋的天气地质(注),它与人的物欲有关。“天地之性”纯粹至善,“气质之性”有善有不善。圣人和凡人之所以不同,在于气禀的殊异。圣人禀气清正,能反躬“天理”不失其善性,凡人禀气浊偏,易为物欲昏蔽而失其善性。因此必须致力修养,“变化气质”,而修养之道则在于通过“习静”(或“主敬”)“去人欲,存天理。”颜元否认人性源于“天理”,否认“气质  相似文献   

17.
袁世凯(1859—1916),字慰庭(又作慰亭、慰廷),号容庵,原籍河南省项城县人。1909年1月被清廷罢黜归卧河南,他不愿回到交通闭塞的项城,先在汲县(卫辉)住了几个月,6月又搬到彰德(今安阳)北门外洹上村。至辛亥武昌首义清廷被迫起用他之前,在这里他过了二年多的隐逸生活。在洹上村,他装做“诗人”、“渔翁”,自称“洹上老人”、“洹上渔翁”,以示间云野鹤之身,不再问津政事。在此期间,曾拍有一张照片,头顶雨笠,身披蓑衣,手执钓竿,悠然坐于船上,这就是著名的“蓑笠垂钓图”照片。不少书刊加以引用叙说,以此论证袁世凯在行韬晦之术。  相似文献   

18.
刘基(公元1311—1375年),字伯温,青田人。元末进士,官至枢密院经历,行省郎中。至正二十年(1360年),应聘至应天,以“金陵对”见重于朱元璋,参与军机,削平群雄。洪武元年(1368年)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三年归隐。著有《郁离子》、《百战奇略》等。 刘基通经明史,思想卓异。立言“阐天地之隐,发物理之微,究人事之变”,“反复以尽乎古今,恳到以中乎要会。”立说超“管商之  相似文献   

19.
宦辙经年到,邮签万里修。地当中国尽,官改土司流。这是赵翼在乾隆三十二年至三十五年(1767——1770)出守广西镇安府(府治天保,即今德保县)时所写《镇安土风诗》的开头几句。诗中洋溢着他对“乾隆盛世”时期国家空前统一的自豪感和自己要“勉修循吏绩,抚字辑遐○”的积极进取精神。赵翼(1727—1814)字云崧,号瓯北,江苏阳湖人,是清代中叶的诗人兼史学家。他在诗坛上与袁枚、蒋士铨齐名,被合称为“乾隆三大家”,有《瓯北诗集》和《瓯北诗话》行世。他论诗特别强调诗歌的发展、进化的观点,反对“荣古虐今”的社会偏见。他又擅长历史考证之学,所著《廿二史札记》《陔余丛考》和《皇朝武功纪盛》等,均为时人所推崇。赵翼不仅有诗、史之才,还有  相似文献   

20.
陈献章(1428—1500),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世称白沙先生。他的学说既出于象山,又异于象山。象山的“心”是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四端本心;他的“理”是仁、义、礼、智等封建伦理纲常;他的人生境界是与自身四端本心相统一而合于宇宙之诚,实际上是一种封建的道德境界。白沙则把象山所倡导的这种“儒家真精神”为己观念,发展为为己之学。其“心”是“无所著”的“虚明静一”之心;其“理”是无限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