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772——846),字乐天,下邽(今陕西省谓南县)人。公元808年,白居易同当时的太监以及顽固的旧官僚进行了斗争,这时,他写下了许多讽刺统治阶级的诗篇。后来,他受到当局的迫害,降职任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享有盛名的《琵琶行并序》(以下简称为《琵琶行》——笔者)就是这时所作。 (《琵琶行》问世后,为人广泛传诵。白居易逝世后,唐宣宗李忱作诗吊他,其中有两句诗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可见,在白居易生前,《琵琶行》就同《长恨歌》一样,已是众人皆知、流传甚广的著名诗篇了。  相似文献   

2.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传诵千古的长篇叙事诗。唐宪宗元和十年 (81 5年 ) ,宰相武元衡被刺杀 ,白居易上疏请求严缉凶手 ,陈词激切 ,为权贵所忌 ,遂遭陷害 ,于元和十一年被贬为江州司马 ,第二年秋天写出这首著名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通过对琵琶女精湛的演奏技艺和沦落身世的描写 ,表现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 ,抒发了自己受贬谪后的苦闷和感慨。全诗熔叙述、描写、抒情于一炉 ,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描写聆听乐曲的感受 ,使读者仿佛听到那动人心魄的琵琶乐声 ,看到精湛的演奏技艺 ,感触到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 ,充分显示了作者杰出的艺术才华。…  相似文献   

3.
《琵琶行》词情兼美,声情并茂,诚为绝唱,不仅当时风靡宫廷里巷,千百年来亦传颂不衰。作为与音乐密切相关的叙事诗,《琵琶行》还具有多层次的艺术魅力,不仅限于音乐和文学领域,更延伸至书法、绘画等图像化媒介领域。通过对明代《琵琶行》书迹著录与流传情况的梳理,可以显示出白居易诗歌传播的图像化途径。图像化的传播途径,是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观看与阅读,对文学传播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其中书法这一图像化媒介将二者融合为一,是《琵琶行》传播与接受的重要一翼。  相似文献   

4.
白居易的《琵琶行》写于唐元和十一年秋,是作者贬宫江州司马一年后所作。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很要紧,因为这正是白居易的诗风发生转变时期的代表作品。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从乐曲的内容、结构及其演奏技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曲作者吴厚元先生以白居易的《琵琶行》为素材,谱写的琵琶独奏曲《诉一读唐诗〈琵琶行〉有感》,全曲由引子、两个主题和结尾组成,左右手演奏技法极为丰富,尽情地倾诉了诗人、诗中人物及作曲家强烈而又复杂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6.
白居易的《琵琶行》,出神入化地描绘了琵琶女弹奏的琵琶曲,成功地塑造了琵琶女的悲剧形象,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被侮辱、被贱踏的妇女的悲惨命运,并由琵琶女的身世引出作者自伤自怜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抒发作者对遭受贬谪的愤懑不平。《琵琶行》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不愧为古典长篇叙事诗中具有永久艺术魅力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7.
对李贺《李凭箜篌引》、韩愈《听颖师弹琴》和白居易《琵琶行》的描写手法进行了比较 ,认为 :用文字描写音乐 ,首先要写好通感 ,不仅要描摹旋律变化 ,也要反映双方的情感交流。  相似文献   

8.
文章探讨了白居易创作《琵琶行》时的复杂的心态,即孤独、委顺和思乡。作者认为孤独,是白居易对现实处境的不满和拒斥,是精神家园的失落。委顺,就是委时顺命,顺其自然,是对于贬谪生活的主动应对。思乡,是对于故乡的热爱和向往,是对于精神家园的依归。  相似文献   

9.
白居易的诗近三千首。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把他众多的篇什,分编为“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四类。以《新乐府》和《秦中吟》为代表的“讽谕诗”,大多是在他作谏官时写的。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这些诗,或同情劳动人民,或揭露统治阶级,笔锋犀利,尖锐泼辣,往往一针见血,莫不鲜明地表达出诗人的政治态度,是白居易诗歌中的精英。七言歌行体《琵琶行》和另一首著名叙事长诗《长恨歌》被编在《感伤》一类中,也都是白居易很具  相似文献   

10.
《长恨歌》的正声究竟是什么──也谈《长恨歌》的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恨歌》的正声究竟是什么──也谈《长恨歌》的主题欣然一、历史评说的差距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一生作诗数以千计,它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中一颗灿烂的明珠,许多诗篇脸炙人口,为后人吟诵。对白诗的褒贬评说,浩瀚如海。特别是对《长恨歌》与《琵琶行》两篇,又以《...  相似文献   

11.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叙事诗,它在艺术上具有独创性。全诗塑造了两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一个是被遗弃的琵琶女,一个是被贬谪的江州司马,即诗人自己。但诗中所着力描写的还是琵琶女——一个被损害被侮辱的、而又唤起了诗人深切同情的妇女形象。  相似文献   

12.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唐诗中摹写音乐的名篇。千百年来解读者难以计数。文学家、音乐家皆从各自专业的角度寻找看点,见仁见智。作者通过对诗中十四个描写乐曲声音形态的诗句之音乐学解读,发现其中竟暗含着已失传的著名唐代琵琶曲《六么》的曲式形态。  相似文献   

13.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铿铿铛铛寒重重,盘涡蹙派鸣蛟龙。——牛殳《方响歌》唯羡风流田太守,小金铃子耳边鸣。——张枯《王家五弦》  相似文献   

14.
白居易(772—846)是中唐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琵琶行》是他的重要代表作品.这首诗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乃是由于它形象地、深刻地体现了诗人高尚的审美理想和审美倾向,是他的诗歌理论在创作实践上结出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5.
一、“摅写天涯沦落之恨”的《琵琵行》 歌行体长篇叙事诗《琵琶行》是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第二年(公元816年)写成的。全诗可分四段:一,写诗人秋夜在浔阳江边送客时遇到了琵琶女;二,写琵琶女演奏的高超技艺;三,写琵琶女的悲惨身世;四,写诗人的遭遇和感慨。  相似文献   

16.
琵琶是我国最具代表性和独特表现力的民族乐器,它与中国文学史中的唐诗有着甚为密切的联系。本文主要以白居易的《琵琶行》为例,分别从琵琶艺术在唐诗中的表现和琵琶艺术对唐诗内容的表达两个方面分析了唐诗与琵琶艺术的交融。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人们赞誉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对于音乐的描写,多针对一连串的拟声,由之领略出琵琶女的心境,从而揭示乐曲的主旨,为归结全诗主题提出依据。以下面引文为  相似文献   

18.
白居易《琵琶行》的多重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琵琶行》具有多重文化意蕴 ,必须从多个角度切入进行解读。琵琶作为一种乐器 ,它的情感负载的内容基本是固定的 ,主要用于抒发幽怨哀伤的情感。琵琶生成期所形成的这种原始基因 ,在《琵琶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是一种传统的意念 ,它在《琵琶行》中转化为“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题。文学史上的悲秋的原型 ,也融入了《琵琶行》中 ,作者从色彩、声响、物象等方面渲染了秋夜的清冷 ,营造出凄凉的氛围。但是 ,融入《琵琶行》的各种原型并不是平列的 ,而是有主次之分。  相似文献   

19.
《琵琶行》具有多重文化意蕴,必须从多个角度切入进行解读。琵琶作为一种乐器,它的情感负载的内容基本是固定的,主要用于抒发幽怨哀伤的情感。琵琶生成期所形成的这种原始基因,在《琵琶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是一种传统的意念,它在《琵琶行》中转化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题。文学史上的悲秋原型,也融入了《琵琶行》中,作者从色彩、声响、物象等方面渲染了秋夜的清冷,营造出凄凉的氛圈。但是,融入《琵琶行》的各种原型并不是平列的,而是有主次之分。  相似文献   

20.
提到唐朝诗人白居易,很多人会想到"长安米贵,居大不易"的故事。然而白居易的名字,跟居住无关,而是出自《中庸》:"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白家的长辈,期许他成为居心平和、守住本位、安稳自在、顺应天理的正人君子,所以取名为"居易"。白居易的诗歌,现存近三千首,其中的佳作并非仅有《长恨歌》和《琵琶行》,"心静即身凉"的句子,就是出自他笔下的《苦热题恒寂师禅室》:"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可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