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关系矛盾定位为人民内部矛盾,探索形成了既兴市场化之利又除市场化之弊,既有激励又有约束,既体现效率又促进公平的劳资利益协调与平衡体系。中国特色劳动关系调整的实践路径与内在逻辑是:以市场化为基,释放劳动和资本等要素的活力;以法治化为本,平衡劳动关系灵活性与安全公平性;深化工会改革,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和企业民主管理;优化行政治理,督查激励地方政府与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升社会参与,推进劳动关系网络化、精细化、专业化治理。其中,政府发挥了"劳动关系的改革者""劳动契约的规范者""劳资集体自治的推动者""和谐劳动关系的引导者""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的促进者"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在诸多方面做出了新的规定,对企业现行的管理机制、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用工模式、用工成本、绩效制度、劳动关系等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实施多年的劳动合同条例和已确定的现行劳动关系模式也将面临重大调整。本文就如何利用新《劳动合同法》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避免劳资冲突,构建企业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尤其是作好改制企业劳资管理工作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作为澳大利亚传统的劳动关系处理模式,强制仲裁制度贯穿了澳大利亚20世纪大部分时间,该制度建立了政府对劳动关系的主导,对澳大利亚劳动关系的稳定和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在劳动关系领域实施了深刻的"新自由主义"改革,强调市场基础上劳资双方的自主谈判和协商,强制仲裁制度出现重大转变,劳资冲突与对抗增加。工党政府扭转了劳动关系过分自由化的倾向,增加了对劳工权益的保护,重新实现了劳资双方的平衡。澳大利亚劳动仲裁制度的历史演变,对劳动关系的协调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全球以合作为本质的劳动关系正在逐渐替代原有的以阶级对抗为基础的劳资关系。劳资政三方共同追求劳资合作、落实工作环境权成为21世纪劳资关系的主流。而员工关爱计划正是企业积极改善工作环境的措施之一。企业员工关爱计划,是企业为其员工提供的包含精神福利、物质福利与心理援助支持相结合的系统性关爱项目组合,旨在帮助改善员工在企业中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全方位帮助员工解决个人职业、生活和家庭问题,从而提高员工  相似文献   

5.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我国劳动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企业劳动关系呈现出稳定性降低、劳资谈判力差距总体上缩小、层级化特征依然凸显、争议潜在发生率上行、调控力量多元化等特点和趋向。新常态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意义重大而任务艰巨,需要在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健全中国式集体协商机制、突出劳动者分层保护和激励、提升劳动争议调处效能、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多维度持续努力。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是当今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现有"和谐劳动关系"议题研究对员工态度、认知等劳动关系主观评价指标关注不足,应当改造重事后纠纷处理、轻事前冲突化解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为此,文章以员工需求为导向、员工满意度为主观评价指标,引入循证管理原理设计相关调查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员工满意度调查展开实证分析,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视角提出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2011年12月17日上午,"劳资冲突与合作:集体劳动争议处理与规制国际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开幕。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剑桥大学达尔文学院、首都经贸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联合主办.并获得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关系司、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荷兰王国驻华大使馆、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和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分会等五家单位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陈轩明 《劳动世界》2013,(9):175-176
劳资矛盾直接体现着社会矛盾,因此有效化解劳资矛盾能够促进劳动关系和国家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也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任务。本文将从构建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创新劳动关系中管理与服务的方式,加强劳动争议中处理联系等方面,对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创新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社会中的结构性就业矛盾凸显,共享用工作为一种新型用工方式应运而生,不仅成为扶助企业与稳定就业的重要策略,而且也产生了积极的社会经济效益。共享用工是基于企业间合作,在不改变原有劳动关系的前提下,员工输出企业的劳动者为员工输入企业提供实际劳动,待正常复工后返回原单位继续工作的用工方式。相较于传统用工形式,共享用工涉及员工输入企业、员工输出企业和劳动者三方关系,在法律构成上兼具标准劳动关系与非标准劳动关系的特征,其内在的公益属性更为显著。然而作为一种新型业态,共享用工尚存在法律关系不明、主体权责不清、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不足等现实问题,致使纠纷解决过程混乱,责任主体相互推诿,劳动者维权困难。这些都给后续持续发展带来障碍。为了促进就业市场的稳定发展和新型用工形式的持续创新,需要进一步总结共享用工的法律构成要件,明确相关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和责任,完善薪酬发放、工伤保险制度等等,探索共享用工常态化路径。  相似文献   

10.
劳方:劳动力也是资本资方:企业只有创新才能走出困境专家呼吁:加大力度保护劳动者的权益3月14日,由易才集团、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新人力—劳动关系》编辑部主办的"经济危机下的劳动关系"研讨会在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召开。据了解,这是国内首次汇集劳动关系领域顶尖专家、劳动关系实务界人士和劳资双方代表,对劳动关系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会。该研讨会分两个部分:劳动关系专家及劳资双方代表对目前我国劳动关系的深入探讨,以及劳动关系专家针对国外劳动关系的现状研究。  相似文献   

11.
分享经济的一大特征在于通过平台企业对消费者需求的大数据挖掘,调动和匹配服务提供者。过往劳动关系意义上的工作时空条件因此被淡化,大量的服务提供者难以寻求其项下的对待和救济。对此,社会学、劳动关系学以及网络法学开始展开较为深入的研究,劳动法学亦应展开理性地"技术"研究。以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为样本,对不同行业的平台企业中劳资双方的权力结构进行细微分析,发现虽然双方的合同关系区别于过往劳动关系的法律关系模式,平台企业的管理却在事实上被强化。这一强化,具体反映在押金/保证金、培训与考勤、报酬支付、服务提供、考核与惩戒、奖励与补贴、个人信息的收集与适用、知识产权的归属、排除竞争及风险外包十个方面。风险控制端、劳资博弈端及制度设计端中各类社会主体的各就其位是解决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方法。互联网经济正于全球范围内对各国既有法律体系造成冲击,随着我国互联网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速,国家对相应全社会系统性风险的管控,以及企业对相应社会责任的担当,亦应走在世界的前列。  相似文献   

12.
劳动关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其和谐程度关系到职工、企业和政府"劳、资、政"三方的切身利益。现阶段,我国进入了经济社会转型和改革深化的新常态时期,劳动关系主体及其利益诉求越来越多元化和复杂化,"劳资"矛盾已进入凸显期和多发期,"劳、资、政"三方对劳动关系调整和重构诉求多样化进入了新常态。针对新常态下劳动关系运行的现状和问题,从"劳、资、政"三方视角研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相关对策与实施路径,对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集体劳动关系作为劳动关系的核心构成形态,其法律规制具有国家主导、政府推动、劳资自治特征。现阶段,我国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规制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认清"三大形势",总体把握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规制方向;需要抓住"三大基点",整体推进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规制;需要利用好"三种力量",形成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规制合力。  相似文献   

14.
企业管理层对劳动关系控制权的扩大及政府直接干预的减小,减弱了雇员的集体力量,严重的非均衡问题在现代企业劳动关系系统中重现,并表现出了持续的非均衡倾向。严重的非均衡问题使现代企业劳动关系系统规则的结构及比例发生了改变,低工资、贫困与劳资冲突日益严重。集体谈判机制和雇员参与机制能够对管理层的控制权形成有效的制衡,现代劳动关系系统应主要通过提高雇员的民主参与水平来缓解持续的非均衡问题,雇员参与将成为未来公共政策干预和支持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劳动关系不只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双方经济关系,更是生产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新常态""供给侧改革"等经济结构转型战略的提出,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用工模式已悄然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Uber、滴滴打车等为代表的分享经济模式迅猛发展,对于传统的用工方式和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全面剖析美国Uber案和解的情况,探讨了分享经济与传统劳动法律体系的冲突,并提出从制定独立承包人制度、改革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创新行业自律和监管等角度出发。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关系的本质属性,利益均衡和合作共享是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构建是马克思主义劳动关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合理发展,需科学把握劳动关系规制的一般规律和中国特色。当前,我国工会维权和集体协商机制不成熟、劳动力市场分割明显、新常态下劳动供给和用工需求深刻变动、法律供给和实施不够给力,致使劳动关系不平衡、不公平、不稳定、法治不到位的问题比较突出。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需要在完善工会维权和集体协商机制、消除用工歧视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提高法治效能等方面协同努力。  相似文献   

17.
集体劳动关系是因劳动者自愿联合成独立主体与用人单位或其团体在平等、自主的前提下,就劳动待遇、劳动条件等进行谈判而形成的宏观劳动关系,而集体合同是劳资团体对等谈判达成协议的结果。劳动者联合组成工会的权利之法律依据是《宪法》中关于公民的结社权~①和《劳动法》上劳动者的团结权~②以及《工会法》所规定的职工自愿联合的权利。~③但仅有集体合同制度规定~④而无独立主体之间的利益实质博弈,只是形式上或者纸面上的集体劳动关系。通过建立工会独立性保障机制,落实劳动者的团结权、谈判权、行动权及正确发挥公共机构的平衡作用,引入工人代表制,切实保障实质集体劳动关系的运行,才能有效化解劳资矛盾,使劳、资、政三方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得其所,进而达到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终极目标。在修改《劳动合同法》时,应注意与《宪法》《劳动法》相关条款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8.
为了满足市场经营环境变化与创新驱动的需要,供应链企业开始重新审视供应链治理机制,并寻求利用治理机制提升合作绩效的新途径。考虑到信息分享在关系学习中的启动作用,本文在"抑负面"研究的基础上,从"扬正面"的角度探究治理机制通过信息分享来提升合作绩效的机理。基于271个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契约治理与关系治理都会促进合作绩效,同时信息分享在契约治理与合作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在关系治理与合作绩效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通过对信息分享中介效应的研究,本研究从"扬正面"的角度,扩展了运用治理机制提升合作绩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雇佣"或"资本雇佣劳动"是劳动关系的本质。基于这一本质特征,"劳动者"应从狭义的角度,而"用人单位"则应从广义的角度进行界定。我国当前立法和实践对劳动者的界定标准具有政策性、多元性及滞后性等问题;对用人单位的界定标准则体现为体制化和单一化等问题。重构劳动关系的界定标准,须以"资本雇佣劳动"这一劳动关系本质为核心,并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及劳动力市场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以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及和谐社会构建。  相似文献   

20.
《劳动理论与实践》2011,(8):F0004-F0004
近年来,成都市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的重要内容,在全域实施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管理政府规章基础上,积极创新城乡就业社保维权工作机制,深化完善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和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有序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四项创建”和集体合同“彩虹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