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印象之中父母是从来都过生日的,所以父亲的生日底是哪一天我的确不记得。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的第天,单位里要我填写一份履表,上面有一栏竟要求完整填写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出生月日,我只好打电话给母亲把父亲、母亲、哥哥、姐姐生日一一问清楚。这时我忽发现,再过几天就是父亲的日,他养育了我20多年,还从未送过他一样东西,现我已经开始自己挣钱了,应对父亲表表心意了。给父亲买什么好呢?想想去,还是决定给他买一支克笔。父亲是摇笔杆的,在位要写材料,回家又要写章,几乎是一天都离不开的,可是插在他上衣口袋的,却总是那么一支老掉牙塑料壳钢笔…  相似文献   

2.
丁继东 《今日南国》2014,(11):36-36
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每每听到这句古谚,我总是会心一笑,近十年间我们兄妹三人带着父母走中国的经历又一次浮现眼前.如今的时代出行方便快捷,与孔子时不可同日而语,“孝”的形式也应有所变化,“父母在,共远游”,是时代赋予我尽孝的新选择. 自20世纪50年代父母结婚以来,我们一家五口在一起生活的时光不足六年.最初是父亲在部队带兵,与母亲两地分居,后来父亲离开部队回到母亲身边,但那时我们兄妹三个已分散于祖国各地.在2005年以前的记忆里,一家五口人的合影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3.
亲情难舍     
父亲是一位小学教员,那时在我们镇上算是个文化人,可不知为什么,她和母亲老是吵架。我13岁那年,父母终于离异,15岁便随母亲背井离乡。一直以来,我痛恨父亲,恨他对母亲、对子女的无情。离家一年后的我,再见到父亲时,我们竟无语,当我离开父亲时,父亲送了我  相似文献   

4.
蒋元明 《新天地》2017,(8):18-19
我的老家在重庆远郊歇马场,现在叫歇马镇. 父亲退休后,每天的生活主要是坐茶馆.母亲也从农村搬到镇上与父亲住在一起,但她主要忙着为儿女们带孩子,待到最后一个孙子都上学读书了,才算"退休".我们兄妹5人,下一代8个.我常说,母亲用背篓背大儿孙两代人,恩重如山. 那段时间应当是父母最开心的日子.父亲每月的退休金全归自己掌控,想吃肉吃蛋自己买就是;母亲每月也能从儿女们那里收到孝敬钱.  相似文献   

5.
王欣 《山西老年》2020,(2):34-34
春节值班,我无法回老家跟父母团聚。正月十五刚过,父亲来电话,说要来看我。记得去年春天,我曾邀父母来我定居的城市小住几日,可父亲总以农活忙,脱不了身为借口推脱。没想到,父母这回竟主动要来了。不过,等父亲买了火车票,我才知道,只有他来,母亲不来。问原因,母亲说,表姨家儿子结婚,她要帮着操办婚事。  相似文献   

6.
外孙女过14岁生日了,我特别高兴,但也不乏深有感慨。半个世纪前,我也是14岁,正读初中二年级,但没有过生日,也没有谁给我做生日。因为我5岁时就失去母亲,10岁时失去父亲,是个失去双亲的孤儿。父亲去  相似文献   

7.
从记事开始,我就被父母要求保守一个秘密:不要告诉别人我的父亲是成龙!父亲有他的事业和影迷,我和母亲都成为生活在他背影里的亲人。他基本上一年只到洛杉矶和我们见上两个礼拜,而且从没带我出去玩。  相似文献   

8.
刘希 《社区》2013,(18):60-60
现在全国倡导节俭,我们家也刮起了“节俭风”。前两天,父亲过六十大寿,我打算在酒店为父亲办生日宴,姐姐却不赞成。姐姐说:“爸爸不喜欢讲排场,我们自己在家动手为父亲做上一顿可口的饭菜,比在外面吃要实惠得多。”当我把姐姐的想法转告给父亲时,他笑着说:“还是你姐了解我,在家过生日既节俭又有家庭氛围。”  相似文献   

9.
《北方人》2007,(3)
前几天,我给父亲订了他“处女航”的飞机票,这件事让我情感涌动,也让我意识到,关于我们父母的很多事情,我们都是太过想当然。周四,我的父母回老家,我去机场为他们送行。我的父亲一直在印度政府部门工作,他从来没有坐过飞机,所以我想利用这个机会给他一次神奇的经历。  相似文献   

10.
一个夏日的午后,我赶了几十里路,回到了村子里,看望年过花甲的父母。 父母见我回家,很是高兴:父亲去园子里为我摘菜,母亲在厨房忙活着给我做饭。在老家的土炕上,听着父母的唠叨。吃完饭后,父亲在院子里侍弄他的小菜园,母亲则与我在土炕上相偎着,唠起了家常。  相似文献   

11.
母亲的生日     
杨惠卿 《中华魂》2012,(10):26-27
一过中秋节,我们大家庭中的下一个生日就是我母亲的。母亲生日是在农历10月14日,但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却从来没有过过一个像样的生日。在我们这个四世同堂大家庭中的28口人中,母亲把孩子们的生日记得十分准确。我们小的时候,尽管生活十分艰难,母亲总要想方设法在过生日的时候给我们改善一下生活。后来我们长大出门在外了,每到有谁过生日时,母亲总是要想办法提醒一下,或打电话通知,或捎话告诉,当然也包括我这个已愈天命的长子。唯有她自己的生日却老是忘记。  相似文献   

12.
母亲的节日     
去年4月底的一天,我接到一笔不错的“母亲节”订单。订花人在广州做生意,因没有时间回家陪母亲过节,想请人在“母亲节”为他母亲送去100朵大红康乃馨。之所以想到我们的花铺,是因春节回家过年,他在我们花铺里买过花,觉得信誉度不错,便记下了我们花铺的订花热线。“母亲节”那天,我花铺里的生意出奇的好,几千枝各色康乃馨一上午卖得仅剩不多几枝。生意兴隆消除了几天忙碌的疲劳,我怀抱100朵康乃馨正准备上车送给那位订花人的母亲时,妻却急忙送来了一束大红康乃馨,说:“看那位母亲的地址离你家不远,也为你妈带去一束吧!”顿时,我有点蒙了,一种…  相似文献   

13.
苏东 《百姓生活》2012,(7):67-67
我的父母都是部队南下干部。1949年春,父亲17岁时从山西逃壮丁来到北京参加了解放军。入伍后,他在部队担任过文书、连队指导员。部队南下后驻扎在广东省汕头市。母亲是黑龙江省哈尔滨人,19岁入伍,到部队文工团,后来随军南下,转业到汕头市人民广播电台当播音员。母亲在广播电台工作时,经常要去部队采访,所以认识了父亲。他们1964年结婚,当时父亲32岁,母亲23岁,3年后有了我,后来又有了弟弟。“文革”前,父亲转业到地方工作。  相似文献   

14.
正每年父母过生日,我都会为送什么礼物伤透脑筋。有一回,几个朋友相聚,我突然想起这个问题,便问大家:"父母过生日,你们一般都会送什么礼物?都说说,我好参考一下。"这个话题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于是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人说:"我给母亲买了护手霜。母亲每天在家洗衣做饭  相似文献   

15.
照片上的孩子就是我,左边是我的父亲和母亲,右边分别是我的四叔、和父亲一起南下的朗广富叔叔。我的父亲王精才早年参加革命,母亲张桂花也是党员。1948年冬的一个傍晚,晚饭后,一家人围坐在炉火前,父亲宣布了一件大事:他要"过江去"。过了些天,父亲  相似文献   

16.
过完中秋就快到重阳节了,对于长年在外忙碌的我来说,这段时间是陪陪父母、尽尽孝道的好时机。当我赶到父母家,父亲正在做饭,母亲在厨房里指导着他怎么做。其实父亲以前很会做饭,现在不是忘了放油就是多加了盐,所以由母亲在旁边指挥。母亲的眼睛还没恢  相似文献   

17.
感恩母亲     
朋友,你记住昨天的母亲节了吗?母亲节总是在星期天的早晨悄悄地降临。也许,你在外面兴高采烈地玩儿了一天;也许你在紧张地复习功课;也许你忘记了在这一天,应该向母亲说上一句祝福的话语;也许你从来就没有想到该为母亲买一块蛋糕或一束康乃馨……我敢说,全世界的母亲都会记住儿女的生日,都会记住“六一”这个儿女的节日,可是又有多少儿女能记住母亲的生日,记住母亲的节日呢?  相似文献   

18.
那天,我刚到家。妹妹打电话来,她哭了,哭得很伤心。我忙问她怎么了。她哭着说:"今天学校生活课老师做调查问卷,要求回答父母的生日和他们的喜好,我一项也没答出来……"放下电话,忽然想起,我也是大致知道母亲的生日在三月,而具体的日期并不晓得。父亲的生日呢?根本不知道。不知怎的,  相似文献   

19.
我的父亲是个最普通不过的中国老人。生活上极其将就,一生没有任何不良嗜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乐趣就是读书。只要有时间,他的第一件事就是看书。我们兄妹几个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早早失学,连中学都没上成,“文革”结束后的最初几年能全考上大学,不能不说得力于父亲的这种潜移默化。 父亲爱读书,有时又过于书卷气。“文革”中也就是顺理成章地不合时宜。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件事就是在“文革”初期,母亲因所谓的历史问题被押到学校批斗。当时的父亲却似乎胸有成竹般地冷静,他让我们围坐在他身旁,拿出一本小册子,以肯定的口气说,中央号召红卫兵要文斗不要武斗,你妈不会有事的。可事实却是母亲被打成了重伤。这件事已经过去了整整30年我  相似文献   

20.
父母都是年过花甲的人了,小时候的印象中,他们一直有些磕磕碰碰。记得有一次,我和奶奶聊天,才知道母亲过去对自己的婚姻是不满意的。由于家里缺丁,外公想招个上门女婿好传宗接代。而父亲家弟兄多,十分贫穷,就进了外公家的门做了上门女婿。所以,我们兄妹是在外公家长大的。当时,母亲有个从小和她青梅竹马的意中人,可惜是个独子,无法满足外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