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如何理解生态文明的问题上,人类学的思想在理论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最基本的逻辑起点或背景,离开了这个逻辑起点,就会使我们对生态文明的理解处在一种无根的状态。正是通过人类学,使我们清楚地看到,通常莫衷一是的或不确定的文化或文明概念,实际上是一个层次分明的结构体。换句话说,任何一种文明都是由技术系统、社会系统和观念系统所构成的。这种结构作为一种结果是人类在长期的生存实践活动中逐渐生成的,它们之间的互动推动着人类文明的演进。生态作为一个限定词标志着构成文明的观念系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这种变革最终将会促进人类的整个文明系统朝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生态文明的核心思想就是,努力塑造一个建立在多样性和发展基础之上的文化形态以及发展模式。当前流行的两种生态文明观点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在这项研究中出现了一些明显的认识上的偏差,这些偏差根源于一些研究者忽略了人类学意义上的作为过程和结构的文化或文明在理解生态文明中所具有的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从理论上探讨了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形成了独特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视角,分析了我国的生态文明理论,指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类型说"与"要素说"是当前生态文明界定面临的主要分歧。从提出背景、理论逻辑和实践意义三方面来看,"类型说"更为可取。"要素说"把现代生态危机背景下提出的具有"后工业"色彩和"整体指向"的生态文明降格为一般意义上的生态文化,殊不足取。生态文明应界定为真正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理想社会状态,在广义上,也包含那些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具体文明成果。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不断创造"生态文明因素"以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必须注重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建设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对生态文明概念的理论阐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5.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在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开展全民的生态文明教育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从生态环境现状的宣传与教育、环境保护基本常识和生态科学规律的普及、生态文明观的教育和生态文明道德的培养等方面入手加强生态文明教育,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与生态正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生态文明内涵着生态正义,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实现生态正义.  相似文献   

7.
把握生态文明的概念体系及其内在逻辑,是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依据。论文主要从党的文献角度对相关观点进行了理论梳理并认为:人与自然和谐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本质所在;经济与生态协调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问题;建设"两型社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可持续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长远目标;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最终归宿;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指导;绿色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是一个新概念。生态文明概念的提出有着特定的环境和语境,就中国而言,中国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对它的产生有着重要影响。中国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着能源资源的短缺和生态环境困境的瓶颈制约,不但威胁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威胁着社会的安定团结,这些已经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生态文明概念的提出是对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工业文明高效率、规模化、全球化的发展方式,成就了其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但也必须看到其价值内涵在当代所面临的挑战。将主客体人为分离,视人类为自然的绝对主人,过于自信人类对自然的无限征服能力,已成为工业文明在现代社会的价值诟病。将人、自然、社会通过实践联系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建构人与自然为一体的共同价值诉求,这是生态文明超越工业文明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0.
构建生态文明与塑造生态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使我们意识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性,留住绿色生态,保护环境与造福未来,是人类不可推卸的责任和构建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生态失衡的根本原因是人的素质发展失衡,拥有大量高素质的生态人才能解决生态问题。构建生态文明、塑造生态人就要树立新的自然价值观、发展观和消费观。  相似文献   

11.
胡天赋 《南都学坛》2011,31(1):62-65
生态文学批评是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关系的一种文学批评理论,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生态文学批评的重要。生态文学批评理论严厉批判人类中心主义,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探寻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在引导读者重读经典、转变思想观念、规范人类行为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态文学批评理论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理论支撑、道德支持和智慧支持,为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2.
文明形态的演化与生态文明的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状态、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现在已经进入到一个向新文明形态嬗变的关节点。工业文明在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灾难。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人类应当深刻反思以往实践活动所产生的负面效果,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走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是科学发展观。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由非持续性发展社会向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社会转型,就离不开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生态文明观。文中从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各自涵义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并由此证明了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和根本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状态、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现在已经进入到一个向新文明形态嬗变的关节点。工业文明在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灾难。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人类应当深刻反思以往实践活动所产生的负面效果,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走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生态与政治联姻导致的生态政治化和政治生态化的取向,突出了生态文明中强烈的执政文明蕴涵。解决生态矛盾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权益,以确保生态安全,是执政党的重大政治责任和政治使命,必须以执政为民的宗旨重视生态民生,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相似文献   

16.
现代工业文明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诸如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世界上只有一个地球”。既是现代的生态观,也是现代的教育观。为促进生态文明,我们必须加强环境教育,加强生态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生态文化可以引领全社会认识自然规律,了解生态知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内在推动力;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可以规范和引导政府部门的决策行为,使政府的决策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文化应处理好三大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以来,生态文化在中国逐渐兴起并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生态文化是一种以生态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的意识形态,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要素。我国生态文化的兴起与发展具有历史传承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等特征,既继承了优秀历史传统,反映了社会现实,又代表着未来文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恩施州建立生态文明特区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1世纪生态文明时代到来之际,面对生态安全与环境恶化的严峻挑战,恩施州必须破解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现代困境”,对生态文明特区进行新的定位,从历史背景和现实基础两个方面深入探讨恩施州建立生态文明特区的可行性,提出建设“恩施生态文明特区”的具体构想,实现恩施州生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的基础是生态认知文明、生态制度文明、生态行为文明.而这三者又是以生态文化为基础的.因此,把普及生态文化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性工程来是生态文明建设最优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