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考古遗址公园”是文化遗产大遗址保护提出的全新概念,而新疆地区的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也具有巨大的潜力。“考古遗址公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规划要有目的性、前瞻性、公益性,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北庭故城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建设北庭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要积极推进对遗址开展可持续的考古与保护研究,准确把握考古遗址公园的定位,有计划、有步骤的稳步实施遗址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遗址公园建设要惠及民生,注重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遗产地保护与传承领域日趋成熟的模式,是公众感知享用的重要场所,阐释与展示则是合理引导公众感知、欣赏并保护遗产地的重要技术手段,两个概念并举强调从过去单纯注重遗址形态和价值的拓展到遗产地精神的挖掘,并进而重视公众的感知及参与。通过网络文本分析方法,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为实证研究对象,探索公众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感知特点及规律。研究发现,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科研、游憩和教育功能虽得到有效发挥,但因阐释与展示的不足而导致公众感知遗产地核心价值的效果不佳; 基于此,从“点-线-面-场”的逻辑关系提出构建阐释与展示主题框架、设置多维游憩线路丰富阐释与展示形式、架构复合型阐释与展示系统、创新阐释与展示传播方式等策略,提升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公众感知度。  相似文献   

3.
楚纪南城大遗址保护区以楚纪南城遗址为核心,同时涵盖八岭山、熊家冢、雨台山、天星观、马山、纪山、青山等古墓群和龙湾遗址,是以楚文化为核心内涵的大型遗址保护区域.楚纪南城大遗址保护区需要科学利用、科学管理、科学研究,积极探索创新保护模式;广泛吸纳社会力量支持;遗址开发与惠及民生的协同,促进遗址保护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民生改善的统筹协调.  相似文献   

4.
大遗址是展现历史文化和国家尊严的重要地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发展,许多大遗址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面临威胁,亟需保护。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遗址的保护一定要与开发利用相结合才能得到落实和保障。本文针对城郊型大遗址与周边地区城市开发建设之间的突出矛盾,结合杜陵和西安曲江新区的案例,提出强调空间管制区划和资源保护规划、构建文化产业社区等发展思路。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这一原则的同时,将大遗址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联系起来,对我国大遗址周边地区的城市开发建设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5.
大遗址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遗址保护是我国当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议题,相关保护规划的认识、方法、理论不完全成熟,当前大遗址保护研究在取得一定进步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针对我国大遗址保护现状,分析保护思想理念与保护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战略角度提出理念、方法、制度等对策建议,目的是希望避免大遗址保护走不必要的弯路。  相似文献   

6.
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06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京揭晓。此次入选“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项目分别是:云南富源大河旧石器洞穴遗址、广东深圳咸头岭新石器时代遗址、河南灵宝西坡新石器时代大型墓地、广东高明古椰贝丘遗址、山西柳林高红商代遗址、福建浦城管九村土墩墓、甘肃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甘肃礼县大堡子山遗址、安徽六安双墩墓地、上海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新华社北京2007年4月8日电)2006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相似文献   

7.
大遗址是综合体现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现时重要"物化载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战略资源。大遗址系统是大遗址保护的对象,由大遗址本体系统、大遗址保护系统和大遗址人地关系系统构成;大遗址保护理论包括价值论、文化记忆论等基础理论和针对大遗址调查、评估、规划设计等的专题理论;大遗址保护方法包括基础理论探讨方法、空间技术分析方法等基础研究方法和针对价值评估、规划设计等的专题研究方法;大遗址保护研究的核心是大遗址系统及大遗址本体系统、大遗址保护系统、大遗址人地关系系统和各个子系统的相关内容体系。构建符合国情的大遗址保护理论方法与研究框架体系,有助于推进我国大遗址保护研究与实践的科学化和系统化,为我国大遗址保护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8.
作为遗址留存丰富的国家,我国的遗址保护立法却比较落后。文章就国外遗址保护立法中关于划定遗址保护区域、设置保护机构、建设控制地带范围、遗址保护与周边发展的关系等方面规定的比较,提出我国有必要在立法理念等方面加以借鉴,以完善我国立法。  相似文献   

9.
大遗址是构成中华文明史史迹的主体。大遗址展示是大遗址保护、利用与传承实现的主要途径。由于我国大遗址展示理念方法研究的欠缺和传统的保护思维,在大遗址保护规划中主要以静态的、单一的针对遗迹本体的保护性的展示为主,在实践中不能真正表达出我国大遗址的文化内涵,实现大遗址保护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因此,以秦雍城为例,在深入分析秦雍城遗址保护展示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结合遗址实际,从保护展示的理念、目标、对象、方式方法、保护展示的布局及功能主题等角度对秦雍城遗址保护展示进行了对策研究,以期推进大遗址保护展示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10.
大遗址、遗迹动态保护规划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比分析中西方大遗址、遗迹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现行静态保护规划理论的不足,提出了大遗址、遗迹动态保护规划的概念与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试图为我国大遗址、遗迹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提供一套更为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论遗址价值与遗址保护规划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遗址价值属性进行了分类,从遗址保护规划的角度出发辨证了遗址自身价值、非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列举了当前对遗址价值认识欠妥的几个方面,明确强调遗址的自身价值是遗址保护的根本,社会价值是遗址保护规划的最终目的。要重新认识遗址的保护规划工作,积极做好不可移动文物的科学保护并协调好其与开发利用的矛盾关系,实现不可移动文物的无价价值。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相关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大遗址的保护与利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相关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也不断深入,并引起了世界关注.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大遗址保护利用实践与理论的发展,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大遗址保护方式,通过对近十几年来大遗址保护与利用有关研究的分析总结,指出目前关于大遗址本体的研究较多,而作为一个特殊区域研究的较少;单一领域研究的较多,而多学科全面系统的研究较少.当前我国大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已成为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建立科学的大遗址观,构建国家级大遗址保护特区,应是解决这一综合性社会问题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3.
对大遗址在西安新城市定位下的作用进行探讨,认为西安是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建都之地,也是中国大遗址资源集中分布的城市之一.目前西安确立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定位战略性目标,为应对全球化趋势下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国际大都市定位目标给大遗址保护利用带来了历史发展契机,也带来了新的要求,研究旨在为充分认识和发挥大遗址在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中的积极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秦都雍城是秦国历史上重要的都城之一,其具有规模化、稳定性、选址与规划成熟、都城功能完善、秦公陵园制度化等特点,是典型秦文化确立时期的中心,是秦人在“古国———方国———帝国”演进道路上前进的堡垒与中心。随着数十年考古工作的开展和大遗址保护规划的进行,秦都雍城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又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大遗址管理而言,我国正稳步推进的城镇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回应这些机遇或挑战,“十一五”前后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寻求大遗址管理体制中管理架构和机构的部分突破。这些突破对大遗址保护已经或正在产生积极影响,但也面临着政策不具普适性、无法根除原管理框架痼疾等困境。促成大遗址保护需求与规划的衔接、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大遗址管理,是突破困境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峡江地区早期人类聚居地表现出面积较小、延续使用时间较短、受洪水破坏严重等特点,在此开展聚落考古研究的难度较大.随着三峡工程的开展,考古发现材料不断丰富,笔者拟对该区域夏商周时期的聚落考古研究作一初步尝试.主要选取官庄坪、何光嘴、庙坪、中坝和双堰塘等几处典型遗址进行个案分析,通过研究单个遗址的平面布局和历史演变,来管窥峡江地区夏商周时期的聚落发展和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17.
大遗址特性与保护利用模式探讨——以汉长安城遗址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汉长安城遗址为例,分析了大遗址的特性,并对大遗址保护利用的传统模式进行了评价,提出了以"遗址保护展示区+建设控制区+文化产业园区"为特征的保护利用新模式,并对新模式的特质、新模式实施技术要点、保护利用策略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广州大学城所在的小谷围岛有四处重要考古遗址,如能由此构建南汉康陵公园、南朝德陵陵园、明曾豫斋墓园、清初炮台小游园,既有利于保护利用文物古迹,又有利于提高校园的文化品位;既能彰显大学城的历史底蕴,又可促进广州名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长春园遗址的考古发掘,较为全面、系统地揭示了宫门区、澹怀堂区和含经堂区的各种遗址和遗迹,大到殿堂楼阁的基址,小到花盆树坑的遗存,是历年来圆明三园中考古发掘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成果最为显著的一次,为考古学研究提供了最为重要和直观的资料。在对已发掘的长春园遗址进行研究时,尽可能地结合与利用保存至今的文献和图像资料,从而进一步明确遗址的时空存在。   相似文献   

20.
大遗址产业化经营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遗址的保护和利用长期在事业模式下运作,造成保护资金短缺、资源利用不足和管理经营无序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大遗址保护和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大遗址产业化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分析了大遗址产业化的重要作用和现实基础,提出了大遗址产业化的基本策略,即推进大遗址经营主体的多元化、保护和展示技术的现代化、大遗址文化产品的商品化、大遗址文化商品的市场化、大遗址资源开发的深度化、管理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