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为了发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泸县妇联以“敬老月”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妇联组织联系党和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尊老、敬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突出“敬老爱老,共建共享”。10月8日至10日,泸县妇联开展了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  相似文献   

2.
简讯     
2007年11月23日。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助活动的要求,省委老干部局积极组织了捐助活动.为受灾特困群众送上了一份温暖和爱心。  相似文献   

3.
要着眼于满足城乡居民日益丰富的福利服务需求,强力推进社会福利由传统补缺向适度普惠转犁跨越。要以创建“全国社会福利服务标准化示范省份”和“三基地一示范区”为重点,实现社会福利从照顾弱者向适度普惠转变,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高龄、空巢化,实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年”活动暨“敬老爱老助老”工程,长期开展城乡社区“敬老文明号”创建和“孝亲敬老”主题教育活动,加快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导向、以社会投入为主体、以福彩公益金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投入机制,努力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4.
敬老文化是中华民族孝道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以“孝亲敬老”和“百善孝为先”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孝文化基础上,融合时代精神发展出了新的24孝,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敬老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和创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敬老文化更是推进老龄事业发展的载体和抓手,政府要在敬老文化的宣传和弘扬过程中,提升为老服务水平,满足广大老年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喜度“敬老月”,凝聚爱老情.以“传承中华美德 弘扬敬老文化”为主题的2014年全国“敬老月”活动圆满落下帷幕. “敬老月”活动是由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组织的一项全国性敬老爱老助老社会活动,在“关爱老人 构建和谐”的主题指引下迄今已走过了五年历程.今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关于开展2014年“敬老月”活动的通知》(全国老龄委发[2014]2号)下发后,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响应,结合当地实际,紧紧围绕今年“敬老月”活动主题,统一行动,创新形式,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取得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6.
9月23日,2014年全国“敬老月”活动在京启动。为了贯彻落实全国老龄办、中宣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老龄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精神,2014年“敬老月”活动的主题确定为“传承中华美德弘扬敬老文化”。活动时间从10月1日至10月31日,有五项活动内容:积极开展走访慰问和为老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敬老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开展老年文化体育活动,深入开展老年维权优待活动,组织开展“老有所为”先进典型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7.
近日,湖北黄石市电视台综合频道每天晚上一小时的直播节目“新闻直通车”开辟“孝亲敬老夕阳红”专栏,集中展播在黄石“孝亲敬老夕阳红”评选活动中获得“敬老模范单位”、“敬老文明号”和“十大杰出老人”、“十大敬老楷模”称号的先进典型故事。今年4月,黄石市文明办、民政局、总工会、团市委、妇联、广电局、老龄办七部门联合组织开展“孝亲敬老夕阳红”评选活动;7月份,评选结果如期揭晓。从8月下旬开始,市老龄办、市电视台密切合作,紧凑安排,在连续半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高密度采访任务。  相似文献   

8.
我国敬老文化主要有三个思想来源:“孝亲敬老”的传统家庭美德和感恩思想,“尊老敬贤”“尊师重教”“尊师重道”等传统美德,中国传统的仁爱美德和大同思想.弘扬敬老文化的传统美德并赋予其时代精神,必须继承这三个主要思想. 第一,要继承“孝亲敬老”的传统家庭美德和感恩思想,自觉把它升华为“尊老敬老”的社会公德并落实到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上.中国五千多年前就有系统孝道和礼法来规范人的行为,孝道对于维护家庭和谐友好、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必须继承并大力弘扬.当今中国,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把尊老敬老作为一种社会公德,既是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构建和谐老龄社会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今年“敬老月”活动总主题是“关爱老人构建和谐”,“敬老月”活动主题是“传承中华美德弘扬敬老文化”.在此期间,北京市将有188项活动陆续举办. “孝星”命名营造敬老社会氛围 2014年度万名“孝星”命名和往年一样,还是以市政府名义进行命名。命名仪式于9月28日在北京剧院举行。由全国老龄办、北京市民政局、市老龄办领导及在孝老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知名人士为2014年度北京市万名“孝星”代表颁奖。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第三届“十大敬老之星”和第—届“敬老企业之星”颁奖仪式于10月12日隆重举行。此次评选活动分为宣传发动、组织推荐、评选上报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10月15日,由江西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南昌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江西民生广播联合举办的“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暇务活动”启动仪式在南昌市西湖区象山文化广场举行。本次活动是江西省2012年敬老月系列活动之一。内容主要包括组织全省机关、高校、企业等社会各界的200名社会志愿者深入南昌市100户空巢老人家庭,免费为老人们进行医疗保健、理发、打扫卫生等服务,为老人们送上节日的问候,给老人们以心灵和精神上的抚慰。  相似文献   

12.
信息平台     
《老年人》2001,(9)
衡阳县敬老又有新举措衡阳县今年出台了敬老新举措:一是从县财政拨出26万元,一次性补发2000年底以前全县企业离休干部的“两费”拖欠款;二是将经委、轻工、商业系统的11名离休干部的离休费和政策性补贴改由县财政统包,其医药费参加公费医疗统筹;三是继续筹集敬老解困基金,由县财政局设立专户,规范管理;四是将县关工委、老年大学、老年体协的活动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龙朴建通道县老龄委组织退休医师下乡义诊通道侗族自治县老龄委日前组织离退休医师到边远山区义诊,为群众看病,答群众疑难。文社权鼎城区逆江坪乡老干党支部…  相似文献   

13.
以“敬老助老,共建共享”为主题的为老系列活动,大力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和孝道文化 重阳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敬老节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山西太原今年在重阳节期间推出以“敬老助老,共建共享”为主题的为老系列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和孝道文化,营造新时期尊老、敬老、助老良好社会环境与文化氛围。强化宣传,营造“敬老”氛围  相似文献   

14.
为组织开展好“敬老月”活动,广东省老龄办制订出了详细的实施方案:“老人节”及“敬老月”期间,省老龄办和各地老龄办都要广泛开展慰问老年人活动,围绕“敬老月”主题,积极协调各媒体开展“敬老月”专题宣传;省老龄办和各地市老龄办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文体活动,扎实开展老年维权活动,在全省继续推动建立80岁以上高龄老人津贴制度,并切实把各项惠老优待政策落到实处,把为老志愿服务活动与“建设幸福广东”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助老惠老行动,组织义工参与老年精神文化活动,大力弘扬助老精神、慈善精神。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加快和谐重庆建设,市文明委、市老龄委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孝亲敬老”系列——“孝心儿女”、“敬老模范人物”和“敬老模范单位”评选活动,广泛宣传和表彰社会各界在家庭孝老、社会敬老、行业助老等方面的先进事迹,引导和带动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孝老的良好风尚。  相似文献   

16.
信息流     
《老年人》1997,(6)
信息流敬老感乡邻慕名送大匾新宁县84岁的丧偶老人兰立宗,10年前双目失明,耳聋,病瘫在床。他的儿子兰万柏和媳妇李桂妹十年如一日,精心服侍照料。乡邻深受感动,自动凑钱送上一块“敬老楷模”大匾,上写“万柏心崇孝义,桂妹德重人伦”。(承海宗旺清平)吉首市4...  相似文献   

17.
为了协助四川灾区进行社会恢复和重建,“上海社工灾后重建服务团”组建了四支服务队,前往都江堰市受灾群众安置点开展逾200日的专业服务,协助居民与其外在环境重趋“适应性平衡”。实践显示,专业智慧在具体工作中得以充分展示。  相似文献   

18.
为迎接“敬老月”的到来,江苏省南京市老龄委专门召开会议,部署“敬老月”活动安排。“敬老月”期间,南京市老龄办将联合有关市老龄委成员单位、社会各界共同组织开展以下活动:举办南京市“敬老月”暨第十届社区老年文化艺术节启动仪式;举办南京市第十届社区老年文化艺术节;  相似文献   

19.
2010年10月,全国老龄委第一次在全国开展“敬老月”活动,白此,中国的老人节由重阳节的这一天变成了重阳节所在的一个月,活动从一开始,就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各行各业都掀起了尊老敬老、为老服务的热潮,今年,是“敬老月”活动开展的第三年,记者就三年来“敬老月”活动的社会效应采访了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十三部门联手推动敬老活动  相似文献   

20.
日前,四川省达州市老龄委、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市文明办、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发出通知,开展达州市第一届“十大孝星”评选活动。 据悉,凡是孝敬父母、长辈,或义务赡养社会老人,或在敬老院、福利院等为老服务岗位(至少3年)上勤勤恳恳、无私奉献,或热心捐助老年公益事业、投资老年福利事业,或其他在尊老、敬老、养老、助老等方面事迹特别感人,群众公认,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均可通过组织推荐、群众推荐和个人自荐的方式参加“十大孝星”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