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使得期刊文献不仅仅通过纸张发行供读者阅览,电子书越来越成为更多人阅读的便捷方式。大量的多方式的阅览途径,也导致了很多盗版期刊的出现。期刊编辑出版活动主要包括期刊作者、引用文献原作者、期刊出版的主体以及数字出版传播四个主要方面。为了避免违反著作权法情况的滋长,需加强期刊出版活动的版权保护职能,在编辑活动整个环节中采取有针对性的鉴别与认知措施,在期刊编辑出版阶段就对违反版权的期刊加以防范,进而提高期刊版权保护的效力。  相似文献   

2.
沈跃春 《江淮论坛》2003,52(1):19-23
悖论是目前国内逻辑学界和哲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关注和讨论的跨学科性难题。由于悖论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学术界在有关悖论的矛盾归属等一系列问题上仍未达成共识,甚至经常见到一些严重的误解。以往,我们比较重视某一具体学科领域中的悖论及其研究,而忽视了对跨学科悖论的关注和研究,对于不同学科之间的悖论、跨学科理论或跨学科方法的悖论研究甚少。实际上,跨学科悖论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指在某一背景知识条件下同一学科的不同研究领域或不同学科之间出现的悖论;二是指跨学科理论或跨学科方法本身所提出的悖论。本文从科学发展和悖论研究的实际出发,考察了跨学科悖论,分析了悖论的跨学科研究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版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学理上讲,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指在某一区域内的群体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直接创作并广泛流传的,反映该区域群体的历史渊源、生活习俗、生产方式、心理特征且不断演绎的民间文化表现形式的总称。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具有群体性、传承性、地域性、,发展性等特征。它区别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因此它的范围不应局限于无形的“智力创造成果”,也应包括有形表达。在版权保护的立法选择上,采用单一的保护方式都不全面,只有版权制度与专门的知识产权立法相结合才能提供全面、充分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迅猛发展致使声势浩大的大数据时代骤然降临,在社会尚未变更新理念和确立相关制度之前, 如何保护数字版权凸显出较为纷扰的司法困境?与传统的著作权相比,刑法在此类问题上的规定乏善可陈, 保护范围的局限未能使数字版权得到应有的重视,网络信息传播权保护缺失未能突破以传统复制权为中心的窠臼,主观营利目的的局限导致大量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难以得到制裁?因而,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变更立法?保护理念?完善罪名的相关内容成为刑法应对大数据时代数字版权保护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6.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今天日常生活叙事的一条支配性逻辑,也是把握审美文化发展的重要线索。美/美感,自其产生之日起,就孕育了求真的指向与向善的驱动,所以审美文化是一种表征文化,同时也是一种价值文化。从表征角度来看,它在造成“超真实”和完美化表征效果的同时,也使审美发生域场的真实性受到质疑;从价值角度来看,日常生活审美化酝酿了审美和艺术大众化、民主化的效应,与此同时,它也因审美生产过于饱和而致使美的内在价值受到折损;从作为审美内在尺度的风格角度来看,它解构了风格精英式内涵的历史性限制,同时也使其在繁兴同时因自身的单一化、模式化和同质化而走向陨落。这三个角度体现了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三个文化悖论。理清这些悖论,有助于摆正观视姿态,在开放性与批判性并重的悖论语场中开始我们的批判之旅。  相似文献   

7.
归纳悖论研究是当代逻辑哲学、科学哲学、形式知识论等领域的核心话题之一.归纳悖论的两次研究高潮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也存在许多不足.通过回归归纳悖论的源发语境,分析和澄清其涵义及真实“悖境”,梳理解悖的历史脉络,可以表明归纳悖论的研究应该且正在实现认知转向.同时,这种认知转向对构建合理的信念接受理论、解决葛梯尔问题等知识论疑难、构建新的动态认知逻辑分支,都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论版权保护的原理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版权,存在着两个利益恰好相反的集团:版权集团和盗版集团。前者策略是使反盗版收益尽可能大于反盗版成本;后者策略是使盗版收益尽可能大于盗版成本。作为专业保护版权的政府机构,可采取三种对策,即:⒈重奖举报者,击破盗版集团;⒉设置特派员或实行机构改革,以便战胜地方保护主义;⒊在相当程度上“以盗版养反盗版”,以便节省财政支出。政府版权保护机构在对GDP贡献上具有重大作用。政府应加大版权保护机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双重投资,由此可获得高效回报。  相似文献   

9.
与数字化网络环境相伴而来的新现象,向传统的版权制度提出严峻挑战。世界各国纷纷修改了本国的版权法,扩大了版权保护的范围,从而造成创造者、使用者与传播者之间的利益失衡。文章在探讨版权保护中的静态与动态平衡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这一机制在互联网环境下版权保护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互联网究竟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是我们把握当前时代特征的前提。本文认为,从悖论的视角入手,能更好地揭示互联网的特征,更深刻地理解互联网何以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如此错综复杂的影响。互联网在其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着五个悖论性特征:自由与控制、分布与集中、虚拟与现实、咫尺与天涯、无限与匮乏。  相似文献   

11.
笔者读到赵总宽悖论专家的鸿文《从容纳悖论到扬弃悖论》①,认为它在广、深方面都很具权威性。该问题因为太广太深,笔者只借助赵文提供的丰富资料,略谈一些有关的观点和新进展,包括评析一些西方的悖论专家罗素和普利斯特,以就教于各专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指明 ,意欲捍卫信仰和常识的贝克莱终未能一劳永逸地驱除怀疑主义与无神论 ;作为主教的贝克莱与作为哲学家的贝克莱 ,他的信仰与他的哲学不仅不相和谐 ,甚至正相反对 ,换句话说 ,要么是哲学 ,要么是信仰 ,除此别无选择。由于拒绝作出选择 ,并试图用哲学论证信仰 ,贝克莱哲学注定堕入悖论  相似文献   

13.
民主的悖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主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之后,经历了曲折的历程和不同的待遇,其原因之一在于其自身存在着悖论。民主的悖论首先表现为民主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内在地包含着民主和专政的矛盾。民主按其理念、精神和原则是反对专政的,但是,它在实现过程中又总是离不开专政,甚至和专政之间互为目的、互为手段;民主政体被亚里士多德定义为多数人的统治,这就使它不可避免地内在地包含着多数人和少数人的矛盾,即名义上的多数和在实际上往往是少数的悖论;代议制的民主政体中则存在着主权在民和民实际上不掌握主权,或者说主权者和代表者的异化所造成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我国信息资源共享与版权保护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品作为一种信息在网络上传播属于一种什么样的权利,权利所有人如何控制这种传播并由此而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这是国际社会纷争多年并未能在各国实践中得以完全统一与解决的问题.版权主体、客体、内容、权利的限制和例外,版权的许可使用和转让、侵权及其法律救济,以及邻接权的保护等等.都要依据作品的数字化和网络传播的特殊性而重新加以研究和界定.美国版权法作为普通法系的代表.对网络领域作出了一系列新规定.我国现已基本形成关于网络信息版权保护的三个方面的法律制度,新<著作权法>创设"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立法取向.比"网下复制权、发行权向网上延伸"及"向公众传播权"、"向公众提供权"等提法准确明朗与更具价值.  相似文献   

15.
英国的宪政体制发展,经历了从“都铎悖论”到“议会主权”的两种宪政样式,在这过程中形成的双重权力观念中包含了内涵丰富的法治理论.从英国宪政的发展来考察,可以发现,把权力分成三种,互相制约并不是铁律,关键在于,在这个国家体系当中,是否存在着一种有效的法治体系.  相似文献   

16.
蒯因的悖论概念包括似非而是悖论、似是而非悖论和逻辑悖论,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逻辑悖论。逻辑悖论的解决表现为向其他两种悖论的转化,这体现了蒯因对逻辑悖论相对性和可解性的认识。蒯因悖论思想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他对悖论中概念图式的理解和对逻辑悖论解决方案的取舍与辩护等观念中。  相似文献   

17.
悖论分析:行政区划体制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在充满混沌、复杂以及矛盾和不确定的语境中如何研究行政区划问题,进而加速政治行政的发展,成为了学者和实践者关注的时代课题.同时,学者对行政区划问题的研究也从其外部生态向其内在诉求转变,着手从结构与功能的角度研究行政区划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我们从悖论的新角度来透析行政区划体制,用共生理论等价值观来理解行政区划的悖论问题,用新思维、新方法来解决行政区划的悖论问题,力求促进行政区划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不满足于前人对芝诺悖论的分析和批判,对悖论重新进行哲学和逻辑上的分析,发现芝诺悖论的含义不在逻辑之中,而是在逻辑之外。芝诺悖论的本质是运动过程与思维过程的分离,其矛盾集中在时间和运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之上。通过确立时间的计算参数本性,用芝诺的思路否定他的论证,从而有效地瓦解了时间和运动的虚假对立,也就消解了悖论本身。  相似文献   

19.
新兴的网络法律文化存在多重悖论,主要包括高度自由与缺乏自律、"硬法"与"软法"、传统中心的解构和新型中心的崛起、平等与特权、民主与暴政、权利与责任等。其根源来自于身份的虚拟与身体的缺席之间的巨大差异、传统的压制型法律文化、网络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等。应当通过加强"内生性"网络立法,发挥网络"软法"的作用,推行网络实名制,借助非政府组织(NGO)实行立体化网络公共管理,推进和谐的网络法律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李致 《江淮论坛》2013,(4):133-137
在数字环境下,孤儿作品的版权利用问题不断出现,逐渐受到了学界的关注。但各国尚未对孤儿作品达成一致的定义,对其保护方式也各有不同。我国《著作权法》修改,应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加大孤儿作品版权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