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探人的终极关怀的真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朝阳 《学术研究》2001,(12):80-83
文章在现代西方社会危机背景之下,对终极关怀的内涵、意义等作了阐明.文章认为现代西方社会危机突出表现为人的终极关怀的泯灭,因此,要消除和缓解西方社会的重重危机,必须重新构建人的终极关怀,重新寻回人的精神家园.这对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两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西方技术批判理论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现代科技进步及其广泛应用,由于过分的功利目的,将其自身限定在解决技术难题的层面,忽视了技术社会中人的存在与发展,从而最终变为一种工具的或技术的理性。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西方技术批判理论从关怀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对此做了深刻剖析。这种剖析的实质是对科技异化、理性异化的批判。在现代人类文明进步中,技术理性危机的出现不仅有科学技术自身的原因,而且有深刻的历史的、哲学的与社会心理的根源。西方技术批判理论尽管存在某些缺陷和不足,但它所提出的问题为人们提供了启示。我国在向现代工业文明过渡的社会转型时期,必须汲取西方现代化过程的经验教训,把西方文明中的科学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精华整合起来,开创一条全新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关怀理念基于人的主体地位和独特价值,人文关怀源于人的精神生活的潜能及其需要,人们享受人文关怀与创造人文关怀是同一个过程。人文关怀至少可分为六个层次:生命关怀、生存关怀、权利关怀、道德关怀、终极关怀、自然环境关怀。人文关怀思想发源于西方,中国传统文化也饱含着丰富而深厚的人文关怀精神。人文关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性维度,马克思主义把人类思想史上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推向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高度。中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应吸取先发现代化国家的经验教训,积极贯彻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基本精神,开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人文关怀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法律的人文关怀与法制的现代化--一种人文主义的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主义所彰显的是“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价值。现代法律的人文关怀是对社会个体的生存与生活、价值与尊严、人格与精神、现实与前途的真情关切,是对社会个体权利的充分确认和有力保障。法制现代化从根本上说是人文精神的现代化,故其应当是以人为中心、以人的幸福自由生活为终极关怀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形似而神异:中西人文精神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行良 《船山学刊》2003,(1):146-149
一、概论由于民族特性不同、历史文化背景差异和需要解决的时代命题迥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与西方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又有着很大的不同。概而言之 ,中西人文精神的相同之处表现在 :(1 )都以人为指向尺度 ;(2 )都体现出对反人性的批判意识。不同之处表现在 :(1 )产生和发展的文化土壤不同 ;(2 )虽都注重对人的关怀 ,但西方的人文精神注重关怀的是作为个体的人 ,而中国的人文精神注重关怀的是作为群体的人 ;(3)虽都有批判意识 ,但仍有很大的不同。西方文化的人文精神发端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运动 ,它以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为口…  相似文献   

6.
新理性精神与文学理论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西方现代社会中出现了理性精神的危机,中国也产生了理性精神失落的现象。因此,中国现代文化建设和文学理论建设,必须重建理性精神,即克服旧理性弊端的新理性精神。新理性精神应该具有现代性、新人文精神和交往对话精神等内涵。  相似文献   

7.
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必须充分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动力的演进历程和独特优势。从理论上看,我国的现代化动力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现代化理论的延续和发展。从实践上看,我国关于现代化发展动力的探索历经近代社会、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到中国式现代化三个阶段。立足新时代,从领导力量、创造主体和现实基础三个方面展望中国式现代化动力的未来发展,加速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西方现代派文学是现代资本主义的精神危机结出的酸果:一、它所反映的现代西方社会,由于传统的信念和价值标准的崩溃,陷入了空前深刻的精神危机;二、属于现代派范畴的作家是一切失去了原有根基、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归宿的精神上的流亡者,是现代资产阶级的浪子,他们自身也处于不可克服的精神危机之中。一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中心图画是非理性世界中的非理性的人。这里所谓的“非理性”,其实际含义主要是:它已非西方传统的理性所能解释,换句话讲,现实已经和传统的理性分离,在精神上呈现出一片混乱;曾经长期作为西方精神支柱的理性,由于经不起现实的检验被视为“童稚的幻想”,遇到了严重的危机。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各执一端以及由此带给人类的一系列全球性危机提出了这样一个迫切问题 ,即 :如何消除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现实的分裂状态 ?本文分析了中国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在这一过程中的相互碰撞与渗透 ,凸显了中国文化的人文传统对西方科学文化的参考价值。文章指出 ,在全球化的潮流中 ,中国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将在渗透中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现代化历程的哲学省思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本文对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做了总体的回顾与评析。作者认为 ,对现代性的追求构成了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基本思想主题 ;就发展演进的内在逻辑而言 ,现代中国文化走过了一个现代化的价值理想从“外在冲击”到“内在转化”的过程 ;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主要成就包括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延续中国文化之民族慧命、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文化具备了现代文化的价值取向与思想框架、中国文化的世界化迈出了坚实步伐等三个方面 ;人类文化发展中后现代转向的出现在使中国文化面临两难困境的同时亦为其进一步开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面向 2 1世纪 ,中国文化必须通过新的综合与新的创造 ,切实完成既实现价值系统从前现代向现代的转换又超越西方式现代性的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