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维吾尔语动词条件式-sa/-sε﹥-sa(r)/-s(r)(古代突厥语、回鹘语)的语法化层级为:实语素>虚语素>派生语素(词缀)>屈折语素(屈折形态),即从表实义的实语素想虚化为将来时形动词,然后进一步虚化构成动词的词缀,最后继续发展,在条件式中演变为构形词缀。  相似文献   

2.
中西美学在艺术的虚实问题上看法不同,中国美学推崇虚,西方美学推崇实。柏拉图和文艺复兴的大师们对艺术褒贬不同,但他们所依据的原则一样,艺术因为虚而受到谴责,因为实而受到褒扬。中国美学推崇艺术不是因为艺术之实,而是因为艺术之虚,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将现实世界虚灵化为精神世界。20世纪西方美学家看到了虚在艺术中的重要作用,但是这种虚与中国美学所推崇的虚非常不同。前者是一种解释和知识形式,后者是一种觉解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3.
一现代汉语语素有虚实之别,虚实的划分可分为两级。第一级是把整个语素库里的语素分为虚(包括倾虚素)和实(包括顾实素);第二级是从语法上按名、动、形等对语素进行再分类。但是,对于这些问题人们的看法是不同的。有一种意见认为,对现代汉语语素根本不能进行第二级的再分类。其理由是词素在词中没有什么外部形式,因此只能从意义上看关系,不能确定同素的语法上的类。而意义上的类是有的。①这里的词素指的就是语素。这种意见有两点值得商榷。一是这种意见认为语素没有语法功能,不能进行第二级的再分类;二是这种意见对词素的认识从…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辨证的方法,着重阐明虚写和实写两种艺术风格的差异。虚写与实写各具千秋,但二者总是紧紧相联,常常互相结合的,“如此风格方可达于最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掌握现代汉语语素的不同类型对了解词义和分析词的结构方式有积极作用。例如,“胖子、甜头、盖儿”,这三个词前个语素都是实语素,后个语素都是虚语素,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它们是附加式合成词。从中可以找出这样一条规律:不管前头是什么性质的实语素,只要加上虚语  相似文献   

6.
孙犁把"真"当做文学的生命.他的"真"的艺术手段,分为虚与实两端.孙犁创作的"实"包含有事、人、景、思想感情4个方面.虚笔的表现则有两类,一是情景交融,以景传情;二是点到为止,不做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第三代诗歌"兴起,于坚作为"第三代诗人"的代表者之一,以其先锋的诗学理念和诗歌创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从分析于坚的诗歌文本入手,发现于坚的诗歌既有虚性又有实性,是处在虚与实之间的写作。但这种写作难度相当大,是冒险性写作,如果把握不好虚实的尺度,很容易陷入丢"虚"和卸"实"的危险境地。于坚为当下汉语新诗的写作探索了一条充满可能性的道路,即在虚与实之间保持微妙且美妙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张承志的中篇小说《黑骏马》抒写的是“作为牧人心理素质的心绪”,是一篇动人的诗化小说;有人说,《黑骏马》所着力探讨的是人的精神,是那种世世代代积淀和传递下来的“铭心的感受”;有人说,《黑骏马》写出了以牧人心理图景为中心的情感氛围。这些都从作品的虚的方面,谈出了作品的题旨内容,都是颇有见地的中肯之论。但是,仅从这一侧面来探讨《黑骏马》,还不足以全面评价《黑骏马》的美学价值。我认为,《黑骏马》是虚与实这一创作规律运用得比较成功的典范之作。它从实处着笔,在虚处升华和深化。它以实求虚,虚实相生。它…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虚”与“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与"实"是一对既抽象又概括的范畴,大凡艺术创作,都要讲求虚实关系的处理.虚实相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原则,也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精髓.园林空间的处理、园林意境的创造皆具有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特征."虚"可以说就是"无"、"空",或者说就是空间、虚景、联想;"实"也可以说就是"有",或者说就是形象、景物.在中国园林艺术创作过程中非常重视化景物为情思、化实景为虚境,以达到情景交融的高潮.  相似文献   

10.
普通话虚语素"头"的语法地位学术界有不同看法,结合方言情况来考察具有启发意义。古汉语通语中"头"尾词的使用情况以及吴方言中"头"尾词的发展演变情况表明,北方方言的"头"尾词是在吴方言影响下产生的这一结论还缺乏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在凉山彝语不断产生的新词的语素结合上 ,有名语素、动语素、形语素。在这些语素中 ,从结构上看 ,并列四音联绵词十分丰富 ,其次为并列双音联绵词。从语义性质上看 ,形语素中 ,由实语素与虚语素结合而成的派生语素极为丰富 ,形式多样。  相似文献   

12.
教师培训中"实工虚做"现象解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各级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和必要手段,现实中教师培训往往流于形式,笔者透过基础教育教师培训中"实工虚做"现象,分析导致教师培训工作流于形式的原因,提出扭转教师培训"实工虚做"局面的有效措施,以促进教师培训工作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小说有一重要的美学特征,即意境创造。古典小说在造境艺术中,常见到化虚为实,以实求虚的表现方法。《金瓶梅》《红楼梦》《聊斋志异》等古典名著多用这一表现方法  相似文献   

14.
散文"真实性"是散文研究中一个争论不休的重要问题.肯定或否定者往往着眼于散文众多品种中的一部分立论,虽然言之成理,有所依托,却失之片面.面对纷繁复杂的散文品种,只有区别对待,当虚则虚,当实则实,才能切合散文文体的实际.不宜笼统地将散文称之为"真实性"文体,将真实视为散文的首要特征."真实"不能涵盖所有的散文品种,也并非所有的散文均能虚构.  相似文献   

15.
作为清王朝的奠基者、开创者,努尔哈赤、皇太极在统一女真诸部、建立巩固后金和清政权的过程中,推行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政策.其中大力实施的"虚边实内"政策,为满族的兴起和强盛奠定了物质基础,为灭亡明朝、统一全国作了必要的准备.但"虚边实内"也造成东北边疆人口、防务等的空虚,为俄国后来的入侵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6.
以"头"为例,对"头"义的发展,以及"头"语素的实与虚展开讨论,可以看出,在复音词模环境中,语素意义的专门化或单一化,以及复音化环境,使语素只具有结构意义,是复合词末端语素虚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比英汉成语中数词“实”与“虚”异同 ,分析英语成语中数词意义——精确 ,实义 ;汉语成语中数词意义——模糊 ,虚义。揭示了不同民族思维模式影响指涉意义相同的英汉词汇 ,论述了汉语数词“虚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汉民族形象思维的特点 ,而英语数词“实化”反映出英语民族抽象思维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行文如行兵,遣笔如遣将",写作中的虚笔与实笔写法,尤如三十六计中的"围魏救赵",它妙在本要"救赵"却不直接"救赵",而出人意料通过"围魏"手段来巧妙地表现"救赵"的目的.写作中"虚笔"与"实笔"虚实相生,相得益彰,同时又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相似文献   

19.
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坎特伯雷故事集.总引》在选材取向?结构安排和作者态度几方面都存在着"实"与"虚"的对照。作者乔叟主要取材于客观现实中可见可感的人与物,以典型人物和典型场景为描写对象,这些材料属于"实"的内容。读者既可以了解逝去的时代,又似乎可以看到自己及周围众人的影子,极易产生共鸣,这正是现实主义题材的吸引力。同时,原文中所表现出的乐观豪迈精神又是其作者的主观心境,相对较个性化,属于"虚"的因素。作者描绘的人物虽多,但起组织作用的只有两人——"我"和酒店老板。香客是"实"的组件,两位组织者是"虚"的聚合力,"虚"的力量使"实"的组件结为整体。作者乔叟对原文中的人物没有明确的评判,却流露出嘲讽或宽容,其态度也是"虚""实"相生。  相似文献   

20.
英文的翻译是一项看似简单却较为棘手的工作。英语翻译或以物质名词取代抽象名词 ,或以人的某种表情或动作揭示人的内心世界 ,此类的以“实”喻“虚”的表达变抽象为具体 ,变空洞为形象 ,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像。对于英语中以实喻虚的形象表现手法 ,翻译时应想方设法维系原文的具体性及形象性 ,一个常用的手段即是从“实”到“实”,将英语的以实喻虚译成汉语的以实喻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