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从当前形势出发,通过对包容性增长分析提出包容性行政管理概念,并认为包容性行政管理应是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目标。包容性行政管理应以人文本,注重在教育、健康卫生等公共领域,制度建设和社会安全保障系统方面投入精力,从严格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加快行政程序建设等方面入手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提出的千年发展目标的观念之一便是"包容性",而"包容性增长"也是亚洲开发银行在2007年提出的,胡锦涛主席也相继在2011年的博鳌论坛中提出"包容性发展"相关演讲。包容性实质上体现了当今资源环境、文化、经济、社会政治等各个领域的和谐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的包容性对企业的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将在以下文章中对此进行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3.
郭咏琳  周延风 《管理世界》2021,37(4):159-179
本文基于包容性创新理论,从少数民族致贫原因、依托资源类型以及资源约束特征差异的现实情境出发,提出少数民族BoP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少数民族BoP是如何与企业互动以识别、突破资源约束而最终实现包容性创新。通过剖析中国W电商企业少数民族非遗手工艺合作项目,本文揭示了少数民族BoP从外部帮扶到内生驱动的包容性创新实现过程。首先,我们发现了基于少数民族情境的手工技艺价值、产品规范化以及自我发展的片面认知约束。随后,我们开发根植于少数民族BoP的包容性创新过程模型,模型共有外部企业指导帮扶、外部企业连接帮扶和内生驱动发展3个阶段,使得少数民族BoP实现从以劳动力作为生产资源的普通生产者,到以非遗技能作为生产资源的企业合作伙伴,再到以非遗技能作为生产资源实现内生驱动的小型生产者的角色跃迁。本文提出的少数民族BoP概念拓展了现有文献中关于BoP的分类界定,为探讨少数民族BoP实现包容性创新方式提供了新思路,基于少数民族身份及外部环境而形成的片面认知约束的识别深化了BoP资源约束的研究,也为中国情境下拓宽少数民族脱贫之路提供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经验与问题的理论归纳是中国管理学界面临的重要战略任务,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不理想,研究领域的"跟风"现象普遍,大多数研究只是对西方构念和理论在中国情境下进行了实证检验,而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理论进展缓慢.本文从制度和历史文化两方面揭示了中国企业面临的情境特征,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这些情境特征的理论阐述和研究发现.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十四五"规划相关领域的前期专家讨论意见,凝练出该领域四个值得深入探索的研究方向,即"中国企业组织演进、管理制度变迁及基础理论"、"市场-政府双重驱动下的企业管理理论"、"不同所有制企业及其产权多元化演化与企业管理理论"和"中国情境和文化要素对企业管理的作用机制",也同时提出了每个方向的一些关键科学问题示例.  相似文献   

5.
<正>包容性领导源于包容性及包容性增长问题的提出。包容性增长(inclusive growth)的理念可以追溯至社会排斥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理论,前者始于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对贫困以及剥夺概念的探讨,后者关注个人生存和发展能力,关注公平、正义等问题。目前,无论是政界还是学界都没有对包容性增长给出准确而有共识性的界定,但是人们都认为,包容性增长倡导机会平等地增长,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成果,以寻求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一、包容性领导的内涵与特征  相似文献   

6.
包容性增长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致性和同步性,实现包容性增长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本文运用Hamilton优化模型,将社会资本纳入生产函数和积累方程中,同时基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特征设定模型参数值并进行数值模拟,从数理上揭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包容性增长的核心内涵,并探究社会资本影响包容性增长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运用2007-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社会资本促进包容性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包容性增长寻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重点强调"社会包容"(民生福祉)和"生态包容"(环境质量);社会资本对包容性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社会资本通过培育广义人力资本、激励技术创新、降低能源消耗,进而影响包容性增长;社会资本的网络和信任维度是包容性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而规范维度的正向影响还未完全凸显出来.研究结论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高质量发展,丰富拓展社会资本和包容性增长领域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国管理实践研究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志龙  王浩 《管理学报》2011,8(2):159-163,178
研究中国管理实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重点关注中国管理实践研究的路径:首先,在探讨中国管理实践研究路径时必须遵循2个原则:借鉴国际规范的研究方法和结合中国特殊的情境变量。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管理实践研究的路径进行了界定:从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提出研究问题;通过文献梳理的方式提出理论视角,并结合特殊的中国情境变量进行研究;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最后,提出中国管理实践研究的3个阶段:零星研究阶段、系统研究阶段以及整合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8.
"包容性发展"是对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社会发展和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包容性发展"主要由三个维度构成:以人为核心的包容性发展、社会的包容性发展、自然的包容性发展。这一时代命题的提出对于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虽对贫困减少是必须的,但并非充分的;基于动态的结构性经济变革的可持续和平等增长,对于实质性的削减贫困是必需的;它能更快地促进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作为动态的结构性的一种经济增长,包容性增长在我国应当受到重视。包容性增长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一脉相承。本文阐述了包容性增长的演进及科学内涵,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其实现的路径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经验与问题的理论归纳是中国管理学界面临的重要战略任务,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不理想,研究领域的“跟风”现象普遍,大多数研究只是对西方构念和理论在中国情境下进行了实证检验,而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理论进展缓慢.本文从制度和历史文化两方面揭示了中国企业面临的情境特征,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这些情境特征的理论阐述和研究发现.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十四五”规划相关领域的前期专家讨论意见,凝练出该领域四个值得深入探索的研究方向,即“中国企业组织演进、管理制度变迁及基础理论”、“市场-政府双重驱动下的企业管理理论”、“不同所有制企业及其产权多元化演化与企业管理理论”和“中国情境和文化要素对企业管理的作用机制”,也同时提出了每个方向的一些关键科学问题示例.  相似文献   

11.
管理学术期刊是连接管理研究与管理实践的桥梁之一,在管理研究的内部知识循环以及管理研究和实践间的外部知识循环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从管理研究和实践脱节的角度分析,可以发现目前的管理学术期刊模糊的定位及其评审和排名仅仅是促进了管理知识的内部循环。为了保证管理研究的内外知识循环能够顺利实现,依据管理研究的类型,指出管理学术期刊可以分为源期刊和专业性期刊2种类型,并提出相应的评审与排名的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12.
管理的三维空间结构模型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次提出了管理结构的概念,把它界定为管理理论、管理技术和管理实践的三维空间结构,并分析了管理结构中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这种分析对管理理论的研究和管理实践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概念引导下,分析认为,对管理属性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划分存在严重缺陷;文章还进一步分析了管理整合的未来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管理学反思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罗珉 《管理学报》2008,5(4):478-482
从某种意义上说,反思是管理理论发展的推动力之一。回顾中国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寻找其发展路径与规律,对中国管理学的自主创新有重大意义。为此,对中国管理学50年来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性回顾,并对发展中国管理学的现实问题优先和管理学中国学派建立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徐鹏  徐向艺 《管理世界》2020,(1):122-129,238
人工智能作为社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产物,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在对世界经济、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人工智能的商业应用会改变企业内部运作和生产经营的过程,为企业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和变革机遇。本文结合人工智能的特征与发展趋势,从管理对象、管理属性、管理决策和管理伦理四个方面对人工智能时代企业管理变革的逻辑进行了梳理,得出如下推论:第一,人工智能时代,被管理者将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员工",以"社会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手段的适用性降低,如何管理"人工智能员工"以及协调人类员工与智能机器人的关系将对管理者提出挑战;第二,人工智能时代,管理属性不仅包括管理理论的科学性、管理实践的艺术性,还包括管理过程的技术性;第三,人工智能时代,将出现一批优秀的技术管理者,此时,技术管理者指的不是管理技术的人,而是掌握智能技术的管理者;第四,人工智能时代,管理者的决策环境得到优化,管理活动中的决策准则将由"满意决策"过渡为"最优决策";第五,人工智能时代,管理手段的智能化发展可能会加剧管理效率和管理伦理的冲突,管理者必须提升管理道德,经营过程中强化社会责任的履行;第六,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政府、社会团体和行业协会有必要从政策、法律与行业标准等多个方面构建人工智能发展伦理的多层次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5.
彭贺  苏勇 《管理学报》2009,6(2):160-164,186
中国管理学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需要很多学者从不同途径去努力,应该采取一种包容、鼓励的态度,同时开展对话.对话应该有一个前提,不能因反对而反对,要心平气和地对学术观点进行探讨,不断达成共识,逐步推进管理学在中国的发展.东方管理研究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更多的是受当代管理实践的推进,对现实问题的呼应.尽管需要进一步加大经验证据的收集和操作工具的细化,但东方管理毫无争议地不是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6.
管理研究的系统性再剖析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在简要回顾管理学百年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管理研究进行了系统性的再剖析,将管理 解析为方法优化、认知行为和人与物互动秩序3 个方向上的知识体系. 以此为根据,一方面对 中国管理学研究的适宜方向进行了分析;另一方面拓展了一组较为实用的组织管理分析框架. 最后,对中国管理研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管理与中国管理模式的理论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秀敏  曾昊  于文波 《管理学报》2011,(9):1269-1274
中国式管理与中国管理模式貌似相同,实则有很大差别。二者在理论来源上,有"中国传统哲学+西方现代管理科学+中国古代行政管理实践"与"中国管理哲学+西方现代管理科学+中国现代企业管理实践"的差别;在生成根基上,有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及知识经济的差别;在建构前提上,有等级与平等的差别;在核心内容上,有管与理的差别;在表现形式上,有零散与体系的差别;在应用特性上,有灵活机智与可复制性的差别;在追求目标上,有保持组织稳定与促进组织发展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Management research exploring the role of national culture on topics such as management style, strategy, and firm performance can broadly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Studies that attempt to compare and contrast the impact of culture on organizations in different cultures have been labeled as “National Character” studies. These studies attempt to determine how specific cultural attributes affect actions, strategies and performance. The second type of culture study focuses on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wo firms embedded in different national cultures. These studies look at the impact of “Cultural Distance” on the ability of organizations to successfully interact. It is this latter area which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 technology management in the “Flat World” of the 21st Century. Research propositions for technology management for each of the two frameworks are developed.  相似文献   

19.
韩巍指出了<出路与展望:直面中国管理实践>的逻辑瑕疵.这些逻辑瑕疵体现了中国管理学界深层次的痛苦,它本质上来源于对中国管理实践中传统与现实、工具价值与本体价值之间联系的割裂.不从工具价值与本体价值融合的角度来考察中国管理实践的内涵,将永远不会找到中国本土管理学登堂入室的门径;同样,不从传统与现实融合的角度考察中国管理实践的内涵,"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究竟有用没用"也将永远只会停留在"中体西用"和"西体中用"的陷阱中无法自拔.管理哲学通过对管理学主流研究范式的理性批判,会为中国本土管理学提供一个反思与探索的向导.不重视思辫的方法,一概排斤哲学对管理学的渗入,将极有可能使得若干"管理学在中国"的讨论变成原地转圈.  相似文献   

20.
从管理与文化的关系看中国式管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彭贺 《管理学报》2007,4(3):253-257
有关管理与文化的争论不应再纠缠于文化是否影响管理,而应该去研究文化究竟如何影响管理实践,以及如何在管理理论中考虑文化要素。文化不仅对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对管理理论来说更是建构地方性管理知识体系的基点。在中国的管理研究中,对文化的不同处理构成了3种研究途径:管理中国化研究、中国管理研究以及管理普适性研究。从当前中国实践的需求来看,中国管理研究是最为迫切需要的。中国式管理不仅存在,而且应成为中国学者研究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