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核政策调整与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华 《太平洋学报》2011,19(4):91-98
国际核不扩散机制是美国防止核扩散,限制对手核力量以实现自身利益的重要手段,是美国维系其主导的世界核秩序的重要干预变量;而核不扩散机制的内在运行逻辑,也使得美国核政策成为决定该机制发展方向的最主要变量。因此,奥巴马政府核政策的调整,势必对核不扩散机制的维持和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中国是现行核不扩散机制的重要参与方,美国核政策的调整必将通过国际核不扩散机制这一干预变量给中国造成直接或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研究全球化的外交思潮主要有三个流派:现实主义、自由国际主义和新孤立主义。三大流派均承认,全球化导致美国力量相对衰落,全球化对美国及其对外政策具有很大影响。它们观点上的区别主要反映在全球化对美国及其对外政策影响的程度上和强调重点的不同,以及由此所提出的不同的对外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3.
美国对尼泊尔的关注源自美国和苏联在亚洲的冷战。冷战期间,美国从意识形态角度出发,以援助为核心手段,力图影响尼泊尔王国政府。避免苏联共产主义对尼泊尔的影响和渗透。冷战后,尼泊尔在美国南亚战略中的地位与重要性已大不如前,美国对尼援助也随之大幅减少。九一一事件和尼泊尔反政府武装问题使得一度沉寂的双边关系再度焕发生机。随着尼泊尔国内政治危机的逐步化解,恢复和巩固尼泊尔的民主进程又成为美国关注尼泊尔的焦点及维持两国正常关系的基石。  相似文献   

4.
冷战后,美国学界对日本安全政策是否发生质的变化展开了争论。20世纪90年代中期,社会建构主义学者对日本"反军国主义文化"的研究略占上风。他们指出,冷战后的日本安全政策在"反军国主义文化"的制约下不会发生质的变化。21世纪以来,新现实主义与制度自由主义的研究成为主流:前者认为,由于安全环境的变化,日本走向"正常化军事大国"的道路不可避免;后者指出,日本在安全态度上转向"国际主义",美国可以利用其在军事方面的主动性深化美日同盟关系。美国学界还着重从文化规范、公共舆论、选举体制、政党政治、政治体制等视角,探讨日本安全政策变化的根源。美国学界对日本安全政策变化的研究呈现路径多元、视角丰富等特点,但也存在陷入范式之争、忽视政治势力对公共舆论的逆向影响等诸多不足。总体而言,出于为自身战略利益服务的"实用主义"立场,并受缚于日本财力的支持,美国学界的研究缺乏全面的历史观,且受价值观的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5.
冷战时期日本的防卫政策主要是在《日本国宪法》和《日美防卫条约》的框架之下制定并付诸实施的。冷战结束以后,日本的防卫政策则进入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逐步从冷战时期依附于美国的防卫政策向着冷战后在美国的扶持下自主防卫政策的方向迈进。日本防卫政策的变化,是造成东亚地区各行为主体间信任缺失,进而影响东亚地区安全机制的建构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吴兆礼 《南亚研究》2007,2(1):27-32
自1947年印巴独立以来的60年间,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美国对其南亚政策做出相应调整。本文对不同时期的美国南亚政策进行梳理,分析美国南亚政策调整的原因,并对美国南亚政策的未来走势予以预测。  相似文献   

7.
产业结构问题研究前沿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近三年来发表在《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和《中国工业经济》等期刊上以产业结构问题为研究主题的学术文章为主体,对我国产业发展领域研究的前沿问题、研究方法和核心观点进行了系统梳理。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8.
秉承共和党传统理念的艾森豪威尔政府,在上任伊始即确定了对外经济政策的原则--"贸易而非援助",这一原则从一开始在美国政界就引起争议.随着苏联在发展中国家经济活动的活跃,艾森豪威尔政府从第一届政府后期开始调整发展援助政策.一方面逐渐加大了发展援助在整个对外援助中的比重;另一方面诉诸国际多边援助体系,建立了国际开发协会,并将发展援助的重点转向拉丁美洲国家.艾森豪威尔政府调整发展援助的主要动因还是出于对苏冷战的考虑,即稳定美国在发展中国家政治盟友的主导地位,同苏联争夺广阔的中间地带.  相似文献   

9.
2011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和美国研究所成立30周年。自1981年成立以来,日本所和美国所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步伐,在各自的研究领域经历了起步、发展、成熟的不同阶段。日本所和美国所作为同样经历和同等职能的国别研究所,面对后冷战时期的结束、多极化世界的来临以及全球化时代的东亚新格局的形成,正在为中国的日本研究和美国研究发挥积极的智库作用。根据会议安排,我首先介绍中国的日本研究概况,然后着重谈中日关系研究中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二战”以来,国际秩序的重要特点是美国主导.在不同时期,美国政府主导国际秩序的政策有所不同,但维持和扩展其在国际秩序中的领导地位却是万变不离其宗.美国因极力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导致其主导下的国际秩序乱象丛生.奥巴马入主白宫以来,金融危机、权力转移等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国家间相互依赖趋势逐渐加强,由于以上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致使其变革国际秩序的政策出现了新内容和新特点,这对未来国际秩序发展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美国小布什总统上台以来,特别是911事件之后,新保守主义成了美国对外政策决策的指导思想.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以及相应的军控政策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美国军控政策开始从以前的着力推动多边主义制度建设向单边主义先发制人演变.美国单边主义的军控政策和事件给国际军控体系和进程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未来美国军控政策的演变只有回归多边主义的轨道才是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台海维持现状政策由来已久,70年代的双轨政策已为其打下基础。冷 战后这一政策有了更加具体明确的做法。其目的是维持东亚和台海的现有结构,实质是保持两 岸政策的平衡性。美国试图通过慑武阻独的双向用力方式,从中发挥特殊的制衡作用。  相似文献   

13.
郭渊 《太平洋学报》2012,20(7):35-43
冷战初期,尽管美苏两大阵营主要角逐的地区在中东与东欧一带,但美国从来没有把虎视的目光从南中国海移开,早已纳入其海权影响的范畴.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战略就不可避免地要与南海问题联系在一起,这是其形成南中国海主权争端的立场、政策的起点和基础.美国对南中国海战略地位的认知,侵扰中国南海疆域的行为,以及对南海诸岛归属问题的“模糊”立场,不能不对南海局势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邵冰 《日本研究》2003,(1):66-71
90年代以来 ,随着冷战体制的瓦解 ,围绕朝鲜半岛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日本为了加强对朝鲜半岛的干预能力 ,尽快实现政治大国这一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目标 ,开始积极调整过去对朝推行的敌对政策 ,并与朝鲜进行了多次邦交正常化谈判。但是日本对朝政策在推进过程中 ,由于受到国际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其前景不容乐观。  一、冷战后日本对朝政策的调整   2 0世纪初期 ,日本用武力强占朝鲜并对其进行了长达 3 5年的殖民统治。二战结束后 ,作为大国势力争夺与利益分割的牺牲品 ,朝鲜半岛被人为地划分为两个国家 ,在此形势下 ,日本不仅…  相似文献   

15.
沈亚男 《社科纵横》2006,21(7):45-46
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也是发展速度的国家。在其工业化过程中,政府的工农业政策不容忽视。由于政府妥善地解决了土地问题,积极地发展了农业生产,也由于政府重视社会基础设施以及优先发展铁路运输等,才使美国迅速成为工业大国。  相似文献   

16.
社会政策是宏观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从2010年社会政策研究现状看,社会政策研究理论还需进一步深化,尤其应将社会政策研究与社会工作研究相结合,这将对社会工作本土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莫翔 《太平洋学报》2011,19(6):31-41
东亚现代国际体系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外部力量对东亚既有秩序的冲击、以及东亚内部对外部冲击的反应。日本与美国在东亚的扩张和渗透、对东亚现代国际体系的形成和变迁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东亚国际体系的形成过程中,美日两国的东亚政策经历了从妥协走向冲突的过程。导致美日冲突的实质是两条不同的国家发展路线之争,是原则之争,这是美日之所以走向战争的根本原因。1945年之后的日本东亚政策的惟一重大变化是手段的变化,从军事手段转变成经济手段。美国在东亚秩序中扮演强权的角色一直未变,正是由此之故,开放地区主义成为了东亚秩序建构的必然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北作为日本传统的贸易对象,在战后日本经济复兴的初期曾成为日本对外贸易的一个重点。从1948年开始,美国政府制订并实施了发展有限日中贸易的政策。日本与东北的贸易在这一政策下有所恢复。但在冷战格局下,这一政策并不持久,随着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实行对华经济遏制政策,日本与东北的贸易也随之结束。  相似文献   

19.
张勇安 《求是学刊》2012,(1):148-154
面对罂粟和大麻非法种植,特别是海洛因非法生产和贩运的不断扩张,美国政府力图进一步完善麻醉品的国际管制。它从最初希望制定新的鸦片公约,到选择提出《1961年麻醉品单一公约》修正案,再到美国国务院通过寻求国际合作,借助麻醉品委员会、经社理事会和联合国大会积极吁请,最终成功地推动《修正麻醉品单一公约的议定书》的通过和正式生效。这不仅是美国毒品外交成功运作的例证,而且是国际社会通过合作强化全球禁毒体系的重要见证,更是冷战趋向缓和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20.
“我不可救药地爱上了一名前苏联女子,对于我做的事我毫不后悔。我为那段爱情献出了生命中的一切,我会珍惜这段爱情直到死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