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基于互动视角,考察话语标记“谁说的”的话轮位置与会话序列结构,探讨其话语功能及形成动因与机制。考察发现,“谁说的”常用于应答话轮的起始位置,能够在第一时间抢夺话轮,对对方的话语做出否定回应,同时为受话人理解话语提供引导。在具体语境中,受交际双方关系、上一话轮内容等因素影响,“谁说的”的语义表达强度不同,浮现出不同的立场表达功能,主要包括斥责、反驳、否定和嗔怪。从来源看,话语标记“谁说的”出现于清代,来源于“谁说+X+的”结构,在主观性、语言经济原则和语境吸收等因素的推动下逐渐规约化为一个表否定的话语标记。  相似文献   

2.
“咱就是说”是个具有较强互动功能的网络话语标记,具有建议、猜测推理、凸显情感态度、抢占话轮等语用功能,在网络日常交际中使用广泛。文章以互动话语标记“咱就是说”为研究对象,着重从话语标记的界定、位置分布、语用功能、形成动因等方面对其进行考察和研究。话语标记“咱就是说”主要分布在话轮开端,其次是话轮中间;在序列位置上,主要分布在引发和应答序列。话语标记“咱就是说”来源于网络达人的创新,具有网络语的特点,“咱”和“就是说”的主观化是其成为互动话语标记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一定数量的对话体语料对“还NP呢”在话语中的表现及语用功能进行了考察,发现“还NP呢”在话轮中分布位置较为灵活,主要出现在话轮之尾来终结话轮,传递情感态度,并等待对方作出回应;“还NP呢”主要出现在应答序列,其中NP主要来自对引发序列中NP的拷贝或对举;“还NP呢”常出现在“陈述——否定”对答类型中,作为否定标记,通过标定引发序列中的对象,实现部分否定;这种否定属于语用否定,是“还NP呢”的基本功能,在实际话语交际中,言者通过语用否定,实现谦虚、告知、调侃、戏谑、质疑、讽刺的人际功能。  相似文献   

4.
话语标记“真的”在序列结构的分布主要包括三种类型:1)评价序列;2)回应序列;3)信息告知序列。其互动功能主要涉及三个方面:1)强化认识立场;2)促进立场趋同;3)凸显互动话题。文章还探讨了交际双方认识状态对“真的”互动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够了"是汉语比较常用的话语标记之一。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够了"总是处在一定的前言后语中,并辅以特定的非言语符号。话语标记"够了"总体上表达了说话人的否定态度,具有两种语用功能:第一为话轮标记;第二为不礼貌标记。"够了"话轮标记功能又可细分为话轮起始标记、话轮转换标记和话轮结束标记。在不礼貌标记功能下,"够了"又呈现出批评指责、警告劝诫、讽刺挖苦等微功能。  相似文献   

6.
“(这)一天天的”本身是作定语修饰后面的句子成分,而在口语互动中可以用来表达言者的负面评价。本文从言语行为的角度分析了“(这)一天天的”的话语功能,指出该构式可以表达抱怨、责备、批评等态度,既可以出现在话轮起始位置预示负面立场,也可以出现在话轮中间、末尾强化负面立场,还可以独立形成一个话轮,表达言者的负面立场。文章还从互动的视角分析了其规约化成因,认为具有立场表达功能的“(这)一天天的”在交际互动中塑造,受到礼貌原则的驱动,在句法位置游移、韵律、语境吸收等多种因素的互动中形成。  相似文献   

7.
受初始义“询问说话方式”的影响,话语标记“怎么说”,在互动式口语交际中,其核心义表现为对后续信息的组织与斟酌.该核心义为“怎么说”的进一步虚化提供了认知动因,使“怎么说”的功能从单纯的信息提取和话语组织,延伸到人际互动层面和语篇连贯层面,即当“怎么说”在话轮首端出现时,其功能表现为开启应答序列,标示后续信息的复杂性、负面性和敏感性,以此减轻它们给听说双方带来的负面刺激和面子威胁.在话轮中间出现时,“怎么说”的功能表现为话题推进功能和陈述延迟功能.  相似文献   

8.
"你以为呢"借助反问实现以问代答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演变为语用层面的话语标记.通常分布于对话语体的回应话轮中充当应答语,主要功能为:位于会话邻对中对交际对象的话语做出回应,具体包括观点附和和观点驳斥两小类.观点附和标记体现出立场一致特征,观点驳斥标记体现出立场对立特征."你以为呢"演变为话语标记的动因为主观化,机制为临界...  相似文献   

9.
在话语使用中,"你不知道"从主谓结构逐步演化为话语标记。话语标记"你不知道"的句法位置相对灵活,一般位于句首,也可位于句中,句末标记相对较少。句法位置不同,语用功能也存在差异。"你不知道"的语用功能主要表现为话轮转接和话轮延续两个方面,其中引入新信息、提醒强调及表情功能是其核心功能。"你不知道"存在多种语用变体及称呼伴随现象。"你不知道"经历了一个从实到虚、不断语法化的过程,其语义演化轨迹表现为:"不了解、不认识"义——提醒注意功能——表情(态度、情感)功能。紧邻句法环境的影响、重新分析及主观化认知等因素是"你不知道"语法化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10.
自然口语中的话语标记“别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语标记"别说"常在话轮的开头或中间,有多个语用变体。话语标记"别说"具有"肯定-确认"、"否定-标异"、"标异-提醒"和"引发-阐释"四种功能。其中,"确认"和"标异"是话语标记"别说"的核心义。"确认"标示着听话人和说话人认知倾向的一致性,"标异"标示着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和听话人认知倾向的不一致,表现出强烈的语用主观性。话语标记"别说"语法化于"不用说"义,与它同义的"甭说"也已发展出话语标记的用法,"不用说"还在语法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反馈语的特征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对话中的常用回应手段,反馈语(Backchannels)是听众对说话人话语做出的言语或非言语的反应.反馈语几乎可以出现在会话中的任何位置,但只有出现在话轮转换相关位置的反馈语才能构成独立的话轮.反馈语的使用也存在性别差异,一般来说女性比男性更多地使用反馈语.反馈语的主要功能是对当前说话人及其话语内容作出反应.对实际会话中的反馈语进行描写,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会话过程的认识,促进有效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话语标记“别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然口语中,"别说"具有一种话语标记的功能,经常出现在对话或非对话中。对话中多出现在话轮的开头;非对话中,多出现在语篇的中间和开头。作为对话中的话语标记语,"别说"具有认同和反对两种反应功能,非对话中的"别说"具有引发和转换话题两种功能。"意外"是话语标记"别说"的核心义,它标示着说话人自身认知倾向上的前后不一致,或说话人自己的反应与听话人期待的不一致。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中,"我就说"结构具有言说义、认知义和篇章义。其中,"我就说"的篇章义起到话语标记的作用。"我就说"作为话语标记具有两方面的语用功能,即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其中,语篇功能表现为形式上组织话轮、内容上衔接话题;人际功能则通过它在礼貌型语境和非礼貌型语境中的作用得到体现。话语标记"我就说"与类似结构"我说"在话语标记功能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人际功能方面,包括态度和语气、功能实现条件以及使用频率,因而"我就说"有理由也有必要看成是不同于"我说"的话语标记。  相似文献   

14.
言谈应对中,起始话语及之后的话语修正的驱动因素就是知识论。结合在话语推进与话语延缓中知识状态和知识表达的相互作用以及相应的语料,重点探讨会话分析中序列组织中信息不均衡的形式与产生的结果,以揭示谈话的序列发展是交谈双方在知识掌握程度上的不同而引起的,当交谈双方在知识状态上达到一致时,会话达到了平衡,也意味着会话就此而终止。  相似文献   

15.
关联理论为探讨语言形式与话语理解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框架。在该理论的基础上,从认知—语用的角度分析总结了话语标记语oh在言语交际中的六个语用功能:信息修正标记、话语延缓标记、话轮转换标记、信息追加标记、认可旧信息标记和获得新信息标记,进一步揭示了言语交际的动态性,以期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成理解话语。  相似文献   

16.
话语调核重音既是一种语音现象,又是一种语用现象,具有信息聚焦的功能。其位置受话语预设决定。调核重 音的有标记变化反映着话语新旧信息变化,它作为一种话语明示行为,对话语含意的理解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外语教师课堂话语标记语的人际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语标记语近年来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主要是从句法结构,语用连贯和认知语用的角度分析,对于其具有的人际意义研究尚少,本文以搜集的语料中的外语课堂教师的话语标记语为研究对象,在系统功能语法的框架下,重点探讨话语标记语在具体外语课堂步骤中,如起始(opening),信息确认(information-checking),信息澄清(information-clarification),回应(respond ing),评论(comment),重复(repetition)等步骤中所起的人际功能,如语气,评价功能等。分析表明外语教师课堂使用话语标记语有助于沟通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参与能力。这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自然语言的互动性和促进外语教学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就汉语中的话语引导标记而言,有些是以疑问的形式存在的,比如"我说什么来着?"、"你看怎么样?"、"怎么说呢?"等.它们不再表示真正的疑问,不再具有信息探询功能,而主要发挥语用功能,是说话者衔接话轮、组织话语的谋篇手段.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电视剧中人物争执语言,发现这些冲突性话语都无一例外地含有一个"冲突触发点"。为深入了解其形成的动因和表现形式,采用冲突话语结构分析模式及话轮转换有关相邻对的观点,尝试对冲突性话语中冲突触发点的概念、表达形式、发生位置及其回应机制作出相关论述。结果表明:冲突触发点可以通过多种语言形式呈现,在激发和延续冲突对话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触发点的回应机制也存在着多样性,主要分为直接回应和间接回应两种。  相似文献   

20.
导游话语句中的“呢”是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的分界标记,有三个分布特征和四个语义功能,结合导游的社会变项进行分析,发现导游的性别、文化程度、从业年限和年龄是导游话语句中“呢”的分布特征和语义功能差异使用频率高低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被试对导游话语的新信息域的感知测试,确定了导游话语句中“呢”的规范化序列并认为作为主要信息提示标记的“呢”在句中理想的出现间隔应在4~6个主位结构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