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梁章钜的《南浦诗话》是一部区域特征十分鲜明的诗话,其撰辑缘起于梁氏对浦邑诗学的关注,所列论的范围虽然只限于闽北浦城一邑之诗人、诗作和诗事,然却反映了浦邑自唐至明数代诗歌的盛衰革替。《南浦诗话》又通于方志,或以诗存人,或以人存诗,或因诗存事,不少名不见经传的浦城诗人及其诗作赖此书得以保存流传;又博于诗事,考述了浦邑众多地方诗人的生平事迹及与其诗歌创作相关之事;并创新性地从家族诗歌创作史之角度治区域诗话。这是一部颇具代表性的区域诗话。  相似文献   

2.
公元七五九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是杜甫一生最困苦的一年,也是他诗歌创作取得辉煌成就的一年。继《三吏》、《三别》之后,杜甫又创作了独具特色的陇右诗作。诗人在饱经战乱、颠沛流离、间关秦陇之际,挥如椽巨笔,蘸满腔激情,写下了诸如《秦州杂咏二十首》、《同谷七歌》、《陇右纪行诗》等大量脍炙人口,传之不朽的陇右诗作,从而开拓了他诗歌创作的新领域,正如冯至先生在《杜甫传》中指出的:“在杜甫的一生,七五九年是他最艰苦的一年,可是他这一年的创作,尤其是‘三吏’‘三别’以及陇右的一部分诗,却达到最高的成就”。可以说,没有陇右之行,就没有陇右诗作,也就没有他在成都乃至晚年在夔州等地的光辉诗篇。因而,陇右诗作是诗人前期和后期诗歌创作的  相似文献   

3.
方以智的坎坷的人生经历及其心态的变化对其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早年为贵公子,少年轻狂,满怀建功立业之志,诗歌创作超迈豪爽。中期逢战乱,遭流离,坎坷不遇,狂性消退,诗作多反映现实,抒写抑郁不平之气,诗风沉郁豪宕。晚年为僧,为人和学术均趋成熟,心性平和,诗歌创作呈平淡自然之色,而又具哲理。  相似文献   

4.
穆旦晚年的诗歌创作表现了他对生活的歌颂与向往,展示了人情、人性美好的一面。他晚年的作品突现其坚毅的精神,展示了人情人性的至善至美,较之以往的诗歌创作更注重表达内心的体验与感悟,诗风更加深邃成熟。他晚年的诗作对以往诗作既有继承,更有发展与超越,放射着迷人的光泽,书写着中国新诗的辉煌,并成为永恒的经典。  相似文献   

5.
穆旦晚年的诗歌创作表现了他对生活的歌颂与向往,展示了人情、人性美好的一面.他晚年的作品突现其坚毅的精神,展示了人情人性的至善至美,较之以往的诗歌创作更注重表达内心的体验与感悟,诗风更加深邃成熟.他晚年的诗作对以往诗作既有继承,更有发展与超越,放射着迷人的光泽,书写着中国新诗的辉煌,并成为永恒的经典.  相似文献   

6.
《芙蓉亭院本稿》不仅是黎简早期的一部戏剧之作 ,折射出黎简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世界 ,而且支配了黎简后期的诗歌创作 ,从中反映出黎简所具有的深厚的诗学功底、出色的心理刻画能力以及高超的文字驾驭技巧  相似文献   

7.
《朱子晚年定论》是王阳明为了宣扬其学说,以朱子之言论为自己的思想体系作论证的一部编著,同时也是研究会通朱熹与王阳明的重要著作。在《朱子晚年定论》中,王阳明从朱子对往日之学的悔悟、强调"立本"、重视体认本心、提倡"静坐"、倡导"省察"等多个方面,来证明其学说并不谬于朱子,以此来消弭学者对其学术思想的非议,从而达到宣扬自己学术思想的目的。可以说,《朱子晚年定论》首开会通朱熹与王阳明之先河。  相似文献   

8.
赵执信是清初诗坛六家之一,他晚年删订的诗集身后由其后人刊刻为《饴山诗集》二十卷(含《诗馀》一卷),此种刻本是200多年来人们阅读赵执信诗作的通行版本。讷斋抄本《秋谷诗集》四卷,是新近发现的赵执信诗集抄本。四卷抄本中全部收录了刻本中第一卷《并门集》、第二卷《闲斋集》、第三卷《还山集上》和第五卷《还山集下》的192首诗作,此外,抄本中还有59首诗为刻本所不存。显然,抄本中保存的这些未刊诗被赵执信晚年删订诗集时舍弃。抄本中所保存的诗作是赵执信青年时期的作品,其中的未刊之作对研究赵执信生平、交游和文学思想具有重要价值,故将其整理刊布。  相似文献   

9.
英国诗人理查德·伯恩嘉藤是当今欧美文学界了解中国易经文化的最重要的研究专家之一。一方面,伯恩嘉藤早与《易经》结缘,深受易经文化的影响,着迷于其中博大精深的世界,潜心研究达五十余载;另一方面,他积极模仿《易经》进行诗歌创作,其诗集《易》便是2016的诗作。他借助诗歌创作,从诗歌的结构、思想内容等方面诠释《易经》的深刻内涵,再现易经文化的无穷魅力,促进了易经文化在国外的传承与接受,也让更多读者了解其与众不同的诗歌,体现了诗歌的神奇魅力。伯恩嘉藤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出版了诗歌、散文、译著等数十部,有些诗作被译成90多种语言,在欧美文坛享有盛誉。此外,他是20世纪70年代"剑桥国际诗歌节"的开创者,也是几十年来"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的策划人,值得中国研究者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0.
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初唐时期的一座诗坛重镇,并以其独有的风格特征推动了唐诗的发展。异乎常人的丰富阅历与帝王胸怀,使他在诗歌创作领域呈现出迥别于同时代其他作者的鲜明特征。唐太宗曾于贞观十九年春(公元645年)亲征辽东,并有《辽城望月》、《伤辽东战亡》等数首涉及东北边塞的诗作传世。这些诗歌不仅具有纪实特征,同时扩展了唐代边塞诗的地域表现范围,并且在艺术技巧方面也多有可观之处。如此种种,皆对于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新近发现的《袁枚日记》具有很高的文学史价值,还原了二百多年前袁枚晚年的生活。从《日记》可看出:他的风情诗是对他“放诞无检”生活的真实描写;他精美绝伦的山水之篇记录了他晚年出游祖国东南一带大好河山的豪情;他《随园诗话》、《子不语》的素材很多来自于交游活动中;他作为乾嘉诗坛广大教化之主,让社会各阶层人物都能享受诗文化,使诗歌创作活动成为常人都可参与的游艺活动。  相似文献   

12.
马来西亚诗人吴岸的不少诗作,非常专注于地方感的挖掘、记录与书写,如他的早期作品《盾上的诗篇》《达班树的礼赞》《重上拉让江》,到他晚年,更是以一整本诗集叙述其故乡古晋的共同存在感,以及巷道、街景、老屋、市貌等等的描绘,处处展现了他作为大马诗人对乡土家园的一份恋地情结(topophilia)与存在之思.通过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地志书写,讨论吴岸是如何透过其诗作,去感觉、想象、记忆其笔下的地方与地景叙述,以其所建构的文学景观与空间场域,透显着内心对砂劳越的认同意识,由此,探析此类诗作的书写意义.  相似文献   

13.
唐·女诗人薛涛为诗一生,但流传至今的不足百首;然而薛涛诗的版本有数十种之多,几乎每一个研究者在"梳理"薛涛诗时,都会形成一个新的版本。本文参考不同版本,依据现存薛涛诗初略地划分为"青年时期诗作、中年诗作、上节帅诗作与晚年诗作"等相对"集中"的四个部分(时期)。  相似文献   

14.
《柳如是剐传》是陈寅恪先生晚年著述中的鸿篇巨制。其撰写“因缘”,虽可自多层面考释,然其与《红楼梦》一书之联系,却极为关键。不仅开端、结尾处有特剐提示,形式笔法之相似、主题内容之一致、大义精神之相通,均为两书关联之证。此一“因缘”的形成,固然有华夏文化传统为背景,而与《别传》撰写之时代背景密切相关,亦有非同一般的特殊原因。  相似文献   

15.
何其芳早期诗歌创作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但整个诗歌创作却存在着两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其一是何的诗歌创作植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沃土,但在早期创作中却回避了这一点;其二是以《预言》为代表的早期诗作的艺术成就较高,但以后的诗作艺术性却越来越粗糙,乃至在1942年以后基本停止了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16.
作为宋诗派的中坚,郑珍早年诗作步武苏轼,继之模韩规杜而自成一格.考察其早年诗歌创作,以其早年诗作《播州秧马歌》和苏轼《秧马歌》为考察文本,见出二诗交汇点颇多:同用诗序、同咏秧马、同吟咏要素、同吟咏尾声、用同韵、同用典、同发议论等等.由此见出郑珍早年诗作的习染所自与宗宋痕迹.  相似文献   

17.
所谓的朱熹的"诗"学通论,是基于其《诗》学、诗论和诗作整合为一的考察。朱熹于《诗》学上降次而不废黜《诗》,其路径是:在以《诗》为诗认知前提下,先废黜汉唐政教美刺的《诗经》学体系,再建立新的理学化《诗》学体系。在诗论诗作上,作为理学家也以"作文害道"的理念贬抑诗,但却贬而不废,有"诗人之言"的诗论和千三百首的诗作。在诗歌美学上是一个"平易"的主张:以里巷歌谣、朝廷宗庙乐歌解《诗》;诗论中反复申说"平易";诗作也贯彻着"平易"主张。降而不黜《诗》、贬而不废诗歌以及"平易"诗美主张,和朱熹对诗歌本质即真情实感的即时抒发而非搜索枯肠的苦"做",以及理学家、诗论家及诗人的集多重身份于一体有因果关系。朱熹的"诗"学思想是为人生的一派,于诗歌为艺术的特质上存在不足性。  相似文献   

18.
《诗经》诗并非指《诗经》一书中的三百篇作品,而是指后世在诗歌创作领域形成的以《诗经》为核心题材的诗作。依据创作宗旨与表现形态的差异,可分为集《诗》诗、《诗》事诗与论《诗》诗三类。集《诗》诗的出现是引经之习、用典之风、拟古之作三种因素的合力作用造成的。《诗》事诗的内容或是吟咏《诗经》一书,敷衍其篇章意旨,或是铺叙读《诗》所感,颂扬圣人之心,还有续补六笙诗之作。论《诗》诗的内容则或是专论《诗经》之技法特色,或是偏重以《诗》为法,阐述诗学原理。三者共同构成了《诗经》文学影响的一个具体层面。  相似文献   

19.
岑参在嘉州逗留时间虽然不长,但其诗歌很有特色.其诗歌创作主要有三个方面:对嘉州风物的歌吟、对故乡的遥念、对佛门归隐的向往,表现出诗人晚年的复杂心态.其诗作在嘉州的流布传承有序,对嘉州文学与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三五年,北京大学学报《国学季刊》第五卷第二号发表了罗庸先生的《陈子昂年谱》(以下简称《罗谱》)。这是有唐以来,为陈子昂编写的唯一的一本年谱稿。由于作者谙熟史料,其稿虽属拓基之作,却多是不刊之论。然,正因是肇始之章,亦难免疏漏谬误之处。一九四五年,岑仲勉先生在《陈子昂及其文集之事迹》一文中(以下简称《岑文》),就曾作过不少补正。今余再补正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