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任何语言中,多义词的存在都比单义词多。多义词的大量存在是词汇丰富的一种表现。一词多义,丰富了词的内容,扩大了词的适用范围,从某种意义上说比起增加新词更为经济。本文多义词产生的原因;它的本义、基本义、引申义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引申义产生的途径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3.
英汉多义词义项“巧合”现象的认知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多义词的义项的对比分析,揭示了传统语义理论在解释一词多义现象及各个义项之间的理据关系上的欠缺,进一步从人类认知的角度寻求多义词词义扩展的动因,提出英汉众多多义词的义项一一对应说明语言发展具有内在规律性;词义扩展的过程也是人类认知范畴化和概念化的结果;不同的语言在多义词词义扩展上的相似性源于人类共同的思维方式隐喻式和转喻式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汉语高频外壳名词“问题”为研究对象,对其外壳用法的义项间差异展开探讨。研究发现,四个名词性义项下的“问题”都可充当外壳名词,但存在倾向度差异。由于不同义项下的外壳名词“问题”与其具体所指的信息在语篇中所处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同,外壳名词“问题”使用的词汇—语法型式存在较大的义项间差异。从功能上看,四个名词性义项下的外壳名词“问题”在句内回指、预指照应功能和句际回指、预指照应功能上的缺失不一;四个义项下的外壳名词“问题”都具有言者态度表达功能,但在单独表达言者态度的能力和具体表达的言者态度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多义词是在一个词形之下包含着几个相对稳定存在着的而又互有联系意义的词。多义词词义间存在着义通、义类、义反等多种内在联系,它是词在使用过程中渐次积累的结果,其形成既有语言内部原因,又有客观因素、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生活、风俗习惯、语用心理等非语言原因  相似文献   

6.
汉语多义词的英译一直是困扰译界的难题,本文从多义词的存在理据出发,提出基于平行语料库的翻译方法,并以"影响"的英译为例,说明该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目前,"现代汉语"教学改革存在不少"误区",这不利于相关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本文从"教学目标"、"教材"、"教法"三个方面对这些"误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现代汉语"课程"三基"、"三能"的教学目标,从总体上说,并不存在重大问题,关键在于如何付诸实施。目前通行的"现代汉语"教材,其基本结构框架也无重大缺陷,理应在坚持现有框架的基础上,适时、审慎地引入最新的理论成果。应该鼓励"现代汉语"教师根据"现代汉语"等语言类学科的根本特点,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  相似文献   

8.
机助翻译软件对多义词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符号学理论入手,探讨了指称意义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实例证明,机助翻译软件在选择多义词的指称义上存在两个较大的问题,一是义项不全,二是选择随意。对此,根据关联理论和语料库语言学理论,可以通过对语料库的分析,设置多义词的"默认指称义",还可以通过对上下文,尤其是对搭配的分析,重建语境,选择正确的指称义项来初步解决。  相似文献   

9.
隐喻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思维方式,更是词义流变性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词义的演变过程本质上就是人类认知的一个隐喻化过程。传统词典在多义词义项排列方面存在着缺陷,不利于词典学习者的认知学习。现代学习型词典应该树立隐喻机制下的多义词义项排列理念与释义理念,揭示出多义词的义项间联系,并准确地进行认知性词典表征。  相似文献   

10.
11.
现代汉语的"副名"结构及其名词释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改革开放以来 ,现代汉语中出现了大量的“副名”结构 ,作为一种新的语言现象 ,是应该予以肯定的。对“副名”这一语言现象的研究现状、形成原因、形成条件以及“副名”结构中名词的释义等问题的研究 ,是目前语言学研究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12.
东汉末年,群雄争霸,硝烟四起。 在一片“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桃园中,刘备、关羽、张飞义结金兰。从此留下一段流传千古的美丽佳话。  相似文献   

13.
“港式中文”与早期现代汉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内地与香港语言对比研究中,"港式中文"受关注的程度很高,相关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多。但是,一些人对港式中文的基础问题认识还不够清晰,甚至是比较模糊。港式中文的"底本"是早期现代汉语,即上世纪前半叶的"国语",二者无论在词汇还是语法上都有相当高的相似性。明确港式中文与早期现代汉语之间的这种关系,既有助于汉语/华语历史的研究,又有助于纠正某些不正确的认识;既可以由港式中文反观早期现代汉语,还可以推而广之,用之于两岸四地语言差异与融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新诗自诞生起,就不再拥有古典诗所依靠的“原道”、“征圣”、“宗经”等形而上学基础,因而陷入了诗意“空白”的困境。在创建新的抒情主体,抒写新的世界的过程中,汉语新诗人创建了两类不同于古典诗歌的咏物形态:一类是在词语的建筑和发明中,寻找和经营“空白”,它们在咏物诗中常以否定式或悖论式的修辞策略进行诗意言说,对词与物的关系作了各种尝试和探索;一类则努力将来自革命的、民族主义或政治鸟托邦的意义和声音本体化,作为咏物的基础,形成了一套影响巨大的意象结构。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上,“将”字句与“把”字句基本相同,因此大都可以互相替换,但是二者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将”字句结构简单,“把”字句结构形式复杂;“将”字句文言色彩较浓,多用于书面语,“把”字句口语色彩浓,多用于口语。通过定量分析统计了两种句式的使用比例,认为语体差异是造成“把/将”句共时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采用词汇判断法对多词义多义词(如:twist)、少词义多义词(如:pupil)、多词义意义多义词(如:bark)、少词义意义多义词(如:court)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类似twist之类的多词义多义词和类似bark的多词义意义多义词比其它两类都有显著提取优势。由此推知,引起多义词提取优势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因为多义词有多个...  相似文献   

17.
“有X没X”是现代汉语框式结构的一种较为典型的语法构式。当前,学界的研究大多是探究“有X没Y”的句法及语用表现,而对于变项“X”属同一形式的现象尚未涉及。通过外层的形式描写和深层的语义分析,鉴别“有X没X”常规和非常规的用法,指出客观叙述性和主观评价性是区别“有X没X”常规和非常规用法的主要方法。同时,利用句法功能的差异,描绘出现代汉语中“有X没X”所有类型的特点,即“有NP没NP”“有VP没VP”“有一Q没一Q”和“有的没的”4类情况的共性及个性。另外,深入诠释转指性和描述性语义特征的不同是“有X没X”常规和非常规用法区别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现代汉语语气词"吧"的研究现状,从其历史来源及发展、语气意义、句法分布、语用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并对其未来的研究趋势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9.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多义词语义扩展的最主要形式,多义词义项间的理据分析有利于学生理解习得多义词各义项;语料库语言学则认为多义词习得可以通过观察检索行,特别是通过识记显著搭配词实现。利用介、副词over,above进行英语多义词短期和长期习得实验,实验结果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认知方法有利多义词义项记忆,语料库方法有利于同义词区分,整体上则认知方法略优于语料库方法,而最好的方法是两者有机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人们表达比较范畴时,脑中会有类似物理形式存在的标尺,比较主体和比较客体在这个标尺上的“刻度”的差异就体现出了比较。此外,比较点还存在有“阈值”,阈值不同,比较结果项可能会不同。现代汉语“有”字比较句不但凸显了“刻度”和“阈值”的涵义,还凸显了“等同”甚至“超过”的句式意义,并非单纯的“平比”。对部分“有”字比较句进行形式化,概括出逻辑表达式,可以较为准确地描写和解释现代汉语“有”字比较句丰富的语义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