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信力是慈善组织的生命线。近年来,由于我国慈善组织丑闻不断,这严重影响了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不利于慈善事业的良性发展和公民慈善意识的培育。本文指出了影响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因素:合法性、透明度、绩效水平、专业化,结合影响因素具体分析了慈善组织公信力存在的问题,进而从慈善组织自身、政府以及社会的角度提出重塑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的展望,以此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慈善组织作为慈善事业的载体,对于其的监督是保障慈善组织有序运行乃至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慈善组织的监督主要有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个体系。其中内部监督主要是由理事会实施。而外部监督则是由政府、社会以及第三方独立机构的监督来实现。内外部监督得以有效实施是慈善组织实现其目的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3.
慈善事业是一项崇高并且伟大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彰显人文关怀的重要标志。慈善组织是慈善事业的主导力量,慈善组织的发展对于慈善事业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所以良好的运作方式与合理的发展框架是慈善事业得以长足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国的慈善事业尚处于起始阶段,相应的法律监管机制并没有完全覆盖慈善组织与机构,这也滋生了许多的问题。如信息不公开、善款用途不明确等等。本篇论文从慈善组织的概念和特征入手,浅析我国慈善组织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而对我国慈善组织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希望通过完善相应法律机制、提高组织运作效率,进一步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慈善事业的发展是我省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是实施"善行河北"主题实践活动的重要体现。目前我省的慈善事业运营模式有待创新,文章从发挥民间组织力量,加强政府与民间力量的合作和鼓励企业进行公益捐赠三个方面提出了管理模式创新的思路。同时从政企分开、培养民众的慈善意识、加强慈善组织自身的公信力和建立多元化的监督体系四个方面为慈善事业提出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慈善事业的发达程度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而"草根慈善"近年来成为中国慈善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当今国内社会关注的热点。我国"草根慈善"组织是自发成立并自主开展的活动,缺乏政府背景和市场背景,其发展也面临众多问题。本文以"南京爱心妈妈"为例,通过"以点带面"对"草根慈善"进行研究,总结发现国内"草根慈善"发展存在的问题,为中国"草根慈善"健康化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及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慈善事业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与世界上慈善事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公民慈善意识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着重从公民慈善意识、慈善机构、慈善资源和用途几方面来阐述。同时,此文又对我国公民慈善意识存在问题的原因从表面、中间层和深层次做了简要的分析。尽管当前中国的慈善事业发展还很不成熟,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已经作为社会自助形式的福利事业,能够对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有益的补充;它也成为调节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的有效机制之一,慈善事业在未来的中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荥阳市以开展全民慈善活动、传播慈善思想、弘扬传统美德、帮贫济困、共创和谐荥阳、促进社会文明为己任,建立健全慈善组织,有力推动了慈善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姜广秀 《管理与财富》2008,(10):F0003-F0003
政府执政就应该“以人为本”。在中国目前的社会状态下,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就是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以扶贫济困、社会救助为宗旨的慈善事业,在解决贫富差距问题方面,实现社会公平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要有所为,就应该以投资的战略眼光发展慈善事业。本文以有利于取信于民、有利于社会公平、有利于社会文明的进步三个方面对政府投资慈善的价值做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矿难频发为基本出发点,分析矿难发生的不同原因,从政府监管的角度衡量煤炭安全生产事故的诱因,以及对煤矿进行安全生产监管的必要性,指出当前政府单一的安全监管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发展一条政府主导下的政府,煤矿企业,煤矿工人和第三方组织(煤炭行业协会)协调监管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慈善事业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补充,举办慈善事业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和内在要求,是在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由于起步较晚,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文明的极大进步,近几年来,我国的慈善事业保持着相当快的发展速度,从中央到地方,各种慈善组织和协会也先后成立。地方慈善事业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在面对各种突发而至的重大灾难的挑战,地方慈善积极行动,在灾区的重建,灾民的妥善安置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然而由于成立时间较短,各方面的经验有限,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问题,本文将立足于地方慈善事业的发展,简单介绍发展现状和面临的主要发展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而提出科学可行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1.
因政府公器的强大和公民社会的兴起,中国的慈善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但中国式慈善问题重重,走入困境之中。本文主要阐述了中国式慈善及其困境,并简要分析造成困境的原因,最后试图以社会资本为分析工具来帮助中国慈善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2.
<正>2008年慈善组织在汶川地震中期间的表现出令社会认可启动速度、参与程度和发挥的社会作用,但随着而来的慈善丑闻也使社会对慈善组织产生了质疑。在现今"小政府、大社会"的发展趋势下,慈善组织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慈善组织的未来应当如何发展,这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研究视角主要从社会学及经济学出发,社会学领域主要为慈善组织的道德伦理、  相似文献   

13.
与他们所获得的财富相比,中国企业家阶层投入到慈善捐赠中的不仅微乎甚微,就是有所投入,也具有强烈的“功利主义”倾向。有人曾经说:中国的慈善事业之所以滞后和缺位,是因为慈善事业领域的体制不完善,无法吸引具有企业家精神和公益精神的人士进入慈善领域。如果企业家们行善也要找个理由,而且还要等到政府制定完善的慈善体制才去投入慈善事业,那么,又如何理解丛飞等人的义举?身价不菲的企业家们是高速增长的市场经济催生的。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他们就有了一种沉甸甸的责任,这种责任不仅是企业的永续经营,而且要投身慈善事业,回馈社会。龙永…  相似文献   

14.
目前,发达国家的慈善事业无论在运作方式还是运行规范方面都已臻成熟,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关注、学习、研究和借鉴。本文就美国慈善模式和我国香港地区政府对慈善事业发展的引导支持的做法作一介绍,以期对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财富的方向     
“股神”沃伦·巴菲特从今年7月起将逐年把370亿美元,相当其个人财富的85%的股票捐赠给慈善基金会,比尔·盖茨的慈善捐款已达300亿美元,并将退出微软公司全力投身慈善事业。以世界首富和第二大富豪为中心掀起的慈善热潮,向世界表明,慈善事业今天进入了一个与上世纪初卡内基、洛克菲勒等美国著名实业家带动的现代慈善事业的第一次繁荣相似的黄金时代。沃伦·巴菲特对自己的举动有着清醒的认识:“超富王朝将使整个运动场的游戏规则变得更加倾斜,我们应该做的是进行平衡。”不仅于此,这一现象,一方面反映了当今世界财富分配不平衡的客观事实,另…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NGO(尤其是慈善公益类NGO)的蓬勃发展,为社会慈善公益事业的繁荣搭建起了有利的平台。本文从慈善公益组织公共问责机制的相关基本概念和理论出发,主要就我国政府对慈善公益组织公共问责机制的主要框架进行论述,从中提出对慈善公益组织公共问责机制建立的一些思索和看法。以慈善公益组织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其问责机制建立的分析,为进一步研究中国NGO整体问责机制做出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促进慈善事业发展和改进慈善组织经营,对慈善组织实行市场化模式是可行之选。市场化就是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活动。按照市场化程度来看,当代中国慈善组织的经营模式主要有非市场化模式、半市场化模式和纯市场化模式。  相似文献   

18.
善款募集是实现我国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几年,善款募集规模逐步扩大,但公民对慈善文化的了解较少,对慈善活动的关注也不够,从而对捐赠参与度不高。因此,将慈善融入到在线知识平台,将与慈善文化相关的知识产品提供给在线知识平台用户,推动善款募集模式发展势在必行。文章介绍了我国善款募集模式,分析了在线知识平台对善款募集的影响,提出我国善款募集模式发展建议:建立慈善文化宣传的专业化队伍;选择慈善组织与在线知识平台的合作方式;推出关于慈善文化的专栏;加强政府监管、支持。  相似文献   

19.
黄伟  王旸 《管理评论》2023,(1):257-271
声誉是慈善组织重要的无形资产,声誉受损可能减少其社会捐赠来源,进而影响慈善组织的生存与发展。使用全国民营企业捐赠调查数据,本文从声誉惩罚的角度研究官方慈善组织声誉受损如何影响民营企业捐赠行为。实证结果表明,官方慈善组织声誉受损具有声誉惩罚效应,与其合作的民营企业捐赠金额显著下降,且这一效应溢出至民间慈善组织;此外,在慈善组织市场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声誉惩罚机制可能失灵,所属行业与政府关系密切以及具有政治身份的民营企业其捐赠金额受官方慈善组织声誉受损的影响较小,即官方慈善组织声誉受损对偏公益目的的民营企业捐赠金额影响相对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如地区慈善组织发育程度和社会信任程度)以及完善的企业内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有助于缓解官方慈善组织声誉受损对民营企业捐赠金额的不利影响。本文的结论对探索慈善组织声誉受损的微观影响机制以及慈善组织优化声誉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黄播 《经营管理者》2013,(16):108-108
慈善活动是企业参与社会生活、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企业的慈善行为是一种经济德性。然而,仅仅凭借企业的爱心,不足以成为慈善行为的有力动机。本文试图从社会责任投资的视角,来为慈善行为寻找具有说服力的理论和现实依据。社会责任投资是一种特别的投资理念,是任何旨在考虑双方的经济回报和对社会回报的投资策略。通过这种策略,将企业的慈善事业看做企业对自身和未来的投资之一,从而建立一种"投资-慈善"型企业慈善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