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石老师的研究很有价值。"——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武吉海"这才是苗族文化的研究专家!"——湘西画家黄永玉"救活苗族文化的功臣。"——《湖南日报》他,一名普通的苗族农民,却成为吉首大学客座教授,并多次接受国内外媒体记者及各级领导、各方专家的探访。他,近30年来,凝聚几代人努力,投入30多万元,收集、挖掘、译注、编撰反映苗族主流文化,字数达1400多万的巴代文化系列丛书,以及上千张(件)的文化影像、图片和其他文物资料,为苗族文化正本清源,传承、推广、展示苗族巴代文化的事迹令人震撼。他,对苗族巴代文化的独到见解和传承精神,使苗族文化走出了"重巫尚鬼"的误区,对传承苗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他就是被许多人称为"苗族文化牛人"的石寿贵。近日,笔者走访了这位年逾花甲的神奇老人。  相似文献   

2.
<正> “鼓社祭”俗称“吃牯脏”,是黔东南苗族社会的一种祭祖大典,内容是:杀公水牛击鼓祭祖。这种杀牛祭祖的习俗在苗族社会中普遍盛行,湘西苗族称为“椎牛祭”,贵阳高坡苗族则称为“敲巴朗”。它是苗族社会中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对苗族社会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一、苗族“鼓社”文化源远流长苗族“鼓社祭”产生的时间早,流传时间长。关于它的起源以源于兄妹结婚的始祖传说较有代表性。传说:古时候,老妈妈生下十二个蛋,孵出十二个兄妹,洪水淹没后,只剩下哥哥“姑昂”和妹妹“卖”。  相似文献   

3.
<正>据"五普"统计,湖南共有苗族人口192万余人,约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30%,主要分布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绥宁县,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会同县、沅陵县等地。4月28日(农历四月初八),是苗族人民聚会欢庆的重大节日,在我省大部分苗族地区都十分盛行。苗族"四月八"源于苗族祭祀活动,  相似文献   

4.
张子伟 《民族论坛》2003,(10):35-36
湘西苗族把还傩愿称为"撬奴"("跳傩"的转音),把傩公傩母称为巴奴奶奴.这种祭祀仪式作为父系氏族社会初期中原及江南各民族的一种共生文化形态,除了一些共同特征外,必有一些为各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内涵.拙文拟从傩祀的原根、女性的神职、洞鬼的扮演及祭品的"打散"等四个方面来探析苗族母系氏族文化遗存在撬奴仪式里的种种胎记.  相似文献   

5.
苗族有219,393人,散居在越南北方沿越中、越老边境的高山丛林中。苗族聚居的地区是越北自治区河江省的同文县、黄树腓县,老街省的北河县、沙巴县,泰族苗族自治区的铎佐州、姆庚寨州。苗族有许多支系,但历史来源、语言、心理状态和生活状况基本相同。可分为如下五大支:白苗,本族语称为“赫蒙豆”(Hm(?)ng d(?)u)。红苗,本族语称为“赫蒙  相似文献   

6.
贵州雷山县苗语电视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关于贵州省雷山县一部由当地苗族自编、自导、自演的苗语电视剧的调研报告.这样一部由苗族自己组织拍摄,采用苗语对白,反映现代苗族社会生活交迁的电视剧,是影视市场上的一件新事物,本文将之称为"苗语电视剧现象".它反映了民族地区民间力量在适应社会文化发展方面具有的能动性,对于以母语为生活用语的民族聚居地区如何发展文化产业,如何丰富少数民族日常文化生活,以及如何进行文化市场开发与管理等问题,都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李菁  姚岚 《民族论坛》2008,(11):52-52
本文以苗族为例,从苗族女性服饰的主要特征入手,对苗族服饰与其舞蹈的关系做出了剖析,并着重探讨了苗族女性服饰对其"肩"、"腰胯"、"踩踏"等舞蹈动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祖先崇拜是我国各民族共同的宗教信仰。苗族墓葬朝向尚东的习俗,蕴含祖先崇拜的内涵,这在各民族祖先崇拜形式中较罕见。头朝东脚朝西的"横埋"作为"苗坟"的典型特征,是区别于"汉坟"的主要标志,是苗族传统墓葬的主要符号,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东方是苗族发祥地和共同的精神家园,是苗族千百年来割舍不断的乡愁。苗族"横葬"有怀念故土和亡魂回归故土的双重内涵,"横葬"说明苗族尚东的文化特点,表明苗族纪念祖先迁徙及东方故土,体现苗族的祖先崇拜的意识和认祖归宗心理,有利于强化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9.
, 《民族论坛》2013,(4):52-53
正遗产发现地:邵阳市绥宁县绥宁苗族"四·八"姑娘节,又称"黑饭节""乌饭节""跳花跳月节",是苗族群众一年一度最隆重的群众性节庆活动之一,主要流传于以黄桑坪、寨市、关峡等乡镇为中心的绥宁县及周边的广大苗族地区。绥宁苗族"四·八"姑娘节相传源于宋代,是苗族人民为纪念用"黑饭"救兄而献身的杨金花而设定的一个纪念节日,最早只在苗族杨姓族群中流传,后来逐渐演变为苗族共同节日。绥宁县位于湘西南边陲,地处  相似文献   

10.
苗族古歌作为苗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深刻、丰富的伦理思想。苗族古歌中的正义观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苗族正义观的本源:"要和皇帝分管地盘";苗族正义观的内容:"论理会维护正义和公正";苗族正义观的实质:"同一性正义"。苗族正义观对追求宗族村落内个体间的平等与宗族村落之间、民族之间的平等作用积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回溯与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在中国苗族社会中"蚩尤热"兴起的过程及背景,对蚩尤与苗族的渊源关系的历史形成过程进行了若干回顾.在此基础上,探讨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苗族知识分子为中心推动的"苗学研究"和苗族民族认同意识重构之间的关系.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后苗族社会中兴起的"蚩尤崇拜",事实上是从"他者"叙事到"自我"内化的一种转变,是凝聚苗族民族认同意识最为核心的"受难者记忆"进行重构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2004年1到9月,我得到了"亚洲人研究亚洲"项目的资助,赴泰国清迈府从事泰国苗族的调查研究工作。泰国苗族与中国苗族同源同根,大约在19世纪中晚期苗族迁入泰国。他们自称为"Hmong","苗族"是他称。泰国苗族人口在北部山地民族中名列第二,大约占山地民族总人口的16.52%。根据2002年人口统计:泰国苗族有153955人,分布在泰国北部的清迈、清莱等12个府的253个村子。为了了解泰国苗族的真实生活,我来到昆岗拉与麦沙买两个村寨进行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13.
<正>走进有"中国苗族花鼓之乡"、"湖南省群众文化艺术之乡"美誉的古丈县默戎镇龙鼻村,你不仅能领略到鲜明的民族风情,欣赏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活动,感受深厚的苗族文化底蕴,还能听到民族文化活动促进民族团结发展佳话。  相似文献   

14.
铃木正崇是继鸟居龙藏之后日本当代最重要的苗族研究学者。与日本老一代学者"文化寻根型"苗族研究不同,铃木正崇以苗族为本体,以田野调查为基础,对中国西南苗族进行了长达三十年的历时研究,不仅大范围、多点式地动态呈现了苗族社会文化的发展变迁,且为苗族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武陵山区苗族上刀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等问题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武陵山区苗族上刀梯遗产项目的保护成效。结果认为,武陵山区苗族上刀梯起源于佛教、道教与苗巫交融形成的苗族"巴代扎"掌坛法师身份确认的度职仪式,以"赤脚踏刃,手脚并用,蹬高作舞"为运动方式,具有身份转换的文化意义,当代通过苗族传统节日和民间体育竞赛开展传承活动,武陵山区苗族上刀梯文化遗产得到较为理想的保护。提出了提炼苗族上刀梯"惊险刺激,超越自我"的创意概念、描绘优秀程度和定位于旅游演艺和开业庆典、中学生的成人礼和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毕业典礼的开发利用对策,拓展上刀梯文化遗产的运用空间。  相似文献   

16.
贵州作为苗族最大的聚居区,被许多中外学者视为"苗族的大本营"或"研究苗族的理想园地",而苗族大学生是苗族地区涌现出来的佼佼者。本文在生态语言学视野下思考苗族大学生的多语能力发展的意义、影响因素及发展途径,这将有助于把握我国当代苗族大学生多语能力的发展方向,可以为全国苗族甚至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基础标准、应用能力标准等的制订和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有利于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少数民族人民多种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发展,服务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语言文字环境。  相似文献   

17.
6月26日至28日,由湖南麻阳、城步、广西融水、贵州松桃、云南屏边等5个全国单列苗族自治县政协共同举办的"中国苗族文化论坛"第三届年会在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举行。论坛以"挖掘保护苗族文化,共商区域经济发展"为主题,围绕苗族历史文化起源变迁与发展、民族地区文化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8.
一个神奇的地方,一个歌舞之乡,一个集中了苗族文化的腹地;一片集人类学、民族学、民民俗学、人种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学、音乐、舞蹈、工艺美术等学科领域文化形式的土地,一个被国内外专家学者推崇备至的苗学考察基地。在这里,苗族人口占97%,被称为“天下苗族第一县”。也是在这个相对偏僻的深山里,苗族文化丰富多彩,经久不衰,并保存了大部分中国苗族数千年来形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今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中国和世界,成为一种奇迹。台江,已经成为一个中国乃至世界上一个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库。2001年,台江县专门成立了苗族文化保护委员会暨世界遗产申报委员会办公室,并组织了各种苗族民间艺术、民俗旅游活动,为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而作准备。  相似文献   

19.
覃元  郑英杰 《民族论坛》2008,(11):22-23
在社会发展迅速、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湘西地区的苗族在很大程度仍用禁忌来调节人伦关系。以"风俗的统治"的形式,规范着苗族的生产、生活。在新时期苗族道德规范建设中,对苗族禁忌进行现代审视是必要而紧迫的。  相似文献   

20.
周庆伟 《中国民族博览》2020,(3):133-135,153
"走廊学"的研究已是人文社科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范式,近年学者们"苗疆走廊"的提出,也是当前"走廊学"研究重要内容之一。为充分发挥贵州苗族题材美术创作的艺术价值以及其所反映的文化特点,本文基于"苗疆走廊"的概念,以美术文化之整体研究视野,分析"苗疆走廊"的贵州苗族文化特征、贵州苗族题材美术作品的创作现状,并探讨现当代贵州苗族题材美术创作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