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教科书到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论述观点之一就是社会主义革命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发生,同时胜利的模式。但我们细读经典著作可以发现,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主义原理》中确实论述过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发生,同时胜利的理论,但在以后的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进行了不同的论述,如相继发动,相继胜利;一国发动,多国响应,相互配合补充;法国人开始,德国人继续,英国人完成等多种多样的说法。我们掌握一个人的思想,要从整体上来把握,不能仅仅从一篇或两篇文章就断然总结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思想。而应该重读经典著作,从中挖掘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思想,从而为社会主义革命指明正确的方向,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  相似文献   

2.
传统观点认为,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只有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国家,才能开始社会主义革命。我们认为,这同用“各国同时胜利”论不能准确概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思想一样,难以全面、如实反映他们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发生的思想。一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欧洲革命以及1871年巴黎公社经验总结中,共同对社会主义革命国际性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晚年根据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变化的新特点对社会主义革命国际性发表了自己的新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尤其是恩格斯晚年社会主义革命国际性新认识对十月革命前后,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国际性的认识起到了奠基作用,是马克思和列宁思想的连接点,从思想渊源上来说,他们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4.
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发达国家同时革命论"到列宁的"一国胜利论",再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都把生产力放在第一位,认为发达的生产力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邓小平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5.
斯大林一九二六年曾说,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在单独一个国家内的胜利是不可能的,要使社会主义胜利,必须在几个国家内,至少在几个最发达的文明的国家内同时爆发革命”。列宁在帝国主义时代,用“无产阶级革命可能在个别国家内胜利的新公式”代替马恩的“旧公式”,“向前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去年以来,有的文章提出:“‘社会主义革命不能在单独一国胜利’并非马恩观点”;一国胜利是马恩的“一贯思想”;恩格斯说的革命“同时发生”,马克思著作中“没有见到”,从《共产党宣言》起就“抛弃了”。本文拟对此发表一些不同意见,供讨论。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晚年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将“成为全世界社会革命”即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端”。即未来的世界社会革命将由俄国资产阶级革命首先发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将推动西欧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和胜利;同时,俄国在革命的发展过程中也将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7.
关于社会分工,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经典著作中有着精辟的论述和丰富的思想,无论是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哲学体系中,还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一个基本范畴,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但长期以来并未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乃至专门探讨,本文拟循着马克思恩格斯“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及其产生情况来理解事物”的原则,联系“人的发展”等问题,对社会分工问题予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同时胜利论”的再探讨李心华,孙绳山传统观点认为,马克思、恩格斯主张社会主义革命“各国同时胜利”论;这一理论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是正确的,但到帝国主义时代就变得“不合时宜”了,因而被列宁的“一国首先胜利”论所取代。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没有准...  相似文献   

9.
对“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问题的商榷意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十多年来,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关于俄国公社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存在不少误解。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这种误解做了分析,并谈了作者自己的看法。一、如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要挽救俄国公社,就必须有俄国革命”?二、马克思晚年关于俄国公社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是否与他早年的思想相矛盾?三、能否说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革命的胜利是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作者认为,正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这一思想的关键,在于要用他们自己的逻辑去理解他们的思想,而不要把后来列宁的思想加在他们头上,也不要用原苏联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去注解他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首次系统阐述唯物史观的重要著作,对其文本命运的考究和辨析是我们进一步准确理解与把握其思想的重要方面,由此可以翻开我们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恩格斯所阐述的唯物史观的新一页。回到文本,回到马克思、恩格斯,不仅能够取得丰盛的研究成果,而且重温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唯物史观的经典阐述,对指导我们今天进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并明确指出教育是造就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追求,千方百计的通过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的需要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理论的重要内容,分析把握马恩关于需要范畴的生活意蕴,才能正确理解人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历史唯物观点对人做了科学的分析,并形成了基本的需要理论。通过对文本的挖掘,我们能够深刻体会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的需要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在论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体与客体时,对二者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正确揭示了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学"学者片面理解恩格斯关于理论教育主客体的辩证统一关系,制造出所谓的"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论",极力否定恩格斯的理论贡献,完全是对恩格斯思想的错误理解.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问题"论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恩格斯问题"是国际马克思恩格斯研究的一个中心课题,它包括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生平关系问题、思想关系问题和文本关系问题。国际上对马克思与恩格斯思想关系问题的研究先后提出了"伙伴论"、"二分论"、"同质论"三种答案,但由于缺少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都没有真正解决"马克思—恩格斯问题"。  相似文献   

15.
对人的本质思想的思考,是马克思恩格斯重要的思想范畴,也是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回答和不断探索的问题域。关于人本质思想的思考,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共产党宣言》这两篇文章有较为集中的阐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体现的是马克思对人的本质思想的初步阐述。《共产党宣言》呈现的是马克思突破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局限,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对人的本质思想进行了更为深刻的阐述和提炼,迈出了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的一大步,使人的本质思想这一范畴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与升华。对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思想再思考,有利于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恩格斯曾提出,社会民主共和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形式。但到了二十世纪初列宁提出苏维埃共和国的思想之后,恩格斯的这个要重思想就渐渐被人们忽视了。在许多著作和教材里谈到无产阶级国家形式问题的时候,对恩格斯的思想往往是一笔带过,有的甚至作了极不正确的解释和歪曲。为了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国家形式的思想,有必要对恩格斯关于社会民主共和国的论述作进一步的研究。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用无产阶级国家代替资产阶级国家的任务,但正如列宁说的那样,“无产阶级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究竟会采取怎样的具体形式,怎样才能组织得同最完备最彻底的‘民主’相适应,关于这个问题,马克思没有陷于空想,而是期待  相似文献   

17.
论《德意志意识形态》对个人基本关系的揭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数次给人的本质下定义,都说是社会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在解释社会关系的含义时说,社会关系就是指许多个人的合作。具体说,就是个人间的相互关系。(《德意志意识形态》第33和520页,以下简称《形态》)这些论述,说明了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的关系问题的重视。所以,我们要真正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就必须对人的关系加以系统研究,而要研究人的关系,则必须从研究个人的基本关系入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思想。阐述了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要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否则就会导致对自然的破坏。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一思想,为当代人类保护自然环境,摆脱生存环境危机,提供了世界观基础和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重要文本——《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存在着马克思的原始稿和恩格斯的修订稿两个稿本,学术界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观点;而这两种观点,都未能恰如其分地认识《提纲》的本真内容,也未能正确判断马克思、恩格斯之间的关系。以MEGA2中《提纲》德文的两个稿本为依据,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关系的具体分析与重新阐发,发现两份稿本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在思想、脉络根本一致的前提下,恩格斯对文本进行了细致的加工,这体现了恩格斯精神与其独特的历史作用。同时,两个稿本的两处细微差异(第三条、第十一条),说明今天重新研究马克思原始稿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20.
诺曼·莱文是当代美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他以极端的“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论”立场而闻名,这一主题贯穿了他从《可悲的骗局:马克思反对恩格斯》(1975年)到《不同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和恩格斯主义中的黑格尔》(2006年)的全部重要著作。1981年,中央编译局杜章智先生在《马列著作编译资料》第14辑上对莱文的《可悲的骗局》一书进行了详细的摘编和评论,莱文的观点在我国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莱文所指认的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思想关系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问题;从更大的历史视角着眼,则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道路问题。因此,这是十分重要的问题。近20年来,国内学界对莱文的学术观点尤其是他的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论多有批判,本刊在2005年第1期发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的恩格斯——纪念恩格斯逝世110周年笔谈》中曾对此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对莱文的观点也有所涉及。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历史和学术背景资料,相关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有鉴于此,本刊本期发表张亮博士最近对莱文先生的访谈录。在访谈中,莱文教授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其思想发展历程及主要学术观点。尽管本刊并不认同莱文教授的某些观点,但我们认为本文对于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论的历史形成、20世纪美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美国的流变、西方“马克思学”的兴起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我们希望以此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的这一重要问题引向深入,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