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故乡”游     
从渤海沿岸的港口城市张顺乘火车北上,约半天路程,就到了沈阳。我们这数十名大连工学院的学生直奔太平寺,开始了我们这些新疆籍锡伯族后代盼望已久的回“故多”探亲活动。来到坐落在和平区皇寺路一侧的太平寺,只见左前方醒目地立着一块石碑,上面用满文镌刻着“万世永存”。不由得令人肃然……太平寺,俗称锡伯族人民的家庙。每年4月18日,东北的锡伯族人民在这里举行祭祀活动,以表对祖先卫国戍边的光辉业绩的敬仰,对居住在万里之遥西北边陲的锡伯族同胞的深深怀念。步入家庙,墙壁上一段“锡伯族源与迁徙”的文字吸引了我们。上面记叙了我们祖先的迁徙历史,二  相似文献   

2.
锡伯族是黑龙江地区的世居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锡伯族的活动地域、隶属关系等诸方面都有了变更.锡伯族由科尔沁蒙古旗编入满洲八旗,即是锡伯民族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对于锡伯族的经济生产、风俗习惯、以及语言文字的演变,都有明显的影响.对于这一重要事件,锡伯族的一些学者,包括吴元丰、赵志强等同志曾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在此基础上,笔者准备结合新发现的有关资料,对这一重要事件做进一步的探索、补充.  相似文献   

3.
清崇德、顺治年间科尔沁蒙古编旗时,其所属锡伯族也被编入科尔沁蒙古旗。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清政府将科尔沁蒙古旗内的锡伯族全部抽出,编入满洲八旗,分驻齐齐哈尔、伯都讷(今吉林省扶余县)和乌拉(又称乌拉吉林或吉林乌拉,即今吉林市)三城,归黑龙江将军和宁古塔将军管辖。锡伯族由科尔沁蒙古旗编入满洲八旗是锡伯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它对以后锡伯族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搞清楚这一历史事件,不仅有助于对锡伯族历史的研究,而且对清史和有关地方史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根据新发现的满文档案史料,对这一历史事件试作论述,以共同好。  相似文献   

4.
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四月十八日,一千名锡伯族官兵和他们的四千多名眷属,齐集盛京(今沈阳)小西边门的锡伯家庙——太平寺前举行祭礼。他们将从这里出发,奉旨到新疆去长期戍边。锡伯族是鲜卑人的后裔,世居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嫩江流域。清初和康熙年间,统治者深感兵力不足,曾将勇敢善战的锡伯族人先后编入蒙古八旗和满洲八旗,南迁齐齐哈尔、吉林、伯都纳(扶余)和北京、盛京等地驻防。这次乾隆允准伊犁将军的奏请,抽调他们去新疆加强防务,是锡伯族人历史上有名的西迁。这一千名锡伯官兵,分别来自辽河流域的辽  相似文献   

5.
民族文化心理的概念。锡伯族在历史上的文化心理形成和发展情况。锡伯族对异族异质文化的态度,文化宽容及兼收并蓄的民族精神。锡伯族文化心理的表现:共同祖先、共同家乡、共同祖国观念、共同民族观念(民族意识)、共同习惯意识、共同道德礼仪、共同兴趣爱好和共同审美标准、共同价值取向和文化取向。  相似文献   

6.
锡伯族是黑龙江省世居的古老民族之一,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锡伯族学校教育便是从黑龙江开始的.文章以时间为脉络,概括叙述了将黑龙江省锡伯族教育发展的历史及其每个历史时期的特点.重点叙述了黑龙江省唯一的锡伯族学校--双城市农丰满族锡伯族中心校的锡伯族文化教育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锡伯族西迁改写和创造了锡伯族的历史,对锡伯族的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西迁的壮举不仅锻炼了锡伯族坚忍不拔的民族气质,也给锡伯族的历史文化增添了丰富的内涵,而西北边陲独特的地理环境、民族环境又使西迁新疆的锡伯族不仅保存了本民族的文化遗产,还在与兄弟民族的交往、交流中,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因子,对本民族的文化作出了贡献。本文拟就锡伯族西迁对锡伯族文化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锡伯族是我国北方不断迁徙的少数民族之一,四次历史大迁徙不仅是改写民族历史的壮举,更伴随着锡伯族文化的迁移和改变.200多年后的今天,迁徙的锡伯族与留守东北的锡伯族繁衍发展,形成了"和而不同"的锡伯族文化.本文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来思考、探讨"四次迁徙"对锡伯族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2004年6月5日,由沈阳市民委和辽宁省民族研究所共同组织的“全国少数民族爱国主义思想研讨会”在沈阳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各个民族的4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着少数民族的爱国主义主题展开了讨论。沈阳市委、市民委有关领导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对于锡伯族西迁的原因,史界有着不同的猜测和说法。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地方党史研究员安振泰从历史描述和文献句稽两方面,以翔实的史料指出:锡伯族西迁是伟大的爱国之举而非“分而治之”之说,锡伯族人应该对祖先的西迁表示自豪。研讨会上,辽宁省民族研究所的何晓芳研究员认为:恰逢锡伯族西迁240周年…  相似文献   

10.
今年6月25日,在辽宁省沈阳市新城子区兴隆台成立了我国第一个锡伯族乡政府。兴隆台是锡伯族比较集中的地区,有锡伯族3,300多人。在庆祝乡政府成立的大会上,乡长关余安说:“锡伯族乡政府的成立,  相似文献   

11.
在锡伯族研究中.教育既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很薄弱的方面.素来少有人涉猎。本文结合文献与调查资料,对古今锡伯族教育发展情况作了较全面系统的探讨.指出锡伯民族的不断发展壮大与教育发展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2.
锡伯族自古便有说书讲古的传统,由辽沈地区锡伯族老人何钧佑家族传承数代保存至今,讲述锡伯族先民鲜卑人的部落生活及英雄业绩的多部长篇口头叙事,堪称我国北方民族口承文学中的珍品,是锡伯族的活态史诗.当代关于锡伯族文化的这一重要发现,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与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锡伯族妇女的生活习俗王悦1990年人口普查,锡伯族有172847人。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和霍城、巩留、塔城等县,在东北沈阳、开原、义县、北镇、新民、凤城、扶余以及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也有散居的锡伯族。“锡伯”是本民族的自称...  相似文献   

14.
清初锡伯族居住区域及与相邻民族的关系吴元丰锡伯族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历史上,锡伯族的居住区域发生了数次较大的变化,伴随着居住区域的变化,其相邻民族也有变化。因此,锡伯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居住区域及其与相邻民族的关系,就成为锡伯族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锡伯族的萨满教神界、萨满和萨满神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锡伯族的萨满教神界、萨满和萨满神歌忠录,佟中明锡伯族是我国阿尔泰语系民族之一。千百年来,萨滴教作为锡伯族的一种原始世界观、生活方式和与自然界相适应的文化,在民间广泛相传,造成了非常深远的影响。直到本世纪三十年代,聚居新疆察布查尔地区的锡伯族民间仍流行...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锡伯族研究会在哈成立锡伯族是黑龙江省的10个世居少数民族之一。据1990年人口普查统计,全省现有锡伯族约为9100余人,分布在全省各市县。1996年7月30日,黑龙江省锡伯族研究会在哈尔滨市成立,来自全省各地的专家学者30余人参加了成立大会。...  相似文献   

17.
对于锡伯族的人口问题,历来是研究锡伯族历史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锡伯先民大黄头室韦追随耶律大石西迁的探讨,进一步理清锡伯族发展史上的人口流失问题。  相似文献   

18.
锡伯族族源、族称 ,历来为各民族学者与史家所重视 ,观点也不相异同。本文从地名信息的活化石角度探讨了锡伯族名称的语源。认为锡伯族称其语源即蒙古语之“锡窝尔” ,其语义亦即“森林”  相似文献   

19.
何钧佑锡伯族长篇口承叙事是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锡伯族历史与文化的"活化石",其文本中呈现出浓郁的山林文化特征。动物崇拜现象是山林文化的核心表征,何钧佑长篇口承叙事中所展现的锡伯族动物崇拜古老而神秘,既有对山林动物的文化认知,也有独具特色的叙事模式,兼有原始性与宗教性,是研究锡伯族民族心理和族群发展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20.
在祖国西部边陲新疆伊犁河以南的河谷盆地,居住着一个人口近两万的民族——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锡伯族。这里是全国锡伯族最为集中的一块地方。 察布查尔位于新疆西部天山支脉——乌孙山北面。其南部以山为界与昭苏、特克斯两县毗连,北边隔伊犁河与伊宁市及伊宁县、霍城县相望,东邻巩留县,西部与哈萨克斯坦接壤。全县总面积为四千多平方公里。 这一地区,公元前三世纪以前是塞种人的游牧地。公元前三世纪后,匈奴冒顿打败月氏,迫月氏由河西走廊西迁至伊犁河流域,塞种人则再向西、向南迁,这里便成为大月氏人的游牧地。公元前162—161年,匈奴、乌孙共同攻击大月氏,大月氏被迫放弃伊犁,乌孙又占据了这块土地。公元五一十二世纪,又先后有柔然、悦般、西突厥和契丹等民族在这块土地上生息。1218年,这片土地又成为察合台的封地。十六世纪后,准噶尔部控制了这里。1764年,清政府为加强西北边防和开发新疆,从东北抽调部分锡伯族人进驻伊犁。1766年初春,三千多名经过万里跋涉的锡伯兵丁、家眷南渡伊犁河,被编为锡伯营驻扎察布查尔。 “察布查尔”是锡伯语粮仓之意,她寄托着这里锡伯人民对这块土地的深深眷恋和无限深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