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刊1988年第2期报导《新发现李鼎铭著〈蒙古历史教科书〉》的消息之后,引起了不少同志的关注,光明日报社主办的《文摘报》也作了转摘,有的读者并希望本刊能提供进一步的情况,以便具体了解这一珍贵文献的内容。经本刊有关同志联系获悉,李鼎铭先生著《蒙古历史教科书》原系先生于辛亥革命后(1916—1917)年在陕北榆林任教时所编写之讲义。1980年,李先生当年的学生鱼继尧之子鱼道隆在整理其父的遗物时发现此文献。1984年,鼎铭先生的长孙李雪峰同志回陕省亲途经榆林,鱼道隆先生闻知遂将此重要文献送李雪峰同志珍存。该讲义共分总论、上世史、中世史,近世史等部分,计11篇36章3万余字。现征得李雪峰同志的同意,选载其中的总论部分和近世史部分的若干篇章,以飨读者。讲义系文言文,由本刊编辑李长域同志作了整理并作了文字方面的简要注释和订正,史实方面尚待考证。  相似文献   

2.
《西方的蒙古史研究》一书于1992年由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作者马·伊·戈尔曼先生是原苏联科学院东方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曾于1989年来内蒙古自治区进行学术访问。马·伊·戈尔曼先生从事蒙古史研究多年,是俄罗斯当代著名蒙古史学者,《西方的蒙古史研究》是他多年研究欧、美蒙古史研究的总结。 《西方的蒙古史研究》共五章,内容包括13世纪至20世纪40年代的西方蒙古史研究的发展过程和每一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作者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西方代表学者的思想倾向,重要著述的基本观点进行了评介。  相似文献   

3.
在昔日的采访中,我遇到了三位革命老人。他们是曾在毛主席身边工作过的王来音、张仁杰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先生的警卫员张步声。这三位老人,先后给我讲述了毛主席怎样虚心听取党外人士李鼎铭的意见,以及李鼎铭先生怎样拥护共产党、热爱毛主席的事迹。这些事迹感人至深,现整理于后,以飨读者。 1941年11月6日,是一个难忘的日子,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在延安大礼堂隆重开幕了。出席会议的有农民、工人、干部、战士和党外民主人士。毛主席出席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4.
此文曾经先师罗福颐先生修改,值其周年忌辰,特此发表,以资纪念。罗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金石家,不幸于1981年11月8日逝世。他对古代石刻、简册、古玺印及其文字的研究有重要贡献,对西夏史的研究也有突出的成就。他治学谨严,孜孜不倦,数十年如一日,著述甚丰,是一位受尊敬的学者。  相似文献   

5.
1941年11月初,在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期间李鼎铭先生针对当时边区的行政机构同客观形势不相适应的情况,向大会提出了精兵简政的提案。这个提案包括“精兵”和“简政”两个部分,他在关于简政的内容中指出:“对于政府应实行简政主义,充实政府机构,以人少事精,胜任职责为原则,避免机构庞大,冗员充塞,浪费人力、财力等现象。”与会的一些代表也就这个问题提出议案。党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对此非常重视,特别是对李鼎铭先  相似文献   

6.
吕诚之先生《医籍知津》稿本题记常州吕诚之先生(思勉,1884——1957)是现代著名的中国史专家,在通史与断代史两个领域的研究、教学和著述等各方面以毕生之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文化学术史的领域里也开启了创造性的蹊径。夫子门墙,桃李芬芳,大江南北许多有成就的历史学者,多曾执卷问业,得到悉心指导,陶冶成材。尤其是先生的史学著作,影响深远,在人民群众中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7.
1805年,比丘林作为第九届俄国驻华宗教使团团长抵达北京,从此开始了他所钟爱的汉学研究。他在大量翻译中国典籍并充分利用的前提下,撰写了一系列关于中国语言、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著作,其中,中国边疆史地的翻译与研究是他学术活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他提出了蒙古、通古斯、突厥同源论,探究了“蒙古”名称的由来,考察了蒙古与中原关系的变迁以及清廷在蒙古的统治等问题。比丘林在俄国人对蒙古史研究中的贡献不仅仅是为后来者开启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同时也提供了《蒙古律例》、《理藩院则例》等具有重大价值的中文史料。  相似文献   

8.
西藏佛教夏鲁派祖师布顿大师及其著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顿仁钦朱(1290—1364)通称布顿,元人译为卜思端,他是西藏佛史里在佛学方面一位极有名的人物,他对西藏佛学的各个方面几乎都有著述。可以说他是萨班以后,宗喀巴以前,最大的一位佛教学者。他有不少知名弟子,其中有的曾做过黄教祖师宗喀巴的老师。他死后,在夏鲁寺形成了他的活佛转世系统,他的学说由其弟子和转世后辈继承下来。他在佛教教义上虽有一定的影响,但在政治势力方面,却从不涉足。本文拟对他的生平和著述作一概要论述,并对他在西藏佛教史上的地位给以适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李埏教授精心校点的[清]倪蜕辑《滇云历年传》(以下简称《滇传》),历经数年辛劳,终于由云南大学出版社推出问世了。这是一部颇具学术价值的治滇史的入门必读之书。 李埏教授校点《滇传》之念,萌发于半个多世纪之前。那时他还是一位少年中学生。夏光南先生是他的历史课教师。由于他对祖国历史情有独钟,更加上夏先生教育有方,循循善诱,启迪熏陶,遂对史学产生了更加浓厚的感情。他向夏先生请教怎样学习云南历史,夏先生指教说:先取倪蜕的《滇传》作入门津梁,细细阅读。他在阅读过程中,深感既未断句标  相似文献   

10.
王永平 《江汉论坛》2006,(11):140-141
在中国古代史的研究领域里,隋唐史和两宋史的研究历来受到中外学者的关注,研究领域极为深入广泛,研究成果迭出不穷。而对介于唐宋之间的五代十国史的研究,却一直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多数学者还滞留在“捎带”一下的状态。以至对这一时期的许多历史问题语焉不详,尤其是在典章制度的研究方面更为单薄,著述可谓凤毛麟角,屈指可数。张其凡先生的《五代禁军初探》(暨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武建国先生的《五代十国土地所有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和任爽先生的《十国典制考》(中华书局2004年出版)是有关这一历史时期典章制度…  相似文献   

11.
《如意宝树》,原名《印度、中国、西藏、蒙古圣教史如意宝树》)。在学术界,此书以《如意宝树》(apag bsam IJau bzaug)之名闻之于世。 [成书年代]乾隆十三年即1748年。 [作者]青海托里地区蒙古人松巴堪布·益西班觉(1704—1788)。他是青海佑宁寺(即郭隆寺)第三十二任堪布,长期主持该寺,故学术界尊称为“松巴堪布”而不直呼其名。松巴堪布学识渊博,通晓佛典,精通“五明”,尤其擅长蒙藏历史和宗教史。松巴堪布一生著述很多,《松巴堪布全集》有八卷,计达六十八部。其中《如意宝树》《青海历史梵曲新音》(1786年),《书信集》等为学术界所熟知。此外松巴堪布在《自传》和《布谷鸟之妙音颂》等著述中写下了很多优美的诗词,受到国内外蒙古文学研究家的一致推崇。  相似文献   

12.
1999年是安阳殷墟发现甲骨文100周年。河南省不仅是商代甲骨卜辞的出土地,也有董作宾、孙海波、朱芳圃等一批学者从事甲骨学和殷商史的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这里公布的一批殷墟甲骨卜辞,原为孙海波先生旧藏。孙海波先生(19095—19722),河南省潢川县人,1931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国文专修科,历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东北大学、长白师范学院、云南大学和河南大学教授,后任河南省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孙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治学严谨,勤于著述,其代表作《甲骨文编》是一部研究甲骨学的重要工具书,至今仍享誉海内外…  相似文献   

13.
陈寅恪先生是一位蜚声国际学术界的著名学者,他的研究范围甚广,在很多研究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史学领域如宗教史、西域民族史、蒙古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史学方法等方面的贡献更为突出。本文主要是介绍其史学成就与方法。 (一) 先生最初以中古佛教史和西域民族史的研究崛起于史学界。先生在欧美所师事诸名家,大都以宗教史、民族史见长,如路德施研究佛教典籍,缪勒研究摩尼教经典与回纥民族,黑尼士研究元朝史等等。时先生虽专攻语言文字,但自称所注意者二:一历史,一佛教。他学习东方古文字时,常用一佛教典籍的不同文字译本相比较阅读,以掌握语言规律及变化,因而熟习佛教内典,对中亚史地及民族亦有涉猎。这些学科,当时国内鲜有人为,而先生的东方文字学,特别是  相似文献   

14.
自1995年张正明先生主编的《楚学文库》出版以后,学术界几乎一致认为有关楚国历史文化的研究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不会有太大的突破。而魏昌先生的新著《楚国史》的出版问世,却标志着楚国历史文化研究尚有新的领域可以开拓。这本由胡绳先生题写书名、武汉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的(楚国史),是一部优秀的楚国史教材,填补了我国楚史教学的空白。该书主要有以下特点:一、体例恰当。作为一本楚史教材,《楚国史》采用通史体例著述,从楚族的渊源,早期历史与文化写起,然后按照夏商、西周、春秋和战国的顺序,全面系统地叙述了楚国…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一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何高济依据波伊勒英译本翻译,并由我国蒙古史专家翁独健校订、作序的《世界征服者史》(上下集约七十余万字、附有十余幅插图)。它的出版,不仅给蒙古史的研究和广大读者开辟了新的知识领域,增加了新鲜内容,同时给我国浩如烟海的史学宝库,特别是给我国少数民族的史学宝库,增添了新的一页。 《世界征服者史》的著述者——伊朗人,阿老丁·阿塔蔑力克·志费尼(1226—1283),是一位传统波斯散文体的大师,因此他以文学的手法,生动活泼的语言,特别是以他那耳闻目睹的史实,亲临其境的感受写下了这部不朽巨著。他由于父兄的关系,未满二十岁,就开始为当时统治中亚而赫赫一世的蒙古政府服务,并作了蒙古宫廷派驻乌水浒(今阿姆河)以西诸省长官阿儿浑的秘书。因而他有机会得天独厚地随从阿儿浑到处视察、旅行。在十三世纪中叶,他曾三次随同阿儿浑前往蒙古宫廷,到过贵由寡后斡兀立海迷失的行宫;到过察合台之子也速蒙哥的驻地;并于一二五一年前往蒙古帝国的京城——哈刺和林庆贺蒙哥汗的登基,曾在那里住过一年零五个月之久,其间志费尼应友人之请开始撰写《世界征服者史》。以后志费尼又跟随旭烈兀参加了征服阿剌模忒堡,灭掉亦思马因派王国的战争……所有这一切,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中,蒙元史是一个薄弱环节。在全国性的通史中,对于元代地区性的历史,一般都写得比较简略。如果能从地方史研究入手,来加强这一薄弱环节,也可谓开拓蒙元史研究的一条途径。陈世松同志根据老一辈蒙元史学家翁独健先生的建议,勤奋刻苦,用了六年的心力。写成了《蒙古定蜀史稿》一书,新近由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此书集中叙述了十三世纪二十至七十年代蒙古军攻占南宋四川的历史过程,探讨了形成元代四川历史的前半部分的特点,论述精到,观点新颖,史料丰富,不失为一部具有开拓性的史学著作。《蒙古定蜀史稿》具有鲜明的特色,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首先,它抓住了蒙元时代的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选题,把地方史贯通于通史之中,丰富了中国通史的内容。蒙元时代武功之盛,这是举世皆知的。在三四十年内,成吉思汗及其后代们不仅征服了中国西部的西夏和西域一些国家。而且象暴风骤雨一  相似文献   

17.
梁道远 《北方论丛》2021,(2):118-124,134
伊本·艾西尔是阿拉伯史学史上的"三大编年史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历史大全》是学者们研究十字军东侵史和蒙古西征史的最佳阿拉伯文史料之一。它既是伊本·艾西尔一生所学的结晶,也是他所处时代的实录。他的家境殷实,使他在少年时代免遭乱世灾祸,得以接受优良的教育。他成年后,不恋权位,游学摩苏尔、巴格达、耶路撒冷、阿勒颇和大马士革等历史文化名城,广拜学术名师,目睹人间悲剧,闻听他人经历,网罗大量材料。公元1231年,他结束长达数十年的游学之旅,精心选材,奋笔直书,撰成《历史大全》,完成了一位伟大史学家的使命。  相似文献   

18.
日本帝国主义在内蒙古14年殖民统治的历史,是内蒙古近代史乃至近代中日关系史、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也是史学界比较关注的研究课题。在以往的史书中,对这段历史不同程度地有所涉猎,也有一些文章论及这方面的事情,但是,一直没有一部全面系统研究这一问题的历史专著。2004年11月,阿拉腾达来所著《日本与内蒙古》(蒙古文版)的出版,极大地丰富了内蒙古近代史研究的内容,填补了中日关系史研究的空白。《日本与内蒙古》全书正文分为七章,由内蒙古大学齐木德道尔吉教授作序;作者写了前言、后记,还附了详细的参考文献资料和论著索引,计32万字,大32…  相似文献   

19.
樊明方 《西域研究》2023,(1):163-169
清代的史书简要记载了清政府管辖唐努乌梁海的情况。民国年间的《外蒙古近世史》收录了关于唐努乌梁海历史的几件档案。20世纪50~80年代,台湾出版了一批有关唐努乌梁海历史的档案,台湾学者的著述中对唐努乌梁海历史中的若干问题做了一些研究。7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学者在沙俄侵华史论著中对唐努乌梁海历史有不少论述。2004年《唐努乌梁海历史研究》的出版标志着这一领域空前的突破。近年来,随着一些蒙古文、满文档案的刊布,该领域的研究在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0.
白寿彝先生在长达70年学术生涯中,对回族史学理论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先生批判"历史无用"论,明确回族史在中国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率先提出回族史与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相结合的理论,回族史研究中"三个分不开"理论,指明回族史研究的现实功用;首次提出回族史研究目标,明示回族史研究方向;先生在回族形成与发展理论,尤其是回族形成时间、来源、构成成分及发展阶段等方面均有卓越贡献;尤其是首次提出伊斯兰教是回族的一种民族形式的著名论断,解答了回族与伊斯兰教关系这一回族史研究中长期困扰学术界的疑难问题;对回族历史人物的认识与评价问题,亦有开拓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