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尼采(1844—1900年)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非理性主义者,唯意志论者,是“生命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的思想对现代西方哲学有深远的影响。尼采的创作一般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870年至1876年。这时他崇尚哲学家叔本华和音乐家瓦格纳,批判苏格拉底,反对19世纪弥漫欧洲的“学究气”,反对德国精神的“贫困化”,为缺乏“力”、“生命  相似文献   

2.
王玉峰 《求是学刊》2007,34(5):32-35
尼采往往被看作是一个彻底的相对主义者和视角主义者。但是,尼采的"权力意志"学说首先是他用来批判以往独断论哲学家的一个工具,也即通过指出哲学家偏见背后的"权力意志"来说明哲学的虚伪性,对真理之相对性的揭示只是尼采"权力意志"学说的次要目的。  相似文献   

3.
论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自由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叔本华、尼采,一个是悲观哲学家,一个是悲剧哲学家。他们同为唯意志论者,两人的自由观却是相反的:前者主张生命寂灭,后者强调个性创造。本文探讨了这两种自由观的不同内涵及其原因。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论遭到重大的歪曲、误解,本文作了必要的辨析;同时指出,在西方的自由思想史上,真正从价值角度探讨自由问题的,是从叔本华、尼采开始的;他们在对传统理性进行反思的同时,开创了非理性主义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4.
尼采的哲学 ,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 ;他竭力张扬的对欧洲哲学自古希腊以来的主流传统具有颠覆和变革意义的“权力意志”学说 ,更是学术界研究和讨论的焦点。本文以对该学说的全面深刻的梳理为切入点 ,深入探讨了尼采哲学承前启后的创造作用  相似文献   

5.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初期,林彪、“四人帮”利用文件和报刊,抛出了一个反马克 思主义的“阶级真理论”,并以此为“理论”根据,对“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马克思主 义口号大张挞伐、他们说:“在有阶级的社会里,只有阶级的真理,绝没有抽象的超阶 级的真理”,攻击“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就是“要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讲平等”, 是“掩护修正主义思潮泛滥”的“资产阶级口号”,是“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反对毛 泽东思想的极其反动的口号”。此后关于真理有没有阶级性和在真理面前是否平等的问 题,就成为一个禁区,对此,人…  相似文献   

6.
尼采著作的新批判版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墨素里尼统治时代,意大利的反法西斯人士利用了尼采的思想。法西斯统治垮台以后,尼采在意大利未受触动,而德国却对尼采的遗产提出了“肃清纳粹主义影响”的要求。对待尼采的学说竟产  相似文献   

7.
在尼采哲学十分引人注目的功效和投合时好这一表面现象背后,在尼采那些令人难忘的犀利言辞、论断和智慧背后,隐藏着另一个尼采。甚至可以认为,这个隐藏的尼采才是真正的尼采。只有那些不拘泥于尼采的犀利言辞的解释者才能深入研究尼采哲学的基本层。尼采经常谈到面具,他的犀利文风便是他深藏其后的初始的面具。  相似文献   

8.
论尼采的历史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尼采对历史研究轻蔑评判的表层语辞下,蕴涵着深刻的历史哲学观念。这一切是以他对兰克学派浓烈的怀疑情绪为起点的。尼采历史哲学的思路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通过对“上帝已死”和人的选择力、创造力的论述,阐明历史活动的非决定性倾向;第二,探讨并确认历史过程的相对性和历史认识的相对性;第三,强调社会的进化过程是非机械的“变化”与进化目的的“同一”。尼采富有诗性的历史哲学话语,极大地影响了现代西方历史哲学,它是历史观念从19世纪走向20世纪的一个重要转折。  相似文献   

9.
不仅是尼采,西方人对古希腊有“根”的情怀,德国哲学界具有深厚的古希腊情节基础,古希腊给他们以家园感。古希腊情结是尼采哲学的基石,是尼采意图振兴德国的希望。《悲剧的诞生》是尼采古希腊情结的集中体现。尼采的古希腊情结凝聚于对古希腊神话中的日神与酒神的重新估价,并因此产生了尼采的人生哲学,达到了重新阐释世界,重新认识人生的意义,是对人的本体论与认识论的重建。  相似文献   

10.
李清霞 《唐都学刊》2000,16(2):75-78
尼采认为美学是艺术生理学 ,美感是以无意识联想为基础的一种错觉 ,是由动物性快感发展而来的 ,具有非理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人的意志在表现形式上可分为普遍意志与决策意志。普遍意志是决策意志形成的基础 ,决策意志是普遍意志的集中体现。社会规律运作和实现以普遍意志与决策意志的动态平衡态势为客观基础。人类社会呈波浪式的发展以决策意志与普遍意志在形成动态平衡态势过程中的互动为根本原因。正向互动和反向互动对人类社会发展都有积极作用 ,但人们要把争取同向互动作为首要任务 ,原因是激烈的反向互动往往以造成对人类社会和资源环境的严重破坏为代价  相似文献   

12.
论自然权力与社会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较为深入地考察了原始社会的权力关系及其与阶级社会的权力关系的本质区别。文章认为,对于这个存在重大分歧的理论问题,学术界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而研究与澄清原始社会是否存在权力关系问题,对于正确把握人类社会权力关系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乃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权力泛化论     
就广义而言,权力指一种支配和控制别人的能力,它不仅包括我们通常理解的地位权力,而且也包括一种职业权力。即利用其职业之便所控制的那部分资源去调动和支配别人的能力两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我们社会现实的金字塔式权力结构。权力泛化指的就是职业权力的泛化,这种社会现象出现于30年代未——70年代初。它代表了一种觉醒的民权意识。因而它的实质是对于特权现象的一种反动,但这毕竟是一种被扭曲的社会发展之必然它形成的深层原因在于我国生产资料名义上的公有,而实际上是个人无偿占用,以及我国社会长期以来对权力缺乏制约的机制。社会关系网之所以“剪不断,理还乱”。就是由于它是以这种泛化了的职业权力位置为网结,以人情为媒介的要解决好权力泛化及社会关系网问题。必须有正确的方法,而正确的方法必须来源于我们对这两种社会功能的清醒认识和批判精神。权力是一种客观实在,虽然我们无法用眼睛辨别出它的形状,但却时时感觉到它的存在、我们常看到这种现象:操纵权力者志得意满,受制于权力者忍气吞声,权力之淫威可谓大矣。正因为如此,人们往往在敬畏、甚至诅咒它的同时,又渴望自己能更多地获得它和操纵它。于是,这种奇特的社会心理以及由这种心理导致的社会行为在我们这个国度的现实土壤上,就形成一种权力泛化的趋向,并滋生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纵横交错的金字塔式的权力结构来。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现实问题,它与我们屡禁不止、反而愈反愈盛行的“关系学”和“不正之风”有着根本的联系,很需要我们理论界的同志从理论上加以概括和说明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现象。马克思并引述了莎士比亚的名作《雅典的泰门》里一段名句:“金子,可以使黑变成白,丑变成美,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说明金钱万能,具有至高无尚的魔力。在我国,魏晋时代也出现了鲁褒写作的《钱神论》,其中对金钱的作用作了淋漓尽致的描绘。  相似文献   

15.
亚里士多德还是尼采?--麦金太尔对现代道德哲学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方现代道德哲学的批判 ,麦金太尔揭示出启蒙的失败 ,并进而在关于现代与后现代的争论中提供了第三种选择。他的选择既不是现代 ,也不是后现代 ,而是前现代。  相似文献   

16.
意志是人们在完成某种行为时所具有的一种自觉的目的性。人的这种有目的的意志活动的源泉就是客观世界:即人们通过自己对于所生活的客观世界的观察和认识,产生了各种愿望、兴趣和需要,从而对自己提出各种目的和要求,然后采取各种决定来进行活动,以求达到自己所预定的目标。——这就是人的意志活动。因此,只有客观世界才能对于行为的主体——人,给予提出各种目  相似文献   

17.
本体论造成了物质与精神之间的严格界限 ;认识论因缺乏现实的生活根基 ,难以充当哲学研究起点的重任 ;生存论实现了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人的内在与外在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但不能作为哲学研究的惟一而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以往所有的女性主义批判所依赖的现代性规范基础——理性本身是有问题的,处于西方哲学传统中心的理性概念是男权中心的。批判理论只有将福柯与J.哈贝马斯结合起来,在理论上把权力和理性之间根本的、不可调和的紧张状态置于其自我理解的核心地位,才能实现真正的批判,从而把女性主义理论推向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李运抟 《学习与探索》2002,1(1):107-112
文学批判性是文学创作的重要品格。从中国当代文学的时代发展看 ,新时期文学的批判意识开始具有独立性 ,批判性也最突出。按照批判所指和具体内容 ,则有三种批判即政治批判、现实批判和文化批判最为重要。它们互有联系但各有侧重 ,代表了新时期文学批判的主要方向和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5,(3):138-142
安德烈·高兹指出资本主义因受经济理性的驱使必然破坏生态环境,说明资本主义经济理性与生态理性是相矛盾的,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进行经济理性批判和生态重建。高兹批判资本主义科学技术,指出核技术具有独裁主义的性质,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同资本主义的劳动分工联系在一起的,并在批判资本主义劳动分工的危害时,提出劳动的解放意味着时间的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