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彝族始祖传说位居彝族传统文化的中心,其产生的内在机制,传播的基本走向,演变的历史轨迹,与一族传统文化生态密切相关。彝族始祖传说的文化内蕴受文化生态的历史制约,使其无法超越既定的文化模式;始祖传说的传播过程和世俗化功能又促进了它与文化生态间的互动建构。传说以其强大的向心力,强化并恒定文化生态一原有的社会及人文传统,最终成为彝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2.
朝鲜汉诗中的民族传说始祖檀君是朝鲜社会政治与文学相结合的产物,具有一定的文学、历史意义。诗人们认定檀君的存在,认为他是朝鲜的国家始祖。檀君朝鲜在区域上是自立的,在时间上与唐尧并存,并对檀君降世、建国情节进行了展开描述。而且,18世纪的朝鲜汉诗还关注檀君世系,并注重扶娄朝夏这一细节,强调民族国家的自立完整以及与中华文化的特殊关系。  相似文献   

3.
哈布图哈撒儿是一位传奇色彩浓厚的历史人物和传说英雄。哈布图哈撒儿传说在17世纪以后的蒙古文献多有记载,并在蒙古族民间广为流传。哈布图哈撒儿传说可分为正面传说和反面传说,在这两类传说中哈布图哈撒儿形象均与其性格、体貌、历史事迹以及成吉思汗事业相关,有其历史渊源。哈布图哈撒儿传说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也是传承蒙古族历史记忆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论述了韩国历史上及现代关于徐福研究中所存在的将传说视为历史的倾向,勾勒了这一倾向中的几位代表性人物及其观点,分析了其之所以出现的历史原因及其民族文化因素,并指出了徐福文化在东亚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5.
6.
先秦两汉文学的诗歌、史传文学、诸予散文等各体文学中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传说。其中史传文学和历史传说的关联最为密切,中国古代早期的历史是以传说的方式流传下来的,而中国古代早期的历史传说也有相当一部分保存在史传文学作品中。《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在系统描述从黄帝时期到西汉时期的历史时,将许多先秦历史传说纳入其中。司马迁运用将政治谱系和血缘谱系相结合、按照不同部族各自的文化属性进行抄录和改写、把传说作为史实加以处理的不同方法,对这些历史传说进行取舍、整合及编排,并在其中体现出他对天子至高无上的儒家大一统观念的认同、明显的抑炎帝而扬黄帝的倾向、强烈的族类意识以及君权神授观念。  相似文献   

7.
在口头传说历史时期,历史知识的传播经历了主体与受体角色的变化。最初,部落首领是历史知识的拥有者,进入阶级社会后,历史知识的传播只在统治阶层进行,历史知识更多的是作为朝堂上君臣之间对国家治理方针讨论的借鉴。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帝王对历史知识传播的导向有最高决定权,于是在历史知识传播的链条中,接受者的价值判断决定了传播者的选择范围,中国传统史学的政治化即导源于此。  相似文献   

8.
骆驼泉传说:撒拉族的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省循化地区普遍流传着关于撒拉族起源的骆驼泉传说。本文试图通过对传说的梳理和解读,结合相关的撒拉族史料,说明骆驼泉传说是撒拉族的根基性情感记忆,是撒拉族族群认同的基础。同时,以由传说演变而来的骆驼戏的兴盛、中断和复兴为例,探讨族群集体记忆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循化地区普遍流传着关于撒拉族起源的骆驼泉传说。本文试图通过对传说的梳理和解读,结合相关的撒拉族史料,说明骆驼泉传说是撒拉族的根基性情感记忆,是撒拉族族群认同的基础。同时,以由传说演变而来的骆驼戏的兴盛、中断和复兴为例,探讨族群集体记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的起源是多元的,中国各民族的共同祖先根本不存在,将伏羲、少典氏、有娇氏、炎帝、黄帝、蚩尤单独或者共尊为中国各民族的始祖是不够确切的,这样做会伤害少数民族的感情,不利于祖国统一大业和国际友好交流,也不符合宪法关于民族平等的原则。当然,这一现象本身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但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关键在于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萨满教猫头鹰崇拜文化传统与族源传说的联系为切入点,对蒙古族猫头鹰始祖型族源传说的起源进行探讨,并通过对蒙古与其它北方少数民族猫头鹰始祖型族源传说之间进行比较研究,并指出猫头鹰以始祖或守护神的形象出现于族源传说是与萨满教信仰中的猫头鹰能害恶灵的观念相联系,而且族源传说中的"鸟和树"母题与萨满传说中的"鸟和树"母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华夏先民将自己关于世界起源、始祖活动和民族形成的创世纪神话传说,记载保留在有关的汉文古籍中。流传甚广的伏羲和女娲,就是传说时代华夏先民的始祖夫妇。伏羲和女娲是汉族和有些少数民族共同尊奉的华夏始祖夫妇。华夏先民的创世纪神话和传说,是依照东方华夏农耕民族的独特方式来流传、保存和表述的,而不像西方那样,将它视为神的行为,存见于宗教经典之中。  相似文献   

13.
公元10世纪中叶之前,今天的越南中北部地区隶属于中国中原政府所直接管辖的范围。公元968年,越南立国,之后仍然与中国封建王朝保持着长期的宗藩关系。中越两国之间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其开国传说即包含着浓厚的中国文化元素。鸿庞氏传说和安阳王的传说无不打上了深深的中国文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14.
多维视野下的大禹治水传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禹治水传说作为跨越长时段的传说之一,文献记载丰富,传播范围广延,长期以来受到研究者重视,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古史辨学派以来的大禹治水传说研究可分为两个维度:一是辨真伪,即通过勾稽考证,以考古学和历史学为主要视野,辨析传说中相关情节的真实性问题,这种辨析恰恰忽略了传说中的民族性;二是窥内涵,即借助文化学、人类学等,揭示大禹治水传说的文化内涵。两者的共同点在于应用材料和研究路径的执着。置入传说学研究的视野,这两种维度涉及的是三种关系,即传说与历史、传说与社会文化、传说与其动力机制的关系,但对这三种关系的研究并不明确,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15.
大禹传说在我国各地流传,而山西的大禹传说自有特色。山西民间认为夏县禹王乡是大禹建都的地方。在山西特殊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夏禹传说,呈现出外来传说与本地传说共生的形态。夏禹传说在结合当地自然、人文风物的基础上,形成新的传说生产机制。山西夏县禹王乡流传的夏禹传说,与禹王城遗址、禹王庙等景观相交融,在传说原语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传说景观反向建构着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历史记忆,成为民间大禹传说生存与传播的文化展示空间。  相似文献   

16.
华胥氏的历史传说与考古文化史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胥氏在历史传说中是伏羲氏的母亲。其实,华胥氏是氏族或部落之名,“华胥氏”就是“花须氏”,亦即“花芯氏”,即崇拜“花芯”的氏族部落。该氏族部落首领是华夏民族重要的始祖之一;庙底沟类型仰韶文化彩陶以“花叶”纹为主,应是华胥氏族的主要后裔;甘肃秦安大地湾马家窑文化石岭下类型中,出土的“华胥氏”女神像说明该类文化居民也是华胥氏后裔,为“华胥氏”是华夏民族的共祖提供了依据;蓝田是古人类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华胥氏后裔的繁育之所。  相似文献   

17.
所谓“令”,就是“令集”,是袍哥在各种仪式场合中所诵读的诗句。《开山令》讲述了他们自己认为的“历史”,“我们”从哪里来的故事,以及他们的理念和信仰。现在已经无法确认他们所讲述的所谓的历史,有多少真实的,多少是传说。但是可以根据袍哥的各种文献,梳理各种袍哥起源的说法,考察袍哥怎样认识他们自己的过去,怎样讲述他们组织的来源,怎样把这种来源变成为他们自我形象塑造和身份认同的资源。通过制造神话来建构历史有着非常实用的功效。对组织来说,需要建立认同;对成员来说,需要精神激励,至于那些故事的历史真实,几乎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他们所需要的是一种故事,一种叙事方法,一种精神寄托。这些皆可以用于与国家权力进行对抗,以及在暴力的斗争中能够团结一致。袍哥组织建立了一整套话语体系,把自己与历史的某些传说、神话和历史联系在一起。这些创造帮助了他们的组织的发展,而且把他们凝聚起来,与国家权力进行搏斗。  相似文献   

18.
郑国的历史传说涉及明君贤臣、平民百姓和道家成员,其内容以郑国的历史为背景,反映了时代风尚、郑人秉性和道家理念,其中体现出智与愚的互补,以及道家对传统崇高形象的颠覆。这些历史传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叙事、议论有较强的文学性,是先秦两汉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反映出早期历史传说生成、演变的某些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9.
渝西地区民歌中的历史传说歌数量极少但质量上乘,代表作有歌咏清末农民起义事件的《大足有个余栋臣做事顶大梁》、短歌精品《明朝有个李闯王》和长歌经典《十二月比古》,都具有发掘、保护和传承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渝西地区民歌中的历史传说歌数量极少但质量上乘,代表作有歌咏清末农民起义事件的《大足有个余栋臣做事顶大梁》、短歌精品《明朝有个李闯王》和长歌经典《十二月比古》,都具有发掘、保护和传承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