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从有了人类历史就有了叙事。叙事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交流沟通的一种有效方式。公益广告是对社会公众道德观念、社会主流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宣传,以提高社会公众的综合素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传播方式。把叙事与公益广告相结合,有利于社会公众自觉接受道德观念,达到增强宣传效果的目的。目前,许多学校采用公益广告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隐性地思想道德教育,校园公益广告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但是,校园公益广告在主题内容、形式设计等方面有待提高。把叙事融入到校园公益广告中,把道德观念与情感、审美相结合,为学生培养道德素养、提高道德认知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公益广告是体现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民众文化道德水准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在传播社会文明、弘扬社会道德风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公益广告要实现“自身”的价值,最大限度地为社会服务、为公众服务,构思、创意和制作公益广告是前提。在构思、创意和制作公益广告时,突出社会性、体现教育性、提倡多样性和把握双效性是公益广告设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当今电视节目有泛娱乐化趋势,社教节目不能追逐娱乐潮流,但是改进传统的慢节奏、平淡和说教意味的叙事方式,以符合现代社会人们的审美取向是必要的。用现象学的基本原理来分析新近出现的社教类节目,可以发现通过一种现象来给观众揭秘解惑的节目形态和叙事方式与现象学“悬置”、“观察”、“本质还原”等理论是完全吻合的。它通过故事背景的介绍,故事本质的探索和最后对现象的解释这三个过程来实现现象揭秘,从而使科学知识变得更有故事性和观赏性,使社会教育功能经艺术加工而生动起来。  相似文献   

4.
公益广告也幽默——论幽默在公益广告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益广告以社会问题为创作主题,主题的严肃性,很容易使公益广告步入说教的误区,而被受众所不喜。其实公益广告也可以通过幽默来增加吸引力和说服力,达到寓庄于谐的效果。本文将从思维方式、视觉表现、语言运用三个方面探讨如何使公益广告幽默起来,从而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电影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良载体,支撑建树着社会共享的价值观念。电影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不能视为意识形态任务而进行简单生硬的说教,而应渗透在影片的整个叙事机制中。中国的电影人们应致力于发掘有民族特色的、不同层次的影像奇观。更重要的是,必须强调奇观性与叙事性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6.
亨利.詹姆斯的作品《一位女士的画像》不同于传统的叙事小说,作者采取描写人物生活中的某个时刻及其内心活动来代替传统小说中的顺时性、直线性叙述,从而体现出现代小说在叙事方式上的空间化。通过探究亨利.詹姆斯小说的叙事空间的运用技巧,分析小说中的空间运用及其审美功能与叙事功能,进而探讨詹姆斯式叙事方式所具有的现代风格。借由空间在现代社会中占有的极大的重要性,来探寻处于变迁社会下的人们对自身处境的思索和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北京广播电视台制作的电视公益广告《榫·卯感悟传统传承文化》入手,对公益广告在主题创意方面的推陈出新和在艺术表现形式方面的鲜明特色,以及艺术表现形式对主题的成功互动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典型案例,对新时期电视公益广告创意提出四点建议:电视公益广告必须提高政治敏锐性,紧扣时代主题;要以人为本,抓住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要不断创新艺术表现形式,让人喜闻乐见;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8.
传统叙事遵循有机整体论的原则,强调叙事元素之间的有机联系,但容易形成逻辑化、类型化的叙事模式,从而有让叙事艺术成为理性说教的危险.非有机叙事是结合叙事学与西方后结构主义哲学家吉尔·德勒兹的美学思想提出的一种叙事美学观,其强调叙事要突破有机整体论的束缚,并在艺术表达上呈现出新的可能.就时空观而言,非有机叙事摆脱线性时间.就事件观而言,非有机叙事的世界不再遵循逻辑化的事件序列,而是表现事件本然的生成状态,从而超越了传统事件序列组合的因果逻辑.就人物观而言,非有机叙事摆脱了概念化的人物.非有机叙事的审美特征表现为一种“感觉的逻辑”,通过叙事的艺术表达显现出了世界本然的深刻面貌.  相似文献   

9.
《红旗谱》在“阶级斗争”和“生活内容”两套话语之间,贯穿着一种底线伦理的价值逻辑和日常生活本位的叙事原则。这种逻辑和原则既表现在对反抗斗争的缘起、方式和具体情形的揭示方面,也表现在对革命者人生选择与日常状态、反面人物性格特征与行为逻辑、乡土社会“正统观念”与驯服心理的表现方面。以此为中介,小说的意识形态话语就落到历史实处,获得了广阔的生活视野和深远的文化底蕴,内在地化解了文化特殊性;当意识形态话语的观念逻辑与现实世界的生活日常性逻辑不相吻合时,又有效地避免了叙事意念化、主观化的审美弊端。《红旗谱》中的革命文化意蕴建构,由此显示出坚实的史诗品格和充分的审美普适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现代文学的道德叙事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现代文学真正的“宏大叙事”是道德叙事。近代文学道德叙事的实质内涵表现为“道德至上,私德优先”。五四文学虽然以“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为叙事转换的革命性标志,但传统道德的某些根本价值原则仍然在深层结构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即使对新道德的高扬也在道德/艺术思维方式上与传统道德叙事纠缠不清。一方面它是“道德至上”审美原则的超常延伸;另一方面它又将近代道德叙事发展为审美上的道德实用主义叙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