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史德信 《管理评论》2003,15(8):50-54
从1993年起.日本已连续10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商品的比较优势在日本市场上经历了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劳动密集型商品是十多年来中国对日出口中最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但近年来.中国部分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在日本市场上的相对比较优势呈稳步上升趋势。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差异和国际产业转移导致的要素禀赋结构变动,是中国商品在日本市场上比较优势动态演变的主要原因。中国资源禀赋的特点,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劳动密集型商品仍将在日本市场上具有明显的相对比较优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本、技术禀赋的相对增长,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将成为中国对日出口的新增长点。另一方面,与许多国家相比,中国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在日本市场上的相对比较优势仍有一定差距,今后仍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比较优势与国家竞争优势都是一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我国作为贸易大国而不是贸易强国,在参与国际竞争时要立足于比较优势,更要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高级要素和竞争机制、提升国内需求层次等,逐步实现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樊纲 《管理世界》2023,(2):13-21+37+22
落后国家要想实现发展,就需要利用好自己的相对优势,即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比较优势”是重要的,因为只有符合要素结构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才能避免陷入“结构赶超”的泥潭。但是落后国家的“初级要素丰裕比较优势”较为脆弱,并不久就会发生衰减甚至消失,难以产生“趋同”所需要的持久的较高增长,而发达国家凭借其“优质要素丰裕比较优势”,反倒可以持续增长。“后发优势”是指落后国家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较快的速度,通过学习、引进、吸收、利用世界上已经存在的知识与技术,增加自己的知识要素,实现可持续的较快增长。这两种相对优势可以共同发挥作用,但二者具有相互独立的特征。后发优势是落后国家特有的一种发展要素,不仅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中等收入”及以后的发展阶段上,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最终能否实现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与收入水平“趋同”,关键在于能否充分发挥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4.
杨帆 《管理评论》2001,(11):28-30
中国应该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现有比较优势,并且将比较优势升级,是没有争论的。问题在于,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不可能做其他任何大国的附庸,必须扶植自己独立的战略产业。  相似文献   

5.
比较优势陷阱是后发国家经济发展进程中往往会面临的一大问题。本文在改进Levchenko和Zhang(2011)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基于RHO理论的综合体现一国技术水平、要素禀赋、投入成本的生产率指标,进行跨国跨期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经历相似,比较优势正从低等技术产业转向高等技术产业,如果这一进程能够持续,则中国能够避免落入比较优势陷阱,而持续的技术创新可能是避免陷阱的重要推动力。以不同基准国和改进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是全世界经济增长最好的国家,也是经济总量在全球的份额提升最多的国家。从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间国际比较上看,中国的经济发展至少具有三大优势,这就是体制优势、创新优势和发展优势,这使得中国有可能继续保持较好的经济增长,在2030年前后赶超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从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上看,中国目前与发达国家之间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但这又是我们的比较优势,我们有可能用10年左右的时间,达到世界银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在三大产业的结构上,无论是从增加值结构上看还是从就业结构上看,中国已经完成了由传统结构向现代结构的转化,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结构升级上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通过不断的产业结构升级来推动经济增长和改善就业。  相似文献   

7.
江博 《管理与财富》2009,(12):10-11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己成为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按照传统比较优势开展国际贸易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的贸易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工业制成品己取代初级产品成为主要出口商品.然而,按照传统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贸易正显示出诸多弊端.鉴于此,按照动态比较优势开展对外贸易,避免陷入"比较优势陷阱",成为中国贸易实践的必然选择.所谓动态比较优势,就是指对于比较优势处于不利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可以战略性地在短期内违背现有的静态比较优势,推动自身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通过各种政策手段获得动态比较优势.运用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的结果是,当资本和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本国的比较优势将发生升级或逆转,使得自身进入较优的国际分工地位,从而长期获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结构调整问题。本文认为,"配第—克拉克定理"只是工业化中期之前的结构演进规律,不能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中后期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准;当一个国家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结构调整的通则应是"李嘉图定理"。本文指出,企业是参与国际分工的主体,由于企业的比较优势会不断变化,按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并不会落入所谓的"比较优势陷阱"。在对结构演进规律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作者还对中国的结构调整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比较优势与贸易自由化战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国的比较优势与贸易自由化战略──胡鞍钢认识国情是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基础。从国际角度看,认识国情的重要内容是了解一国各类经济资源在国际市场与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以便最有效地利用国际贸易(包括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发挥比较优势,提高竞...  相似文献   

10.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结构的不利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亮 《决策探索》2005,(9):27-28
改革开放过程中,东部地区凭借良好的地理区位条件、经济技术基础以及人力资源优势,得以迅速完成城市化、国际化、信息化过程,逐步完成从原来的静态比较优势到动态比较优势的转化,而中西部则发展相对缓慢。  相似文献   

11.
动态比较优势是相对于静态比较优势而言的。后者基于按现行国际市场价格进行交换,其产品价值低于同类产品的国际价值,因而有其暂时的价格优势。它不考虑产品在未来交换中的重要性,也就是产品还有多长的生命周期它不考虑,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今后如何变化它不考虑,一旦换代产品问世,或替代产品出现,或产品的国际价格跌落,其优势就会消失。一个国家或地区靠仅有的静态比较优势是很脆弱的,是不可能长久的,尤其是在知识大爆炸的信息社会,在世界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升级的“立体社会”,则更是行之不通。而动态比较优势,则着眼于未来世界…  相似文献   

12.
烟草行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每年烟草行业都为国家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与税收,可以说,烟草行业是一个切实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研究烟草企业的竞争力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从人的因素着手,分析人员因素对烟草企业的重要性,以及提升组织凝聚力的方法,主要论述了企业市场竞争过程中如何培养企业的人力优势。  相似文献   

13.
经济发展战略与公平、效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分析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与已有的文献不同,本文不是把公平与效率两者对立起来,而是从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入手,以一个统一的逻辑框架对长期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的公平和效率问题,同时给出内生的解释。本文认为,公平和效率两者都内生决定于一个国家(地区)的长期经济发展战略选择。本文的结论是,对任何国家只要走违背比较优势的赶超发展道路,优先发展资本密集度超越于当前阶段的要素禀赋结构的产业和技术,其企业必然没有自主能力,为扶持这些企业所推行的各种扭曲性的保护政策必然恶化其公平和效率问题;只有走符合比较优势的发展道路,企业才具有自生能力,从而才能够得兼效率和公平。  相似文献   

14.
吴劲松 《决策》2004,(7):1-1
这次国家控制的重点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的低水平盲目投资,支持的是目前较为薄弱的农业、能源、交通等产业发展。在控制的行业中,也不是全面封杀,对有利于结构升级的技术改造项目还是支持的,安徽的马钢、海螺不属于国家控制之列,而国家支持的都是安徽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研究,对促进中国与沿线各国经济的共同繁荣,实现"贸易畅通"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大量贸易数据,梳理了新世纪以来中国出口各行业比较优势的动态演进历程;并分行业和地区分别测算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互补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入世”对重庆农业发展的利弊分析 据分析,中国“入世”之后,重庆农业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为农产品的价格优势,而支持价格优势的基础又是成本优势。重庆农业在全国市场和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的项目主要有四:  相似文献   

17.
投资和消费是亚洲国家经济主要的原动力,除了个别像韩国这样的高负债国家,大部分亚洲国家在这场危机中受到的影响比较有限。应该说,亚洲人民的消费状况要比欧美好得多,特别是中国  相似文献   

18.
张文木 《领导文萃》2006,(11):65-69
在资本全球化进程中,拥有海权的国家往往是拥有工业资本的优势国家,换言之,拥有工业资本优势的国家也往往是拥有强大海权的国家。自从英国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主导世界经济潮流之后,海权就成了工业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助推器,是国家发展战略极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9.
皮舜  武康平 《管理评论》2003,15(11):53-58
中国保税区十多年的发展,对中国在对外开放与吸引外资方面发挥了非常突出的作用。但随着中国加入WTO,融入全球市场体系,保税区原有的功能优势在不断削弱。中国保税区的新发展需要体制创新,才可能更好地实现国家的发展战略。笔者从中国保税区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借鉴国内外保税区发展的经验,阐明保税区的新发展需要国家立法的迫切性与可行性,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给出国家立法的原则与思路。  相似文献   

20.
在未来一两年之内,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将停止增长,劳动扶养比上升,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在这个转折阶段,现实经济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中国的比较优势在发生变化,凝聚在劳动力中的国际竞争力在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