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广东、湖南两省9个村的入户调查,研究农村土地承包权长期化背景下的无地农民与土地调整、土地流转之间的关系。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在落实了土地承包权长期化的村中,离土地进行最后调整时间越远,无地农民数量和有无地人口的农户数量越多,农民的土地调整意愿下降,农民越不愿意动地。无地农民的存在不是农户转入和转出土地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无地情况下,无地农民并非通过土地流转市场租入土地获得土地使用权,而是外出打工。另外,无地农民通过家庭内部继承获得承包权已经成为农村社会普遍现象。论证了无地农民群体的存在对当下农村社会而言,未构成严峻的问题;也说明土地之所以不再重新调整,是因为土地调整预期收益低而组织成本高,从而30年不变的政策从一种外部强制性制度安排成为一种内生制度安排并延续下来。  相似文献   

2.
当前人们热议的“土地财政”实质上是土地征收权商业化的结果.土地征收权商业化是指土地征收申请人在运用土地征收权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经济利益的现象.土地征收权商业化与土地征收权资本化不同.土地征收权商业化是合法的,产生的经济利益发生在土地征收行为终结之后,获益主体是土地征收申请人本人;而土地征收权资本化是非法的,产生的经济利益发生在土地征收程序过程中,获益主体是掌握土地征收权力的政府官员.土地征收权商业化的形态分成三种:土地征收权商业化形态Ⅰ是指地方政府通过低价征地高价卖地获得经济利益的现象;土地征收权商业化形态Ⅱ是指用地单位以自己的名义低价征地获得经济利益的现象;土地征收权商业化形态Ⅲ是指用地单位通过划拔低价征地获得经济利益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土地发展权是对土地在利用上进行再发展的权利。土地发展权具有抽象性、潜在性、政策性和工具性。土地发展权是土地所有权诸项权利中的一项。土地发展权的创设可以弥补现行土地使用权制度的缺陷。土地发展权与空中权在产生时期、产生的目的、权利内容、以及权利的实施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同。土地用途管制促成了土地发展权的产生。土地发展权的设立有利于土地用途管制的实施,同时土地发展权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合理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配合。建筑容积移转是土地发展权移转的形式之一。土地发展权与保存地役权和最佳管理方案有所不同。土地发展权在土地权利体系中具有独立的意义和地位。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农耕社会的制度框架中,土地不仅是一种经济学意义上的自然资源,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政治活动的对象而存在。国家以政权的形式赋予土地所有权、土地经营方式以合法性的依据。土地治权与国家政权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张力,土地治权作为国家意志在土地之中的凝结,其变动是对于社会利益的一种强制性的分割,与传统社会的政权变动有着内在性的相关。  相似文献   

5.
新增无地人口土地调整意愿及对土地调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并利用Logistic回归(M-Logit)模型分析无地农民土地调整意愿,以探讨实施土地承包权长期化的村组中,新增人口的土地承包权问题。社区人口变化被认为是土地调整普遍存在的主要原因,但文章研究发现,外出打工和家庭继承成为农户土地的替代手段,农民土地调整意愿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人口增长并没有引起土地调整,土地调整不再是无地农民获得土地的预期途径。逐步发展、健全土地的替代制度,降低无地农民的土地调整意愿,新增无地人口给予村组土地重新调整的压力将逐步减缓。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土地资本理论是马克思资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不仅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而且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土地资本是为改良土地而投入土地并附着在土地上的资本。土地资本作为产业资本,运动和增殖是它的本性。土地资本在社会生产关系体系中,代表的是土地经营者的利益。在我国广大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土地资本积累归承包者还是归土地所有者,需要深入研究。当前土地问题和房地产问题日益突出,各种矛盾交织而生,土地资本运动规律、运行规则、操作规程值得探讨。建议把"土地资本"概念纳入土地经济学理论体系,用土地资本概念统领土地经济学,以土地产权、土地价值、土地市场、土地财政、土地金融、土地经济发展等为基本概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土地经济学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7.
土地确权与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农村地区经过五年的艰苦努力已基本完成土地确权工作。但理论界及业界对土地确权仍存有疑虑:一是确权是否会导致土地私有化;二是确权可能导致交易成本上升;三是确权可能有违初衷,不利于农村土地流转。对于这些问题,应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出发,结合马克思产权理论和中国农村国情,厘清农村土地确权不是土地私有化,土地确权有助于农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和保护农民应有的土地权益。土地确权后的土地流转应在农民享有土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下进行,即农民享有长久稳定的土地承包权和获得合法合规的土地流转租金与履行耕地保护义务、遵循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相一致。农村土地科学、规范、有序流转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8.
土地调整是中国农地制度的重要特征,虽然均田的益处得到了广泛认同,但是借助土地调整来保证农民获得土地的均等机会是合理和必要的。从合理性来看,土地调整体现了村民的集体成员权,在土地仍然承担社会保障功能的阶段,特别是在土地流转市场运转受限的情况下,农民在社会保障、资源配置与乡村治理方面仍对调整有较高的需求;从必要性来看,土地调整迎合了村民的“公平”观念,与村民自治制度相契合,并因正式法律的不完全以及替代性制度的运转受限获得了存在的空间;从总体来看,基本公平和成员权保障的土地调整已经不符合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未来要健全传统调整的替代性制度,削弱其社会基础,有条件地发挥调整产权整合优势,实现土地细碎化的治理。  相似文献   

9.
以农民工的土地情结为出发点,使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民工城市融入对土地转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Probit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农民工城市融入能够有效促进土地转出,综合融入指数每增加一个标准差,土地转出的概率增加9.0%。倾向得分匹配和分组回归证实了基准系数的稳健性,使用工具变量法处理内生性后估计结果依然可靠。中介模型估计结果显示,经济、居住、子女教育等客观融入能部分地降低农民工对土地的生存依赖和情感依赖;身份融入和社会融入等主观融入能削弱农民工对土地的情感依赖,但不能降低土地生存依赖。研究认为,推进土地转出需坚持如下思路:一是应该从城乡两大范域同时考虑土地规模化问题;二是应该给予农民工在城市居住、子女教育等客观福利以促进土地转出;三是应该兼顾客观融入与主观融入的各个维度,让农民工能够通过努力在城市有尊严地活着,如此才能削弱其土地情结。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深化改革的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流转是我国在村土地制度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其模式可分为分散流转与集中流转两种类型。其中,土地经营权股份合作制有利于土地资源集中重组、权益共享、经营管理专业化和民主化,因而是一种新型的富有生机活力的土地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1.
土地制度与土地产权关系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对制度、土地制度、产权及土地产权等概念加以界定的基础上,探讨了土地制度与土地产权之间的关系,指出: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形成一定的与土地有关的关系,在一定的土地关系中产生对土地的产权要求,在条件合适的时候这种产权要求制度化后就形成土地制度,土地制度的确立也就相应地界定了土地产权并借以影响人们的土地行为  相似文献   

12.
依法、规范、有序地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贯彻《土地承包法》的重要体现,也是农村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本文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模式、流转中存在的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以期对实务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文学界引起莫言热很正常;有人提出异议,进行批评,也属正常。但有人对莫言的文字表达、创作实践以及对小说的写作体认进行完全、彻底地否定,就让人不得其解。李建军的《直议莫言与诺奖》是彻底否定莫言的标志性大作,其文的突出特点有二,一是为了彻底否定莫言,自恃真理在手,把话说绝,导致上下文、前后文自相矛盾。二是为了把莫言损得一无是处,不惜违背文艺学启蒙常识,强行铿然批评。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苏北农民土地短缺是由官僚、地主、商人对土地的大规模兼并和沉重的人口压力造成的。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主要依靠自身劳动力,年复一年地以落后的耕作方式进行生产。在沉重的地租剥削下,处于入不敷出的艰窘境地。由于土地短缺,特别是土地占有不平衡与人口压力的双重作用,将农民推出家门,迫使他们走上离村之路。  相似文献   

15.
租佃制度是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前提条件下所产生的一种土地经营制度。租佃制度的发展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之间关系的发展演变。本文试图从租佃制度的视角来考察传统中国社会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之间关系的演进路径,同时对不同租约形式下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济学分析,进一步地对能为中国当前土地制度改革提供借鉴的历史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莫言的母亲很会教育子女。她以善良教育莫言,使莫言懂得为人善良,坚守善良,成了我国文艺界的优秀人才。请看莫母是怎样用善良教子的。莫言年纪还小的时候,一个中秋节的中午,家里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他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他们家门口,莫言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  相似文献   

17.
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政府干预与土地市场相结合配置土地资源的创新机制。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运行对城市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文章从经济学角度对城市土地收购储备运行状况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完善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当前,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争论的症结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没有区分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权与改制后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二是没有认识到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流转与其他流转方式的区别。现行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肩负着社会保障功能,人身性没有涤除,又鉴于中国人多地少的实际国情,因而不应当也不能够继承。要根本解决问题,就应当消除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人身性,有三条路径可以选择:一是维持现行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国家对无地的农村人口给予与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相当的社会保障;二是维持现行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分布现状不变,但变无偿享有为有偿享有,集体用向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收取的利益来维护全集体所有成员的社会保障;三是彻底涤除家庭承包经营权的社会保障功能,由国家负担农村集体所有成员的社会保障。从当前中国实际来看,第二种路径最易实现。  相似文献   

19.
土地流转与农民养老是当前我国农村面临的两大难题,同时二者又互为掣肘,表面上形成了某种悖论,导致理论和实践层面的诸多困扰。当前我国的人地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变革,土地的养老功能日渐弱化。同时在农业技术进步和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前提下,土地流转的势头已不可逆转。土地流转与农民养老之间的矛盾,其本质是农民养老需求的快速增长与滞后的土地制度之间的矛盾。解决其悖论性难题的出路在于创新土地产权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进而更为高效地实现包含养老功能在内的土地价值。据此提出以保护农民权益不受侵害为基本底线、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法制化建设、扎实做好流转土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多途径提高农民收入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土地调整在《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原则上被禁止,而当前农村土地调整仍然存在。重新审视土地调整的功能及其存在的合理性,对于土地调整,不宜绝对禁止。合理的做法应是,一方面,禁止以土地调整之名,违法地、随意地终止承包经营合同,剥夺土地经营权;另一方面,认可合理的土地调整,平衡集体内部的供求矛盾。同时,制定相应的措施,保证集体成员的权利不受侵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