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人们提出了对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的改革,有一部分人主张实行股份制,认为股份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有的则主张国有企业实行多种形式的承包制或租赁制,以此把经营管理权同所有权适当分开。通过这些措施在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程度上,实行对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改革,以便从这一根本问题上冲破旧的经济体制,把政企职责分开,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进一步确立广大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把原来的国有企业搞活,这是经济理论界…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要求“通过理顺产权关系,实行政企分开,落实企业自主权,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并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贵任。”党中央把理顺产权关系当作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问题,这是十分正确的和必要的。本文仅就产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措施提出几点看法,向各位同行清教。转换国有企业经营制度,搞活大中型企业,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是多年来我们党向全国人民提出的重要任务,但是实践起来怎么就那么困难?时至今日,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3.
职工的改革心理状况是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经济体制改革和充分发挥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的重大问题,目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企业与国家的关系主要是经济关系问题,因此,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手段进行调节,而企业与职工的关系不仅是经济关系,同时也会涉及到大量的人际关系,这些人际关系是通过心理反应进行评价的。因此,企业内部的改革,不能只通过经济手段,同时要考虑到职工的社会心理反应。因此,在研究企业内部的改革时,就必须研究职工的改革心理。  相似文献   

4.
李瑞环同志在《关于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指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从人的积极性上看问题,不能就经济谈经济,见物不见人,要把协调关系,理顺情绪的工作放在应有的位置上,把职工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并合理发挥出去”。调动和发挥职工积极性不能不注意职工内在的个性特点和需要,以及激发正确的动机和满足合理的需要所产生的效应。本文就人的需要与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且呈多层次状况。因此,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既要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又要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友,进行创新,形成既与国际惯例接轨,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企业制度。 第一,在处理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关系上,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法人财产权,既可以维护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又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如何正确处理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关系,一直是高难度问题。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既是企业资产的所自者,又是企业的直接经营者。企业没有自主权,严重地抑制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解决企业活力问题,在改革中提出了“两权分离”的措施,即国家拥有所有权,企业拥有经营权。这在处理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关系问题上迈出了可贵的一步,为增强企业活力创造了条件。但是,在实践中,国家依然可以凭借所有权干预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内部管理,同时也无法摆脱对国有企业承担的无限责任。企业也因没有独立的财产而无法自主经喜、自负盈亏。这就说明,因产权关系模糊,政企仍然难以分开,企业自主权难以真正全面落买。大多数国有企业仍然缺乏活力,国家还肩负着沉重的包袱。产主这种状况的症结,在于没有找  相似文献   

6.
当前国有企业试行股份制的难点与出路赵丽君,韩树昆,孙万成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在实行股份制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归纳起来主要有:1.企业现有资产存量大,财产关系模糊不清企业实行股份制首先明确企业资产的产权,理顺企业内部的财产关系。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这个...  相似文献   

7.
深化企业改革强化社会保障赵永臣,吴荣生,车福祥目前.离退休职工的养老保险及破产企业职工的养老和失业保险,成为深化企业改革过程中的一大难题。我们就此作以如下探讨。国有企业,尤其是大中型国有企业社会负担过重,企业办社会,职工生老病退等一系列问题都由企业包...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更是目前国有企业走出困境的要求。在分配制度改革的实践中,如何看待年薪制问题,众说纷纭,笔者在此谈一些看法。 一、年薪应该给谁 在经营者年薪制的改革工作中,对经营者的界定没有统一的规定。有的认为经营者就是法人代表,不再包括企业其他领导人;有的认为经营者包括了企业中参与经营管理全过程的负责人或群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班子”里的人;还有一种说法是经营者仅指董事长、总经理和党委书记。…  相似文献   

9.
一目前,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普遍存在着活力不足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源于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下降的因素,占有很大成份。影响企业劳动者生产积极性的最主要因素,是工资分配不合理。国有企业由于缺乏灵活的工资机制,不能与“三资”企业和私人企业平等竞争,加上社会分配不公,必然拉大了国有企业职工收入与其他所有制形式企业的职工的收入差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目前正困扰着经济改革的进程。国有经济效益低下的原因何在?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应占多大比重?怎样才能找到提高国有经济效益的出路?一直是人们探讨与争论的热点。曹思源同志在《改革国有企业的新思路》 (《探求》1996年第1期)一文(以下简称曹文)中提出,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低下的病根在于国有制比重太高,并认为只有把国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降至20%左右才相宜,其根据是我国目前“国有制这么高的比重如果不降下来,任何别的办法都不可能使国有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从根本上走出困境。”对于这种思路,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低下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其所占比重大只是其中原因之一而非根本原因。现详述如下,与曹思源同志商榷。 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低寻因 对于国有制企业经济效益低下的原因,笔者认为起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国有经济的产权不清、权责不明确,导致了国有企业内部经营机制与管理体制的缺位与紊乱,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缺乏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国家、企业、职工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就难以理顺。国家出于财政亡的考虑,要求多收利税,使国有企业不堪重负;企业却只负盈不负亏,经营者出于“政绩”上的考虑,追求眼前利  相似文献   

11.
一、历史回顾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制度和经营机制形成于五十年代中期。经过三十多年的演变。现有的企业调度和经营机制发生了很大变化。为论述方便起见。不妨先对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制度和经营机制的演进作一简要回顾。五十年代中期形成的企业管理制度和经营机制,是在适于中央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体制模式下,国家对企业实行“统收统支”、“统包统配”的直接管理,企业才能按国家指令计划组织生产,在人财物、供产销等方面没有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抑制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针对中央管得过死,地方和企业都没有积极性的弊病,曾在五十年代后期和六十年代中期,两次调整管理体制。但是,这两次调整,由于主要是围绕中央和地方管理权限作文章,没有触及企业经营自主权问题,同时又因时机选择不当,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2.
权威是以职工对权力的认同为“合法性”基础的。实证研究表明,职工对公有企业管理权威的认同以价值合理性权威为主,对非公有企业管理权威的认同以工具合理性权威为主,而且国有企业职工与外资企业职工在权威意识上存在差别,国有企业职工对价值合理性权威的认同高于外资企业职工,外资企业职工对工具合理性权威的认同高于国有企业职工。职工权威意识的所有制差别受到职工权利意识的所有制差别的影响,与长期政企不分导致的企业管理行为高度政治化相联系。职工的权威意识和权利意识反映出职工对企业管理行为的评价存在双重价值标准,从而造成企业管理不同的非正式约束环境。要消除双重价值标准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市场经济秩序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必要对市场经济下国有企业的劳企关系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3.
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国有企业职工队伍的管理和建设,是当前搞好国有企业的一个重要、迫切的问题。本文拟从对花都市国有企业职工队伍存在问题的分析出发,谈谈如何加强国有企业职工队伍的建设。一、当前花都市国有企业职工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国有企业职工队伍结构不合理。花都市国有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后,企业职工由原来的“国家职工”变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职工”,劳动者脱离了国家计划分配就业的“终身制”,有了自己的择业权。企业也不再由国家计划安排接收劳动力,而是根据企业需要录用职工,这对从宏观上调…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有企业职工下岗的问题已成为政府、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我国经济改革与社会发展中的难点。这个热点、难点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国有企业就难以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所以,政府、企业、下岗职工要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努力探讨这一问题的解决。一、企业改革与职工下岗市场经济社会是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劳动力资源也不例外。劳动力资  相似文献   

15.
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下,我们对广州市部分城区实行股份合作制的企业进行了调查,有些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深思。在深化企业体制改革过程,一些城区企业选择了适合自己发展的股份合作制。这些改制后的企业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发展,特别在以下几方面是应该肯定的:第一,这些企业勇于实践,迈出了区街中小企业体制改革的可喜一步,为其他企业进行改革提供了新思路;第二,较充分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企业的真正主人。在旧体制下,全民、集体所有制企业处于“人人所有,人人所无”的产权虚置状态之中,广大职工这个“主…  相似文献   

16.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路珮琳一、建立新的企业产权制度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关系着数以万计的国有企业的活力,关系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其特殊地位是不可低估的。我国改革开放十几年来,企业改革基本上是沿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扩大企业经营...  相似文献   

17.
针对国有企业政企不分缺少活力的弊端,多年来我们循着政企分开、放权让利并把企业逐步推向市场的思路进行改革,虽然收到一定成效,但是这一进程曲曲折折,政企关系仍未理顺,企业还没有真正走向市场。人们要求进一步对企业放权让利,彻底改变政企关系,真正把企业推向市场。无疑这一思路是正确的。然而,政企分开的依据是什么?能否完全分开、怎样分开?对企业放权让利有无限度?不弄清这些问题,就不可能转换政府职能,也不可能有效地把企业推向有序的市场。一、实行政企分开,首先必须确立政府和企业的恰当关系政府与企业是一种既要分开…  相似文献   

18.
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工资制度改革一直是焦点问题。传统的国家统一控制职工工资管理体制最先被打开的缺口,是消失多年的奖金得以重新作为固定工资之外的补充在企业出现。接着,企业做了大大小小多次的工资调整,绝大多数的职工不仅改变了自己曾长期未变的工资水平,而且看到了今后能持续涨工资的希望。等到国家进一步明确国有企业拥有分配自主权2后,企业的工资制度开始形成多样化改革的格局,各种改革方案纷纷进行试克,各个企业都在试图通过改革使职工能得到更多的实惠。从总的方面看,这时的分配结果出现了向个人收入提高倾斜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是关键。因此,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探索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当今需要的是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等综合指标进行普遍调查,结合具体国情,对值得和能够与否搞活的国有企业进行细分,明确所要解决问题的目标,然后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适当运用必要的行政手段,把国有企业推向产权市场,在争取国家和政府搞活企业的同时,走“市场搞活企业”、“企业搞活企业”、“职工搞活企业”的新路子。为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解决的是国有资产的产权,“由谁代表”的问题。具体的操作形式是有限责任公司,它应该是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20.
现代国有企业制度论略——对国有企业活力与企业制度改革的分析孟庆琳国有企业的制度改革目前虽然取得很大进展,但和建立具有活力的国有企业的基本目标相比仍差强人意:国有企业效率不高、活力不足的局面仍然没有根本改变,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多半流于“翻牌”和走过场。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