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 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相当快的。1949年末大陆人口总数是5亿4100多万。第三次人口普查结果,到1982年7月1日,大陆人口为10亿零817万,比1949年末增长4亿6000多万,快要增加一倍了。  相似文献   

2.
东乡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少数民族,据1982年普查数字,共有人口279,397人,主要分布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洮河以西,大夏河以东和黄河以南的山麓地带。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洽区也散居有一小部分。居住在甘肃境内的东乡族人共237,858人。同1964年普查时的138,467人相比,增长了71.8%。比全国同期汉族人口增长幅度(43.8%)和全部少数民族人口增长幅度(68.4%)都大。其中半数以上聚居在东乡族自治  相似文献   

3.
1949年到1982年,陕西省人口总数由1317万增加到2890万,增长了1.19倍,净增人口1573万,平均每年净增47万,年增长速度平均为24.1‰。三十多年来,陕西省人口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4.
一、台湾人口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年前后。1905年人口总数是312万人,1946年为609万人。1947—1949年由大陆迁台人员达124万人,使人口总数陡增到730万人。这时期的人口增长以迁移增长为主。第二阶段,1950—1971年人口自然增长最迅速时期。1964年人口总数达到1224万人,1971年达到1507万人。自然增长累计达709.8万人。第三阶段是1972年至七十年代末,人口增长速度放缓,净迁出增多,自然增长速度下  相似文献   

5.
以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与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相比,18年来我国人口共增加了313,593,529人,平均每年增加17,421,863人,平均每年增长率为2.1%,如果按这个增长速度发展,34年全国总人口将翻一番。 全国人口最多的省是四川省,总人口已达  相似文献   

6.
<正> 29个省、市、自治区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以1964年7月1日0时为标准时间)的694,581,759人相比,十八年间共增加313,593,529人,增长45.1%,年增长率为2.1%。这说明十八年来我国人口增长的绝对数是很大的,增长率是比较高的。但从各年度的增长情况看,十八年中,前后有明显变化。据近两次人口普查和人口统计年报资料,前九年共增加18,666万人,平均每年增加2,074万人,年增长率达2.68%;后九年共增加12,693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410万人,年增长率降低为1.51%。这反映出我国计划生育工作自1973年以来取得了显  相似文献   

7.
<正> 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手工汇总资料表明,1990年大陆少数民族人口已达9,120万人,比1982年增长了35.53%,高于汉族(12.45%)2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净增298.85万人,高于1964~1982年期间少数民族平均每年净增数(151.77万人)的96.89%和1953~1964年(41.82万人)的614.61%;1982~1990年的平均每年递增率高达38.7‰,分别高于1964~1982年(29.4‰)和1953~1964年(11.2‰)的9.3个与27.5个千分点。百万人口以上的少数民族已由1982年的15个增加到18个(新增加的有哈萨克族、傣族、黎族),人数已由6,035.6万增  相似文献   

8.
凉山彝族妇女的生育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洽州彝族人口为1,336,675人,占四川省总人口的1.3%,居四川少数民族人口第一位。同1964年第二次凉山州彝族人口普查的798,449人相比,18年间共增加538,226人,增长67.4%,增长率在全国兄弟民族中居第24位。凉山彝族平均年增长率为2.9%,比全国彝族年平均增长率高0.2%。这说明18年来,凉山彝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中部和宁夏南部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十分落后,自然植被遭到毁灭性破坏,人畜失去生存条件,温饱不得解决,素有“陇中苦甲天下”之称。剖析该地区贫困、不发达诸多因素,人口急剧膨胀是重要原因之一。 宁夏南部山区八个县1984年末人口175.8万,其中回族人口83.6万, 占全自治区回族人口的63.4%,回族人口数量多且集中是这一地区人口结构的特点。解放以来,宁南山区人口急剧膨胀。1949至1984年,35年间人口总数增长2.29倍,年递增率为3.49%,大大超过同期全国人口增长89%和年递增18‰的速度。近年来人口增长大有加快的趋势。但是,这个地区的各项经济指标则远远落在全国平均数的后面。1984年,全国人均工农业总产值1025.7元,这个地区是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各个地区的人口城乡分布 从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看,我国城镇人口为20,659万人,占总人口的20.6%,比1964年的18.4%提高了2.2%,比1953年的13.3%提高了7.3%。也就是说,目前我国人口城乡分布状况是:20%的人口生活在城镇,80%的人口生活在乡村。1949—1982年我国城乡分布图于下:  相似文献   

11.
一、总人口文化素质显著提高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990年7月1日,广东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共4634.08万人,与1982年相比,增加了1063.47万人,增长29.78%,大大快于同期总人口17.15%的增长速度;每万人口中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为7376人,比全国平均水平多390人;在全国大陆30个省、市、区中,按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低排列,广东居第9位;全省15岁及15岁以上的文盲半文盲人口共656.28万人,与1982年相比,  相似文献   

12.
<正> 建国以来吉林地区人口增长概况建国三十二年来,同全国、全省一样,吉林地区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对人口发展也失去控制,致使人口盲目、大量地增长。1949年人口为163.75万,1981年底增加到388.81万,增长了1.37倍。三十二年来全地区共出生人口252.7万,死亡76.1万,自然增长17.6万,加上机械变动增加47.75万,净增加人口224.35万。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2.7%,超过全国每年2%和全省平均增长2.6%的水平。其中,五十年代平均增长速度为3.0%;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是祖国的首都,全国第二大城市。建国以来,北京市人口的增长是比较快的。北京于1948年末和平解放,当时人口200.6万。从1949年到1958年,先后经过四次较大的行政区划变动,土地面积由707平方公里,扩大到16800平方公里。按16800平方公里现行区域范围,北京市人口1949年末为414万,到1979年发展到871万。三十年人口净增457万,增长了1.1倍,年平均增长率2.5%,高于全国(2%),也比上海市(1.3%)和天津市(2.1%)为高。北京人口增长比较快主要是城市人口增长快。城市人口由1949年的176万发展到1979年的495万,  相似文献   

14.
(一) 北京是我国的第二大城市,解放前和全国的情况一样,人口发展比较缓慢。1936年人口约为153万,到1949年解放时发展到200.6万,十二年共增加47万多人,平均每年增长4万。解放后首都人口迅速增长,到1978年,发展到849.6万,三十年增加的人口为解放初的三倍多。其中自然增长累计294.3万人,占总增加人口的45.33%;机械增长累计71.4万人,占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的以下几点是肯定的,人口数量要继续增加40~50年。到2000年人口总数将增加到12.5亿上下。下个世纪对我国人口总数的影响,除了生育率以外,死亡率下降对增加人口数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如果死亡率下降较快,人口总数最多时达到14~15亿的可能性很大。人口年龄中位数一直上升,人口老龄化已成必然趋势。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迅速变化举世罕见,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可分为4个阶段:(1)年轻型人口向成年型人口转化(70年代初至1982年)。70年代初我国生育率下降之时,人口老龄化就开始了。到1982年已经完成了从年轻型人口向成年型人口的转  相似文献   

16.
1990年人口普查10%全国抽样资料,提供了2,056万多名15岁及其以上人口分性别、年龄和地域的未婚状况资料,本文拟依据这些基本数据,并结合1982年普查等有关资料,研究分析当前我国人口的未婚状况。一10%资料中15岁及其以上人口合计为81,835,756人,其中,未婚者占25.13%,较之1982年下降了3.44个百分点,反证出1982—1990年间我国人口已婚比增幅较高的事实,即由1982年的71.43%上升到1990年的74.87%。资料同时表明,上述期间我国已婚比与未婚比的变动并非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人口计划生育的现状和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年全国城市人口5765万,占全国总人口54167万的10.64%;至1995年,城市人口34752万,占全国总人口121121万的28.85%。46年间,城市人口增加了约4倍,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上升了约18个百分点。我国城市化水平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值(75%),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值(35%)。但是城市人口计划生育状况对全国的影响仍然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18.
<正> 白城地区位于我省西部的科尔沁草原。全区土地面积为46,092平方公里,草原面积占1/3。所辖8县1市,1981年末总人口为386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4人。是一个经济基础簿弱、科学文化比较落后的地区。(一)建国以来,白城地区人口发展十分迅速,1949年有人口159万,32年间净增加227万人,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8.3‰。在五十年代中期的第一个人口生育高峰中,出生率最高时达到  相似文献   

19.
截止到1990年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的公报发表,80年代全国大陆历年人口总数与自然变动指标,国家统计局都已公布。仅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80年代全国历年人口数与自然变动指标来分析,是不难得出80年代较70年代末人口增长控制呈反弹态势的结论。 1990年人口普查时的全国大陆总人口(以下特指全国人口)113368万,相对1982年人口普查时的全国总人口100818万,只要稍加推算,客观数值反映出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1982年人口普查之后的历年全国人口数与自然变动指标普遍偏低。尤其是1988年至1990年的三年间,自然变动指标差异则更加明显。准确地推算两次人口普查间的历年全国人口数与自然变动指标,既是科学分析80年代人口控制的基本依据,也是80年代人口增长控制呈反弹态势的数据说明。  相似文献   

20.
美国建国之初,领土面积为94万多平方公里,人口大约只有250万人。1790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总人口为392.9万人。此后,国土面积几经扩大,人口不断增加。1980年第20次人口普查结果,总人口为22,650万人。1982年中估计数为23,200万人。从1776年建国到1982年的206年,土地面积扩大近10倍,人口增长近92倍。 在美国的人口增长中,移民是一个重要因素。1790年美国人口普查时,移民中四分之三以上来自英国,此外还有爱尔兰人、德国人、丹麦人、法国人以及来自其他国家的移民。此后,移民日增。1861—1914年间,涌人美国的移民达2,710多万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