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网络舆论作为一种外部性监督方式,有助于实现司法公正公开。司法公正的最终实现取决于司法独立。实践中,网络舆论在发挥监督作用的同时,其所营造的舆论压力已远远超出其本身合理界限,严重影响司法活动独立行使,甚至可能引发司法公正失衡。鉴于此,为实现网络舆论的监督功能并防止其损害公正司法,应从司法活动主体及网络媒体两个维度,首先通过建立人民法院信息发布和审判公开机制、加强与媒体的互动交流、完善案例指导制度,促进司法裁判在较大范围内的统一,并通过提高司法工作人员职业化水平,以期推进司法公开,增强理解信任;其次,制定正当规制网络舆论的法律法规、规范网络媒体报道、加强网络媒体的行业自律,遏制虚假新闻,并须增强网络舆论参与主体法律意识,从而构建尊重司法特性的网络舆论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2.
网络舆论与刑事司法互动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司法机关来讲,权力的运行不受阻碍和监督且能直达其预期目的就是经济和效率;对网络舆论而言,权利的主张不受规制和制裁且能形成一定影响力也是经济和效率。然而,当网络舆论的触角碰及到司法权力正常运作的边界,司法机关为使权力有效运作而规制网络舆论的话语权,而网络舆论为使权利得到彰显而对抗司法机关的裁断权。显然,这两种情况的存在使得二者的经济都会受到贬损。尝试二者协商对话,司法机关与网络民众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引导网络民众合理的参与司法,使权力的有效行使及权利的正当诉求达到经济上的双赢。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证了网络言论自由对于民主政治的特殊意义、民主与社会稳定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网民参政议政的法律规制的总原则:保障为主,限制为辅.对于危害国家根本利益、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网络舆论,应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对于其他网络舆论,采用行业自律的方式管理即可.本文还就目前备受争议的网民行使民主监督权与诽谤的界定、侵犯国家工作人员隐私权和名誉权的界定、公权力的介入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构建起一种新型的社会语境和媒介生态,媒介的融合诱发了社会变革,新媒体语境下的网络舆论因而呈现出多种异化与畸变现象,给社会管理带来了冲击与挑战。如何在新媒体语境下有效地引导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社会管理范畴的重要课题。因此,需要通过议程设置重构、完善网络问政机制、加强网络社交管理、规制政府行为失范、提升主流媒体公信力等途径,实现对网络舆论的有效引导,从而促进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得以健康稳定、和谐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抓手,质量的提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作为企业的重要监督群体,中小投资者通过形成网络舆论从而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发挥着重要影响。网络舆论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存在先减后增的U型关系,而环境规制与市场压力是网络舆论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的重要内在机制。此外,网络舆论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的影响因行业污染密集度、地区环保重视度以及创新能力不同而存在显著异质性,同时,环境信息披露能够有效缓解网络舆论给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带来的负面影响。有效利用网络舆情引导企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对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把场理论引入网络舆论的研究范畴,不仅是对"场"的本质属性认识的更加深化和扩展,也是对目前网络舆论研究单面化和集中化的一种反思和提升,目的在于扩展思路、扩充视野,运用新视角来深化对网络舆论问题的研究。场理论与网络舆论研究两者之间的结合,带来了"网络舆论场"的研究转向,研究内容包括:网络舆论实体因素研究,网络舆论场因素研究,网络舆论总场及子场的研究。网络舆论场的研究,为权威机构的网络舆论控制方式提供了一条很好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陶鹏 《云梦学刊》2013,34(2):84-88
网络社区是新型的虚拟社会组织形态,其成员在网络社区中能够最大限度的按照个体的自主意愿进行网络活动,但也导致了网络社区出现了非理性表达,衍生出了卫道与摧毁并存、无序与有序并存、真实与虚假并存、开放与封闭并存的多重效果,成为虚拟社会管理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需要从网络社区非理性表达主体性因素来分析成因,通过加强现实社会管理与虚拟社会管理的互动,提升网络社区成员的网络文化自觉,完善网络舆论的规制体系,构建高质量的网络文化生态环境等途径加以规制,最终实现虚拟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刘吉冬 《东南学术》2012,(5):258-264
舆论是一种公众意见,它不仅表现为舆论主体对舆论客体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综合,还表现为它需要通过语言、文字、图像等符号化的方式将这种情感公开表达出来,以实现媒介对公众意见的意义建构。网络舆论即为指网民利用网络传播媒介,对某些公共事务或焦点问题所表现出的观点和态度的总和。依据功能分析范式,网络舆论具有正功能和负功能,网络舆论风险就是网络舆论负功能的社会学体现。网络舆论由网络舆论主体、网络舆论客体和网络媒介三方面构成,本文试图从网络媒体的场域破溃、舆论主体的主观诉求和舆论客体与社会转型的关系等层面研究网络舆论风险的的生成机制。网络时代一旦网络舆论陷入无序,就会失去方向,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所以加强网络舆论风险防范已成为当下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网络舆论引导对于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言行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对大学生进行网络舆论引导的主体不明、职能交错、方式简单;校园官方网站效用不强,能力不足,再加上大学生舆论中从众和跟风行为,加强引导不容忽视。为此,必须在坚守以生为本和培育浩然正气的理念之下,建立技术支持屏障,做好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的防护伞以及网络舆论引导和监督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突发事件的网络呈现并非"事件+网络",而是"事件、社会背景、政府应对+网络"。网络聚焦的"事实"掺杂了很多背景因素,网络舆论更是夹杂了社会情绪、价值预设等内容。如果政府应对、处置不当,突发事件就会发生严重变异,最终演变为公共危机。突发事件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就是对变异的事件进行还原和规制。网络空间中人们共同关注的事物有其本来的是非曲直,去除附着在事件上的私利、情绪、价值预设,还原事件的真相,明确是非和责任,这是舆情疏导和规制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只有从根本做起,才谈得上具体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善治逻辑与善治生态是网络舆论治理的两种选择方式。善治逻辑体现网络舆论治理的现实回应,面临同构性问题、对象性问题、关联性问题和转换性问题的思维局限,容易在实践层面陷入"为我型"网络舆论治理框架的束缚。善治生态彰显网络舆论治理的要素关联,克服并超越了善治逻辑的思维局限与实践难题,"伦理—国家"生态、"法律—社会"生态、"道德—公众"生态是其结构形式。由舆论平权向网络赋权转换、由技术统治向资本批判转换、由网络围观向网络公民转换,是基于善治生态的网络舆论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12.
网络舆论中经常充斥着非理性情感,它由公众同情产生。公众同情是新闻媒体通过报道受众共同感兴趣的事实、激活其共同社会体验而形成的集体性感情。在这个过程中,新闻媒体倾向于运用冲突框架和形象标签,以煽情方式报道反常事件来感染受众,同时激活受众的深层社会记忆而激发心理共鸣。这种心理共鸣的能量通过闲谈方式释放出来,使激情话语占据了网络舆论的主导地位,消解了话语的陈述性质和对话空间,导致网络舆论呈现非理性色彩。公众同情是网络舆论非理性色彩的核心建构要素,更是网络舆论发展的基本驱动力。若要规避网络舆论的非理性后果,需要控制好情绪源,引导新闻媒体客观报道事实,避免由其刺激引发的社会感情能量过度释放。  相似文献   

13.
论信息化背景下的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文化是伴随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成长起来的新的社会文化形态,对人们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文化的特征决定了它的双重影响,即网络文化具有积极的影响和独特魅力,同时,网络文化和网络交往对现实交往的负面影响也十分明显;倡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正确把握网络文化建设的原则和措施;加强网络内容管理,建立舆论监控和引导机制,正确引领网络舆论,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4.
广播电视的舆论引导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秋月 《理论界》2009,(3):182-183
在媒体竞争激烈的今天,广播电视并没有淹没在网络舆论的滚滚大潮中,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干预人们的社会生活,进而影响舆论、引导舆论.  相似文献   

15.
韩伟 《社会科学论坛》2014,(12):192-200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自媒体的发力,网络舆论生态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其中官员腐败正成为网络舆论的一个热点内容。涉腐网络舆论可以从一个不直接相关的具体事件,触及到不特定官员与事务,称之为涉腐网络舆论“蝴蝶效应”。触发蝴蝶效应主要源于涉事官员的不恰当言行、廉政制度的漏洞、网民的生活经验等,这又与现代互联网的大数据、脱域等特性密切相关。在有效因应涉腐舆论蝴蝶效应的同时,更应该认识其对权力监督的正面效应,通过完善反腐倡廉的基础制度,以民主与法治方式实现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6.
我国当下的环境风险规制模式主要是沿用传统的威权管制型模式和“命令—控制”式运作方式,通过对环境行为的管控和市场机制的调整在常规层面对环境风险进行规制。但环境风险的未知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环境风险规制只能是“决策于未知之中”,而传统法律通过明确权利及义务为基础来规范环境行为的消极危险应对模式显然不能有效回应增长的环境风险,迫切需要构筑回应型环境风险法律规制模式。回应型环境风险法律规制更易于回应社会需求确立可接受性的、符合合理性限度的环境风险法律规制体系,通过协商式环境民主规范体系、程序主义运作规范体系以及舆论话语媒介规范体系减少政府行政规制中的危险,摆脱环境风险规制的预判困境和权力滥用危机,更好地解决日渐复杂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事业的快速发展,以网络为代表的新技术已成为群体性事件发展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网络舆情正成为一块正在加速膨胀的思想阵地。在此分析了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特征,解读了基层政府应对群体事件网络舆情中存在干部理念偏差、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网络舆论预警机制的缺失及信息不透明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层政府应转变社会管理理念,重视对网络舆情的预警研判,加强网络规制的建设以及健全信息公开和官员问责制度等网络舆情引导策略,以期提高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东岳论丛》2017,(11):76-82
在突发事件频发和网络媒介深度介入的当今社会,政府应当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治理。当前,网络法律规制的缺失,网络干预的内在悖论,网络舆情监控评估的障碍,官民网络舆论的分化与割裂,行政紧急权力运行的潜在风险等因素限制了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治理效果。为破解困境,迫切需要政府加快网络专项立法进程,有效整合应急管理资源和要素,建立网络舆情快速反应机制,实施分类处置和多元干预策略,综合采用协商、调停、教育和预防等响应措施,并切实提高网络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网民的自律精神。  相似文献   

19.
未成年人网络欺凌的危害性远远大于传统的校园欺凌.美国通过法律规制网络欺凌行为,对网络欺凌进行界定,并对网络欺凌施害者、学校和网络服务提供商的相应责任进行规制.受害者可以通过诽谤诉讼、故意致人伤害的侵权诉讼和反骚扰诉讼等方式得到法律救济,学校在网络欺凌中承担教育、管理和防范的责任,网络服务提供商对网络言论免责,但应承担"通知-移除"责任.  相似文献   

20.
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是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网络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社会舆论环境的冲击、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未成体系等内外因素,导致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存在话题议程失控、过程把关不严、引导方法不当等问题。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从优化高校网络舆论外部环境、健全高校网络舆论引导体系和提高大学生网络综合素质等方面提出对策,力求加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