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遗产》1987年第4期上刊载了王毅同志《<诗·大雅·灵台>孟子旧解驳议》一文。作者力图辨明《灵台》一诗的主题是充分表现周文王的应天承命,驳正孟子以“与民同乐”去解释此诗“旨趣”的谬误。拜读之余,我有两点不同看法:第一,我认为《灵台》这首诗的主题并不如王文所说是表现周文王的应天承命,而是夸赞周文王的得民众爱戴和游观闻乐之乐;第二,孟子向梁惠王引述《灵台》诗句后所说的话,并不如王文所说是在解释此诗的“旨趣”,而是对诗意的随意发挥。下面先说第一点: 《灵台》一诗,王文从多方面加以考证,  相似文献   

2.
解放前,王重民先生从巴黎图书馆录出编号为伯氏二五五五的敦煌唐写卷子中七十二首诗(包括佚名诗五十九首和马云奇诗十三首),作了些整理工作,惜未定稿。1977年,舒学同志在王先生录文的基础上,参校了北京图书馆所藏缩微胶卷,以“敦煌唐人诗集残卷”的名称,首次刊布这七十二首诗于《文物资料丛刊》上。高嵩同志曾赴河西走廊,青海湖一带,进行实地踏勘和考察,对七十二首诗中一些地名位置作了探索,于1980年写成《敦煌唐人诗集残卷考释》一书。1982年出版的《全唐诗外编》又将这七十二首诗,收编入第二编里。他们校辑、流布,研究这些唐代佚诗,作出很大的努力,但也容易造成错觉,使人误以为这七  相似文献   

3.
最近读了《中山大学学报》上发表的两篇谈鲁迅诗《秋夜有感》的文章,感到有些说法值得商榷,也想争一争,鸣一鸣,以就正于同志们。《秋夜有感》是鲁迅一九三四年九月二十九日书赠张梓生的。张恩和、严迪昌二同志的文章都认为,鲁迅这首诗的内容与被赠者肯定有关。我以为不然。鲁迅赠人诗的内容,有些的确与被赠者有关,但有些却与被赠者无关。这首诗稿后面虽然写着“秋夜偶成录  相似文献   

4.
陈杏珍、晁继周同志点校的《曾巩集》,一九八四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了,这是曾巩研究中的一件大事。在《曾巩集》中,点校者除辑录了各种版本的《元丰类稿》中的全部诗文外,还精心地辑录了曾巩散失的诗文多篇,计有:佚诗三十三首,佚词一首,佚文七十八篇。由于年代久远,曾巩仍有些诗  相似文献   

5.
补白两则     
邓拓同志曾于1960年来镇江,与了《古京口吟》十二首,原载《镇江日报》,《邓拓诗词选》中收了六首,文字也略有改动.其中有一首《咏东坡玉带》:“坡公玉带古如新,睹物难忘舌辩人.佛印设题奚足道,何妨空处坐空身.”诗中有个故事原来是这样的;苏轼有一次去杭州途经镇江,到金山寺方丈室看佛印,说要暂借和尚的“四大”作坐处.佛印问他:我和尚“四大本无,五蕴非有”,你何处去坐?东坡一时语塞,答不上  相似文献   

6.
宋谋玚同志在《山西大学学报》1978年第1期上发表的《鲁迅<无题(“洞庭”)>与会见陈赓一事的关系》一文中,批评我在《天津师院学报》1977年第4期上发表的《杨开慧同志的就义和鲁迅的几首诗》“是牵强附会的”,“是不妥当的”。但我细读了宋文后,觉得我把这首诗解释为沉痛悼念杨开慧等广大革命烈士,愤怒控诉国民党新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一年第八期《学术月刊》杂志上刊登了徐培均同志写的《关于秋瑾的一首佚诗》一文,录存了一首未见收集的《沪上有感》诗,作者认为,这是秋瑾的一首佚诗. 这篇文章的来源,是根据日本友人来上海访问时所留赠的一份材料写成的,原载于日本的《清末小说研究》第四号.徐培均同志对此进行了颇为详细的考证,且附有手迹照片的复制件,现在已经在绍兴秋瑾纪念馆里正式展出了.今年(一九八三年)河北师院学报第一期上又刊载了《关于秋瑾手书<沪上有感>及说明》的译文.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有一首题为《花非花》的诗:“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这首二十六字的短诗,与白居易其他诗篇迥然不同的风格,十分令人注目。白居易的讨在唐代就以通俗易懂著名,而这首诗从表面上看起来,却不是易懂的,尤其不象其他乐府小令  相似文献   

9.
陈子昂有《感遇》诗38首,这是文学史常识,似毋庸置疑的。近读黄熙年等点校的《古唐诗合解》(岳麓书社1989年版),却有陈子昂《感遇》诗24首之说,令人感到意外。《古唐诗合解·感遇》评笺云:“《感遇》诗十有余篇,今从合选登其二,以见其寄托之远,洗华从璞,自具初唐之骨。”校点者在这条评笺后加编者按云:“陈子昂有《感遇诗》二十四首,此处所录系第二、六两首。”  相似文献   

10.
袁崇焕诗存世不多,《三管英灵集》载诗六十六首,加上广州中山图书馆藏《袁督师遗稿遗事汇辑》所载诗十二首,去其重复,总计有诗七十五首。袁诗无编年可查。《三管英灵集》是按古诗、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序列编次的。现就袁诗的写作年代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袁诗的写作年代问题。大致上可以分类如下: 第一类诗可知其写作年月。这一类诗最早的一首当算《秋闱赏月》写于1619年旧历8月中秋。袁崇焕是这时考中进士的。他在诗中写道:“战罢文场笔阵收,客程不觉遇中秋。嫦娥必定知人意,不锁蟾宫任我游”。诗中告诉我们:秋闱收场之后即是中秋,表达了他认为一定高中的得意心情。  相似文献   

11.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或称为《焦仲卿妻》,亦或以首句名篇,称为《孔雀东南飞》。这首诗计有357句,凡1785字,在古诗中算是最长的一篇。其实,它之所以著称,并不只是在篇幅长,兼因它有多种的代表性。我们从这首诗可以明白封建制度下婚姻的不自由和家庭的黑暗情形;我们更可以从这首诗去了解古代的许多习俗、妇女生活状况以及古诗发展的迹象。所以,它既是名贵的文艺作品,也是重要而稀罕的历史资料。 本文的范围不拟涉及太广,只准备论定这首诗的写作时代。徐孝穆《玉台新咏》把这诗位于繁钦之后、曹丕之前,隐然认为汉  相似文献   

12.
《草》(又名《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篇之一。除《白香山诗集》、《全唐诗》、《唐诗别裁》收录了它之外,《唐诗三百首》、《唐诗选读》等普及读物也都选录了它。它是一首流传较广、影响很深的诗。这首诗以其特有的思想和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得到历代文学界的赞誉。关于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有三种看法:  相似文献   

13.
儿父临刑曾大呼: “我今就义亦从容”。寄语天涯小儿女, 莫将仇恨付秋风。这首七言绝句,系孙炳文烈士的夫人任锐同志,由重庆赴延安途中所作。时在一九三八年。孙炳文烈士是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早在青年时代,他就怀着改革社会的志愿,和朱德同志结伴旅欧,寻求革命真理。一九二二年,在马克思主义的故乡德国,经周恩来同志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便把自己的一切,无条件地献给了伟大的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孙炳文同志回国后在上海从事党的工作,积极参加了周恩来同志领导的上海工人武装起义。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蒋介石反动派公开背叛革命,血腥屠杀工农,孙炳文同志亦惨遭杀害。“儿父临刑曾大呼:‘我今就义亦从容’。”孙炳文同志的牺牲是很悲壮、很英勇的。他的英雄事迹,受到革命人民的崇敬和欣佩。孙炳文同志遇难以后,任锐同志勇敢地担负起抚养革命遗孤的责任。在白色恐怖下,经历了十一年艰难困苦的生活。她在另一首《送儿上前线》的诗中写道:“五龄父罹难,家贫缺衣粮。”其艰苦之况,由此可见一斑。一九三八年,周恩来副主席在重庆找到了任锐母子,久别重逢,百感交集,随即将她们送往延安。  相似文献   

14.
《燕歌行》是高适集中的一首名作。对于这首诗的题旨即所谓针对性问题,历来众说纷纭,或云为判张守圭,或云为讽安禄山,或云为泛写边塞战事,等等,令人莫衷一是。这首诗的题旨何以会出现如此众说纷呈的现象呢?我以为是研究者们对《燕歌行》诗序中所涉及的有关问题未弄清楚所致。为讨论方便,兹据四部丛刊本《河岳英灵集》所载《燕歌行》诗序抄录如次:  相似文献   

15.
在1919年4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月刊6卷4号上,发表有鲁迅的一首新诗《他》(署名唐俟)。这实在是中国新诗史上的一首珍宝般的佳作,可惜长期以来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几乎所有的中国新文学史著作中都没有提到它,也没有提到鲁迅在同一时期所发表的其他五首新诗,包括另一首难得的佳作《他们的花园》;在臧克家同志编选的《中国新诗选》中,这首诗及鲁迅的其他新诗亦均未能入选。这都是不妥当的。在我国新文学运动的初期,是新  相似文献   

16.
受传统的《诗经》阐释学和“美色误国”观念的影响,在《诗经》的《邶风》和《风》29首诗中,有11首被认为直接或间接地与宣姜有关。本文通过对有关史料记载的详细考察,从诗歌本文的实际出发,对《诗经》与宣委这一千古争论不休的论题进行辨析,认为过多地把《诗经》的内容牵附到宣姜身上是不合理的,《诗经》中有关她的诗只有《新台》、《君子偕老》和《墙有茨》三首。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三二年岁末,新诗发源地《新青年》社的同人刘半农编选了一本《初期白话诗稿》,次年由北京星云堂书店影印出版。书中共辑印了中国新诗运动开创期八位先行者的二十六首诗稿手迹,而其中最可珍视的莫过于李大钊烈士的一首遗作了。 李大创同志的这首诗稿题为《山中即景》,诗很短,五言八句,书写在一张北京大学图书馆的红格竖式信笺上,被列为全书的首篇。半农先生对大钊烈士极为尊崇,他在《导言》中不无钦敬地写道:“李先生已在几年前做了牺牲,……诗稿就愈见珍贵了。”同时他还特别欣慰地指出:“李守常先生不大做诗,亦许生平就只做过《山中即景》一首,而这一首的原稿可保存下来了。”  相似文献   

18.
萧三是著名的文学家,我与他不相识,他却不吝赐教,1962年复我一封信,全文如下:吴海法同志: 来信收到已久,迟复为歉。 朱学勉烈士遗诗是步鲁迅一首诗的原韵的,这的确也是我国诗歌和革命事业中一个佳话、美谈。我们所知道的关于烈士的生平已见《革命烈士诗抄》增订本339一340页,现抄上: 朱学勉(1912—1944)浙江象山人。1937年10月奔赴延安。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2月由党派回浙江工作。曾任中共鄞县县委组织部长,余姚县委书记,诸暨县县委书记。1944年5月在反”扫荡”斗争中牺牲。“有感”这首诗是学勉同志在抗日战争前夕写的。  相似文献   

19.
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先从《春江花月夜》的有关资料谈起。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引《晋书·乐志》云: 《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所作。后主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常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陈后主君臣的原作今已不传。《乐府诗集》所载《春江花月夜》诗共七首:计隋炀帝(杨广)二首,诸葛颖一首,以及初唐时张子容的二首;再有就是张若虛的一首和溫庭筠的一首。溫诗晚出,诗的內容是嘲讽隋炀帝荒淫无耻,终于破家亡国,与陈代宫体诗无关,可以不谈;而前面的五首则是我们研究《春江花月夜》仅有的历史文献。这些诗数量不多,不妨照录如下: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我国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刘岸挺同志两次撰文进行了颇有意义的探索。刘同志的文章,否定了传统的观点——曹丕的《燕歌行》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论述了张衡《思玄赋》系诗作为一首七言诗的独立性与完整性,是很有见地的。但是,她把《思玄赋》系诗作为我国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的意见却值得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