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前,肇庆市已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大;人口结构未富先老;城乡和地域差异明显;老龄人口中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贫困病残空巢老年人比例高。人口老龄化阻碍了经济发展;加重了社会经济负担;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新挑战。肇庆市必须制定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发挥政策扶持和财政导向作用,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和老龄事业;健全城乡养老保障体系;关心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和思想状态,保障老年人权益。  相似文献   

2.
老龄化社会与妇女问题——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龄化社会涉及到一系列与妇女相关的社会问题,在老年妇女的发展方面,社会应提供给妇女充分的参与机会,并应把老年妇女的发展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在养老观念上,未来的老年妇女将以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和提升自我价值为主要需求;在养老的形式上,家庭养老仍然是最主要的养老方式,但是社会的辅助力量将成为家庭养老的必要补充;妇女对生命周期的规划将有助于妇女人口素质的提高,也直接影响着人口老龄的变化趋势;统计结果显示,我国老年妇女自身养老的经济能力总体在增强,但农村老年妇女仍然更强地依靠家庭的养老支持网络。今后,希望政府能够在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上更加关注老龄妇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挑战,在对老龄产业发展历程、老龄产业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新三孩人口生育政策背景下老龄产业的发展路径。研究认为,老龄产业表现出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各细分行业同步发展的特点; 新一代老年群体在资金储蓄、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善,带动了对休闲娱乐、医疗保健和养老护理等方面的有效市场需求,需要进一步支持社会资本发展普惠养老; 智能化、舒适化和便捷化的适老化产品改善了老龄产品的市场活力,需要对老龄产品的生产经营厂商引导形成稳定的社会资本投入规模,增加老龄产品多样性; 养老服务高技能人才专业素养的提升推动了老龄产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培育养老专业人才,提升从业人员专业能力和水平; 此外,在运用多种方式扶持养老服务机构商业化经营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规范老龄产业市场秩序,确保老年群体合法享有各项消费权益。  相似文献   

4.
目前 ,我国已经成为了典型的“老龄社会”,一系列老龄化社会问题凸现 ,表现为 :农村家庭养老与居家养老面临难题、“小辈不养老”、城市老年人精神空虚、老年人成为社会负担、老龄工作滞后等。在分析了相关原因之后 ,文章提出了贯彻落实《老年法》、健全与老年人相关的法规体系、调整退休年龄、建立与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树立正确的老年人价值观、继续加强与发挥家庭养老功能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论语》"孝"的老龄关怀伦理基础,"孝"敬"的老龄社会伦理提升,及其与西方关怀伦理的融通,可以看出,在"孝"的老龄关怀伦理实现当代转换中,应对"仁爱"概念重新评价,应避免现代关怀伦理中与中国传统伦理难以呼应之处,即等级本分、德得统一、追求个人道德而缺失社会伦理的方面。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机构养老床位总量不足和供需结构失衡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社会调查和综合比较发现,江苏省在社会化养老服务方面存在机构养老床位总量不足和严重的供需结构失衡问题。政府养老服务投入不足和投入方式不合理;养老服务产业对民间资本缺乏吸引力以及现有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偏低;老年人消费能力低和受传统家庭养老观念影响成为制约江苏老龄服务产业健康发展的三大因素。建议消除认识误区、排除制度性障碍、纠正服务定位偏差,加快老龄服务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供给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国家统计年鉴和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文章通过构建评估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供给水平的指标体系,全面分析了中国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供给现状及区域特征。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供给总体水平偏低,内部结构差异显著,在地理分布上自东向西并未呈阶梯状分布。具体看,高供给区域以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直辖市地区为主,农村居家和机构养老服务供给水平表现尤为突出;中供给区域的农村机构养老服务供给水平整体偏低;低供给区域的农村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服务供给水平均较低,与其他区域的差距较大。可知,社会养老服务资源供给不均衡是我国农村地区现阶段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提高社会养老服务资源在农村地区配置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应成为农村老龄政策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家庭养老模式将面临挑战,社会养老将是解决我国未来养老问题的重 要模式。厦门有发展养老产业独特的自然、社会、人文等优势,厦门市发展养老产业将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过程中,农村老龄贫困群体的社会心理失衡必然进一步凸显,从现状上看,普遍表现为失落与孤独、怀旧与恋旧、逃避与惰性心理等多方面。在优化人口心理素质的反贫困视角下,针对农村老龄贫困群体的社会心理扶贫不容忽视,需要我们在不断完善并切实推进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实施的同时,加强政策扶贫、社会养老等方面的社会信息宣传指导,改善农村老龄贫困群体的社会认知模式,培育农村老龄贫困群体心理上的成就动机,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农村人际交往,培育农村老龄贫困群体健康正态的社会心理。这对于我国避免人口老龄化社会危机,打赢农村扶贫攻坚战,进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已步入老龄社会,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3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党中央对离退休人员的晚年生活更加重视和关怀,今年三月针对老龄事业的发展下发了专门文件,要求各级政府做好老龄工作,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用。同时,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许多老年人对生存质量加以重视,越来越多的离退休老年人希望异地或进入专门的养老服务机构养老。其原因有:1.子女工作在异地,离退休老年人有与子女共享天伦之乐的要求。2.子女在境外工作,或远离父母所在地,离退休老年人身边无人照顾,暂时也无法和子女生活在一起,有的离退休老年人也不愿意拖累子女,因此有住进养老机构的要求。3.离退休老年人在时间上有绝对的自由,传  相似文献   

11.
自古以来,佛山民间信奉的鬼神多,而供奉鬼神的庙宇就更多,众多的庙宇自然就存在着大量的民间私祀乃至淫祀。民间私祀的存在使得基层社会与国家之间在信仰领域里的正面冲突相对较少,从而形成了一个比较广阔的缓冲地带;而当民间私祀对传统社会的基层统治秩序产生威胁或有可能颠覆正统理念时,代表国家的基层组织就会加以干预、纠正,甚至奏请禁毁。在明代"禁淫祀、毁淫祠"的政治大环境下,佛山地方官绅为了保住祠、庙合一而又供奉着北帝的祖庙,进行了一系列的借助传说并将之附会于北帝神的造神运动,最后成功地使北帝信仰由佛山地方性的淫祀、私祀上升为正统化的国家官祀。  相似文献   

12.
孔子具有突出的先王崇拜心理。他的这种先王崇拜心理体现在语言和行动中。孔子的先王崇拜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英雄崇拜,它的产生有其心理基础、认识根源和社会根源。孔子的先王崇拜心理对他人生道路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方面,它促使孔子形成了独特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也促使孔子不断积极进取;同时,他还给孔子的一生带来了浓重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3.
祠神祭祀空间结构的考察是理解乡村社会空间建构的一个重要途径。 田野访谈、地方民间 文献(碑刻、科仪书)及正史资料的系统剖析,呈现了以龙王神崇祀为中心的社会空间“旗冶的演成轨迹: 它最初源自明代边防军屯中的“旗甲冶,属于“军事型冶国家基层区划,继而又在“清初改制冶中变身为具有特殊政治经济功能的“民里化冶基层行政区划,延至民国则在保甲制度推行中被取缔了作为国家基层行政区划的身份,从此成为纯粹的祠神祭祀空间。 围绕这一嬗变历程的讨论与以往证实的明清以降祠神祭祀空间多源于明初建立的基层组织“里社冶系统的研究结论形成了对比,揭示了长时间段历史进程中乡村社会空间建构对国家军事型区划的继承事实及相关之变动,启示我们要更好地理解西北境内地域社会以祠神为中心的祭祀圈社会空间建构,既需要在动态的、长时间段的疆域史视域中特别重视国家制度因素的潜在性影响,同时也要关注国家制度与地方性、民间性因素作用关系的历史呈现与变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问卷法,对778名汉族和776名藏族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汉藏大学生社会信仰占优势;藏族大学生比汉族大学生有更明确的信仰。藏族大学生重视生命崇拜、宗教信仰、家族崇拜和金钱崇拜;汉族重视民族主义、家庭主义。  相似文献   

15.
《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信仰民俗是其中最瑰丽神奇的部分。《青蛙神》作为众多描写民俗信仰 篇章中不经意的小篇,却着实反映了江汉流域蛙崇拜这一民俗民风。通过对《青蛙神》中反映的江汉地区蛙神信仰概况、江汉 流域蛙崇拜与巫觋文化的关系、蛙神信仰的文化意蕴以及其与江汉流域社会生活的双向互动关系四部分,来探讨《青蛙神》中 盛行于江汉流域的蛙崇拜,以此来提升作品的可读性,丰富江汉流域的民俗信仰传统。  相似文献   

16.
黎族原始宗教信仰作为黎族人民精神家园的象征,在黎族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成为研究黎族必须着力探讨的重要内容之一。黎族原始宗教信仰的基本内容有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巫术崇拜;其基本特征表现为原始性、习俗性和坚定的虔诚性;其形成原因有自然根源、认识根源、心理根源和社会根源。探讨这些问题,对于深化对黎族的认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信仰的类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信仰对象的不同 ,信仰可分为三种类型。科学信仰主要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其目的是求真 ;宗教信仰是对外在于人、高于人的上帝 (神 )的敬畏或者对”天国”的美好境界的向往 ,其目的是求善 ;政治信仰主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以建立一个尽可能让人人满意、人人满足的公正、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 ,其目的是求实。在日常生活中 ,各种信仰往往相互交错 ,却不能相互取代  相似文献   

18.
巴土家族神崇拜的演变与历史文化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巴人及其后裔土家族的族神崇拜随其族群迁徙的历程、社会历史的转型而几经演变,经历了由向王天子崇拜到白帝天王崇拜而后土王崇拜的交接更替。不同的族神崇拜产生于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地域,形成了具有不同时代特征的地域文化,表现出巴、土家文化统一而多样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黎锦蛙纹的生殖崇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锦是黎族人民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黎锦纹样是记录黎族社会历史的重要符号语言,它丰富多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蛙纹纹样。蛙纹纹样是黎族早期社会蛙崇拜习俗的图腾表现形式,它一方面体现出青蛙强大的生殖力,另一方面也具有非常明显的仪式化特征,是一种典型的生殖崇拜。  相似文献   

20.
炎黄时代是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 ,它在考古学上与仰韶时代相对应。反映在宗教形态上 ,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巫术与图腾崇拜并存 ,生殖崇拜由女性向男性转变 ,同时又在万物有灵观念的支配下 ,产生了灵魂崇拜、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等。这一时期宗教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便是从“家有巫史”向巫师集团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