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1 毫秒
1.
绿野仙踪     
莱曼·弗兰克·鲍姆(1856—1919)生长在美国纽约,一生中创作了60多部儿童文学作品,代表作有《万能钥匙、电的神话故事》、《最后一个埃及人》、《海仙》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发表于1900年的长篇童话《绿野仙踪》,这部作品为他赢  相似文献   

2.
盖茨比——美国梦的牺牲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弗·司各特·菲兹杰拉德(F.Scott Fitsgerald)于1925年发表了他的杰作:《伟大的盖茨比》.这部长篇小说的问世,受到了文艺批评界的赞赏和推崇,被著名的诗人兼批评家托·斯·艾略特(T.S.Eliot)誉称为“自亨利·詹姆斯以来美国小说迈出的第一步.”它被讨论,被赞美的次数不逊于20世纪任何一部美国小说.许多批评家一致认为《伟大的盖茨比》的主题是关于美国梦的幻灭.美国梦的幻灭是20世纪以来美国文学中的一个传统的主题.德莱塞的《嘉丽妹妹》、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及本文所讨论的《伟大的盖茨比》都是表现这一主题的力作.这三部作品中的主人翁都是美国梦的牺牲品.但是,“嘉丽妹妹”和马丁·伊顿是被美国梦中的物质层面的东西异化了,而盖茨比更富于浪漫主义的理想,他并不希罕毫华的生活,他向往的是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享受——纯洁的爱情.为了爱情,他牺牲了自己的一切,他的追求与毁灭极具有悲剧性,因此本文将着重分析美国梦的腐朽性和盖茨比追寻它的盲目性,从而得出盖茨比是美国梦的牺牲品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3.
重新解读《安娜·卡列尼娜》的文本和分析列夫·托尔斯泰的家庭生活 ,不难看出婚姻爱情主题才是《安娜·卡列尼娜》的众多主题中的基本主题 ,列夫·托尔斯泰的婚姻爱情观和这一婚姻爱情主题具有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抒情叙事诗《诗经·卫风·氓》完整地叙述了一个劳动妇女的爱情悲剧。在论及这一悲剧的直接制造者即那个“二三其德”的负心汉氓,谈到他对女主人公的婚前态度时,目前有一种十分流行的说法 “欺骗说” 即认为他对女主人的爱情自始至终使用的是欺骗手段。 这里就作者所见略举几例: 《大学语文讲析》(石声淮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说:“……他换丝不  相似文献   

5.
为了纪念莎士比亚诞生四百年,英国《英国文学评论》第五卷第二期出版了一个专辑,发表论文如下:约翰·劳拉:“莎士比亚戏剧生涯中的连续性和革新性”;诺曼·山德斯:“《凯撒大将》中的权力转移”;罗伯特·B·希尔曼:“为了认识他自己”;巴巴拉·布尔基:“《汉姆列特》:对本来面目的探求”;恩斯特·襄希尔:“《冬天的故事》的结构图案”;英加-  相似文献   

6.
李白发表有关他的文学思想的作品不多,并且大都比较零碎。从他的《古风·其一》和孟的《本事诗·高逸》的记载来看,李白推崇《诗经》,而贬抑汉魏以来的诗赋,表现了他文学思想中浓厚的复古色彩。究其原因,一是李白在特定场合下发表的言论,带有片面性;再则是受当时政治措施和社会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华莱士·史蒂文斯(1879—1955)是美国文学史上与埃兹拉·庞德、T·S·艾略特、威廉·卡罗斯·威廉斯一样重要的诗人。他大气晚成,四十四岁才发表第一部诗集《簧风琴》。在晚年却诗名大震,一跃而成为诗坛巨匠。他不属于任何流派,也从不想模仿任何人,任何流派,并尽可能避免公开谈论文学。他的诗给人以美的享受,可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读者都觉得他是一个谜。他从不为别人提出什么标准,只是不断地为自己制造新的、严格的标准,他的诗中最大限度地运用了比喻、象征,因而显得格外艰深,并且总是提出很多问题,却不给读者提供现成的答案。  相似文献   

8.
济慈在其短暂一生中真正爱过的三位女性,她的母亲弗朗西丝·詹宁斯,乔治娅娜·威里和范妮·布劳恩,都在济慈的生命史上产生过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正是济慈母亲对他的爱以及济慈对母爱的回报所产生的恋母情节促使他走上了诗歌创作的道路;因母爱的不完美以及自身生理上的缺陷而产生的心理上的自卑感使济慈在所爱的乔治娅哪·威里面前难吐真言。然而,正是这种精神恋的心态与信念使他写出了追求理想爱情为主题的长诗《恩狄米昂》;济慈与范妮·布劳恩甜蜜而痛苦的爱情给了济慈持久的创作灵感。济慈大部分成熟之作正是在长达两年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似的爱中完成的。可以说,济慈的优秀诗篇、诗歌成就是爱情之花结出的丰硕之果。  相似文献   

9.
1987年第3期《新文学史料》发表的安危整理和翻译的《鲁迅同斯诺谈话整理稿》,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这是安危根据从海伦·福斯特·斯诺那里得来的手稿原件整理的,发表时还同时发表了《埃德加·斯诺采访鲁迅的问题单》和安危的《鲁迅和斯诺谈话的前前后后》;人们的注意点自然是鲁迅谈话的内容,但安危的文章考订了提出“问题单”的人不是斯诺本人,而是海伦·斯诺;鲁迅和斯诺谈话的时间为1936年5月,当时海伦正在北京  相似文献   

10.
杰克·伦敦(1876—1916)是中国介绍较多的一位美国作家。他的五十部作品中最受欢迎的就是1903年发表的小说《野性的呼唤》。英国当代作家威廉·戈尔丁(1911—),瑞典皇家文学院198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以其长篇小说《蝇王》(1955)蜚声文坛。戈尔丁之所以获奖是因为他的小说以清晰的现实主义叙述方法和他的家喻户晓的神话,阐明了当今世界人类的状况。在我们阅读伦敦和戈尔丁的《野性的呼唤》与《蝇王》时,可以发现,尽管这两位作者所处的国度、时代以及他们各自的社会经历和创作意图等等都不相  相似文献   

11.
十九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中,青年作家缪塞(1810—1857)和女作家乔治·桑(1804—1876)的一段罗曼史,在法国文学史上传为佳话。这两个充满浪漫主义激情的男女狂飙式短暂爱情,对他们两人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乔治·桑以此为坯模,写了著名的小说《她与他》;缪塞则以此为中心内容,发表了长篇自传体小说《一个世纪儿的忏悔》。阿尔弗莱·德,缪塞是19世纪法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在抒情诗、戏剧和小说方面都有较高造诣。缪塞于1810年12月11日诞生在巴黎的一个旧贵族家庭,父亲是位具有自由思想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受家庭影响缪塞自幼爱好文学,从小受到古典主义文学熏陶,喜爱莫里哀、拉封丹和18世纪以恋爱心理分析见称的马里沃①等人的作品。他14岁就开始写诗。1830年7月革命前夕,缪塞开始了文学创作活动,并加入了以雨果为首的先进文学团体“文社”。由于早熟天才,他很快博得“浪漫主义神童”的美名。  相似文献   

12.
自然的镜子·历史的模型·灵魂的曝光──纪念莎士比亚诞辰430周年张泗洋悲剧是莎士比亚作品中重要的部分。他一生一共写了十部悲剧,其中以“四大悲剧”最为脸炙人口,此外,《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青春与爱情的颂歌,最为青年所爱读;《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呈...  相似文献   

13.
、,夕、、声1 tz11 .1“经济”是“文学的品格”吗 —对曹路先生《文学的经济品格》的学术批评汉英词典通病病历卡古代书论今注披言对大学文艺学的批评能这样吗 —就《大学文艺学的学科反思》与陶东风教授商榷自然主义文学在日本的产生及其本土化 —兼与米洋先生商榷《兰亭序》文理辩正 —与施蛰存先生商榷郑惠生(1:陈忠诚(1:刘启林(1:郑惠生(3:胡连成(6:32)刘启林(6:40)对中国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应解决的问题当议············,·········,··················一孙洪冲,国家、…  相似文献   

14.
1956年6—7月,苏联作家弗拉基米尔·阿列克谢耶维奇·索洛乌欣以徒步旅行的方式对故乡弗拉基米尔地区进行了为期四十天的考察。翌年,他以这次考察为内容写成日记体中篇小说《弗拉基米尔地区的乡间小路》(以下简称《乡间小路》),刊登于1958年《小说报》第6期。小说发表之后,在苏联国内引起强烈反响,数千封赞扬信象雪片一样飞向作者,一些读者甚至要求立即把作家们派往各州,取法索洛乌欣,写出各州的《乡间小路》,评论界对这部作  相似文献   

15.
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RobertJamesWaller)的处女作《廊桥遗梦》(“TheBridgesofMadisonCoun-ty”)在出版后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却遭到一些重要报刊杂志的贬斥和讽刺。《华盛顿邮报·书的世界》发表了标题为《在玉米地里消遣》的讽刺评论。作者表面上劝说读者相信罗伯特是“独一无二的”,不要认为“他是个象征而不是个真人”,不要去注意“他言谈的平淡陈腐”,更不要认为弗兰西斯卡“是个幼稚浅薄的女人”,实际上批评得很尖锐。《纽约时报·书评周刊》发表述评,挖苦作者把两人在厨房跳舞的情景描写得详细周全到了拖沓冗…  相似文献   

16.
<正> 欧纳斯特·海明威,美国现代文坛泰斗,他一生都在探险。在他的生活和艺术道路上,充满了死亡、孤独、爱情、搏斗的诱惑。1929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再现了作者人生经历中惊心动魄的一幕,也是他艺术探险的精彩的一页。这个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志愿参战、身中两百多块弹片后从意奥前线“光荣归来”的“英雄”,十年后,他身心的创伤仍余痛未消。大概是为了忘却的纪念,在《永别了,武器》中,他以简练如洗、冷峻含蓄的风格,真实地记下了那久已湮没的年代一大批人的惨痛经历。小说的主人公——美国青年亨利·菲特力,是意大利军队医疗队的中尉,对战争充  相似文献   

17.
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以其崭新的爱情价值理念、异乎寻常的爱情经历和强烈的女性意识,打动了不同国度、不同时代读者的心,因而产生了跨世纪的效应。  相似文献   

18.
在众多的外国文学形象画廊中,要论刻画得最生动美丽、最能撼动人心、使人过目不忘的女性形象,当属安娜·卡列尼娜和简·爱.她们一个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托尔斯泰于1877年完成的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主人公,一个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于1847年发表的长篇小说《简·爱》中的女主人公.虽出自不同国度,不同性别的作家之手,但在她们身上却不乏其共性,皆以其独立的人格力量及对爱情的矢志追求,激励、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对其作一浅要分析,揭示出她们永具魅力的奥秘。  相似文献   

19.
克劳德·阿德里安·爱尔维修(1715——1771年)出生于巴黎一个宫廷医生的家庭,曾在天主教耶稣会的学校里受教育,但他对宗教神学一贯厌恶,在学校时读了许多唯物主义哲学家的著作。毕业后从事了一段时间的机关工作,后来担任了“总包税官”的职务。他不仅没有和那些贪官污吏同流合污,而且还想利用这职务作些有利于平民的改革。1758年,他发表了第一部富于反封建战斗性的著作《论精神》,此后又写了另一重要著作《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由于反动派的迫害,这书是在他死后于1773年才在荷兰出版的。  相似文献   

20.
蜚声国际文坛的美国作家海明威对马克·吐温推崇备至.他说:"所有现代美国文学来自一本马克·吐温写的叫《哈克贝里·芬历险记》(以下简称《哈克》)的书。"①在《哈克》一书中,他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美国生活中悲惨的现实.马克·吐温自己的论著,如《费尼莫尔·库珀的文学罪责》、《威廉狄恩·豪威尔斯》,表明他是非常了解他的前辈和同时代作家的作品并通晓美国文学史的."在《哈克贝里·芬历险记》中,马克·吐温学会运用大结构、悟力.这种悟力,早期的幽默大师们在他们的奇闻轶事中曾反复使用过."②马克·吐温充分意识到文学潮流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