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非正规就业发展趋势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下,非正规就业以其灵活、多样化、门槛低等特点逐步成为当代大学生就业的新途径。然而,受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大学生自身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现阶段多数大学生的非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市场中的其他劳动力群体一样。处于较低层次和被动状态,非正规就业这一就业形式还未被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所认可。但从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看,现代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完善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高等学校作为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部门应做出积极的回应。  相似文献   

2.
张彦 《科学发展》2010,(1):47-59
本文主要内容有两个:一要说明在目前我国社会转型期,城镇劳动力的就业出路必须扩展到非正规就业空间;二要探讨如何通过政府政策调整和社会制度创新,促使我国城镇劳动力的就业出路扩展到非正规就业空间。本文着眼于操作层面,重点讨论相关举措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刘江  陈鹏 《职业时空》2009,5(9):16-18
在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下,非正规就业以其灵活、多样化、门槛低等特点逐步成为当代大学生就业的新途径。然而,受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大学生自身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现阶段多数大学生的非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市场中的其他劳动力群体一样,处于较低层次和被动状态,非正规就业这一就业形式还未被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所认可。但从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看,现代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完善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高等学校作为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部门应做出积极的回应。  相似文献   

4.
康亚鑫 《现代妇女》2014,(3):I0024-I0025
由于自身受教育程度低、缺少技能以及国家劳动和就业制度等因素的影响,甘肃从农村到城市里务工的女性更多地进入了非正规就业,缺乏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社会支持和国家劳动法律的保护。保障进城务工女性劳动就业权益,需要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妇女就地转移就业,鼓励和保护农村进城务工女性进城务工从事非正规就业。  相似文献   

5.
非正规就业是指非全日制就业,临时就业及自营就业、家庭就业形式的就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各地政府对非正规就业采取的是漠视和打击的态度。然而,非正规就业以其能够显著缓解就业压力、增强劳动力市场弹性、有助于企业科学经营、满足不同劳动者群体的就业需求以及减轻社会贫困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而获得了持续发展。廊坊市作为一个小城市,外来人口多,所面临的就业压力非常大。要解决这一问题,除运用常规的手段解决就业问题外,还应积极支持和扶植非正规就业。  相似文献   

6.
肖黎春 《社会学》2004,(1):33-39
目前上海社区经济组织在发展社区就业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区经济和劳动组织具有易进入、资金投入小、技术含量低、就业门槛低、就业规模较大等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特征,适合进入社区的失业人员、特别是“4050”人员进行再就业。本文以非正规组织就业为重点阐述社区经济组织对于发展社区就业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日益多样化的就业形式中,非正规就业在整个就业总量中占据了越来越大的比重.这就需要从经济政策到社会保障多方面的努力,来建立更完善的就业与失业管理及统计制度,从而准确测量失业水平及其变动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客观有效的政策.  相似文献   

8.
"非正规就业":排斥还是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正规就业"作为一种独特的创业或就业模式伴随着市场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比正规创业与就业更长远的历史,进入法制社会和现代市场经济后却一直为正规创业就业和政府所排斥,但其存在的社会合理性却让它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市场基础和吸引力。"非正规就业"具有收入较高、劳动强度低、初期投入成本低、利润率较高和技能需求低等优势,它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满足城市服务需求的增长、实现个人向上流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降低城市居民生活成本和有利于人力资源开发等重要社会功能。国内一些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对非正规就业发展模式已慢慢"开禁"了,但对于促进非正规就业的发展尚需在创业就业环境、立法保障、管理探索和引导扶持上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数字     
《职业》2014,(22):48-49
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38.5%人社部于2014年5月28日发布的《2013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到2013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977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31.4%;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30.1%;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38.5%。第三产业占就业比重在2011年首次超过第  相似文献   

10.
作为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女性农民工在就业上遭受性别和身份的“双重困境”。她们多从事非正规就业,即使在正规部门就业,也处于职业层级的最底层。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逐步深入,中国的非正规就业以其灵活多样的方式吸纳了大量劳动力,特别是城乡迁移劳动力和城市再就业劳动力。非正规就业在扩大就业方面的巨大作用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张婷 《现代妇女》2014,(5):180-181
在我国就业形势空前严峻、伴随产业结构调整而来的劳动力结构调整的任务异常艰巨的情况下,被称为吸纳就业"海绵"的灵活就业理所当然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发展灵活多样就业形式问题"列入重要的工作议程。灵活就业亦"非正规就业",一般指劳动合同关系是临时的,工作岗位通常是不确定的,也可能被多个雇主雇用。当下,灵活就业是近几年非常流行的新就业观和新就业形式,它不仅受到相当数量的学者、政府官员的支持,而且越来越多的自由职业者在实际中也是这样做的。在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灵活就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道亮丽风景。艺术类大学毕业生作为综合类高校中的一个特殊专业群体,灵活就业正成为他们就业的新取向且发展趋势良好。  相似文献   

13.
陈保家 《职业》2014,(1):26
【本刊讯】11月18日,2013年高级职业指导师年会在广东省广州市举行。会议由中国就业促进会和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共同举办,有关部门主管领导以及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残联、体育等系统就业服务机构的职业指导人员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目的是搭建职业指导人员交流活动平台,评定职业指导优秀人员,开展职业指导前沿  相似文献   

14.
王加文  易善刚 《职业》2023,(15):13-16
近年来,灵活就业人员收入持续增长、就业满意度有所提升、职业黏性增强,但仍存在职业伤害风险高发、社会保障覆盖率低、劳动关系模糊化、工作时间过长、主动登记意愿不强等方面的突出矛盾,亟须强化政策扶持、就业服务、就业管理以及动态监测等工作体系,切实保障灵活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提升就业能力是解决就业难题的根本途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应该根据本专业对口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构建就业能力体系,打造就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必须摆正就业心态,以找准就业层次定位;掌握求职技巧,以把握好就业机会。由于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通过报考研究生来提高就业层次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职场数据库     
《职业》2004,(2)
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近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了2004年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目标。即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575亿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3亿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155亿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000万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率达到90%以上。在我国就业的外国人已超6万 资料显示,目前登记在册的在中国内地就业的外国人已超过6万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尽管《外籍人士在华就业条例》里明确规定外国留学生不得  相似文献   

17.
《职业》2012,(34):150
11月22日~23日,首届高级职业指导师年会在山东省烟台市举行。会议由中国就业促进会公共就业服务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共同举办,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残联、体育等系统就业服务机构的职业指导人员代表,4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目的是搭建职业指导人员交流活动平台,评定职业指导优秀人员,开展职业指导前沿探索和研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成果,提升职业指导水平和推进中国公共就业服务事业。中国就业促进会张小建会长做了关于"中国职业指导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一贯重视社会保障工作。我国宪法为建立和发展社会保障事业提供了法律依据。建国以来,在城市逐步建立起以高就业、高补贴为基础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建立了以国家救济和群众互助为主体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些社会保障制度,对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对发展生产、巩固政权、保障社会安定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经济  相似文献   

19.
有关专家断言,今后确保我国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离退休人员数量膨胀,养老保险负担系数已超过30%,而养老保险基金当期收不抵支,总量严重不足,基金积累分布也不均衡。可以说,涉及养老方面的社会保障将是我国今年社会保障整体工作的头等大事之一  相似文献   

20.
杨娜 《职业》2015,(25):24-25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实现自我尊严的一个途径。促进就业,为就业者提供社会保障是历届政府重中之重的工作。北京市昌平区已经进入大拆迁、大建设、大发展时期,很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结束了农耕时代,开始了新生活。其中大部分人员学历不高、不具备专业技能、就业愿望不强烈,给就业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